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請見壓縮包內的文件,所見才能所得,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哦--有疑問可咨詢QQ:1304139763 或 414951605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焊接機械手的結構設計
系 別 機電信息系
專 業(y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導 師
2012 年 12 月 23 日
畢業(yè)設計(論文)綜述
背景和研究意義:
機器人的機械設計與一般的機械設計相比,既具有類似性,又有其獨特性。從機構學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可看作是一系列連桿通過旋轉關節(jié)、移動關節(jié)連接起來的開式運動鏈。 與一般機構相比,機器人的開鏈結構型式具有靈巧性和空間可達性等,但由于開鏈式結構實際上是一系列懸臂桿件串聯(lián)而成的,機械誤差和彈性變形的累計,影響機器人的剛度和精度。因此,機器人的機械設計既要滿足強度要求,又要考慮剛度和精度。另一方面,機器人的機械結構,特別是關節(jié)傳動系統(tǒng),是整個機器人伺服系統(tǒng)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結構的緊湊性、靈巧性,還是在運動時的穩(wěn)定性、快速性等伺服性能,都比一般機構有更高的要求。
對焊接機械手的結構設計進行研究,目的是尋找在不同要求下最優(yōu)的機械結構,以最大效益的滿足生產需要。
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點焊機器人雖然有多種結構形式,但大體上都可以分為3大組成部分,即機器人本體、點焊焊接系統(tǒng)及控制系統(tǒng)。目前應用較廣的點焊機器人,其本體形式為直角坐標簡易型及全關節(jié)型。前者可具有1~3個自由度,焊件及焊點位置受到限制;后者具有5~6個自由度,能在可到達的工作區(qū)間內任意調整焊鉗姿態(tài),以適應多種形式結構的焊接。
焊接機器人基本上都屬于電動機驅動的工業(yè)機器人、液壓驅動的工業(yè)機器人這兩類工業(yè)機器人,弧焊機器人大多采用電動機驅動機器人,因為焊槍重量一般都在10kg以內。點焊機器人由于焊鉗重量都超過35kg。也有采用液壓驅動方式的,因為液壓驅動機器人抓重能力大,但大多數(shù)點焊機器人仍是采用大功率伺服電動機驅動,因它成本較低,系統(tǒng)緊湊。工業(yè)機器人是由機械手、控制器、驅動器和示教盒 4 個基本部分構成。對于電動機驅動機器人,控制器和驅動器一般裝在一個控制箱內,而液壓驅動機器人,液壓驅動源單獨成一個部件,現(xiàn)分別簡述如下:
??機械手 機器人機械手又稱操作機,是機器人的操作部分,由它直接帶動末端操作器。實現(xiàn)各種運動和操作,它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完全根據任務需要而定,其追求的目標是高精度、高速度、高靈活性、大工作空間和模塊化。現(xiàn)在工業(yè)機器人機械手的主要結構形式有如下 3 種:
1、機床式 這種機械手結構類似機床。其達到空間位置的3個運動。是由直線運動構成,其末端操作器的姿態(tài)由旋轉運動構成,這種形式的機械手優(yōu)點是運動學模型簡單,控制精度容易提高;缺點是機構較龐大,占地面積大、工作空間小。簡易和專用焊接機器人常采用這種形式。
2、全關節(jié)式 這種機械手的結構類似人的腰部和手部,其位置和姿態(tài)全部由旋轉運動實現(xiàn)。這是工業(yè)機器人機械手最普遍的結構形式。其特點是機構緊湊、靈活性好、占地面積小、工作空間大,缺點是精度高、控制難度大。偏置式與正置式的區(qū)別是手腕關節(jié)置于小臂的外側或小臂活動范圍,但其運動學模型要復雜一些。目前焊接機器人主要采用全關節(jié)式機械手。
3、平面關節(jié)式 這種機械手的機構特點是上下運動由直線運動構成,其他運動均由旋轉運動構成。這種結構在垂直方向剛度大,水平方向又十分靈活,較適合以插裝為主的裝配作業(yè),所以被裝配機器人廣泛采用。
機器人機械手的具體結構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由常用的機構組合而成?,F(xiàn)以美國 PUMA 機械手為例來簡述其內部機構,它是由機座、大臂、小臂、手腕 4 部分構成,機座與大臂、大臂與小臂、小臂與手腕有 3 個旋轉關節(jié),以保證達到工作空間的任意位置,手腕中又有 3 個旋轉關節(jié):腕轉、腕曲、腕擺,以實現(xiàn)末端操作器的任意空間姿態(tài)。手腕的端部為一法蘭,以連接末端操作器。
每個關節(jié)都由一臺伺服電動機驅動,PUMA機械手是采用齒輪減速、桿傳動,但不同廠家采用的機構不盡相同,減速機構常用的是4種方式:齒輪、諧波減速器、滾珠絲杠、蝸輪蝸桿。傳動方式有桿傳動、鏈條傳動、齒輪傳動等。其技術關鍵是要保證傳動雙向無間隙 ( 即正反傳動均無間隙 ) ,這是機器人精度的機械保證,當然還要求效率高,機構緊湊。
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主要內容:
本設計研究汽車車身焊接的機械手,以完成汽車的車身、底盤等重要部位的焊接工作。
進行機械手的原理方案設計,比較并提出系統(tǒng)的總體方案。
根據技術要求進行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同時對焊接機械手的驅動系統(tǒng)、機械手和焊接設備的機械接口等內容進行設計。
技術要求:
腰部回轉最大角度280度;
擺動最大角度120度;
直線位移范圍0-450mm,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先把本設計模塊化處理,它包含選型(坐標型式),腰部回轉,手臂俯仰,直線位移,焊槍與手臂結合5部分。細化每部分的設計思路如下表:
1
2
3
4
坐標型式
直角坐標式
圓柱坐標式
球坐標式
關節(jié)式
腰部回轉
齒輪傳動
蝸輪蝸桿
帶傳動
手臂俯仰
齒輪傳動
蝸輪蝸桿
帶傳動
直線位移
齒條傳動
液壓傳動
氣壓傳動
滾珠絲杠副
焊槍手臂結合
夾持式
吸附式
如圖可得:可能采用的方案共:4x3x3x4x2=288種
本設計研究汽車車身焊接的機械手,以完成汽車的車身、底盤等重要部位的焊接工作。
方案一:直角坐標式機械手,蝸輪蝸桿傳動,直線位移液壓傳動,焊槍手臂結合吸附式。
方案二:關節(jié)式機械手,齒輪傳動,直線位移滾珠絲杠副。焊槍手臂夾持式。
方案三:直角坐標式機械手,齒輪傳動,直線位移齒條傳動,焊槍手臂結合夾持式。
方案四:球坐標式機械手,齒輪傳動,直線位移氣壓傳動,焊槍手臂結合吸附式。
本設計中要求腰部回轉和手臂俯仰,加工范圍較大;盡可能減少機體空間更優(yōu);并要求進行電焊,因此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焊槍要長時間工作。
因此選用方案二為最優(yōu)方案。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及難點,前期已開展工作
重點:
1、原理方案的確定
2、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
3、機身的結構設計與校核
難點:
各個部分的準確定位;
合理的機械結構以滿足設計要求;
前期已開展工作:
在對焊接機械手有足夠的了解之后,對設計提出構想,初步構想如圖:
在設計中,機械手的關節(jié)均采用轉動關節(jié)的形式,每個關節(jié)由兩個箱體所組成。兩個箱體之間安裝有能夠承受徑向和軸向載荷的深溝球軸承,通過軸承的傳遞實現(xiàn)一個相對轉動,即能實現(xiàn)一個轉動的自由度。
由于電機轉速過快,需要減速。因此箱體內部集成了一個諧波減速器,電機安裝在與箱體1相連的連桿A內部,電機轉子的轉動通過諧波減速器減速傳遞到箱體2,箱體2帶動與其相連的連桿B實現(xiàn)轉動。
關節(jié)傳動原理如圖所示:
本設計采用模塊化設計,故關節(jié)均采用上述的結構,分別為兩種運動:俯仰和回轉。需要實現(xiàn)回轉動作的關節(jié),把連桿安裝在箱體的中軸線上;需要實現(xiàn)俯仰動作的關節(jié),把連桿安裝在箱體的側壁。
對于直線位移部分:
導軌副的選用:需要承受的載荷不大,但脈沖當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決定選用直線滾動導軌副,它具有摩擦系數(shù)小、不易爬行、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安裝預緊方便等優(yōu)點。
絲桿螺母副的選用:伺服電動機的旋轉運動需要通過絲桿螺母副轉換成直線運動,要滿足定位精度,滑動滑動絲桿副無能為力,只有選用滾珠絲桿副才能達到。滾珠絲桿副的傳動精度高、動態(tài)響應快、運轉平穩(wěn)、壽命長、效率高,預緊后可消除反向間隙。
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按周次填寫)
1-3周:接受設計任務,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題的背景和發(fā)展狀況。
4-5周:了解學習常用機械手設計的基礎知識,初步原理方案的提出。
6周: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比較,論證并選擇最優(yōu)方案。
7-8周:機械手腰部回轉結構的設計。
9-10周:機械手搖臂結構的設計。
11-12周:機械手與焊接設備的機械接口設計。
13:設計機械手與焊接設備的接口。
14-15周:繪制相關設計的零件圖和裝配圖。
16-17周:撰寫畢業(yè)論文。
19周:準備答辯。
5 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6 所在系審查意見:
系主管領導: 年 月 日
參考文獻
[1]李雷陣,胡小建,王求.《全國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技術{廣州)高峰論壇》.文集:機械工業(yè)出
版社,2005
[2]李坤,楊家軍.《5自由度焊接機械手的運動學研究》:機器人技術,機械工程師2007
年第4期
[3]張建民.《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尹志強.《系統(tǒng)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5]張利萍.液壓傳動系統(tǒng)及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402.
[6]楊東邦.機械CAD制圖與標準應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7]Hoostetter GH.Design of Feed Control System.CBS College Publishing.1982
[8]王政.焊接工裝夾具及變位機械fMl.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9]張建民.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網.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10]何家金.機械電氣自動控制網.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11]周驥平,林崗.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網.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12]吳宗澤.機械零件設計手冊[K1.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13]孫樹棟.《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基礎》.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4,75-76.
[14]孫杏初.《關節(jié)型機器人主連桿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6.510一 512
[15]Craig JJ.Introduction to Roborics[J].New York:Addison Wesky PublishingCo.,1989
[16]Yu. M. Gelfgat. Rotating fields as means to control the hydr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processes of bulksingle crystal growth [J]. Crystal Growth, 1999,8(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