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生活中常見的鹽 鹽和酸、堿的反應課后微練習3 新人教版.doc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生活中常見的鹽 鹽和酸、堿的反應課后微練習3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生活中常見的鹽 鹽和酸、堿的反應課后微練習3 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鹽和酸、堿的反應 班級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學號_______ 1. 對下列實驗過程的評價,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某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變紅色,該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 C.檢驗氫氣純度時,將試管口移近火焰,沒有爆鳴聲,表明氫氣純凈 D.燒堿溶液中是否含有Cl-,可先加稀鹽酸,再加AgNO3溶液即可 2. 除去下列各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除雜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試劑 操作方法 A CO2(CO) O2 點燃 B NaCl溶液(Na2SO4) Ba(NO2)3溶液 先加入適量Ba(NO2)3溶液后過濾 C CaO(CaCO3) 稀鹽酸 滴加適量稀鹽酸 D Cu(Fe) 稀硫酸 先加入適量稀硫酸,再過濾、洗滌、干燥 3.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雜質 試劑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B KCl K2SO4 滴入適量Ba(NO3)2溶液、過濾 C CO CO2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 D H2 HCl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4. 下列除雜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方法 A CO2(CO) 通過NaOH溶液 B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C NaNO3溶液(NaCl) 加入適量的AgNO3溶液,再過濾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過量的鐵粉,再過濾 5. 下列除雜設計(括號內為雜質)所選試劑和操作都正確的是( ?。? 序號 物質 選用試劑 操作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氣 B KClO3固體(KCl) 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 C KNO3溶液(KOH) CuSO4溶液 加入適量試劑,過濾、蒸發(fā) D MgCl2溶液(NaCl) ①KOH溶液 ②稀鹽酸 加入過量試劑①,過濾、洗滌 向所得固體中加入適量試劑②至固體恰好溶解 6.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檢驗某未知溶液是否堿溶液 測量溶液的pH B 鑒別食鹽水和氯化鈣溶液 分別取兩種溶液少量,通入CO2氣體 C 除去硫酸銅溶液中過量的硫酸 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D 除去氮氣中的HCl和H20蒸氣 通過盛裝生石灰顆粒的U形管 7. 下列實驗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分離木炭粉和CuO:在空氣中充分灼燒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比較鎂條燃燒前后固體質量 C.制備Fe(OH)3: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D.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氣:依次通過過量的NaOH溶液、濃硫酸 8. 以下方法一定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除去氧化銅中含有的木炭粉——高溫加熱 B.除去碳酸鈉中含有少量的碳酸氫鈉——加入稀硫酸 C.提純新制二氧化碳氣體(含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D.鑒別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入稀鹽酸 9. 種植下面幾種農作物對土壤pH的要求是: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馬鈴薯4.8~5.5。如果某地區(qū)經常降酸雨,則該地區(qū)最不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是( ) A.大豆 B.茶 C.玉米 D.馬鈴薯 10. 某興趣小組發(fā)現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鈣、純堿和食鹽。他們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過程中都有哪些物質對鴨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攪拌后過濾,取濾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與假設】他們都認為濾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氫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對其他成分他們分別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還可能有Na2CO3 小強猜想:還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認為誰的猜想是不正確的 ,理由是 。 你還能做出的猜想是:還可能有 。 【活動與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幾滴稀鹽酸,振蕩,沒有氣泡,于是他得出結論:沒有Na2CO3。 請你選擇CO2以外的物質,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步驟 現象及相應結論 【反思】小強認為小亮的結論不嚴密,理由是 。 參考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解:A、檢驗硫酸根的正確方法是用鹽酸酸化的氯化鋇,這樣可以防止碳酸根和銀離子的干擾; 某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該溶液可能有SO42-,也可能有Ag+,故A錯; B.堿能使酚酞變紅,但能使酚酞變紅的不一定是堿溶液,弱酸強堿鹽也能使酚酞變紅,故B正確; C.檢驗氫氣的正確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將試管口移近酒精燈火焰,若無爆鳴聲,說明氫氣純凈.而本題沒有用拇指堵住試管口,這樣做很可能氫氣已經跑完;故C錯; D.檢驗燒堿中有無Cl-,不能加鹽酸,這樣做會引進Cl-,故D錯. 故為B. 2. 答案: D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夠通氧氣點燃,這是因為除去氣體中的氣體雜質不能使用氣體,否則會引入新的氣體雜質,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Ba(NO2)2溶液能與Na2SO4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CaO和CaCO3均能與稀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Fe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再過濾、洗滌、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3. 答案: D 解析: A、Na2CO3會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K2SO4能與適量Ba(NO3)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鉀,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粉末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HCl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氣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再通過濃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4. 答案: A 解析: A、C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O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Na2CO3能與適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NaCl能與適量的AgNO3溶液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和硝酸鈉,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D.鐵粉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5. 答案: D 解析: A、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B.KClO3固體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KOH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鉀,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MgCl2溶液能與K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鉀,過濾、洗滌,向所得固體中加入適量稀鹽酸,氫氧化鎂沉淀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至固體恰好溶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D. 6. 答案: D 解析: A、堿溶液的pH大于7,但有些鹽的溶液也顯堿性,則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故A錯誤; B.食鹽和氯化鈣都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可以用二氧化碳鑒別,故B錯誤; C.氫氧化鈉不僅與硫酸反應,而且也與硫酸銅反應,故C錯誤; D.HCl和H20都能與生石灰反應,而氮氣不與生石灰反應,故D正確. 7. 答案: C 解析: A、木炭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在空氣中充分灼燒的方法分離木炭粉和CuO,故A錯誤; B.鎂條和氧氣燃燒生成氧化鎂固體,所以比較鎂條燃燒前后固體質量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 C.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可用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制備Fe(OH)3,故C正確; D.氯化氫氣體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而二氧化碳也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不能用過量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D錯誤. 8. 答案: D 解析: A敘述不能達到目的,高溫加熱碳能與氧化銅反應;B敘述不能達到目的,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是主要物質減少;C敘述二氧化碳、氯化氫氣體均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敘述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確;D敘述鑒別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入稀鹽酸能達到目的;故選D 考點:物質的鑒別與除雜 9. 答案: C 解析: 試題分析:某地區(qū)經常降酸雨,說明土壤的PH<7,故適宜在堿性環(huán)境中生長的農作物就不宜種植,故選C 考點:溶液的PH 10. 答案: 【猜想與假設】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強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Ca(OH)2 【活動與探究】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濾液中有Ca(OH)2;若不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濾液中沒有Ca(OH)2(其他合理也可) 【反思】滴加鹽酸量很少,在氫氧化鈉未反應完之前,不會產生氣泡 解析: 氧化鈣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就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Ca(OH)2和Na2CO3不可能同時存在,否則二者會繼續(xù)發(fā)生反應,因此小強的猜想不正確;分析已給出的猜想可知,還有一種可能是濾液中除NaCl和NaOH外還可能有Ca(OH)2;驗證Ca(OH)2的存在可利用Ca(OH)2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aCO3的性質進行;由于濾液中有NaOH,因為滴加鹽酸,鹽酸首先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然后再與Na2CO3反應,由于題目中只滴加了幾滴稀鹽酸,因此不能根據沒有氣泡,就得出沒有Na2CO3的結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化肥 生活中常見的鹽 鹽和酸、堿的反應課后微練習3 新人教版 九年級 化學 下冊 第十一 單元 生活 常見 反應 課后 練習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331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