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中庸之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之《論語》.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中庸之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之《論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中庸之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之《論語》.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中庸之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之《論語》 教學目標: 1、掌握“鮮”“與”“狷”“和”“同”“賊”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孔子社會理想的哲學基礎——中庸之道的精神實質(zhì)。 3、背誦重點章句: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教學重難點:結(jié)合具體章節(jié),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中庸的本質(zhì)內(nèi)涵。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說起“中庸”,人們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義者聯(lián)系起來,認為中庸是騎墻主義、調(diào)和主義。如在評價某人的觀點時,喜用“此人的話是對的,不過太新了”加以評述;又如中國人的信仰態(tài)度,講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賦之以貶義的色彩。 中庸作為孔子思想的精華,卻因人們的曲解和誤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應有的光彩。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中庸之道》來正確地理解中庸,認知中庸,還原她本真的面目,進而感知她動人的魅力。 二、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1、展示中庸概念,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其含義: 孔子曾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保ā吨杏埂罚┠敲?,何謂中庸呢?一般理解為: ①“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保ā吨杏埂罚? ②中庸,儒家的處世原則,主要指折中、適當、不走極端。庸,用,“中庸”即以中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說,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課文注解) 以上為抽象的中庸概念,試舉例闡述:如古人為父母守喪以三年為期,“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即超過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為不妥,三年就是“喪之中庸”;又如辦一件事,辦到九分,是為不夠,辦到十一分,是為過頭,皆是不“中”。必須辦到十分,恰當好處,始稱為“中”,這就是中庸之道。 板書: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2、閱讀6.29章,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中庸的概念。 中道,是古圣相傳之道,《堯曰篇》記載,堯命舜:“允執(zhí)其中?!薄八匆嘁悦??!庇捎谑纴y,先王之道廢。故孔子不免發(fā)出“民鮮(音xiǎn,少義)久矣”——此道久不行的感慨! 此章,孔子把中庸視為道德的一種,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至德”是也。可見,中庸亦非常人所能輕易企及,當以發(fā)憤求之。 三、深入理解“中庸”的內(nèi)涵: 1、讓學生參照課文詳注,閱讀17.13章、13.24章、17.24章: 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好好先生理解為中庸。根據(jù)大家的生活體驗,你心目中的好好先生應是怎樣的形象?請作舉例說明。 生:我印象中的好好先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和事佬”:做事不肯得罪人,兩面討好;因他善能取悅于人,并能博得周圍人們的認同。這些人活得吃香,活得自在。如有的班干部就是好好先生,對同學的錯誤視而不見、隱瞞不報,而對老師的盤問巧于周旋應付,裝作一付盡責盡職的模樣,既不開罪同學,又給老師留得好印象。簡直是圓滑之極! 師:說得好,你對好好先生可謂知之甚深??鬃影堰@些好好先生稱之為“鄉(xiāng)原”,并深惡而痛嫉之,視之為道德的破壞者。那么,我們?nèi)绾卫斫狻班l(xiāng)原,德之賊也”( 17.13章)? 生1:我認為,好好先生能有一定的市場,是由于周圍的人被他的假象所迷惑,看似有德,實則無德。 生2:鄉(xiāng)原者的“好”,是不講原則的好,是圓滑的好,有時簡直是不講道德!若以這些人為道德的楷模,確有亂德“之嫌”!…… 師(總結(jié)):孟子也認為“鄉(xiāng)原”者,“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意思是說好好先生最能掩蔽自己的罪惡,以致令人無法舉出事實來誹謗他,也找不到缺點來譏諷他?!巴趿魉?,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由此可見,鄉(xiāng)原者是同流合污,媚世偽善之輩,以“無德”偽裝為“有德”,甚至亂德惑眾,確實是“道德的破壞者”。 我們認清了好好先生的本來面目,那么據(jù)有中庸之德的君子該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在13.24章中,子貢問孔子“鄉(xiāng)人皆好(惡)之”,這樣的人可否定論為“善(惡)者”,孔子均以“未可也”予以否定,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發(fā)表你的見解。 生1:一鄉(xiāng)的人都喜歡他,如果鄉(xiāng)人都是好人,那么此人必是大好人無疑;如果鄉(xiāng)人都是惡人,那么此人必是大惡人無疑。同樣道理,一鄉(xiāng)的人都厭惡他,如果鄉(xiāng)人都是好人,那么此人必是大惡人無疑;如果鄉(xiāng)人都是惡人,那么此人必是大好人無疑。所以,不能僅憑此來評判是否為好人、惡人。 生2:我不同意這個看法。首先,“鄉(xiāng)人皆好(惡)之”,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好人,應該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一個惡人,應該是善者惡之,不善者好之。惟有這樣,才符合生活的邏輯。 師:說得好。朱熹曾說“一鄉(xiāng)之人,若宜有公論,然亦各自為類,以為好惡。”一鄉(xiāng)之人應有好人壞人之分,不過是比例的大小而已。一鄉(xiāng)之人都喜歡他,好人喜歡他,惡人也喜歡他,此人便有與惡人同流合污之嫌,或有“茍容”惡人之舉,便討得惡人之歡心。一鄉(xiāng)之人都厭惡他,惡人厭惡他,本應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為“好人”一個。然而好人也厭惡他,此人便有“乖世戾俗之嫌。善人不之好,見其無可好之實?!笨梢?,中庸者決非是同流合污之徒、阿世媚俗之輩,是持有是非原則之人。 學生齊讀17.24章,一起來體味有是非原則的君子之所惡。 師:鄉(xiāng)原者奉行無原則的機械調(diào)和的處世方法,而中庸者不這樣(“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兼有一定的是非原則,正如我們在第八課4.3章所學——“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板書:好人、惡人[是非原則] 2、讓學生參照課文詳注,閱讀11.16章,4.10章: 師:子張才高意廣,為人進取,敢作敢為,而流于冒進;子夏篤信謹守,不敢作為,而流于退縮??鬃诱f:“師也過,商也不及?!币鉃樽訌堊龅眠^頭,子夏做得不夠。你覺得辦事“過”與“不及”,哪一種更好,更接近于成功?請發(fā)表各自的見解。 生1:我覺得“不及”勝“過”一籌。譬如看病吃藥,如果一個病人吃藥“過量”,便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而用藥“不及”,不過是延緩病愈時間而已,并未對身體造成傷害。此類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生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應是“過”高一著。譬如下棋時,如能深思熟慮,想上個七招八招的,肯定比想不了一招二招的人要下得好。無庸諱言,一個聰明人就比一個愚笨者要好得多。 生3:我也不同意你的觀點。一個人智力的好壞,是由先天的因素所決定,智愚是人的智質(zhì)程度,與中庸無關。因為中庸是儒家的“處世原則”,你不該牛頭不對馬嘴的。 生4:我覺得“中庸”一點來講,“過”好還是“不及”好,應看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簡單下一結(jié)論…… 為此學生展開激烈的爭論,探討“過”與“不及”的關系究竟誰更勝一籌。 師:剛才,大家的討論很為激烈,許多同學也說得言之鑿鑿。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孔子的態(tài)度,當子貢問他“然則師愈與”時,孔子毫不猶豫地下了一個結(jié)論:“過猶不及”。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頭與做得不夠,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沒有做好。好比射箭,你發(fā)力太大,把箭射得很遠,遠遠越過“鵠的”,或你發(fā)力太小,把箭射得過近,遠遠不及“鵠的”,這射得“過”與“不及”,其本質(zhì)是相同的:皆是不中“鵠的”。 為人處世時如何做到中道呢?孔子認為應“無過、無不及”,是為適中的原則。接下來,請大家齊聲朗讀4.10章,進一步體味君子的中庸之道。 師:聯(lián)系課文注釋,請思考君子在為人處世時,如何來體現(xiàn)中庸之道的? 生:君子“義之與比”,以義為處世的準則,既不親近誰(“無適”),也不疏遠誰(“無莫”),以此顯示中庸。 板書:無過、無不及[適中原則] 無適、無莫 四、布置作業(yè): 1、嘗試背誦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2、掌握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鮮”“原”“賊”“過”“適”“莫”“之”“而”等)。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深入理解“中庸”的內(nèi)涵: 1、讓學生參照課文詳注,閱讀13.21章: 師:孔子認為最好與“中行”(指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進行交往,如果不得已而求其次,必須與“狂狷”之士進行交往。 狂,課本注解為“志向遠大而不切實際”??鬃佑终f“狂者進取”,那么有誰能舉出“狂者”的例子? 生1:天龍八部中有個夢求復國的慕容復,盡管振興燕國,在他人看來盡是癡人說夢,他的追求終為黃粱一夢,但其執(zhí)著狂熱,可謂一個不折不扣的“狂者”。 生2:我認為世界名著塞萬提斯的《堂詰柯德》,其主人公堂詰柯德也算得上是一位“狂者”。他作為一個窮鄉(xiāng)紳,以恢復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為已任,效法古代騎士,單槍匹馬周游天下,行俠仗義,想打盡天下之不平……透過他的頑強與執(zhí)著,也讓我們領略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狂者”。 生3:孔子曾在陳,發(fā)出過“吾黨之小子狂簡”感慨,由此看來孔門之士大多為狂士,他們跟隨孔子周游列國,知其不可而為之,卻始終不改出道時的志向…… 師:各位都舉得很好??裾叨加幸粋€顯著的特點,就是行事積極進取,但都過了頭。 那么,狷者是怎樣的人呢?有誰能根據(jù)對注釋的理解,舉出生活中的“狷者”呢? 生1: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我認為,孔子時代的隱者,當屬狷者無疑。他們因不愿和污濁的社會同流,又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狀,采取了潔身自好的態(tài)度,避世獨立,以善其身。如荷蓧丈人、接輿、長沮、桀溺者等是也。 生2:我認為不食周黍而死的伯夷與叔齊也是狷者。孤竹君的這兩個兒子認為周占商地,而恥食周粟,在首陽山靠采集野果充饑,不惜餓死以成全氣節(jié),也可算是狷者中孤介自守的典范。 師:說得好。伯夷與叔齊曾攔住周武王伐紂之師,罵他趁父喪出師,為不孝;臣弒君,為不忠。隨之逃往首陽山,不食周黍,而以“采薇”為生,甚至不食“周薇”絕食而死!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狷者!其實,狷者與狂者一樣,也有很多,如不愿為官以水洗耳的許由也是其一,不再贅述。 那么,孔子為什么說“必也狂狷乎!”該作何理解? 生:我認為,與狂者交往,可使人積極進取,與狷者交往,可使人守節(jié)自潔。終歸比與看似頗有德行的鄉(xiāng)原先生交往,強上千百倍。 師:狂者在處世上可謂“過”,而狷者在處世上可謂“不及”,君子若在修道進德時,若能不狂、不狷,這樣離中庸不遠了。 板書:狂、狷[交往原則] 2、讓學生參照課文詳注,閱讀1. 12章,13.32章: 師:在理解13.32章之前,我們先來區(qū)分一下君子與小人,兩者有何之別呢? 生(異口同聲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見第八課《周而不比》2.14章) 師:君子與小人為何有這樣的區(qū)別? 生:因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同上),前者尚義,故能團結(jié)而不勾結(jié);后者尚利,故為勾結(jié)卻不團結(jié)。 師:在13.32章,孔子說“君子和諧而不等同,小人混同而不和諧”。那么,“和”與“同”有何區(qū)別呢? 生:我認為君子是以義相處的,君子之間沒利害關系的沖突,在“淡如水”的交往中,故能和諧;而小人以利相處,只是短時的混同,一旦有利益沖突,便會反目,故不可和諧。 師:“和”與“同”的區(qū)別,其實可譬之以五色相調(diào)、五味相和,五聲相成?!巴眲t單調(diào),只是一色一味一聲之間,不與他色他味他聲相調(diào)和,如此,視之無趣、食之無味,聽之無譜。“和”則諧調(diào),就是五色五味五聲相諧和,別具佳色佳味佳聲,如此,視之有趣、食之有味、聽之有譜。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本印昂投煌弊鳛樘幨罏槿嗽瓌t,盡顯中庸本色。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1. 12章,也不難理解有子把“和為貴”視為“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和”足以顯示出孔子中庸思想之高之大。 師:有子說:“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有子認為,不能單純地為追求“和”而“和”,“和”還必須受到“禮”的節(jié)制。如毛竹有節(jié),雖是一氣相通,卻是上下有別。好比君臣、父子、夫婦至為親密,然雙方必須有別,有所節(jié)限,如此方能相與成“和”。 師:由此看來“言和,必和順于心,當使人由之而皆安,既非情所不堪,亦非力所難勉,斯為可貴?!? 板書:和而不同[中和原則] 二、討論:結(jié)合《論語》找些例子,說說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樣貫徹中庸之道的。 師:中庸不是無原則地調(diào)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則下尋求矛盾各方的協(xié)調(diào)與和諧。試結(jié)合已學課文的有關內(nèi)容,來談談對孔子中庸思想的認識。 生1:我認為孔子對“文質(zhì)的關系”(第六課12.8章)的看法,是符合中庸之道的??鬃诱J“質(zhì)”與“文”兩者不可偏廢,“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過與不及”皆為不妥,只有“文質(zhì)彬彬”,和諧搭配,才能成就君子。 生2:“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第十一課11.22章),也是體現(xiàn)中庸思想的。孔子認為冉求做事退縮(“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接近于“中行”;仲由勇氣過人(“過”),所以要壓一壓他,也使他接近于“中行”??梢姡鬃釉诮逃龑W生時,依據(jù)中庸而“裁之”的。 生3:“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第八課4.26章),如何與國君相處、與朋友交往,孔子也用中庸的尺度加以引導。如果與國君相處過密,則蒙受羞辱的日子不遠了;如果與朋友交往過密,則遭受疏遠的日子也不遠了??鬃诱J為交往不能太“過”,體現(xiàn)了他中庸的思想。 生4:孔子的中庸思想,還體現(xiàn)在“以直報怨”上(第八課14.34章)。君子用正直來報復仇怨,“不因怨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不挾個人恩怨,不“以怨報怨”,也不持虛偽之德,不“以德報怨”:“不過也不及”,以“適中”來處事。 生5:我認為孔子“忠恕之道”(第五課5.12章、6.30章),也是體現(xiàn)中庸之道的。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者,“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忠恕之道,實為“致(達到)中和”。 …… 師(總結(jié)):大家對孔子中庸的認識,可謂初“得其門”,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需不斷去體會、去運用??v觀孔子的一生,是踐行中庸之道的一生,學生對他的評價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梢?,孔子是一位據(jù)有中庸“至德”的圣人。 三、板書設計: 中庸之道 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好人、惡人 [是非原則] 無過、無不及 [適中原則] 無適、無莫 狂、狷 [交往原則] 和而不同 [中和原則] 四、布置作業(yè):結(jié)合日常生活,說說中庸之道的作用。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五、教學后記: 中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要正確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相關鏈接”,教師也可以作必要的解釋。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從分析具體形象的材料入手:可讓學生從《論語》中找出體現(xiàn)中庸的例子,進行分析,從而闡釋中庸之道的內(nèi)涵。-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中庸之道 論語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中庸之道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之論語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教學 設計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272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