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
2、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學生自由發(fā)言。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說)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導入新課。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里有哪些基本規(guī)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的運算規(guī)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換律。
3、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28=45(人) (3)觀察發(fā)現(xiàn)。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說說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師板書:28+17=17+28
4、 (4)照樣子寫一寫。 讓學生試寫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問: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這種規(guī)律。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guī)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guī)律可以寫成: a+b=b+a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
5、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6、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28+17)+23=28+(17+23) (4)加深認識、探索規(guī)律。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號。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guī)律可
7、以怎樣表示? 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1、2、3題。 (1)第1題中的最后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
8、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每組中兩題的聯(lián)系。 比較每組中的兩題,說說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加法運算律的應用第2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
9、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如何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條運算律,你們還記得是哪兩條嗎?各是什么意思? 我們在上節(jié)課還說到了加法運算律的用途,我們已經知道運用加法交換律可以進行加法驗算,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加法運算律的另一項用途,那就是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板書課題)。誰知道簡便是什么意思?你們喜歡簡便運算嗎?既然大家都喜歡,我們就一起去探索怎樣進行簡便運算,我
10、們仍然從解決現(xiàn)實問題做起。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提問:誰能說出算式?學生說出算式后,教師板書。 (2)談話:這道算式,按照運算順序應該怎樣算?你覺得還可以怎樣算?你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嗎?要注意的是,要從這個算式接著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 (3)學生計算,教師巡視,選擇不同算法的學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學生的算式可能有: 29+46+5429+46+5429+46+54 =75+54=29+(46+54)=46+54+29 =129(人)=29+100=10
11、0+29 =129(人)=129(人) (4)讓抄寫算式的學生說說自己如此計算的理由,包括運算的根據,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討論:你認為哪種算法簡便?為什么? (6)教師小結:在計算幾個數連加時,把和是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可以使下一步的計算簡便。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①65+79+21②78+(47+22) 用簡便方法計算,寫出計算過程。 (2)學生計算,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12、 (4)全班共同檢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問:兩道題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第l題應用了加法結合律,第2題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你是怎樣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十位上數的和是9,個位上數的和是10)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1題。 這道題是找湊成整百數的專項練習。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學生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2.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是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第一小題先進行后
13、兩個數的計算比較簡便; 第二小題先進行前兩個數的計算比較簡便; 第三、四題要同時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才能使計算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練習九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練習,理解和掌握減法的性質,能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4、能熟練運用加法運算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運用加法運算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談話: 提問:我們學習的加法運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追問:運用這些運算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呢? 2.揭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完成一些和加法運算相關的練習。(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加法運算律的練習
15、 1.完成教材第58~59頁“練習九”第4、7、8、9、12題。 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題型,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最后集體講評。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5、6題。 這兩題是前面的學習中沒有涉及到的,教師需進行必要的指導。 (1)第5題: ①課件出示兩組題目。 ②讓學生計算每組中兩道題的得數,并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聯(lián)系。 ③組織思考并交流。 提問:兩道題的計算結果相同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第6題: ①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巡視,進行
16、個別輔導。 ②組織匯報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想法。 三、綜合練習 探究減法的性質 1.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九”第10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計算出每組中兩道題的得數。 (3)組織觀察、比較,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一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九”第1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組織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如何進行簡便計算的。 反饋時,主要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
17、是運用了哪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簡便計算的經驗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探索發(fā)現(xiàn) 3.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九”第13題。 提問:觀察表格,說說你從表格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獨立計算,填寫表格。 追問:觀察表格,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兩個數相加,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兩個數相減,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多少,差就減少多少。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六
18、單元運算律 課題: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規(guī)律,能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律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引導學生概括出運算律并能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經歷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特點。
19、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問題。 (1)加法的運算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67+87+1346+(59+54) 2.揭題。 在加法運算中,有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那在其他運算中,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規(guī)律?乘法運算中又會有什么規(guī)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換律。 (1)課件出示教材第60頁例
20、題3情境圖。 讓學生看圖,說說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3)建立等式。 讓學生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3×5=5×3 追問:你能再寫幾個這樣的等式? (4)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這些等式,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教師指出這就是乘法交換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乘數,上面的規(guī)律可以寫成:
21、 a×b=b×a(板書) 2.探索乘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教材第61頁例題4。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個年級參加的人數。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個班。 23×(5×6) =23×30 =690(人) (2)觀察這兩道算式的數據和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匯報: ①每組兩道算式中的三個乘數相同。 ②先把前兩個數相乘
22、,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 (3)下面我們再來算一算,比一比。課件出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是否存在這樣的規(guī)律? ①18×5×218×(5×2) ②13×25×413×(25×4) ③24×(125×8)24×125×8 學生通過比較明確: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教師指出這就是乘法結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乘數,上面的規(guī)律可以寫成: (a×b)×c=a×(b×c)(板書) 三、反饋完善 1
23、.完成教材第61頁“試一試”。 第一小題,可以運用乘法結合律先算“15×2”的積;第二小題,可以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先算“25×4” 2.完成教材第61頁“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說說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十”第1題。 先讓學生讀題,明確題意,然后指名說說怎樣運用乘法交換律進行驗算,最后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和驗算,指名板演。 4.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十”第3題。 讓學生說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乘積,并交流計算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
24、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乘法分配律第2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5、 1.復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哪些運算律?這些運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2.揭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今天我們要繼續(xù)來探索乘法的運算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62頁例題5情境圖。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信息。 2.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2
26、)小組討論,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師參與個別小組交流,了解學生的解題情況。 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然后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匯報預測: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級一共有多少個班。 (6+4)×24 =10×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級各領多少根跳繩。 6×24+4×24 =144+96 =240(根) 4.觀察比較。 (1)以上兩種不同的解題方
27、法,它們計算得數相同,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這兩個算式連起來? 板書:(6+4)×24=6×24+4×24 (2)比一比,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號左邊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個24是多少;等號右邊 先算6個24與4個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規(guī)律。 (1)提出假設:是否任意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都會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呢? (2)舉例驗證。 讓學生獨立舉例驗證,驗證后把自己舉的例子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兩個
28、層次:一是交流所舉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點。 (3)總結規(guī)律。 仔細觀察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師生交流后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結果不變。教師指出這就是乘法分配律。 6.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寫成: (a+b)×c=a×c+b×c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頁“練一練”第1題。 這道題是運用乘法分配律改寫算式,通過改寫準確把握乘法分配律。
29、其中有順向的改寫,也有逆向的改寫。學生在逆向改寫時可能會有困難,教師在組織練習時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 2.完成教材第63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呈現(xiàn)了學生初學乘法分配律時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如40×50+50×90與40×(50+90)讓學生辨析,從而進一步明晰概念。還選擇了比較特殊的情況,如74×(20+1)與74×20+74,有助于學生從本質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頁“練習十”第6、7題。 第6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比較進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優(yōu)越性。 第7題,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菜地的周長
30、,并用乘法分配律溝通不同算法間的聯(lián)系,既能加強對長方形周長的理解,又能加強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學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在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應用過程。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
31、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27×6+27×4=27○(□+□) 25×(2+4)=□○□○□○□ 2.提問:你是根據什么規(guī)律來填的?仔細觀察兩個等式,每個等式中是左邊的算式計算簡便還是右邊的算式計算簡便? 3.揭題。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來探究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63頁例題6情境圖。
32、 提問:觀察情境圖,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收集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中國象棋一副32元,圍棋一副58元。 所求問題:買102副中國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2.解決問題。 (1)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指名說說可以怎樣列式,教師板書:32×102 (2)提問:32×102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呢?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將你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計算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 3.組織全班匯報。 請幾個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
33、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板書。 匯報預測: 算法一:用豎式計算。 32×102=3264 102 ×32 204 306 3264 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們的得數相加。 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觀察算法二,強調: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計算我們都可以通過口算得出,這就是用簡便方法計算32×102。 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 提問:
34、回顧計算的過程,誰來說說,我們計算的步驟是什么?這樣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計算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計算。 展示部分學生的答案,組織評議。 (2)小組討論。 提問:什么樣的算式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呢?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兩個數相乘,其中的一個乘數接近整十或整百數時,我們可以將這個乘數寫成整十或整百數加(減)幾的形式,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當兩個相加(減)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數時,我們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
35、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一練”第1題。 這道題是運用乘法分配律改寫算式,讓學生通過改寫準確把握乘法分配律。第一小題是順向的改寫,第二小題是逆向的改寫。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是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順向應用,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先對各個算式進行觀察分析,從而加深對這些算式的特點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66頁“練習十”第8、13題。 第8題,鞏固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的方法。 第13題,這道題和“練一練”第2題類似。
36、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練習十第4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過的乘法運算律,能夠熟練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計算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3.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簡便計算的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
37、便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運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2.揭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完成一些和乘法運算律有關的練習。(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十”第3題。 這道題是運用乘法結合律來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樣的練習,在鞏固乘法結合律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十”第5題。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組織觀察,收集題目中的信息。 (3)
38、學生獨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66頁“練習十”第12題。 這道題是通過觀察等式讓學生對各種各種乘法運算律進行回憶。 練習時,可以指名讓學生說說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是怎樣運用這些運算律的。 4.完成教材第67頁“練習十”第15題。 這道題是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教師在組織計算時,只要學生的計算方法是正確的,計算過程是簡便的,都應給予肯定。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7頁“練習十”第16、17題。 這兩題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從兩個數的
39、和乘第三個數拓展到兩個數的差乘第三個數。 第16題,先讓學生算一算每組的兩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組織觀察,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最后總結得出:兩個數的差乘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相減。 第17題,這道題是利用第16題的規(guī)律來進行簡便計算,35×98這道題要先把“98”轉化成“100-2”,然后再利用上面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2.完成教材第67頁“練習十”第18題。 這道題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比一比誰的算法更簡便。
40、 3.自主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其余的練習。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六單元運算律 課題:相遇問題第5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探究發(fā)現(xiàn)“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確解答求路程的實際問題。 2.感受“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
41、相遇問題”的意義,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用列表、畫圖的方法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答下面各題并說出數量關系。 (1)小明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2)小芳每分鐘走60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學生回答并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第68頁例題7情境圖。 (2)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 請兩名學生到講臺前演
42、示當時的情境。 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并思考:他們在出發(fā)的時間、地點、方向上有什么特點? 追問:他們的距離有什么變化嗎? (3)導入:這兩個同學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最后兩人在途中相遇,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收集信息。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題目,觀察情境圖,說說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么。 已知條件: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經過4分鐘兩人相遇。 所求問題: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整理信息。 (1)引導:
43、我們找到了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們學過了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呢?(列表、畫圖)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這些信息整理出來? (2)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整理。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進行整理,教師投影展示學生的線段圖或表格,組織進行評議和訂正。 畫圖整理: 70米70米70米70米60米60米60米60米 小明家小芳家 ?米 列表整理: 小明從家到學校 每分走70米 走了4分鐘 小芳從家到學校 每分走60米 走了4分鐘
44、 3.分析解題思路。 提問:你能根據整理的結果,分析數量關系并確定先算什么嗎? 思路一: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別算出小明和小芳走的路程,再把兩個人走的路程相加,就是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 思路二:兩人4分鐘一共走的路程,就是兩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兩人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相遇時間”就等于總路程。 4.解決問題。 學生根據以上兩種解題思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 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70×4+60×4 =280+240 =520(千
45、米) 解法二:(70+60)×4 =130×4 =520(千米) 5.觀察比較,感受聯(lián)系。 提問: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交流: (1)兩種方法的得數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將它們連起來? (2)觀察等式,你想到了哪個運算律? (乘法分配律) 6.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提問: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交流體會:畫圖和列表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要注意尋找不同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
46、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9頁“試一試”。 這道題是例題7的補充,題中一個向東走,一個向西走,可以理解為是“相背而行”,“相背而行”求總路程的方法和“相遇問題”求總路程的方法相同。 2.完成教材第69頁“練一練”。 這道題和例題7相似,進一步鞏固畫線段圖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70頁“練習十一”第2題。 這道題是“工程”問題,也可以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來思考,“第一隊每天開鑿12米”可以看作是第一隊的速度,“第二隊每天開鑿15米”就看作是第二隊的速度,“經過8天正好鑿通”可以看作是相遇時間,“這條隧道長多少米”看作是總路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生物學1輪復習備考建議
- 新課程新評價新高考導向下高三化學備考的新思考
- 新時代背景下化學高考備考策略及新課程標準的高中化學教學思考
- 2025屆江西省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備考建議
- 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科學備考策略
- 新高考背景下的202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備考策略
- 2025屆高三數學二輪復習備考交流會課件
- 2025年高考化學復習研究與展望
- 2024年高考化學復習備考講座
- 2025屆高考數學二輪復習備考策略和方向
- 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 XX教育系統(tǒng)單位述職報告教育工作概述教育成果展示面臨的挑戰(zhàn)未來規(guī)劃
- 2025《增值稅法》全文解讀學習高質量發(fā)展的增值稅制度規(guī)范增值稅的征收和繳納
- 初中資料:400個語文優(yōu)秀作文標題
- 初中語文考試專項練習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