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 課時分層作業(yè)15 生物進化理論 蘇教版必修2.doc
《2018-2019高中生物 課時分層作業(yè)15 生物進化理論 蘇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高中生物 課時分層作業(yè)15 生物進化理論 蘇教版必修2.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課時分層作業(yè)(十五) 生物進化理論 (建議用時:25分鐘) [學業(yè)達標練] 1.下列關于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拉馬克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 B.生物的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C.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tài)上的退化 D.用進廢退獲得的性狀不可以遺傳給后代 D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主要內容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選項D不是拉馬克的觀點,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獲得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 2.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 【導學號:01632188】 A.生物受環(huán)境影響產生的變異都是不遺傳的 B.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都是有害的 C.生物進化時,自然選擇決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D.同一群落中的種群相互影響,因此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落 C [生物受環(huán)境影響產生的變異,如果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則為可遺傳變異;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體有的有利,有的有害;生物進化時,自然選擇決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從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所以C項正確。] 3.下列敘述中,符合中性學說的是 ( ) A.中性突變一般不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因此中性突變不是突變 B.當自然選擇作用于中性突變時,有利的變異被積累 C.當環(huán)境惡劣時,中性突變的進化速率加快了 D.中性學說并沒有否認選擇的作用,承認形態(tài)、行為和生態(tài)性狀,即生物的表現型是在自然選擇下進化的 D [中性學說認為多數或絕大多數突變都是中性的,即無所謂有利或有害,因此對于這些中性突變不會發(fā)生自然選擇與適者生存的情況。突變大多在種群中隨機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過選擇才被保留或淘汰的。] 4.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4個,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72個,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個,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頻率分別是( )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D [根據題意,在100個個體中,AA占24個,Aa占72個,aa占4個,基因在個體中成對存在。即在200個基因中A基因有224+72=120個,基因頻率為120200=60%;a基因有24+72=80個,基因頻率為80200=40%。] 5.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a、b、c、d 4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的模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由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 B.黃河北岸的b物種遷移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其原因在于二者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C.c物種的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則該物種一定在進化 D.判斷d物種是否是不同于b物種的新品種的方法是觀察兩個物種的生物能否交配 D [a物種分布在黃河兩岸進化為b、c兩個物種,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b物種遷移到黃河南岸后,與c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則生物一定發(fā)生了進化;不同物種的生物之間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 6.下圖是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 【導學號:01632189】 A.圖中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B.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 D.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形成新物種的前提 D [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A項錯誤;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殖隔離,B項錯誤;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或即使雜交產生的后代也是不可育的,C項錯誤;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產生基因庫的差別,并造成生殖隔離的前提。] [沖A挑戰(zhàn)練] 7.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選出了兩個家族的25匹普氏野馬放歸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有人預計,數年后,這些野馬將發(fā)展成為一個野生種群。 根據以上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野外的普氏野馬的基因突變頻率將不斷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還是一個種群 C.野外的普氏野馬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頻率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D.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環(huán)境不同而產生了生殖隔離 C [在自然選擇過程中,有的基因頻率會增加,有的則會減少,A項錯誤。由于生存地域不同,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已經不是一個種群,B項錯誤。由于自然選擇,某些基因的頻率就會發(fā)生變化,C項正確。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環(huán)境不同而產生了地理隔離,不是生殖隔離,D項錯誤。] 8.在某動物種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72%、aa占4%。這三種基因的個體在某一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競爭能力為AA=Aa>aa,則長期在自然選擇過程中,下圖中能正確表示A和a基因頻率變化的是( ) D [表現型A_的個體生存能力比aa的個體強,導致aa個體逐漸遭淘汰,因此A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大,而a的基因頻率逐漸減小,選項B、C錯誤。根據題意可知:該動物種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72%、aa占4%,則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60%,a的基因頻率為40%,而選項A中A、a基因的初始頻率相同,選項A錯誤、選項D正確。] 9.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 (1)圖1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X、Y、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X、Y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________,這是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__。 (3)小島上能進行生殖的所有蜥蜴?zhèn)€體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蜥蜴的________。 (4)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圖2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 ①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________加劇。 ②小島上食物短缺,聯趾蜥蜴?zhèn)€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圖2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fā)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________發(fā)生了改變。 [解析] (1)生物進化的過程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的產生。 (2)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物為一個種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 (4)由于過度繁殖,種群密度增大,種內斗爭加劇。性狀的有利與有害是相對的,當環(huán)境缺少食物時,聯趾個體適合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更適應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生物性狀的選擇從分子水平看是對有利基因的選擇,從而引起基因頻率的改變。 [答案] (1)突變(變異) 自然選擇 (2)種群 基本單位 (3)基因庫 (4)①生存斗爭(種內斗爭)?、诼撝盒蛡€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島上食物短缺時,聯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刍蝾l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高中生物 課時分層作業(yè)15 生物進化理論 蘇教版必修2 2018 2019 高中生物 課時 分層 作業(yè) 15 生物 進化 理論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627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