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加練半小時 第一章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專題二 Ⅰ 群文通練三 傳統藝術(非連續(xù)性文本)(含解析).docx
《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加練半小時 第一章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專題二 Ⅰ 群文通練三 傳統藝術(非連續(xù)性文本)(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加練半小時 第一章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專題二 Ⅰ 群文通練三 傳統藝術(非連續(xù)性文本)(含解析).docx(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群文通練三 傳統藝術(非連續(xù)性文本) 主題解說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是對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追求??v觀中國的傳統繪畫、書法,藝術家們的靈感源于生活,但追求高于生活。從各類瓷器的精心雕琢與繪畫,再到園林中的小溪傍樓,樓宇間的重疊層次,都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精髓和追求。樂觀的追求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一種體現。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材料一: 從上古至秦漢,山水或是作為神仙居所,或是作為祭拜對象,或是作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時期的山水圖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樹木。而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釋、玄的思想驅動下,萌發(fā)了一股強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與熱望,原本作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為一個新被發(fā)現的審美對象,成為一種凝結著生理舒適感與視覺悅目感的現實而具精神性的空間。唐人富有詩人氣質,他們用濃酒般的熱情擁抱山水,也用唐詩般的濃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盡致;他們敏感而多情,縱情于現實山水。青綠山水技法語言的成熟也為將這般美景描繪得絢麗多彩提供了可能。 (摘編自??苏\《山水畫:中國人自然情愫的圖像表達》) 材料二: 山水畫,從真正誕生之時起便與中國哲學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緊密相連。儒家的道德感悟是與山水連在一起的?!抖Y記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闭且陨礁咚L來形容仁愛之道。同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以老莊思想為核心的道家哲學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這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心靈相照、氣息相通的所謂“天人合一”的關系。而莊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則更是一種心游萬仞的自如之境。老莊哲學,成為中國山水畫最重要的哲學基礎,歷代山水畫家?guī)缀鯚o一不受其影響。將空理與山水融合起來進行闡發(fā)更是中國佛教和禪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們“性好山泉,多處巖壑”(《高僧傳》)。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廟已經成為中國山水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對山水的親近不僅有利于僧人們的修悟,也是他們具有較高審美感受力的表現,于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便有了王維和諸多卓越的畫僧。透過對儒道釋哲學與山水關系的簡單梳理我們不難看出,三者對山水的態(tài)度有著本質的相通之處,即都樂于從山水中得到審美愉悅,并且將山水大美與主體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統一起來。而在山水文化基礎上誕生的山水畫,“以形媚道”,體現出中國哲學精神的深層內核。(摘編自陳仕彬《當代山水畫家的文化使命》) 材料三: 中國山水畫的詩意之美,是中國繪畫歷來所提倡的。不論是《春山煙雨》還是《春浦帆歸》,只看畫題,就會覺得詩意盎然。詩意之美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美學意境。真正山水畫中的詩境,體現在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詩化,詩情與畫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痹姰嫷囊恢?,是中國山水畫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維以詩人的學養(yǎng)彰顯畫家的氣質,在文學和繪畫領域揭示了詩與畫的關系,從而提出了山水畫意境表現中的一個準則——畫中有詩。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霽圖卷》,畫面上雖然沒有像許多畫家一樣題上或多或少的詩詞字句,卻富有詩的意境。(摘編自嚴景龍《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 材料四: 中國山水畫中所具有的那種空靈美、外象美、詩意美的意境既是畫家創(chuàng)造的終點,又是觀者再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畫家與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當代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者,只有放開眼界,敞開胸懷,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領受山川、風云、水石、林木際會之妙,鑄就獨特的藝術靈魂,方能構筑胸中意象,孕育筆墨語言,創(chuàng)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來源同材料三)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上古至秦漢時期,山水都作為神仙居所、祭拜對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國人把山水看作審美對象,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官宦中開始的。 C.唐朝山水畫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絢麗多彩,是因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中國山水畫中空靈美、外象美等意境是溝通畫家、觀者、評論家等的有效渠道。 2.下列關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畫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佛教和禪宗將空理與山水融合起來進行闡發(fā),在對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廟就成為中國山水畫的有機組成部分。 B.儒家以山高水長來體現“仁愛”的哲學內涵,又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可見儒家的道德感悟是與山水連在一起的。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關系和心游萬仞的自如之境,這成為中國山水畫最重要的哲學基礎。 D.儒道釋對山水的態(tài)度在本質上有著相通之處,都樂于從山水中得到審美愉悅,最終使中國山水畫體現出中國哲學精神的深層內核。 3.中國山水畫的詩意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根據材料三作簡要概括。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材料一: 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藝術。言所以達意,然而意絕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的,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全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一切藝術作品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論語》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幾句話絕沒完全描寫出孔子說這番話時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籠統,沒有把當時的流水形容盡致。如果說詳細一點,孔子也許這樣說:“河水滾滾地流去,日夜都是這樣,沒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這流水時常變化不盡嗎?過去的事物不就永遠過去決不回頭嗎?我看見這流水心中好不慘傷呀!……”但是縱使這樣說去,還沒有盡意。在音樂里面,我們有這種感想,凡是唱歌奏樂,音調由洪壯急促而變到低微以至無聲的時候,我們精神上就有一種沉默肅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聲音暫時停頓的情況說,“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就是形容音樂上無言之美的滋味。凡看低頭閉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別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愛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這固然根據希臘的神話,然而實在含有藝術的道理,因為愛情通常都在眉目間流露,而流露愛情的眉目是最難比擬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尋思。當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為此,但這些也許是人類不用意識而自然碰的巧。(摘編自朱光潛《無言之美》) 材料二: 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無法仿制。像《詩經》《楚辭》都是被譽為不朽的作品。說它們不朽,無非是說它們比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享有更長的壽命,在較長的時間里能繼續(xù)發(fā)生影響,“不朽”并不具有哲學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來說,漢朝初年的賈誼被感動得痛哭流涕,今天試找了一位大學中文系的青年來讀一下,他的感受總難達到賈誼的程度,即使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悶,滿腹牢騷?!都t樓夢》也是一部名著,和《詩經》《楚辭》一樣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拔逅摹鼻昂笄嗄昴信R分子沒有讀過《紅樓夢》的占少數,現在青年讀《紅樓夢》的占少數,現在青年讀《紅樓夢》的比例顯然要少得多。以上現象,借用電信通訊的概念,可以稱為“文化影響衰減”現象。遠距離的通訊聯絡,訊號逐漸衰減,距離越遠衰減越明顯,為了防止衰減,中間設有接力站,使訊號得到增益,衰減現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古人的處境與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與今人相同處,也有與今人不同處,時代相去久遠,古今人之間感受的差別越大。 (摘編自任繼愈《文化遺產的壽命》) 材料三: 藝術本是寂寞的,而不甘寂寞的往往是以藝術之名進行的操作、經營、糊弄以及蒙和騙的勾當罷了。當作品成了小便器,套用丹托的名言,是理論使小便器成為了藝術。我們如果不識時務地去撥開附加于藝術的層層包裝,最終呈現的可能像貴婦人的一身贅肉不堪入目。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經典的作品《阿卡迪亞的牧羊人》或許可以看成一種關于藝術史的隱喻。藝術是那墳墓里的枯骨,而藝術史就是對墓志銘的解讀,也許不做掘墓人我們就永遠不可能看清藝術的真相。但盜墓者垂涎的是藝術墳墓中想象的寶物,沒有人想盜竊那幾根枯骨。由此奉勸有大師情結的藝術家們,不修成正果,煉成舍利,枯骨不可能因為陪葬的華貴而增值。(摘編自陳德洪《不甘寂寞的當代藝術》) 材料四: 藝術研究者其實面對作為社會事實的藝術場域知道的并不比牧羊人更多。解讀墓志銘也許并不是藝術研究者真正的工作,正如牧羊人,放羊才是正業(yè)才是生活,而研究墓志銘則是生活的閑暇和余興。古人講“游于藝”,沒有游于藝的超脫與從容,也許就已經和藝術擦肩而過了。回歸寂寞對中國當代藝術未必不是好事,而不甘寂寞的折騰倒是需要警惕了。 (來源同材料三) 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學要以言達意,但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的語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別,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達意。 B.《論語》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沒能表達出孔子當時的心境,這個例子證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傳達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寫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現了聽者沉默肅穆、和平愉快的感受,這是音樂的無言之美。 D.欣賞者看低頭閉目的神像時,所產生的印象常常特別深刻,這是欣賞者和創(chuàng)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刻意為之。 5.下列不屬于“文化影響衰減”現象的一項是( ) A.《詩經》《楚辭》雖然被人們稱為不朽的作品,但事實上它們只是比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享有更長的壽命。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jié)h初的賈誼感動得痛哭流涕,今天有的青年即使也有深沉的苦悶,滿腹牢騷,但也無法有同樣深切的感受。 C.“五四”時期,《紅樓夢》在青年男女知識分子當中曾經產生過廣泛的影響,但是現在,《紅樓夢》在青年中的影響顯然沒有那么大。 D.古人的處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時代距離越遠,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別就越大。 6.為什么要警惕不甘寂寞的折騰? 答: 答案精析 1.B [A項“都作為神仙居所、祭拜對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把部分當作了全體,原文中的三個“或”是“有的”的意思。C項把次要的原因當作了唯一的原因,原文說“青綠山水技法語言的成熟也為將這般美景描繪得絢麗多彩提供了可能”,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唐人富有詩人氣質,敏感而多情。D項“評論家”無中生有。] 2.A [A項強加因果,原文并未說寺廟“成為中國山水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佛教和禪宗將空理與山水融合起來進行闡發(fā),在對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產生的結果;偷換概念,原文為“……寺廟已經成為中國山水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山水文化”不等同于選項中的“中國山水畫”。] 3.①畫題富有詩意;②畫的構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具有詩意;③題上適當的詩詞字句增添畫的詩意。 4.C [A項“具體的語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別,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達意”錯,原文是“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全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所應希求的”。B項“沒能表達出孔子當時的心境”錯,原文是“沒完全描寫出孔子說這番話時候的心境”。D項“這是欣賞者和創(chuàng)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刻意為之”錯,原文說“當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為此,但這些也許是人類不用意識而自然碰的巧”。] 5.D [D項答非所問,該項是解釋“文化影響衰減”現象出現的原因,不屬于“文化影響衰減”現象。] 6.①不甘寂寞的折騰往往掩蓋了藝術本身的品質;②不甘寂寞的折騰意味著背離藝術本身;③不甘寂寞的折騰會助長作假蒙騙的壞風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省2020版高考語文加練半小時 第一章 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 專題二 群文通練三 傳統藝術非連續(xù)性文本含解析 浙江省 2020 高考 語文 半小時 實用 論述 文本 閱讀 專題 傳統 藝術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629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