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方法同等學力培訓ppt課件
《心理學研究方法同等學力培訓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心理學研究方法同等學力培訓ppt課件(4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心理學研究方法 環(huán)球卓越考前輔導 1 1 重點章節(jié)2 3 4章2 與統計 測驗重復知識點相對重要 2 第一章導論 一 心理學研究的具體研究方法1 收集數據觀察法 調查法 實驗法和測量法2 分析數據數學方法 模型方法和邏輯方法 3 第二章研究設計 一 研究設計基本內容1 明確研究目的 選擇研究對象2 選擇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3 確定研究變量與觀察變量4 選擇研究工具與材料5 制定研究程序與選擇研究環(huán)境6 考慮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的方法 4 第二章研究設計 二 幾個效度的定義1 構思效度 理論構思的合理性及其轉化為抽象與操作定義的恰當性程度 2 內部效度 研究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關系的確定性 3 統計結論效度 檢驗研究結果的數據分析程序與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標 4 外部效度 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和適用性 5 第二章研究設計 5 總體效度 研究結果適用于被試所來自得總體的程度 6 生態(tài)效度 研究結果適用于其它研究條件和情境的程度 6 第二章研究設計 三 取樣方法1 簡單隨機抽樣 隨機直接從總體中抽取幾個單位 2 系統隨機抽樣 將總體編序號 用總體單位數除以樣本單位數求得取樣間隔 以取樣間隔等距取樣 3 分層隨機抽樣 將總體分為若干層 求各類型單位數與總體單位數比率 確定從各類型中抽取樣本單位的數量 隨機抽取樣本 7 第二章研究設計 4 整群隨機抽樣 將總體分成許多群 隨機從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為樣本 5 多段隨機抽樣 作為取樣第一級單位 再將第一級單位分成若干子群 作為第二級單位 以此類推 然后在各級單位中隨機抽取樣本 8 第二章研究設計 四 取樣誤差1 樣本統計量與總體相應參數值之間的差異 2 增大樣本容量可以減少取樣誤差 9 第二章研究設計 五 影響樣本大小的因素 1 研究類型2 預定分析的精確程度3 允許誤差的大小4 總體的同質性5 研究者的時間 人力和物力6 取樣方法 10 第二章研究設計 六 研究變量1 自變量 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變 操縱的事物 條件或特征 2 因變量 在研究中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有關因素或特征 11 第二章研究設計 3 控制無關變量的方法 1 消除法 雙盲程序 好的指導語 2 恒定法 通過效果恒定來控制 3 平衡法 對比組法 循環(huán)法 克服順序效應 4 統計法 用統計校正和調整 12 第二章研究設計 七 操作定義用可感知 度量的事物 事件 現象和方法對變量或指標作出具體的界定 說明 13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一 觀察法 一 觀察法的定義和評價1 定義 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 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 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并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2 評價優(yōu)點 研究資料在現象或行為發(fā)生的當時搜集到 能夠得到不能直接報告或報告可能失實的資料 即使研究對象不配合 也能收集資料 可避免由被研究者自陳方式帶來的研究偏差不足 資料的質量受觀察者本身因素影響大 對有些課題不太適合 較為費時費力 設計要求較高 14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 參與觀察策略1 適用條件 1 觀察者 時間是否充足 能否既與被觀察者和諧相處又能客觀進行觀察記錄 2 被觀察者 被觀察者及團體 是否開放 與觀察者的差異程度2 評價優(yōu)點 較少受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 觀察效果較好 能搜集到動態(tài)資料不足 研究費時費力 搜集的資料瑣碎 信度較低 對研究者能力的要求高 15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三 時間取樣觀察策略1 適用條件適用于經常發(fā)生或出現的行為 易被觀察到的一些外顯行為 不適用于內隱或隱蔽性行為 2 評價優(yōu)點 省時省力 高效 結果精確 客觀性好 可進行量化處理缺點 缺乏連續(xù)性 缺乏背景信息和自然性 16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四 事件取樣觀察策略1 適用條件所研究的行為事件需要發(fā)生 2 評價優(yōu)點 可同時考察行為和行為發(fā)生的情境 易于進行因果分析缺點 不易進行定量分析 17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3 時間取樣觀察策略與事件觀察取樣策略區(qū)別相同 對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進行有選擇的取樣觀察不同 時間取樣觀察策略單位是時間區(qū)間 有時間限制 研究的是時間或行為是否存在 事件觀察取樣策略單位是行為事件本身 沒有時間限制 研究的是事件或行為的特征 18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五 行為核查表策略1 行為核查表 研究者用來核查某種行為是否發(fā)生或出現的一種量表 2 評價優(yōu)點 簡便易行 省時省力 針對性強 結果易于整理不足 幾乎不能提供行為性質 特征方面的信息 19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 訪談法1 定義 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的方式 來搜集研究對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為數據資料的一種方法 2 特點 訪談過程中訪談者和被訪談者互相影響 互相作用 具有特定的科學目的和一整套設計 編制和實施的原則 20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3 類型 1 結構 非結構訪談 是否按照統一要求編制 是否有一定結構 2 直接 間接訪談 有無中介 電話網絡 3 一般 特殊訪談 訪談對象是否有特殊性 名人 兒童 罪犯 21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4 評價優(yōu)點 靈活性強 針對性強 可靠性高 適用范圍廣 能進行較為深入 廣泛的研究不足 研究結果易受訪談者素質的影響 難以量化處理 費時費力 某些問題不宜進行訪談 22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三 問卷法1 定義 研究者用統一的 嚴格設計的問卷來收集關于研究對象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數據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2 特點 標準化程度高 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資料并得到結論3 分類 1 結構 無結構問卷 2 發(fā)送 訪問 郵寄 報刊問卷 23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4 評價優(yōu)點 問卷內容客觀統一 處理分析方便 節(jié)省人力 時間和經費 匿名性強 回答真實 樣本大 研究間接化 相互作用小不足 靈活性不強 指導性較低 深入性不夠 24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四 測驗法 一 測驗法 心理測驗定義及測驗法評價1 定義 通過心理測驗來收集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2 心理測驗 通過觀察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和現象 來推論和量化分析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手段 25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3 評價 優(yōu)點 嚴謹 準確可靠 施測易控制 結果處理方便 方便省力 有常模 可直接進行對比研究 研究類型較多不足 難以定性分析 難以揭示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使用靈活性差 對研究者有較高要求 26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 測驗理論1 經典測驗理論 1 項目特征曲線 答對某題的比例與總分間的回歸線 2 測驗的標準化 對不同的被試在測試題目 施測條件和程序 計算和分數解釋等各方面都采用一個固定的標準 3 評價優(yōu)點 使整個測驗建立在客觀基礎上 改善了測驗法 不足 測題的特征指標依賴于具體的被測樣本 被試的心理特質依賴于具體使用的測驗 27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2 項目反應理論 1 潛在特質 被試某種相對穩(wěn)定的 支配其對相應的測驗作出反應并使反應表現出一致性的內在特征 3 潛在等級分析理論假設潛在特質的分布是連續(xù)的 可劃分為有限的若干等級4 概化理論以是否可信來評價 28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五 實驗法 一 定義 特點和評價1 定義 在觀察和調查的基礎上 對研究的某些變量進行操縱或控制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以探求心理現象的原因 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 2 特點 1 要操縱或控制變量 人為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2 目的是揭示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3 有嚴格的研究設計 29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3 評價優(yōu)點 通過一系列的控制和操縱 從復雜因素的相互關系 相互作用中將自變量對因變量的作用分離出來 進而揭示和確認有關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不足 對變量的操縱難免受到人為的影響 且無法排除所有無關變量 30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 前實驗 真實驗和準實驗設計1 前實驗設計單組后側設計單組前后測設計對照組比較設計2 真實驗設計被試間設計 隨機組設計 完全隨機化設計 獨立樣本設計 配對組設計被試內設計 重復測量設計 接受所有實驗處理混合設計 31 第三章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3 準實驗設計 三 多因素實驗設計2 3實驗設計 2因素3水平設計 32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一 編碼 將研究所獲得的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可識別的數字 形成碼值的過程 二 定性分析 對研究結果 質 的分析 33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三 描述統計包括集中趨勢 離散趨勢和相關關系的度量 1 集中趨勢的度量平均數中數眾數 34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2 離散趨勢的度量方差和標準差標準分數全距 35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3 相關關系的度量正 負 零相關積差相關 等級相關 點二列相關 二列相關 36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四 推論統計1 總體參數估計點估計區(qū)間估計 37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2 假設檢驗 常用檢驗方法Z檢驗 正態(tài) 方差已知或大樣本的平均數及平均數差異檢驗 非正態(tài)的皮爾遜積差相關和二列相關系數的差異性檢驗以及兩個相關系數分別有兩組被試得到的相關系數差異性檢驗t檢驗 正態(tài) 方差未知的平均數及平均數差異檢驗 相關系數由同一組被試取得的相關系數差異顯著性檢驗 正態(tài)分布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X2檢驗 計數數據檢驗 樣本方差與總體方差的差異檢驗F檢驗 獨立樣本的方差的差異顯著性檢驗 38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五 復雜統計分析方法 一 方差分析1 條件 總體正態(tài) 方差可加 方差齊性2 協方差分析 適用于每個研究的觀測變量都有一個共變量結果 如智力 年齡 39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二 回歸分析1 定義 通過觀測尋求一個或數個自變量與一個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 40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三 聚類分析1 定義 將一批樣本或變量按其在性質上聯系的緊密程度進行分類 按觀測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義的類別 2 適用條件 事先知道測試對象的類型 各種測試資料或每個測試對象的多項目觀測數據 41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四 判別分析1 前提 區(qū)別于聚類分析 事先存在不同的類別 2 適用條件 已知所需判別的類型以及關于各類型的多項測試的有關測試數據 據此建立判別模型 然后對未知的測試對象或指標機型類別判別 42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五 因素分析1 前提 區(qū)別于聚類分析 事先存在不同的類別 2 適用條件 已知所需判別的類型以及關于各類型的多項測試的有關測試數據 據此建立判別模型 然后對未知的測試對象或指標機型類別判別 43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3 因素負荷 特征值因素負荷 某一因素對某一觀測變量所做貢獻大小特征值 v 每個因素在所有變量上的因素負荷平方之和4 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 5 轉軸的目的 因素選取時需要對因素進行旋轉 為了更清楚的解釋因素的意義 44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六 路徑分析1 研究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數學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六 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大綱P238 46 第五章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一 變量間相互關系類型1 正交關系 有無關系2 相關關系 有相互影響的關系 正 負零三種關系3 因果關系 一些變量變化引起另一些變量變化的關系 4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心理學 研究 方法 同等學力 培訓 ppt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482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