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教案《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人教版 必修1)
《地理:高中教案《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人教版 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理:高中教案《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人教版 必修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一課時 大氣的受熱過程與熱力環(huán)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選擇性吸收;理解地面輻射是大氣熱量的主要來源。 2. 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3. 掌握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夠用事實解釋自然界中的熱力環(huán)流。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繪制大氣的受熱示意圖、熱力環(huán)流模式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通過熱力環(huán)流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 通過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理解大氣對地球保溫作用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品質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3. 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 【教學重點】 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 【教學難點】 大氣對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的選擇性吸收、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三力作用下的大氣運動。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熱力環(huán)流實驗器材。 【教學內容】 引入 為什么“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學生討論) 山上溫度比地面低,這說明了什么?(設問)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大氣的熱量來源。通過上一單元學習,我們了解了太陽輻射是地球上一切能量之源。 太陽輻射又可分為三個能量區(qū),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紅外區(qū)。 展示:太陽輻射波長分布圖 讀圖討論: 太陽輻射波長分布圖的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培養(yǎng)讀圖技能) 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紅外區(qū)的波長有什么特點? 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那個區(qū)? 太陽輻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見光區(qū),由實驗可知,物體溫度越高,輻射中能量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地面和人體溫度低,以紅外線輻射能量。 補充資料:大氣不同成分對長波輻射和短波輻射吸收的情況。 l 學生帖圖活動: 轉承:太陽的輻射能量到大氣層后,是怎樣把能量傳遞給大氣的?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圖示:大氣的受熱過程 近地面大氣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吸收長波輻射,對短波輻射基本是透明的。 可見光有沒有被吸收? 大部分紅外線有沒有被大氣直接吸收?能量多不多? 到達地面的可見光被地面吸收,地面向外輻射能量,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還是短波輻射?會不會被大氣吸收? 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還是地面輻射?近地面向上一段高度內溫度會怎么變化? 大氣吸收熱量后也產生大氣輻射,一部分射向外太空,另一部分射向地面,稱為地面逆輻射,大氣逆輻射的存在對地面有什么作用? 小結:大氣的受熱過程就是太陽曬熱了地面,地面烘熱了大氣。太陽輻射是大氣的根本熱源,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現(xiàn)象探究: 為什么多云的白天溫度不會太高?反射 晴朗的天空為什么是蔚藍色的?散射 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 討論:二氧化碳在大氣的受熱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紅外線輻射和地面輻射,保溫作用)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對氣溫有什么影響?(全球氣候變暖) 課后閱讀: 我們知道了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和紅外光能量的吸收和轉化,那么紫外區(qū)的能量到哪兒去了?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自主探討。 小結:大氣的受熱過程就是太陽曬熱了地面,地面烘熱了大氣。太陽輻射是大氣的根本熱源,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這就是為什么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的原因,難怪高處不勝寒! 轉承: 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不同性質的地面溫度是不同的,同緯度,海洋和陸地就有溫差。 提問:請學生說說白天和晚上在海邊的不同感受。由白天和晚上的風向不同切入實驗活動。 討論:通過煙霧的飄動,我們得出了什么規(guī)律? 冷熱不均引起了熱力環(huán)流。 二、熱力環(huán)流 板圖與分析:結合試驗,學生分析熱力環(huán)流的產生 海陸風對海濱地區(qū)的氣溫有什么調節(jié)作用? 總結:氣體受熱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壓,地面低壓;氣體冷卻下沉,地面高壓,高空低壓。高低壓之間形成了熱力環(huán)流。 第2課時 大氣的水平運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的特點及對風向和風力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分析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對方向的影響,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通過風向和風力的動態(tài)變化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態(tài)思維方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認識大氣與宇宙中所有物質一樣都是運動的,而且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 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 【教學重點】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的特點及對風向和風力的影響。 【教學難點】 地轉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風向變化 【教學方法】 講授法、圖解動態(tài)分析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教學過程】 引入 有人說“鄉(xiāng)下的風,城里的雨”,(請討論:用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能解釋嗎?)(根據(jù)同學回答板圖熱力環(huán)流,上升氣流降溫、凝結成云致雨) 在板圖上指出空氣的水平運動即我們感受到的風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等壓線 水平氣壓梯度力 講解:由于存在水平氣壓差,大氣就會水平運動,形成了風,風從高壓吹向低壓,那么風力有大有小,這又是由什么決定的? 1. 知識點: 2.等壓線: 3. 氣壓差: 4. 氣壓梯度: 5. 水平氣壓梯度力: 小結: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產生水平運動方向垂直于等壓線,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 轉承: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開始運動,只要存在合外力,物體的速度就會一直增大,風速會一直增大下去嗎?(設問)不會,因為在地球上運動的物體還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同學們不知道地轉偏向力,但一定看到過他的影響,在北半球,使運動的物體向右偏,例如,水流向右偏,對右岸的侵蝕加大。 展示侵蝕圖片。 講解:地轉偏向力的產生很復雜,現(xiàn)在我們只要知道,地轉偏向力的特點和影響。地轉偏向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的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運動速度越大,地轉偏向力越大,緯度越高,地轉偏向力也越大。地轉偏向力不改變風的大小。 風一旦形成,馬上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逐漸偏離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板圖:(風向和地轉偏向力的漸變) 等壓線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提問:風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有什么關系?風速還會增大嗎? 小結:風向平行于等壓線 轉承:高空大氣只在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運動,近地面的大氣還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氣最終是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這三個力作用下達到平衡的。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摩擦力 展示三力平衡圖 講解: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摩擦力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可以畫出風向 有風向和偏轉關系可判斷屬于那個半球 小結:在三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北半球背風而立:左前方為低壓,右后方為高壓 總結 【教學反思】 對本單元中大氣的組成、大氣環(huán)流、大氣的水平運動等的原理和規(guī)律,需引導學生理清各原理規(guī)律之間、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邏輯推理關系,真正地理解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 是通過現(xiàn)實驗分析,引導學生形成聯(lián)系實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讓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大氣的受熱及大氣環(huán)流的過程,并能在氣壓圖上正確地判斷風向。同時還需要根據(jù)本校學生實際,拓寬學生的思維與加強反饋練習力度,堅固學生在本單元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一些實驗的效果難于充分展示出來,所以本人建議課堂中實驗不宜太多,可能將一部分的實驗交由學生操作并可納入非紙筆考試部分。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地理:高中教案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人教版 必修1 地理 高中 教案 冷熱 不均 引起 大氣 運動 人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886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