《孟子二章》教學案.doc
《《孟子二章》教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孟子二章》教學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孟子二章》教學案 主備人:張 麗 《魚我所欲也》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 2、準確、明白的翻譯文句 3、學習本文比喻恰當,對比鮮明, 說理透辟的論證方法 4、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保留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四書:《中庸》《大學》《論語》《孟子》 二、走進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和重音,要讀得流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氣勢和感情。給生字注音。 簞(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惡( ) 2、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并積累文言常識。 (1)通假字 ①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⑤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一詞多義 為: 向為身死而不受 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蹴爾而與之: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而: 蹴爾而與之 呼爾而與之 故: 故不為茍得也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則: 則凡可以得生者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得之則生 萬鐘于我何加焉 是: 非獨賢者有是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 (3)重點語句翻譯: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③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④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三、熟讀課文,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 ;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8) 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第二課時 一、整體分析: 文章運用對比、舉例方法,論述了面對“生”與“義”的不同取舍,點出“舍生取義”的觀點。接著通過生與死的對比,強調(diào)了義的重要性,然后又論述了為利而舍義的人見利忘義,失去了本心,深化了中心。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并用道理論據(jù)來進行分析論證。(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一層(1~4句):作者提出自己的論點:舍生取義。 第二層:(5~9句):對論點進行進一步分析論證。 第三層(10句):得出結(jié)論,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第二段:運用舉例論證來論證中心論點。(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 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 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第三層:歸納本節(jié),照應開頭。 二、理解把握: 1、“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薄氨芑嫉氖侄味伎梢允褂茫怯腥瞬挥??!钡脑蚴鞘裁?? 2、孟子認為在舍生取義這一點上人們的態(tài)度怎樣? 3、保持本心和喪失本心指: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5、 人的本心是 6、 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7、 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8、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開放性試題: 1、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3、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4、《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5、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給本文補充兩個論據(jù)。 6、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7、作者在文中贊揚和批評了怎樣的人,請你各用一個成語來回答,并談談你的看法。 四、歸納小結(jié) 寫作特點:1、語言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強,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生動活潑。 2、排比的使用(13句)加強了氣勢,增強感情,顯出義正詞嚴,理直氣壯之意。 3、比喻的使用使深刻的道理被說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4、大量對比的使用,讓人印象深刻、說服力強。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常欢垢币彩潜扔?,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2、朗讀全文,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語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確理解并認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并從中得到應有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分析結(jié)構(gòu),把握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認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要成就大業(yè),有所作為,就必須經(jīng)受一番艱苦的磨練;但也有人認為,“順境也能出人才”,因為環(huán)境只是外在因素,內(nèi)因才能最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造就人才?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 二、走進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和重音,要讀得流暢,朗朗上口,讀出語言氣勢和感情。給生字注音。 舜( ) 畎( )畝 膠鬲( ) 拂士( ) 2、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并積累文言常識。 (1)通假字: 所以動心忍性 入則無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詞類活用 使動用法:必先苦其心志 (苦: ) 勞其筋骨 (勞: ) 餓其體膚 (餓: ) 空乏其身 (空乏: ) 動心忍性 (忍: ) 行拂亂其所為 (拂亂: ) 動詞用作名詞:入則無法家拂士( )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名詞用作動詞:人恒過( ) (3)一詞多義: 發(fā):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拂:行拂亂其所為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于: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重點語句翻譯: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 (一)整體分析: 文章采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jié)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兩部分。 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jīng)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說明人才在困難中造就,安逸享樂能使人(國家)死亡。 本文中心: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擾,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 (二)理解把握: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 2、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 3、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練的句子是: 其結(jié)果才能 (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4、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 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 5、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四、開放性試題: 1、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體會。(不超過20個字) 2、文中列舉的六個人的事跡,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跡中你能得出什么啟示? 3、文中論述的核心問題是“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開篇卻不惜筆墨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作者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句強調(diào)了什么?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論述這一論點的目的是什么? 7、請寫出至少兩則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8、人生就是一次遠航,有艷陽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難能一帆風順,當你身處逆境時,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你將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它? 9、2008年的雪災、“512”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一次次考驗著我們的祖國。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難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滄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結(jié)合課文分析:多難為何能興邦? 中考試題匯編 (一)《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B.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公與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 2.在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提出的? 答: 3.古今中外有許多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試舉出兩位,并用一句話概括其事跡。 答: 4.作者在文中贊揚和批評了怎樣的人,請你各用一個成語來回答,并談談你的看法。 答:贊揚了 的人;批評了 的人。 看法: 5.簡答題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______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______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 (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 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 ( ) A委而去之(放棄)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B固國 (國家) 空乏其身(資財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 C舉于市 (推舉) 餓其體膚(饑餓) 寡助之至(少) D域民 (限制) 威天下(威懾) 人恒過(過失) 2、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被舉用,被選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慮,而后作 作:發(fā)作 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國外。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干,必須先經(jīng)受艱苦磨煉。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diào)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對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舜在田野中被發(fā)現(xiàn)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 C.人恒過,然后能改——一個人常犯錯誤,這樣以后能夠改正 D.生于憂患——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在憂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樂中死去。 B.出生在憂傷和病痛的時候,卻死在安樂幸福之中。 C.生存在憂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樂之中。 D.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這篇課文,選自《孟子》?!睹献印肥敲献幼约壕幹?,收錄的是他講學游說言論的記錄。 B 孟子,戰(zhàn)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 C“孫叔敖舉于?!?,是指孫叔敖,隱居海濱。當時的君王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為宰相。 D拂,在“行拂亂其所為”中發(fā)“f”的音,而在“如則無法家拂士”中發(fā)“b”的音。 7.短文先從正面論述 ,在列舉六位從卑微貧窮而成為圣君賢相的典型事例后,從理論上歸納了逆境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接著又從反面論述 ,并由個人的成才規(guī)律推及到國家的興亡,在基礎上顧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8.本文認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請你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用個實例驗證這個觀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孟子二章 孟子 教學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926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