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下《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導學案
《語文八年級下《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八年級下《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導學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語文八年級下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游記的特點。 2.學習按一定順序,多角度寫景,來突顯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知識鏈接: 1、各拉丹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國青海格爾木市與西藏安多縣交匯處,為唐古拉山脈主峰,海拔6621米。 2、作者簡介 馬麗華,生于山東濟南。畢業(yè)于山東臨沂師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76年進藏后歷任《西藏文學》編輯,西藏作協(xié)副主席,西藏文聯(lián)副主席。2003年調至北京,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著有長篇紀實文學《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散文集《終極風景》、《苦難旅程》,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涉藏題材文學作品17部。 二、自主學習 1.給下列字詞注音 菱( )角 虔( )誠 蠕( )動 豁( )然 懈( ) 怠 蜿蜒 ( ) 敦 ( )實 腈綸( ) 2.解釋下列詞語 黧黑: 接踵而至: 礫石: 皺褶: 三、整體感知 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 提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 草壩子——冰叢礫石堆——走下礫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達海拔六千米以上。 四、合作探究 1. 品讀5-6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 確】 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 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 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2.品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呢,這兩次描寫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 5-6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10-11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韻。 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 品讀第12-14自然段: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么,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風聲和堅冰之下的流水 。 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5.賞析句子的妙處,感受語言的魅力。 (1) 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提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提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 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導學案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學案 語文八年級下導學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572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