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36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36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36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考點36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是指對語段、意義層次、篇章結構等內容或形式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從內容上說,指那些內涵較為豐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語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題旨或主旨(文眼)、概括段意的句子。2.從結構上說,指能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3.從表達技巧上說,指那些運用了比喻、對比、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較含蓄且有深層含意的語句。4.從位置上說,指段首的觀點性、提示性或引導性的句子,段末的總結性、論斷性的句子。 該考點或結合有關句子設置選項,或針對具體句子設置成主觀題,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常見的設問形式主要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話的深刻含意;2.從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據(jù)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話等。選項中常設置的陷阱有擴大或縮小概念范圍,混淆與其他概念的關系,更換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等。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好的詩詞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寫詩填詞就是借助于觀察、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表象、意象,進而把意象組成意境,創(chuàng)造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的過程。其中觀察、聯(lián)想和想象屬于思維過程,表象、意象、意境則是思維的對象和產物。寫出的詩詞又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句子、篇章。 關于表象、意象、意境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可以通過鄭板橋的一段話來加以粗略說明。“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边@是對繪畫過程的概括,也可以說是對形象思維過程的概括。這里的“眼中之竹”就是“表象”,“胸中之竹”就是“意象”,“手中之竹”則是組織意象、形成“意境”、構成作品的過程。 “表象”是指感知過的事物留在頭腦中的形象,是人們通過感知活動獲得的關于事物的表面形象(包括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聲音、氣味、軟硬等特征,也就是我國古人稱之為“象”的東西),它形成于感覺知覺過程中,保存在大腦里。表象雖然也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但基本上還是對客觀事物外在形象的摹寫,可以說是事物的客觀形象。 意象是指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形象。意象是經作者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它已不單是事物的客觀形象,而是蘊含著主體思想情感的形象。譬如,鄭板橋胸中之竹,已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而是一種堅強挺拔、不畏風雨嚴寒、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形象。當竹子的形象被賦予這樣品格的時候,它已變成了一種意象。類似的,老虎的形象成為力量、勇猛的象征,松樹的形象代表著長壽或堅強,鳥的形象代表著吉祥、忠貞、愛情,如此等等。簡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作為主體的人所體驗的或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包括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情感體驗、思想感悟以及審美感受,簡單地說就是作者以及讀者的“情”“理”“美”?!跋蟆笔亲髌访枋龅奈锘蚴?,準確地說是事物的形象,是寄予著、表達著作者的“情”“理”“美”又能引發(fā)讀者“情”“理”“美”的形象?!耙狻笔侵黧w,“象”是載體。美為什么也是意象的重要內涵呢?意象中之所以有美,一方面是因為美感也是一種主觀情感,另一方面還因為意象屬于藝術所特有的范疇。藝術作品總要通過意象來體現(xiàn)作者的主觀世界,而藝術是絕對離不開美的。不美的作品不能稱之為藝術品。哪怕是揭露丑惡的作品,其表現(xiàn)形式也應是美的,也能使人獲得美的感受。詩歌是一種藝術,詩歌也體現(xiàn)著美,體現(xiàn)著人的美感。詩歌的美,既體現(xiàn)在它的形式上、節(jié)奏上,更體現(xiàn)在它的意象和意境中。 意象可分為自然意象和社會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風雨陰晴等。社會意象以社會現(xiàn)象為象,包括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人物和人類生活景象,以及作為人類社會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詩歌中的意象是使用語言來表現(xiàn)的。這種語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語言,可稱之為意象性的語言。意象性語言是一種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性、擬喻性的語言。詩歌中,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來鴻、去燕、宿鳥、鳴蟲、三尺劍、六鈞弓、清暑殿、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等,都是意象性的語言,也可說是意象。在這里,語言是意象的物質外殼,意象是語言的內涵。 詩人寫詩,常運用意象性的語言,構建某種意境,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鳧雁滿回塘”等都是意象,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把六種形象性的詞語(雞聲、茅店、月、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并列在一起,這些詞語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觀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涼悲愴體驗的意象了。詩人正是利用這些意象的組合,構成一種“道路辛苦、羈旅愁思”的意境。 (選自張得良《詩得意象自生光——古典詩詞中的意象淺談》,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意象是指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形象”一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寫詩就是借助于觀察、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表象、意象,進而把意象組成意境,創(chuàng)造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的過程。 B.鄭板橋的“眼中之竹”就是“表象”,“胸中之竹”就是“意象”,“手中之竹”則是組織意象、形成“意境”、構成作品的過程。 C.意象是指經作者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但它本質上還是事物的客觀形象,具有客觀性。 D.詩歌中的意象是用語言來表現(xiàn)的。在詩歌中,語言是意象的物質外殼,意象是語言的內涵。意象性的語言能夠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做題時,要認真審讀題干,根據(jù)題干要求,將選項逐條進行研讀核對。要細心核對選項的意思是否在所考句子關涉的意義范圍之內,是否與所考句子的意義指向相吻合,是否與原文的內涵一致。經過比對,我們可以判定C項中“它本質上還是事物的客觀形象,具有客觀性”錯,原文的表述為“它已不單是事物的客觀形象,而是蘊含著主體思想情感的形象”。 (2)作者在文中說“哪怕是揭露丑惡的作品,其表現(xiàn)形式也應是美的,也能使人獲得美的感受”,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請舉例加以說明。 【答案】揭露丑惡的作品,也要找到一種好的美的表現(xiàn)形式,也要追求藝術性。一部作品如果缺少藝術的美感,那么就不能使人獲得美感,也就不能感染人、鼓舞人。例如,聞一多的《死水》,其主題是揭露黑暗,鞭撻丑惡,但該詩歌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并且成為新格律詩的典范。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這道題時,要先找到這句話所在的位置。通讀原文可以發(fā)現(xiàn),這句話在原文第4段的最后部分,所以對第4段的內容要重點關注。這句話是總括句,所以答題區(qū)間應該在上文。而上文中有“藝術作品總要通過意象來體現(xiàn)作者的主觀世界,而藝術是絕對離不開美的”,分析這句話的內涵就可以回答問題了。因為揭露丑惡的作品也是藝術作品,而藝術作品都是離不開美的。如果沒有美的表現(xiàn)形式,就不可能使人獲得美感,也就不可能有鼓舞人心的力量。關于作品的舉例,不難想到《死水》《惡之花》等作品。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電影善用技術更須關注心靈 完整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原貌一直都是電影的努力方向。技術的進步使電影再現(xiàn)和重構現(xiàn)實中存在的事物成為可能,讓電影制作似乎變得“無所不能”,極大地推動了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熱情,創(chuàng)作出一部又一部“色香味俱全”的大片,帶動了電影產業(yè)的繁榮。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依然憑借其唯美的畫面、精致的構架以及奇妙的歷險故事,創(chuàng)造了全球票房新高,再一次證明了技術在電影產業(yè)中的力量。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盡管有一些成功運用數(shù)字技術奪得高票房、好口碑的案例,但近年來電影生產者們對數(shù)字技術的過分倚重,使得電影越來越忽視內容的重要性,盲目追求視聽的奇觀性和獵奇性。電影題材也越來越脫離大眾的現(xiàn)實體驗,過分追求給受眾帶來強大的視聽沖擊力,強調表層影像和畫面唯美,而缺少了深沉的人文關懷、深刻的現(xiàn)實關照和高遠的理想情懷。好萊塢影片《星球大戰(zhàn)》《星球大戰(zhàn)前傳》中雖締造了許多奇觀,但終究無法打動觀眾的內心。 實踐證明,技術的進步固然重要,但是電影的根本仍然在其內容的創(chuàng)作,在于如何利用情節(jié)、語言、人物等電影元素,讓觀眾產生生理上的視聽愉悅和心理上的情感疏泄。觀眾對電影等藝術作品的需求,不僅僅是尋找一種視覺上的刺激,更多是尋找一種虛擬與現(xiàn)實的契合,尋找在現(xiàn)實中常常被忽略或者被遺忘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缺少深刻的文化內涵,空有華麗的鏡頭和天馬行空的想象,電影便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削弱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力和創(chuàng)作力,而且終將令觀眾失去對電影產業(yè)的期待,遠離電影院。 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深刻變革時期,經歷著與西方國家迥異的社會變革和文化體驗,人們在尋找人生定位的過程中,期待一種有效的“指引”。在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的大潮中,中國電影應立足國情,深入挖掘和宣揚觀眾普遍關心的主題,深度關注和聆聽觀眾對于電影作品的期待,在不斷提高影片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運用技術力量,讓中國電影在數(shù)字時代飛得更高。 (原文有刪改) 聯(lián)系全文,下列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盡管有一些成功運用數(shù)字技術奪得高票房、好口碑的案例,但近年來電影生產者們對數(shù)字技術的過分倚重,使得電影越來越忽視內容的重要性。 B.近年來電影生產者們盲目追求視聽的奇觀性和獵奇性,電影題材也越來越脫離大眾的現(xiàn)實體驗,過分追求給受眾帶來強大的視聽沖擊力。 C.技術的進步使電影再現(xiàn)和重構現(xiàn)實中存在的事物成為可能,創(chuàng)作出一部又一部“色香味俱全”的大片。 D.過分強調表層影像和畫面唯美,而缺少了深沉的人文關懷、深刻的現(xiàn)實關照和高遠的理想情懷的電影,終究無法打動觀眾的內心。 【答案】A 名師點睛 1.由詞語而句子——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含意。首先找到重要句子中要理解的關鍵詞語,將句子的理解縮小到詞語范圍,再弄清詞語的意思,最后根據(jù)關鍵詞語的意思來理解句子。這些句子一般都不是很長,關鍵是其中個別詞語用得別致,有特色,使整個句子也顯得非同一般,所以,只要抓住了關鍵詞語,整個句子的含意也就很好理解了。 2.由位置而句子——根據(jù)句子所處的位置,理解句子含意。有些句子,所處的位置很特別,若在文章開頭,往往有總領下文的作用;若在文章中間,可能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若在文末,往往概括總結全文,揭示某種意義。對于這樣的句子,一定要根據(jù)它的位置來分析,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其含意。如第1題的第(2)小題中的這句話是段落的倒數(shù)第3句話,應屬于總括句。 3.由形式而內容——根據(jù)句子的結構或修辭手法,理解句子含意。根據(jù)句子的結構或者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句意,也是我們理解句子含意的重要方法。對于長句,可以從它的成分構成或分句間關系的角度去理解句子含意;對于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要從修辭手法的作用等方面理解分析句子的含意。 4.由篇章而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意。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具有某種特定的意義。理解句子含意,當然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分析。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對句子含意的分析猶如無本之木。所以,緊緊扣住語言環(huán)境,才能正確理解句子含意。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影視與音樂豈能“不相及” ①風馬牛不相及,意指事物間完全不相干。近幾年,在影視作品的音樂中,一種“風馬?!辈魅鹃_來。音樂是影視作品的重要元素,二者結合得好,就會讓音樂和影視作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患上“風馬?!辈〉挠耙曇魳泛妥髌穮s是水油分離,甚至矛盾重重。 ②影視音樂“風馬牛”病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不管時間、地點、人物、動作、語言、情節(jié)、情景,只用一個電子編程的一個樂句甚至一個動機、一個鼓點、一個效果音響貫串始終,音樂成了橡皮泥、萬能膠。 ③“風馬?!辈〉牧硪环N癥狀是音樂“拿來主義”。例如,電視連續(xù)劇《我的故鄉(xiāng)晉察冀》“拿來”了《父老鄉(xiāng)親》做主題歌。《我的故鄉(xiāng)晉察冀》是一部抗日劇,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懷。而《父老鄉(xiāng)親》這首歌創(chuàng)作在改革開放以后,表現(xiàn)的是父老鄉(xiāng)親的勤勞善良,在創(chuàng)作意圖和歌曲元素上與抗戰(zhàn)風馬牛不相及。如此張冠李戴地“拿來”,是不是有些滑稽? ④還有一部電視劇《獵殺》,竟然“拿來”了《唱支山歌給黨聽》做主題音樂。兩者不僅主題不相干,使用時也經常張冠李戴。該劇中修女為外國神甫上墳的情節(jié),《唱支山歌給黨聽》作為背景音樂響個不?!獙嵲诨奶疲? ⑤除了內容上的“不相及”,有些影視作品選用音樂時甚至不考慮史實。電視連續(xù)劇《解放大西南》中有一場重慶解放慶功大會的戲,一首大合唱作品《英雄們戰(zhàn)勝了大渡河》是表現(xiàn)重點。而這首歌是1952年8月為紀念“八一”建軍節(jié),在北京舉行的全軍第一屆文藝會演上,由西南軍區(qū)文工團創(chuàng)作并推出的,表現(xiàn)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怕艱難困苦進軍西藏的大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三年后才創(chuàng)作出來的大合唱,被電視劇《解放大西南》提前拿來“登臺亮相”,豈不是笑話? ⑥影視音樂的“風馬牛”病,不僅使自身脫水變形,而且對影視作品產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其實,這種病的病根很簡單:創(chuàng)作者本就欠缺音樂常識,又遇到創(chuàng)作浮躁的大氣候,病態(tài)影視音樂的產生幾乎是邏輯的必然。 ⑦影視音樂的“風馬?!辈?,需要治治了。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A.“風馬?!辈?,是指近幾年在影視作品的音樂選用中,出現(xiàn)的影視音樂與作品內容極不相符的情況。 B.《我的故鄉(xiāng)晉察冀》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懷,而《父老鄉(xiāng)親》這首歌的主題與此卻不甚相符。 C.《解放大西南》錯誤地采用大合唱《英雄們戰(zhàn)勝了大渡河》作為表現(xiàn)重點,犯了時間上的邏輯錯誤。 D.影視音樂的“風馬牛”病,對影視作品產生了不可低估的消解力,所以在創(chuàng)作中應減少影視音樂的使用。 E.音樂是影視作品的重要元素,患上“風馬牛”病的影視音樂和作品,即使二者結合得再好,也可能會矛盾重重。 2.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 A.影視作品的時間、地點、人物、動作、語言、情節(jié)、情景,都會影響影視音樂的選用,不能把某些音樂當成萬能膠。 B.“風馬?!辈∈墙鼛啄暝谟耙曌髌返囊魳分袀魅鹃_來的,在此之前,影視作品與音樂配合得相得益彰,并未出現(xiàn)問題。 C.因為創(chuàng)作者沒有音樂常識,所以產生了病態(tài)影視音樂,創(chuàng)作者應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D.作者在文末說:影視音樂的“風馬牛”病,需要治治了。這表現(xiàn)出作者對影視創(chuàng)作者的極端厭惡和強烈不滿的情緒。 3.試概括影視音樂“風馬牛”病的主要表現(xiàn)。 4.有人說過:“最好的影視音樂是讓人感覺不到音樂的存在。”請你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今天的中國房價飆升、城鄉(xiāng)失衡,生活中常常能聽到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喟嘆,仿佛我們所處的這個走向現(xiàn)代化的時代,只是一個沉淪的時代,一個需要批判的時代。即使面對鮮艷的玫瑰,有的人可能也是只見刺不見花。其實,在這個“陰暗圖景”的另一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幅有活力與朝氣的場景,在這里你可以見到中華民族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fā),見到中國社會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讓無數(shù)普通人充滿激情與夢想,充滿強烈的成功渴望和奮斗的力量,這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中國夢”的時代。農民工組合“旭日陽剛”的追夢故事和他們的名稱——“旭日陽剛”一樣訴說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 “我正等待著時機成為上帝?!睙o數(shù)的普通人,走出大山,走出鄉(xiāng)村,雖然有人成功,有人沒有那么幸運,但他們都在為尋求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奮斗著。人的偉大在于他是通向目標的橋梁,而不是目標本身。努力進取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調?!爸袊鴫簟钡淖畲筇卣魇沁@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普通中國人追逐自己的夢想的權利和機會。 文學既是時代的“書記官”,更是時代的號角。今天的中國文學需要看到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文化責任,努力培育一種充滿夢想與激情的時代文化,努力伴隨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去引吭高歌。這里不存在歌頌還是批判的問題,不是不要批評,而是要以一種大的氣魄去建設新的充滿力量之美的文化,去批判那些與之相悖的慵懶、僵死、奧勃洛摩夫式的庸人文化:今天市場上的很多文學,或者成為供行家把玩的小把戲,或者成為隨意宣泄臆見和“皮膚感受”的工具而充滿世紀病的萎靡與哀婉,或者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把它變成沽名釣譽的手段……我想這些可能都是源于對文學的文化責任的疏離與拒斥,因此,我們也就難以見到激蕩人心的黃鐘大呂,文學的胸襟氣象日漸逼仄,氣韻風骨日漸羸弱。 我們所希望見到的是文學對其身處的時代的精神的嚴肅思考,是對這樣一個朝氣蓬勃、豪情萬丈的時代精神的建構,是用生花之筆去講述普通百姓不同于“美國夢”的“中國夢”。“美國夢”張揚的是個人主義的夢想,而“中國夢”則遵循了中國文化向來提倡的個體與群體有機統(tǒng)一的原則,既有荀子所言的“制天命而用之”和道家所講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體精神以及“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也有重視綱常倫理、“家國”文化的傳統(tǒng)。因此,“中國夢”一定是生于中國文化根基之上而不是仿效植根于美國的成功故事,它一定是個人與社會、群體相融合的結果。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 A.當前中國所處的時代既是一個問題叢生、挑戰(zhàn)無限的時代,更是一個意氣風發(fā)、充滿著夢想與奮斗的時代。 B.“即使面對鮮艷的玫瑰,有的人可能也是只見刺不見花”,作者不贊成這種做法,反對人們關注社會的陰暗面。 C.人的偉大不在于他實現(xiàn)了多大的目標,而在于他努力進取,不斷向目標靠近的過程。 D.慵懶、僵死、奧勃洛摩夫式的庸人文化都是源于對文學的文化責任的疏離與拒斥。 E.缺失文化責任的文學,胸襟氣象是逼仄的,氣韻風骨是羸弱的,無法象征當今的時代精神。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今的時代就是一個只要勤奮付出、不斷追逐夢想就能獲取成功的“中國夢”時代。 B.如今市場上的文學作品泥沙俱下、參差不齊,中國文學需要我們用大的氣魄去批判和建設。 C.當今時代文學的典型弊端是陽剛不足、陰柔有余,缺乏高昂奮進的氣韻風骨。 D.“中國夢”植根于中國文化,具有中國的傳統(tǒng)精神與特質,天然分歧于“美國夢”。 3.談談你對“文學既是時代的‘書記官’,更是時代的號角”這句話的理解。 4.結合全文,分析“中國夢”的時代內涵。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為什么我們會如此平庸? 劉鐵芳 ①一個人的成長應該是終身性的,我們本應在年少時期充分地舒展人的精神和心智,提高我們對世界的敏感性,從而給人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提供基礎。正是過早遭遇技術化的教育形式,特別是高度體制化應試的滲透,導致我們的人生發(fā)展很難避免平庸化。 ②杰出的大家,包括各行各業(yè)杰出的人物,無不在年少時就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基礎實際上包括豐富的情感、發(fā)達的想象和對知識的興趣。他們杰出的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時期與自然的廣泛接觸、對藝術的愛好、從小就開始的廣博的閱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習慣。 ③豐富的情感無疑是人生發(fā)展最重要的推動力,自幼形成的對自然、他人,對人世間的愛,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性的最重要的基礎。這種深厚的、廣博的愛源自自幼形成的個人與自然、他人與世界的豐富而生動的聯(lián)系,只有當個人稚幼的生命開始了一種與周遭世界共同存在的意向,一個人才有可能免于孤立的生存,而培育起對他人和世界的無比的愛。偉大的心靈總是與偉大的愛連在一起的,在某種意義上大學就是大愛。 ④發(fā)達的想象力乃是提升人生創(chuàng)造品格的羽翼。一個人的生命空間是通過想象力來拓展的,想象的邊界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存在的邊界。個人在與自然、藝術接觸以及在廣泛的閱讀中開啟的這種發(fā)達的想象力,實際上拓寬了人生存的空間,當然也是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就是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原因。提出一個新問題,本身意味著我們的精神空間開出新的疆土。想象力乃是創(chuàng)造性人生最重要的基礎,無疑,從小就開始的與自然、文學藝術的親密接觸,是夯實這一基礎最重要的途徑。 ⑤自由探究與求知的興趣則是創(chuàng)造人生的根基。杰出的創(chuàng)造實踐依賴于持久的興趣與專注。在人生歷程中,一種興趣的綿延,一種韌性的堅持,很顯然只有來自年少時期就奠定下的這種強烈的興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習慣。 ⑥回過頭來看我們的現(xiàn)實,狹隘的知識訓練,以及個人主義的生活取向,正在一步步地削弱教育中個體的心靈生活空間。技術化的教育對個人與自然接觸以及文學藝術愛好的擠壓,濃烈的功利主義傾向的應試化教育模式,這些都并不指向兒童心靈世界的豐富與擴張。兒童在教育中過早遭遇的深度體制化,大大地削減了兒童的自由,或者說削減了兒童發(fā)展與兒童天性中的自然、自由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結,這直接導致個體生命中很難出現(xiàn)持久穩(wěn)定的興趣、求知探究的生命姿態(tài)和偉大創(chuàng)造所需要的持久高度的專注。 ⑦這意味著我們的學校正越來越多地用一時的、可見的成績取代對人生整體成就的關注,用小愛取代大愛,用私己之愛擠占了對他人、對世界的廣博的愛。當一個人更多地停留在自我的想象世界中,他要對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怎樣走出狹隘的自我,是當代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甚至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⑧為什么我們會如此平庸?因為我們年少時的教育已經給我們打上了平庸的烙印,早期的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發(fā)展的方向。帶有濃郁功利性的奧林匹克競賽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成功地把一批優(yōu)秀學生送入優(yōu)秀的大學,而這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其所選擇的專業(yè)或許不再有任何興趣。奧林匹克競賽體制實際上是我們今天這種功利化的、平庸的教育最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判斷一種教育是否平庸,實際上要看教育中人的存在或人的生命的豐富性和廣延性、一種生命的高度,而不僅僅是看當下的、世俗化的、基于功利的評價。 (有刪改) 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 2.簡要說明文中畫線句的含意。 3.簡要說明第②段和③④⑤段在論述上的關系。 一、【2014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題。 乾坤草亭 朱良志 明代王世貞家有弇山園,園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叢樹之中,四面花草撲地,綠蔭參差,匾額上書“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畫有《乾坤一草亭圖》。一個小草亭,為何扯上廣袤無垠、神秘無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畫家吳鎮(zhèn),喜歡獨泛小舟于湖中,自稱是“浩蕩乾坤一浮鷗”。一只小鳥,為什么說是浩蕩乾坤中的一只小鳥?而唐代船子和尚詩云:“世知我懶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 宇宙、乾坤,說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運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內在的心。從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從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飛騰,可在小亭而妙觀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維不是有“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詩句嗎?水雖窮,路雖盡,但云起了,風來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縷風,在這樣的心靈中,哪里還會有窮盡時! 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鷗,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從此困境中突圍的可能路徑。這是一種深層的生命自信。我們每個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個點,八大山人也有此認知,他早年號雪個、個山,自稱“個山人”,這個“個”就是乾坤中之一“個”,一點。個,也可解釋為竹,雪個,即皚皚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點青綠。在《個山小像》中,八大山人錄其友人贊語:“個,個,無多,獨大,美事拋,名理唾……大莫載兮小莫破?!卑舜笊饺讼胍嬖V人們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個點,雖然只是一點,當我拋棄欲望的追求,唾棄名理的纏繞,獲得自身的獨立的時候,我就可以齊同世界,擁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筆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鳥,都是一“個”,一點,一個充滿圓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緣此而出。 清初詩人張潮將人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牖中窺月,這是一般的境界,沒有改變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個層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較為廣闊的天地;第三個層次是臺上玩月,則有“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極、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臺之上。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靈的悠游回環(huán)。中國畫中通透的小亭,八面無一物的小亭,就是這樣的心靈高臺,無邊的世界就在高臺玩月的靈境中蕩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蕩漾,在開闊的湖面蕩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蕩漾,在無形的宇宙中蕩漾,說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國畫家不是看一只鳥就畫這只鳥、有一朵花就畫這朵花的人,中國畫的主流不是將畫作為寫實的工具,而是當作表達內在生命體驗的工具。畫的是這個亭子,但所要表達的生命體驗卻不在這亭子中,所謂不離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畫家其實都想到那高臺上去玩月。 (有刪改) 1.請簡要說明第三段中“個”的含義。 2.請簡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論述層次。 3.請結合對文末“不離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闡釋“乾坤草亭”的內涵。 二、【2013年高考重慶卷】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意思——這是很多人過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評論說,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只是存留于父輩記憶里的尤物,已經成為國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壓歲錢水漲船高,變成了負擔,失去了原來祈福去災的本意;廟會辦到商場里邊,實際就是商品交易;群發(fā)短信拜年,平均給每個人的情感又有多少?專家們認為,這一現(xiàn)象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異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覺,讓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很好的延續(xù)。 其實式微的不只是春節(jié),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在日益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要究其原因,很多專家都歸咎于物質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的轉變和洋節(jié)的擠兌。在筆者看來,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異化”和“物化”?!肮?jié)日和人一樣都是有靈魂的”,當靈魂越來越缺乏依附的載體,節(jié)日就會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意思。比如,春節(jié)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愛幼等內容,并通過一系列儀式來完成。而現(xiàn)在幾乎沒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無法團聚的人越來越多,尊老愛幼也成了“隔空對話”,春節(jié)還有什么文化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春節(jié)越來越物質化,越來越熱鬧,但越來越沒有文化。 傳統(tǒng)節(jié)日值得我們緬懷,但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式微我們也無可奈何,因為社會在發(fā)展,原來傳統(tǒng)節(jié)日所承載的東西,不再是人們的必需,那么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會發(fā)生變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指出:“原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有大量豐富的民俗活動的,和節(jié)氣、時令、氣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禱、敬仰、吟誦相關聯(lián),有著緬懷、祝愿、慶賀、祈愿、敬祭等種種內涵?!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的節(jié)日幾乎都沒有祈禱和敬祭等內容,失去了莊嚴的文化氛圍,人們對一些不接地氣的節(jié)日越來越淡化,相反對產生于國外的又接地氣的節(jié)日情有獨鐘。當傳統(tǒng)節(jié)日越來越沒有文化味道,自然就會式微。 盡管傳統(tǒng)節(jié)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結果,但文化是需要傳承的。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保護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地予以傳承,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會增加新的民俗活動和新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式微。在筆者看來,節(jié)日式微的內容多是不貼近現(xiàn)實生活或不被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所認可的不合時宜的傳統(tǒng)內容。我們應該通過努力,讓傳統(tǒng)節(jié)日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傊?,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文化遺產,切不可在我們手中消失。 (有刪節(jié)) 1.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屬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式微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隨著人們生活走向富裕,壓歲錢水漲船高,節(jié)日的經濟意味越來越濃。 B.隨著通訊的現(xiàn)代化,過節(jié)時大家已習慣了編發(fā)短信互賀,進行“隔空對話”。 C.傳統(tǒng)節(jié)日現(xiàn)在已不再有豐富的民俗活動,廟會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載體。 D.國內不少人對產生于國外的、接地氣的節(jié)日越來越情有獨鐘。 2.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 A.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異化”、“空洞化”、“物化”。 B.物質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的轉變和洋節(jié)的擠兌。 C.傳統(tǒng)節(jié)日越來越沒有文化味道,越來越趨向物質化。 D.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合時宜的內容得不到今天人們的認可。 3.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文化遺產”?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對保護與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看法。 闖關檢測 一 1.AB 2.A 【解析】B項,影視作品與音樂的配合在近幾年之前是否有問題,本文中并未提及,不可妄斷。C項,原文中說的是創(chuàng)作者“欠缺”音樂常識,并非“沒有”。且病態(tài)影視音樂的產生還有“遇到創(chuàng)作浮躁的大氣候”的影響。D項,應是作者對影視創(chuàng)作現(xiàn)狀擔憂,而非“對影視創(chuàng)作者的極端厭惡和強烈不滿”。 3.①影視音樂和作品水油分離,甚至矛盾重重;②不管時間、地點、人物、動作、語言、情節(jié)、情景,只用一個電子編程的一個樂句甚至一個動機、一個鼓點、一個效果音響貫串始終,音樂成了橡皮泥、萬能膠;③在創(chuàng)作意圖和歌曲元素上與影視作品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張冠李戴地“拿來”;④有些影視作品選用音樂時甚至不考慮史實。 【解析】篩選“風馬?!辈〉闹饕憩F(xiàn)時,要注意文中的提示信息,如:段②“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段③“另一種癥狀是”等,考生將相關信息提煉概括即可。 4.①影視音樂是為配合影視作品的內容而制作的,如果只讓觀眾注意到了音樂的存在,而忽視了它與影視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現(xiàn)象,那么也就失去了添加影視音樂的意義。②影視音樂會給人以新鮮感,而且會具有升華主題、強化感情、激發(fā)共鳴等作用。如果影視音樂和影視作品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就會達成視聽的完全統(tǒng)一,使人感覺不到音樂的存在。而這恰恰是影視音樂的最高境界,也凸顯了影視音樂為作品內容服務的最初意義。 【解析】注意題干中所說的“感覺不到音樂的存在”,并非不存在,只是感覺不到而已。能達到讓人感覺不到的境界,即說明音樂與影視作品的內容配合得完美,這實際上是對影視音樂的最高要求。解答時,一定要首先理解透這個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二 1.BD 【解析】B項,作者反對的是只盯著社會的陰暗面,而看不到社會的主流。D項,說法絕對,原文說的是“可能都是源于對文學的文化責任的疏離與拒斥”。 2.A 【解析】與原文不符,據(jù)文中“雖然有人成功,有人沒有那么幸運”可知,追逐夢想時,不是只要勤奮付出就能成功。 3.運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當代文學的責任和意義:文學既要客觀忠實地反映時代景象,更要為時代的前進引吭高歌,催人奮進。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題重點在于理解“書記官”和“號角”的具體意義。“書記官”的職責是真實記錄,“號角”則是激勵人們奮斗進取。該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實質上是要揭示中國文學的使命和責任。 4.①努力進取,追逐夢想;②主張個體與群體的有機統(tǒng)一,而不是簡單張揚個人主義的夢想;③包含了主體精神、奮斗精神和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等。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中國夢”的時代內涵散布全文,需篩選整合并概括得出,注意答案第二點應結合與“美國夢”的對比來提煉獲取。 三 1.首先提出論題:技術化的教育形式特別是高度體制化的應試滲透導致我們的人生發(fā)展平庸化。接著正反論證年少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以及培養(yǎng)想象、興趣、愛好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功利化、世俗化的教育及其評價體制使我們變得平庸。 2.對自然、他人、人世間的愛,是一種深厚、廣博的大愛;深厚、廣博的愛促使偉大心靈的成長;對知識的興趣和對自然、世界的愛好成就了杰出的大學問家。 【解析】畫線句為文中第③段的結尾句,是對該段的概括總結。明確了此點,即可通過分析第③段的內容,得出畫線句的深刻含意?!皞ゴ蟮膼邸敝笇ψ匀?、他人、人世間的深厚廣博的愛,“偉大的心靈總是與偉大的愛連在一起的”是指深厚、廣博的愛能促使偉大心靈的成長,“大學就是大愛”指對知識的興趣和對自然、世界的愛好能成就杰出的大家。 3.第②段提出觀點:各行各業(yè)杰出的人物,都在年少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③④⑤三段從三個方面(豐富的情感、發(fā)達的想象力、自由探究求知的興趣)對其進行闡述、說理論證。因此,它們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觀點和論證的關系。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分析概括②③④⑤四段各自的主要內容,第②段是從大觀點上指出年少時打下的良好基礎對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這些基礎包括豐富的情感、發(fā)達的想象和對知識的興趣。第③④⑤段就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具體論述。所以它們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 高考鏈接 一 1.“個”從具體物象到抽象觀念,形成了三個層面:竹,點,圓滿具足的生命。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皞€”這一詞語,在第三段中,作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分析。通過劃分層次,理解各層次的內容,可知“個”這一詞語的內涵:“竹”“點”“圓滿具足的生命”。 2.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個層次;其次,闡述了中國畫中的小亭或小舟所體現(xiàn)的“臺上玩月”這一境界的心靈特點;最后,指出中國畫家都想達到“高臺玩月”的境界。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層次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首先要明確分析文章的主要寫作內容,然后結合寫作中心,對各層次進行概括。在第四段中,作者先圍繞人的境界的三個層次展開分析,在具體分析時采用了總分的結構形式,然后對中國畫的“臺上玩月”和中國畫家的“高臺玩月”所表現(xiàn)的內涵進行理解。明確了這些內容,就可以清晰地劃分并理解這一段的層次。 3.“不離亭子”,表達了一個小“點”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現(xiàn)了生命在無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與乾坤的關系,寫出了“小”的個體面對無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態(tài)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從此困境突圍的可能路徑。 二 1.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項說的是國內不少人鐘情于洋節(jié)日,不屬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式微現(xiàn)象”。 2.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由原文第二段“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異化’和‘物化’”可知,C項是真正原因。 3.(1)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正日漸式微,所以需要保護和傳承。(2)①開展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學習、教育、宣傳活動。②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新的民俗活動,以增加其新的文 化內涵。③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舉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36 論述類文本閱讀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 2019 年高 語文 考點 36 論述 文本 閱讀 理解 文中 重要 句子 含意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459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