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十四章 熱學 課后分級演練36 固體 液體和氣體》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十四章 熱學 課后分級演練36 固體 液體和氣體(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十四章 熱學 課后分級演練36 固體 液體和氣體
【A級——基礎練】
1.(多選)對于一定量的稀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強變大時,分子熱運動必然變得劇烈
B.保持壓強不變時,分子熱運動可能變得劇烈
C.壓強變大時,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必然變小
D.壓強變小時,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可能變小
解析:BD 根據(jù)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C,當壓強變大時,氣體的溫度不一定變大,分子熱運動也不一定變得劇烈,選項A錯誤;當壓強不變時,氣體的溫度可能變大,分子熱運動也可能變得劇烈,選項B正確;當壓強變大時,氣體的體積不一定變小,分子間的平均距離也不一定變小,選項
2、C錯誤;當壓強變小時,氣體的體積可能變小,分子間的平均距離也可能變小,選項D正確.
2.(多選)關(guān)于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金剛石、食鹽、玻璃和水晶都是晶體
B.晶體的分子(或原子、離子)排列是有規(guī)則的
C.單晶體和多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D.單晶體和多晶體的物理性質(zhì)是各向異性的,非晶體是各向同性的
解析:BC 金剛石、水晶和食鹽是晶體,玻璃是非晶體,A錯誤;晶體的分子排列規(guī)則,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的分子排列不規(guī)則,且沒有固定的熔點,故B、C正確;單晶體的物理性質(zhì)是各向異性的,多晶體和非晶體的物理性質(zhì)是各向同性的,故D錯誤.
3.(201
3、7·漳州模擬)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說明液體存在表面張力的有( )
A.吹出的肥皂泡成球形
B.硬幣能漂浮于水面上
C.滴入水中的紅墨水很快散開
D.在完全失重的環(huán)境下,熔化的金屬能收縮成標準的球形
解析:C 吹出的肥皂泡成球形,硬幣能漂浮于水面上,在完全失重的環(huán)境下,熔化的金屬能收縮成標準的球形,都是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滴入水中的紅墨水很快散開,是自由擴散的結(jié)果,與表面張力無關(guān);故選C.
4.(多選)(2017·武漢模擬)固體甲和固體乙在一定壓強下的熔解曲線如圖所示,橫軸表示時間t,縱軸表示溫度T.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固體甲一定是晶體,固體乙一定是非晶體
B.固體甲不一
4、定有確定的幾何外形,固體乙一定沒有確定的幾何外形
C.在熱傳導方面固體甲一定表現(xiàn)出各向異性,固體乙一定表現(xiàn)出各向同性
D.固體甲和固體乙的化學成分有可能相同
E.圖線甲中ab段溫度不變,所以甲的內(nèi)能不變
解析:ABD 晶體具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固體甲一定是晶體,固體乙一定是非晶體,故A正確;固體甲若是多晶體,則不一定有確定的幾何外形,固體乙是非晶體,一定沒有確定的幾何外形,故B正確;在熱傳導方面固體甲若是多晶體,則不一定表現(xiàn)出各向異性,固體乙一定表現(xiàn)出各向同性,故C錯誤;固體甲一定是晶體,有些非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晶體,則固體甲和固體乙的化學成分有可能相同,故
5、D正確;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但由于晶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在增大,故E錯誤.
5.如圖為伽利略設計的一種測溫裝置示意圖,玻璃管的上端與導熱良好的玻璃泡連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閉有一定量的空氣.若玻璃管內(nèi)水柱上升,則外界大氣的變化可能是( )
A.溫度降低,壓強增大
B.溫度升高,壓強不變
C.溫度升高,壓強減小
D.溫度不變,壓強減小
解析:A 根據(jù)壓強關(guān)系,外部氣壓等于內(nèi)部氣壓加上水柱壓強,即p0=p+ρgh,當外界大氣壓強p0增大時,由于玻璃泡內(nèi)空氣體積、溫度、壓強都不變,所以水柱上升;當外界溫度降低時,由于玻璃泡中的空氣體積V不變,內(nèi)部氣體壓強p減小,所以也會導致水柱上升
6、.因此,選項A正確.
6.(多選)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現(xiàn)要使它的壓強經(jīng)過狀態(tài)變化后回到初始狀態(tài)的壓強,那么使用下列哪些過程可以實現(xiàn)( )
A.先將氣體等溫膨脹,再將氣體等容降溫
B.先將氣體等溫壓縮,再將氣體等容降溫
C.先將氣體等容升溫,再將氣體等溫壓縮
D.先將氣體等容降溫,再將氣體等溫壓縮
解析:BD 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可知,將氣體等溫膨脹,壓強減小,再將氣體等容降溫,壓強繼續(xù)減小,故A錯.將氣體等溫壓縮,壓強增大,再將氣體等容降溫,壓強減小,故B對.將氣體等容升溫,壓強增大,再將氣體等溫壓縮,壓強繼續(xù)增大,故C錯.將氣體等容降溫,壓強減小,再將氣體等溫壓縮,壓強增大,故
7、D對.
7.如圖所示,U形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重力不計的活塞封閉著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已知汽缸不漏氣,活塞移動過程中與汽缸內(nèi)壁無摩擦.初始時,外界大氣壓強為p0,活塞緊壓小擋板.現(xiàn)緩慢升高汽缸內(nèi)氣體的溫度,則下列圖中能反映汽缸內(nèi)氣體的壓強p隨熱力學溫度T變化的圖象是( )
解析:B 當緩慢升高汽缸內(nèi)氣體溫度時,氣體發(fā)生等容變化,根據(jù)查理定律可知,缸內(nèi)氣體的壓強p與汽缸內(nèi)氣體的熱力學溫度T成正比,在p-T圖象中,圖線是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當活塞開始離開小擋板時,缸內(nèi)氣體的壓強等于外界的大氣壓,氣體發(fā)生等壓膨脹,在p-T圖象中,圖線是平行于T軸的直線,B正確.
8.(2017·臨沂質(zhì)檢
8、)如圖所示兩個汽缸質(zhì)量均為M,內(nèi)部橫截面積均為S,兩個活塞的質(zhì)量均為m,左邊的汽缸靜止在水平面上,右邊的活塞和汽缸豎直懸掛在天花板下.不計活塞與汽缸壁間的摩擦,兩個汽缸內(nèi)分別封閉有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A、B,大氣壓為p0,求封閉氣體A、B的壓強各多大?
解析:題圖甲中選活塞m為研究對象.
pAS=p0S+mg
得pA=p0+
題圖乙中選汽缸M為研究對象得
pB=p0-.
答案:p0+ p0-
9.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經(jīng)歷了溫度緩慢升高的變化,如圖所示,p-T和V-T圖各記錄了其部分變化過程,試求:
(1)溫度為600 K時氣體的壓強;
(2)在p-T圖象上將溫度從400 K升
9、高到600 K的變化過程補充完整.
解析:(1)由p-T圖可知,氣體由200 K→400 K的過程中做等容變化,由U-T圖可知,氣體由400 K→500 K仍做等容變化,
對應p-T圖可得出:T=500 K時,氣體的壓強為1.25×105 Pa,
由V-T圖可知,氣體由500 K→600 K做等壓變化,故T=600 K時,氣體的壓強仍為1.25×105 Pa.
(2)在p-T圖象上補充畫出400 K→600 K的氣體狀態(tài)變化圖象,如圖所示.
答案:(1)1.25×105 Pa (2)見解析圖
10.(2017·安徽六安教研會質(zhì)檢)如圖所示,在長為l=57 cm的一端封閉、另一端
10、開口向上的豎直玻璃管內(nèi),用4 cm高的水銀柱封閉著51 cm長的理想氣體,管內(nèi)外氣體的溫度均為33 ℃.現(xiàn)將水銀徐徐注入管中,直到水銀面與管口相平,此時管中氣體的壓強為多少?接著緩慢對玻璃管加熱升溫至多少時,管中剛好只剩下4 cm高的水銀柱?(大氣壓強為p0=76 cmHg)
解析:設玻璃管的橫截面積為S,
初態(tài)時,管內(nèi)氣體的溫度為T1=306 K,體積為V1=51S cm3,
壓強為p1=p0+h=80 cmHg.
當水銀面與管口相平時,設水銀柱高為H,
則管內(nèi)氣體的體積為V2=(57-H)S cm3,
壓強為p2=p0+H=(76+H)cmHg.
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
11、2V2,
代入數(shù)據(jù),
解得H=9 cm,
所以p2=85 cmHg.
設溫度升至T時,水銀柱剛好高為4 cm,管內(nèi)氣體的體積為V3=53S cm3,壓強為p3=p0+h=80 cmHg.
由蓋-呂薩克定律得=,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318 K.
答案:85 cmHg 318 K
【B級——提升練】
11.(多選)圖示是壓力保溫瓶的結(jié)構(gòu)簡圖,活塞a與液面之間密閉了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假設封閉氣體為理想氣體且與外界沒有熱交換,則向下壓a的過程中,瓶內(nèi)氣體( )
A.內(nèi)能增大 B.體積增大
C.壓強增大 D.溫度升高
E.分子間作用力增大
解析:ACD 當向下壓活塞a
12、時,壓力對氣體做功,氣體與外界又沒有熱交換,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得瓶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增大,故A正確;向下壓a的過程中,氣體的體積減小,故B錯誤;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體積減小,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C得知氣體的壓強增大,故C、D正確;據(jù)題瓶內(nèi)氣體為理想氣體,則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為零,不變,故E錯誤.
12.(多選)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分別在T1、T2溫度下發(fā)生等溫變化,相應的兩條等溫線如圖所示,T2對應的圖線上A、B兩點表示氣體的兩個狀態(tài),則( )
A.溫度為T1時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比T2時大
B.A到B的過程中,氣體內(nèi)能增加
C.A到B的過程中,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
D.A到B
13、的過程中,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上的碰撞次數(shù)減少
解析:ACD 由題圖可知,當體積相同時,有p1>p2.根據(jù)=得,T1>T2,故A正確;對于理想氣體,其內(nèi)能僅由溫度決定,A到B的過程是等溫變化的過程,所以氣體的溫度不變,內(nèi)能不變,故B錯誤;A到B的過程中,氣體的體積增大,對外做功而內(nèi)能不變,由熱力學第一定律:ΔU=W+Q可得,氣體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故C正確;A到B的過程中,氣體溫度不變,則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不變,而氣體的體積增大,分子數(shù)密度減小,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器壁單位面積上的碰撞次數(shù)減少,故D正確.所以選A、C、D.
13.一U形玻璃管豎直放置,左端開口,右端封閉,左端上
14、部有一光滑的輕活塞.初始時,管內(nèi)汞柱及空氣柱長度如圖所示.用力向下緩慢推活塞,直至管內(nèi)兩邊汞柱高度相等時為止.求此時右側(cè)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和活塞向下移動的距離.已知玻璃管的橫截面積處處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動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氣體泄漏;大氣壓強p0=75.0 cmHg.環(huán)境溫度不變.
解析:設初始時,右管中空氣柱的壓強為p1,長度為l1;左管中空氣柱的壓強為p2=p0,長度為l2.活塞被下推h后,右管中空氣柱的壓強為p1′,長度為l1′;左管中空氣柱的壓強為p2′,長度為l2′.以cmHg為壓強單位.由題給條件得p1=p0+(20.0-5.00)cmHg①
l1′=(20.0-)cm②
由玻意耳
15、定律得p1l1=p1′l1′③
聯(lián)立①②③式和題給條件得p1′=144 cmHg④
依題意p2′=p1′⑤
l2′=4.00 cm+ cm-h(huán)⑥
由玻意耳定律得p2l2=p2′l2′⑦
聯(lián)立④⑤⑥⑦式和題給條件得h=9.42 cm⑧
答案:144 cmHg 9.42 cm
14.(2017·全國卷Ⅲ)一種測量稀薄氣體壓強的儀器如圖(a)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通兩豎直玻璃細管K1和K2.K1長為l,頂端封閉,K2上端與待測氣體連通;M下端經(jīng)橡皮軟管與充有水銀的容器R連通.開始測量時,M與K2相通;逐漸提升R,直到K2中水銀面與K1頂端等高,此時水銀已進入K1,且K1中水銀
16、面比頂端低h,如圖(b)所示.設測量過程中溫度、與K2相通的待測氣體的壓強均保持不變.已知K1和K2的內(nèi)徑均為d,M的容積為V0,水銀的密度為ρ,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待測氣體的壓強;
(2)該儀器能夠測量的最大壓強.
解析:(1)水銀面上升至M的下端使玻璃泡中氣體恰好被封住,設此時被封閉的氣體的體積為V,壓強等于待測氣體的壓強p.提升R,直到K2中水銀面與K1頂端等高時,K1中水銀面比頂端低h;設此時封閉氣體的壓強為p1,體積為V1,則
V=V0+πd2l①
V1=πd2h②
由力學平衡條件得
p1=p+ρgh③
整個過程為等溫過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pV=p1
17、V1④
聯(lián)立①②③④式得
p=⑤
(2)由題意知
h≤l⑥
聯(lián)立⑤⑥式有
p≤⑦
該儀器能夠測量的最大壓強為
pmax=⑧
答案:(1) (2)
15.如圖所示,內(nèi)壁光滑、長度均為4l、橫截面積均為S的汽缸A、B,A水平、B豎直固定,之間由一段容積可忽略的細管相連,整個裝置置于溫度為27 ℃、大氣壓為p0的環(huán)境中,活塞C、D的質(zhì)量及厚度均忽略不計.原長3l、勁度系數(shù)k=的輕彈簧,一端連接活塞C、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汽缸A缸口的O點.開始活塞D距汽缸B的底部3l.后在D上放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求:
(1)穩(wěn)定后活塞D下降的距離;
(2)改變汽缸內(nèi)氣體的溫度使活塞D再回到初
18、位置,則氣體的溫度應變?yōu)槎嗌伲?
解析:(1)由于活塞的質(zhì)量不計,所以初始狀態(tài)汽缸A、B中的氣體壓強都為大氣壓p0,彈簧彈力為零,
所以活塞C到汽缸A底部的距離為x1=l
放上物體穩(wěn)定后汽缸A、B中氣體的壓強都為p1,對D活塞有p1S=mg+p0S
對活塞C有p1S=F1+p0S
F1為彈簧的彈力,F(xiàn)1=kΔx1=Δx1
聯(lián)立以上三式可求得彈簧被壓縮Δx1=
此時活塞C距汽缸底部的距離為x2=
初態(tài)下氣體的總體積V0=4lS,末態(tài)總體積為V1,由玻意耳定律p0V0=p1V1,解得V1=2lS
由此可知活塞D下降的距離為x=3l-(2l-)=
(2)改變氣體溫度使活塞D回到初位置,氣體為等壓變化,所以彈簧位置不變.V2=lS
由蓋-呂薩克定律=
解得T2=650 K,所以氣體此時的溫度為t=377 ℃.
答案:(1) (2)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