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PPT課件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下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PPT課件(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是地下水與周圍環(huán)境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是一種重要信息源,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可以幫助我們回溯一個地區(qū)的水文地質歷史,闡明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 從實際應用來看,不同的用水目的,對水質要求不同,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是水質評價的需要。 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及其形成,不能從純化學角度,孤立、靜止地研究,必須從水與環(huán)境長期相互作用的角度出發(fā),去揭示地下水化學演變的內在依據(jù)和規(guī)律。,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地下水的物理性質一般指: 溫度、顏色、透明度、嗅、味、相對密度、 導電性、放射性等。 3.1.1 溫度 地下水的溫度主要來自于地溫。 地殼按熱力狀態(tài)從上而下分為變溫帶、年常溫帶和增溫帶。,變溫帶:地溫受氣溫控制,有晝夜變化和年變化,變幅隨深度增加而減??; 常溫帶:氣溫的影響趨于零的深度。地溫一般略高于所在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概略計算時可用所在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來代替地溫。 常溫帶深度在低緯度地區(qū)為5~10米,中緯度地區(qū)為10~20米; 增溫帶:地溫受地球內部熱力影響,隨深度的增加而有規(guī)律地升高。溫度每增加1℃所需要增加的深度稱為地熱增溫級,一般平均每33m升高1℃。,地下水的溫度與它所處地區(qū)的地溫狀況是相適應的。 增溫帶中地下水溫度計算方法: TH = TB +(H-h(huán))/ G TH-地表以下深度H處的地下水溫度( ℃ ) TB -所在地區(qū)年常溫帶溫度( ℃ ) H -地下水所處的嘗試(m) h -年常溫帶深度(m) G -所在地區(qū)的地熱增溫級(m/ ℃ ),3.1.2 顏色 地下水一般是無色透明的,但有時因含某種離子、富集懸浮物或含膠體物質,也可顯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例如含亞鐵離子或硫化氫氣體的水為淺藍綠色,含腐殖質或有機物的帶淺黑色,含黑色礦物質或碳質懸浮物的為灰色,含粘土顆?;驕\色礦物質懸浮物的為土色,等等。,3.1.3 透明度 地下水的透明度決定于水中所含鹽類、懸浮物、有機質和膠體的數(shù)量。透明度分為透明、微混濁、混濁和極混濁四級。水深60 厘米時能看見容器底部3 毫米粗的線者為透明;于30~60 厘米深度能看見者為微混濁;30 厘米深度以內能看見者為混濁;水很淺也看不見者為極混濁。,3.1.4 味 地下水的水味來自于水中所溶解的鹽分及氣體成分。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鈣、重碳酸鎂及碳酸時,水味爽快、適口,為“甜水” ;含氯化物的水有咸味;硫酸鈉、硫酸鎂使水變苦,還可引起飲用者嘔吐、腹痛或腹瀉;大量的有機物能使水發(fā)甜味,但不宜飲用,等等。,3.1.5 氣味 地下水的氣味同樣來自于水中所溶解的鹽分及氣體成分。如,含有硫化氫時發(fā)臭雞蛋氣味;含有氧化亞鐵時有鐵腥氣味;含腐植質時有魚腥氣味等。 氣味在40 ℃時最明顯。 3.1.6 導電性 地下水導電性取決于其中所含電解質的數(shù)量與性質。離子含量愈多,離子價愈高,則水的導電性愈強。,3.2 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地下水中的化學元素一般以氣體、離子和分子狀態(tài)存在。 3.2.1 地下水中常見的化學成分 1.氣體 地下水中溶解的氣體主要有CO2、O2、N2、CH4、H2S,還有少量的惰性氣體和H2、CO 等。 (1)O2、N2(來源:大氣) O2含量高,表明地下水所處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為氧化環(huán)境 ; N2的單獨存在表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氣并處于還原環(huán)境。,(2)H2S、CH4 與有機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有關;表明地下水所處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為還原環(huán)境。 (3)CO2 來源:土壤(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質的發(fā)酵作用 、碳酸巖鹽的高溫分解、化石燃料) 含量愈高,其溶解碳酸鹽巖與對結晶巖進行風化作用的能力愈強。,研究意義 指示地下水所處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 影響地下水的溶解能力; O2、CO2↑,地下水對巖石礦物的溶解能力↑。 決定地下水的利用價值。,2. 地下水中的主要離子成分 地下水中占主要地位的離子有七種: (1)氯離子 幾乎存在于所有地下水中,含量一般較大,由每升數(shù)毫克到數(shù)百毫克,是高含鹽量水中的主要陰離子。 來源:地下水溶解鹽巖及含氯化物的其它礦物;海水入侵。 特點:不被細菌及植物所攝取,不被土顆粒表面吸附,不易沉淀析出,是地下水中最穩(wěn)定的離子。,(2)硫酸根離子 總含量僅次于氯離子,每升可達數(shù)克。 來源:地下水溶解石膏及其他硫酸鹽類沉積巖或含硫礦物。 (3)重碳根離子 是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陰離子,但含量一般不超過 1 g/L。以重碳酸根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含鹽量較低,一般均為淡水。 來源:地下水溶解碳酸鹽類巖石和礦物。,(4)鈉離子 是地下水中分布廣,含量變化最大的陽離子,在高含鹽量地下水中的含量可達數(shù)克到數(shù)百克每升。含大量鈉離子的水用于灌溉,可引起土壤鹽漬化。 來源:地下水溶解鹽巖及含鈉的巖石和礦物。 (5)鉀離子 來源與鈉離子相似,但鉀離子容易為植物所吸收,也容易形成難溶于水的水云母等礦物,且常為土顆粒表面所吸附,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不大。,(6)鈣離子 在地下水中分布很廣,但含量不高,很少超過1g/L,是低含鹽量地下水中的主要陽離子。 來源:地下水溶解碳酸鹽類巖石及礦物。 (7)鎂離子 主要來源于地下水對白云巖及泥灰?guī)r的溶解。鎂鹽的溶解度雖然比鈣鹽大,但鎂離子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比鈣離子少。,3.2.2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性質 1. 總含鹽量與總溶解固體(TDS) 定義:存在于地下水中的離子、分子和微粒(不包括氣體)之總含量稱為地下水的總食鹽量,通常以 g/L 表示。 通常在105~110 ℃溫度下將水樣蒸干的得干涸殘余物的總量稱為總溶解固體(TDS)。 總溶解固體也可用理論計算: TDS =∑陽離子+∑陰離子-,地下水的總礦化度M,,定義:地下水中所含各種離子、分子與化合物的總量稱為總礦化度(總含鹽量),單位g/L。 通常以在105℃—110℃溫度下,將水蒸干所得的干涸殘余物來表征總礦化度(總溶解固體)。 計算方法:M=∑陽離子+∑陰離子- 地下水按礦化度分類,,,2. 氫離子濃度 氫離子濃度常用pH 值表示。pH=7 呈中性反應,pH<7 呈酸性反應,pH>7 呈堿性反應。 3. 硬度 水中鈣、鎂離子的總量,稱為水的總硬度。當水煮沸時,一部分鈣鎂離子的重碳酸鹽因失去CO2 而成為碳酸鹽沉淀,沉淀的部分叫做暫時硬度。總硬度減去暫時硬度即為永久硬度。,表示水的硬度的方法有兩種: 德國度,以1 升水中含10 毫克CaO 或7.2毫克MgO為1 度; 目前根據(jù)國家化學分析標準計量要求,硬度按 mg/L(以CaCO3計)表示。 硬度1度=17.9mg/L(以CaCO3計),4. 侵蝕性二氧化碳 CaCO3+H2O+CO2 = Ca2++2HCO3- 呈游離狀態(tài)的、將消耗于溶解碳酸鹽的CO2稱為侵蝕性CO2,它能溶解混凝土中的CaCO3使混凝土的結構遭到破壞。,3.2.3 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分析與按化學成分的分類,(庫爾洛夫表示式與舒卡列夫分類法),1.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分析與表示,簡分析 分析項目 定量分析:Ca2+、Mg2+、 Cl-、 SO42-、HCO3-、K+ + Na+、 pH值、游離CO2 、硬度和TDS 簡分析分析項目少,分析手段簡單方便,在野外即可進行。 分析目的在于概略了解區(qū)域性的水質成因和變化規(guī)律。,全分析 分析項目 K+、Na+、Ca2+、Mg2+、NH4+、Fe3+、Fe2+ 、Cl-、SO42-、HCO3-、CO32-、NO3-、NO2-、pH值、游離CO2 、侵蝕性CO2 、耗氧量、H2S、H2SiO3、硬度和TDS。 分析目的 對水源地水質進行全面評價,分析研究水源地水質變化規(guī)律。,庫爾洛夫表示式是以類似數(shù)學分式的形式來表示地下水化學成分。其方法為: 1、將陰、陽離子分別標示在橫線上、下, 按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自大而小的順序排列, 小于10%的離子不予標示。 2、橫線前依次標示氣體成分、特殊成分及礦化度(用M表示), 單位均為g/L。 3、橫線后以字母t為代號, 表示水溫, 單位為℃ 。 4、式中各成分含量一律標于該成分符號的右下角, 原子數(shù)則移至右上角。,舒卡列夫的水化學類型分類 1、根據(jù)水中各陰、陽離子含量, 將大于25%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的離子參加分類命名。陰離子在前, 陽離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間用短橫線相連來對地下水化學類型進行命名。 共分49種類型, 每型用一個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2、根據(jù)礦化度大小, 將地下水分為四組:A組為礦化度40g/L。 3、各水型的代號在前, 礦化度劃分的組在后。,3.3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演變,3.3.1 原始成分的影響 地下水繼承了各種補給源的原始化學成分。 3.3.2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作用 溶濾作用 濃縮作用 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脫碳酸作用 脫硫酸作用 混合作用,,溶濾作用 在水與巖土相互作用下,巖土中一部分物質轉入地下水中,稱為溶濾作用。 作用結果 巖土失去一部分可溶物質,地下水獲得新的成分。 影響溶濾作用強度的因素 組成巖土的礦物鹽類的溶解度; 巖土的空隙特征; 水的溶解能力(低礦化水溶解能力強); 水中O2、CO2等的含量; 地下水的徑流與交替強度。,,濃縮作用 地下水受到蒸發(fā)失去水分或流動將溶解物質帶到排泄區(qū)而使地下水中鹽分濃縮的作用。 產生條件: 干旱或半干旱的氣候; 低平地勢控制下較淺的地下水位埋深,有利于毛細作用的顆粒細小的松散巖土; 集中排泄的地帶。 特點: 不僅使地下水的礦化度提高,也使地下水的化學類型發(fā)生改變。,水化學分帶,,,,,SO42-,HCO3-,Cl-,SO42-,HCO3-,Cl-,,礦化度升高,SO42-,HCO3-,Cl-,陽離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一定條件下,顆粒將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陽離子,而將原來吸附的部分陽離子轉為地下水中的組分,即為陽離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影響因素: 巖土顆粒的比表面積; 陽離子吸附于顆粒表面的能力; 地下水中某些離子的相對濃度。 混合作用 成分不同的兩種水匯合在一起,形成化學成分與原來兩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稱為混合作用。,,脫碳酸作用 水中CO2的溶解度受環(huán)境溫度和壓力控制, CO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而減小,一部分CO2便成為游離CO2從水中逸出,這便是脫碳酸作用。,,脫碳酸作用的結果 HCO3- 、 Ca2+ 、 Mg2+減少; 礦化度降低。 深部地下水上升成泉,泉口附近形成的鈣華就是脫碳酸作用的結果。,,,脫硫酸作用 在還原環(huán)境中,當有有機質存在時,脫硫酸細菌能使SO42-還原為H2S ,這種作用稱為脫硫酸作用。,,脫硫酸作用的結果 SO42-減少以至消失; HCO3-增加; pH值變大。,,,,,,,,,,,,,,,,,,,,,,,,,,,,,,,,,,,,,,,,,,,,,,,,氧化作用,還原作用,脫硫酸,交替吸附,脫碳酸,濃縮,混合,溶濾作用,不同位置發(fā)生的水化學作用不同,3.4 地下水化學特征與為類生存的關系,在天然狀態(tài)下,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或缺乏某些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問題,稱之為第一類環(huán)境地質問題或原生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 由于人為污染生成的水中有害物質稱之為第二類環(huán)境地質問題或次生環(huán)境地質問題。,3.4.1 地下水中化學成分天然分布不均勻 對人體的影響 粗脖子?。谞钕倌[) 病因:飲用水中缺碘 一般認為,只要飲用水中的含碘量大于5μg/L就基本不會發(fā)生甲狀腺腫;當水中含碘量在3μg/L以下時,則要普遍發(fā)生。 地下水中的含碘量與地形地貌有一定關系:山區(qū)地下水中的含碘量常常比平原區(qū)低;平原區(qū)地下水中的含碘量由山前向平原逐漸增高。,大骨節(jié)病與克山病 病因:缺鈣、硫、硒等元素;飲用水中含過量的 腐殖酸。 慢性氟中毒 3.4.2 地下水污染及其與人類生存的關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下水 物理性質 化學成分 PPT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26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