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案6 魯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案6 魯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案6魯教版必修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軌道、速度;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二分二至日時地球的位置教學難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教學過程:
[知識講解]地球自轉的同時,傾斜著地軸繞日公轉,因此,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多媒體演示]
強調:1、方向為自西向東;2、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演
2、示時注意地軸的指向要穩(wěn)定。
[知識講解]地球公轉的軌道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隨著地球公轉,日地距離不斷變化著(如圖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轉軌道上離太陽最近,這個位置叫做近日點,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轉軌道上離太陽最遠,這個位置叫做遠日點,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較慢。地球公轉一周360°所需要的時間是365日6時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設問過渡]一月份日地距離近,七月份日地距離遠,而我們感到七月氣溫要比一月氣溫高得多,為什么距日近時反倒比距日遠時氣溫低呢?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關系來表示
3、。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
[課件播放]黃赤交角的形成
[問題導學](1)黃道和赤道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2)黃赤交角與地軸和黃道平面的夾角之間有什么關系?[知識講解]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因此,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是有變化的。
[課件播放]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作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南、北緯23°26'分別被稱為南、北回歸線。
[學生活動]通過看動畫,結合圖1-
4、3-4,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在圖1-3-5中,標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
[教師活動]巡視、指正學生動手繪畫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學生交流后,可以師生共同學習,得出結論。
[討論]根據我們繪制的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討論下列問題:
(1) 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的時段是
(2) 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的時段
(3) 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時段
(4) 地表各點一年中接受陽光直射的次數(shù):
① 南、北回歸線上的各點一年中有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② 南、北回歸線間的各點一年中有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③ 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的各點一年中有無陽
5、光直射機會?
[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叫做一回歸年。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陽直射點落在哪一半球,即為該半球的夏半年,是另一半球的冬半年。在太陽直射點上,地表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最多。由于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使太陽輻射能在地表的分配,具有回歸年的變化。
[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哪位同學能解釋為什么地球距日近時反倒比距日遠時氣溫低呢?
(請一位學生回答)
[小結]
第二課時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理解四季的劃分及五帶的劃分、分布過程與方法:結合示意圖和多媒體演示分析晝夜長短和
6、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其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劃分教學難點:分析、繪制《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教學過程:
[情境創(chuàng)設]去年6月,趙亮的父母在“陽光花園”購買了一套位于一層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發(fā)現(xiàn)陽光全被前排樓房擋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時,小院內陽光充足,怎么才過了幾個月,陽光就被擋住了呢?你能幫趙亮分析原因嗎?
[知識講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因時因地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定性地描述。晝夜長短
7、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正午太陽高度反映了太陽輻射的強弱。
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正午,稱為正午太陽高度。
[課件播放]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swf
[分組討論]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教師點播]時刻確定,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即確定,此時觀察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在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上確定一點,讓太陽直射點作回歸運動,觀察在直射點運動過程中,該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如何變化。
(學生回答時,要注意做到發(fā)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學生回答有錯誤時,要做到正確的評價,同時還要鼓勵
8、學生互評,共同進步。)
[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要歸納總結,強調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在此基礎上給出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
H=90°—緯差
[提問]現(xiàn)在你能幫趙亮家分析買房的疑惑嗎?
第三課時晝夜長短變化
[過渡]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作往返運動,太陽直射點的變化使晨昏線的位置也不斷變化,從而導致了晝夜長短的變化。
[知識講解]晨昏線把它所經過的緯線圈分割成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的部分叫晝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把某緯線上的晝弧和夜弧的弧長換算成時間就是該緯線上各地的晝長和夜長。
[學生活動]回憶晨昏線和赤道的關系,分析赤道上的晝夜長短情況[教師
9、活動]幫學生定性分析赤道上的晝夜長短情況,總結晝夜長短的計算方法[學生活動]結合圖1-3-9,針對每幅圖討論以下問題:
1、太陽直射哪個緯度?
2、全球晝長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
3、正午太陽高度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極晝和極夜分別出現(xiàn)在哪些地區(qū)?
[播放課件]
[分組討論]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然后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規(guī)律;根據北半球規(guī)律,學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教師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過渡]一年中,隨著地球上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節(jié)更替。
[學生活動]結合圖1-3-9分析,地
10、球上高、中、低緯哪個緯度地區(qū)全年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最多?哪個緯度獲得的最少?哪個緯度單位面積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變化最大?[教師講解]中緯度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最大,晝夜長短的變化也較大,單位面積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變化最大,四季更替最為明顯。
[師生共同學習]知識窗:四季的劃分[學生活動]根據“五帶劃分示意圖”,試解釋五帶劃分的依據;如果黃赤交角變化,五帶的范圍該如何變化?
[教學反思]: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也是難點,難度大,學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和應用方面,不能夠很好的掌握,我們通過利用觀察動畫計算比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利用課本中樓房的采光問題加以應用,加深學生的理解,
11、在晝夜長短的變化也是利用動畫觀察,和讓學生自己回憶我們在一年日出、日落的時間差異,從而說明晝夜長短的變化,本節(jié)學完后要把地理的自轉結合起來考慮,地球的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難度大我們講課時放慢進度,同時結合各種題型進行講解說明,理解地理的運動和地理意義。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第一課時)精品教案魯教
版必修1
六、教材分析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分三課時進行,主要內容有:1.認識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
地球自轉和公轉形成了黃赤交角,決定了地球表面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2.地球在公轉過程中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五帶等自然地理現(xiàn)象
12、。還應分析這些現(xiàn)象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和變化,以及對人類活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二、通過課本閱讀了解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
三、通過分析圖“黃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節(jié)氣的判斷以及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規(guī)律。
一、教學重點:
黃赤交角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圖分析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二、教學難點: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圖分析
五、教學方法:圖表分析
六、學生分析:知識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備空間思維能力,對于難于想象的地理空間,適當?shù)倪\用多媒體輔助,變抽象為具體,并且結合實際分析這些地理現(xiàn)象對人類活動所具有的意義。
七、課前準備:課本插圖、課件、投影儀等,給學生
13、發(fā)學案。
八、課時安排:1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地球的運動是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的疊加,通過學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了解了地球自轉的相關知識,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公轉的的相關知識,基本思路和自轉類似:基礎知識、公轉的地理意義,分三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地球公轉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第二課時: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第三課時:晝夜長短與四季的更替。
一、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
【flash動畫演示:】地球的公轉【課件提示:地球公轉的軌道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
14、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隨著地球公轉,日地距離不斷變化著】結合著(圖1-3-2)。
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總結⑴地球公轉的運動方向⑵地球近日點(1月初)與遠日點(7月初)⑶地球的公轉速度的差異
【教師講解】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由近日點到遠日點越來越慢,由遠日點到近日點越來越快【開普勒第三定律: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歸納:】方向:自西向東;速度:近日點(1月初)公轉速度較快,遠日點(7月初)公轉
速度較慢;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一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通常所用的年的計算為一回歸年——四年一個閏年】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關系來
15、表示。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
【課堂練習】見學案
二、黃赤交角:
【圖1-3-3flash動畫演示:】
【問題導學】
(1)黃道和赤道之間的夾角為多少?
(2)黃赤交角與地軸和黃道平面的夾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知識講解]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因此,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是有變化的。
三、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flash動畫演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歸納規(guī)律: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作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
16、射點的回歸運動。南、北緯23°26'分別被稱為南、北回歸線。
【討論】根據我們繪制的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討論下列問題:
⑴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的時段
⑵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的時段
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時段是
⑷地表各點一年中接受陽光直射的次數(shù):
① 南、北回歸線上的各點一年中有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② 南、北回歸線間的各點一年中有次陽光直射的機會
③ 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的各點一年中有無陽光直射機會?
⑸回歸線與極圈數(shù)值有何關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flash動畫演示(圖1-3-4)】
【討論】:根據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圖討論回答下列問
17、題
⑴如何根據地軸判斷地球的公轉方向(地軸總是指向北)
⑵區(qū)分二分二至與近日點與遠日點的關系(近日點1月初冬至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夏至6月22日。近日點與遠日點分別位于冬至與夏至相對偏東的位置。)⑶根據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來判斷節(jié)氣?
【教師講解】判斷節(jié)氣的方法如下
①先畫出赤道和地軸垂直②連接日心和地心,找出與地球表面的交點③交點在赤道以南,則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節(jié)氣為冬至,則另外一側為夏至④沿著地球公轉方向:春夏秋冬判斷,從而確定二分。
【拓展】假如黃赤交角變?yōu)?0°則全球的直射范圍與極晝極夜范圍有何變化?
【課堂小結】本節(jié)主要是從讀圖中找取知識點,并有效的歸納: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從根本上掌握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
【教學反思】變抽象為具體更有利于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
【課下作業(yè)】基礎訓練相關題目,預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㈠正午太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