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訪萬家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外訪萬家 (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課外訪萬家、營造和諧教育
金秋十月,學校安排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要求各位教師分批開展家訪活動。作為班主任責任更大、任務更多。但開始的時候心里還是有充滿疑惑的:家訪真的有用嗎?是不是又在搞形式呢?可是,在此項活動開展以后,我卻改變了這種看法。下面就我在這次活動中的兩個典型事例談一談心里的感悟:
根據任務安排,我對班內的學生分為幾個類型即:貧困生、留守生和學困生。其中學生困生是我此次家訪的重點。這些學生的普遍表現(xiàn)是:學習品質差、成績差、亂花錢、不遵守紀律、上課坐不住愛說話、不服從老師管教。作為班主任,這一組的學生自然成為我的主要任務。首先我就想到了張
2、良朋和楊家偉兩位學生。張良朋的特點是性格好動,幾乎不學習,上課老說話,下課就到別班亂躥和其他同學狂打,不講衛(wèi)生,座位四同垃圾多,隨地吐痰。每次班內檢舉他的得票最多。楊家偉的特點是愛花錢。每周50元的生活費不到周三就彈盡糧絕。于是四處借錢卻又不及時歸還,引發(fā)多起學生間的經濟糾紛。好幾位學生向我反映他借錢不還的事。說實話,這兩位學生就把班內搞的烏煙瘴氣,讓我大傷腦筋。我決定此次家訪和第一站就是他們二人的家。于是我把他們的材料整理好,定于10月14 日到訪張良朋家。我首先在班內宣布要去他家,事先我想他一定會拒絕我去,哪知他的表現(xiàn)卻令我意外,他很高興地對我說到時讓他家長在家里等我。這是我沒有料到的結果
3、。
10月14日周五下午,放學后我如約來到張良朋家,他家長向我介紹了一此情況:前幾年在外地打工,子一直和爺爺生活在一起,養(yǎng)成了很多的壞毛病,學習特別差,老師經常給家里打電話來告狀,說孩子的缺點太多了,作為父母他們也很苦惱。我給他們介紹了學生在學校里的一些情況,讓他們意外的是我只說了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與了肯定與表揚,并且認為這個學生并不是一無是處,只不過是缺點蓋過了優(yōu)點。我問張良朋能不能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再多創(chuàng)造一些優(yōu)點,比如不衛(wèi)生,改掉亂翻別人東西的毛病,每月改掉自己兩個缺點等。對于我的來訪所提出的問題他好像有點驚訝,因為這是第一次沒有向家長告狀的事。他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的要求我能做到,
4、請你監(jiān)督我”。家長聽了也很高興。我又從學習等方面給他提出了幾點具體的要求,他也一一答應。第二周他來后我好好觀察了幾天,他確實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在班內及時地給與表揚,我發(fā)現(xiàn)張良朋聽的很認真孩,臉面上也洋溢著笑容。此時我才真正地理解了“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這句話。
學生楊家偉家住劉升楊老灣村。當我提出去他家家訪時他表現(xiàn)出恐懼和不安,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下課時他找到我說:“老師你不到我家去行嗎?,我爭取改掉壞毛病?!蔽也唤獾乜粗KB忙說:“老師你不知道,我爸對我可厲害了,要是知道我犯了錯就會痛打我一頓,你到我家去我很害怕?!蔽乙粫r無語。想了想我說“你別怕,我保證到你家后不讓你爸打你好
5、不好。”他勉強同意。周六下午,我騎車到他家去。家長說這孩子以前也是留守兒童,現(xiàn)在爺爺管不了了他們才回來。六年級的時候他一個星期不到學校而在街上游誑,學習差的沒法,有時氣不過就痛打他一頓,孩子現(xiàn)在這個樣做家長的也有責任。我說,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你這樣做有效果嗎?家長搖頭不語。我說你應該改變這種粗暴的教育方法,多和老師及孩子溝通,搞清楚孩子的問題究竟在哪里,壞毛病一旦發(fā)現(xiàn)就及時給與糾正和制止。學生的惡習早已形成,現(xiàn)在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家長要把零花錢控制好,在學校老師也在采取措施,讓學生一步步回到正路上來。我看到家長對著孩子怒目圓睜,但總算沒有動手。而一旁的楊家偉卻表現(xiàn)的很害怕,我心里也感到他很
6、可憐,可為什么他會管不住自己,在學校和家長面前是這樣的判若兩人?于是我當著家長的面給他制定了幾點措施,把自己的飯卡交給別的同學代為管理,吃飯時兩人一同到食堂去,這樣就切斷了他想花錢的念頭,家長也同意我的觀點?;氐綄W校后我就按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后他找到我說,老師我每天都在學校食堂吃飯,再沒餓過肚子,也沒有再向其他同學借過錢。我覺得很高興,在班會上獎勵他兩個作業(yè)本,我看得出他也為自己感到高興。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接到楊家偉父親的電話,他很高興,也說了很多感激的話。
這只是家訪過程中兩個典型的事例。我感到,教育者不要只盯著學生的缺點,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并給與表揚和鼓勵可能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人
7、生。教育者要給學生一束陽光,他自己心中就要充滿著陽光,讓學生在光明中成長。家訪活動的開展,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更加及時順暢。我們作為教育者,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為和諧教育作出一分貢獻,雖苦猶甜。
興隆一中七(6)班主作: 萬 兵
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