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示范教案(第三單元 散文(1)12 我與地壇(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示范教案(第三單元 散文(1)12 我與地壇(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示范教案(第三單元 散文(1)12 我與地壇(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必修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示范教案(第三單元 散文(1)12 我與地壇(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必修1 教材概述 《我與地壇(節(jié)選)》被認為是當代少有的富有深度和力度的散文。 作者史鐵生以質(zhì)樸深摯的語言,沉靜地向讀者講述了自己經(jīng)受命運打擊之后的心路歷程,袒露了自己在地壇中多年靜思人生之所得。文章主要圍繞生死、命運等人生終極命題展開,也涉及作者對親情、愛等永恒話題的感悟。情感深摯真誠,感人至深,文筆優(yōu)美自然,既富有一種莊嚴恢弘的沉郁大氣,又處處顯現(xiàn)出一種哲學家般的思想光輝。 《我與地壇》寫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3萬字。原文篇幅較長,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一和第六部分。與其他教材相異的是,編者在選輯編排課文時,并不是以突出人生思考和親情感悟兩條線索為出發(fā)點,而是將側(cè)重點放在了思考人生,感悟作者面對厄運的態(tài)度這一層面。 對于缺少人生閱歷和足夠思悟能力的高一學生來說,這篇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略顯沉重的語言是一個不小的障礙。但對于自我心靈的審視和人生意義的思考是每一個人將不得不從事的工作。因此,如果能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人生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jié)合為人熟知的相關例子,引導學生品味出文章思想之醇美和語言之優(yōu)美,則這樣的一節(jié)課將是學生人生路上難得的精神洗禮。 思路方法 由于文章閱讀量大,在課程設置上又只是一篇拓展性閱讀的文章,不宜叢生枝節(jié),講得過于繁雜。因此教學設計應力求凝練簡潔,通過對幾個核心的問題的設置與研討來突出品味思想內(nèi)涵和品賞寫景語言兩個重點。 本文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掃除閱讀障礙,把握文章大意。其次,通過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篩選相關的寫景語言,交流討論,了解“我”與“地壇”之間的關系,并品味沉靜、優(yōu)美的語言。再次將研讀重點放于課文第二部分,結(jié)合為人熟知的名人與厄運作頑強抗爭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史鐵生面對人生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嘗試對生命之意義作有價值的追索。最后,作為對文章的延伸和拓展,引導學生由人及己,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不測的命運。 擬安排2課時。教具準備:制作部分多媒體課件。 三維目標 1.仔細研讀文中優(yōu)美的寫景片段,感悟這些文字中體現(xiàn)出來的生命意識,提高揣摩咀嚼語言的能力,并在課后進行積累仿寫2.從作者身上學習堅強面對厄運并獲得生命升華的豁達態(tài)度。 3.學會珍愛生命,學會以奮斗有為的方式來對自我人生負責。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設計 1.情景導入 課件展示: 失去()的三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選擇三個學生,其中一個用橡膠繩縛住雙手,一個用棉花堵住耳朵,一個用紅布蒙住雙眼,同時播放介紹貝多芬及其名曲《命運》的視頻短片,營造莊嚴凝重的氣氛,并要求全班同學按照平時的學習要求進行觀察、聆聽、思考。 三分鐘后,請三位同學解除束縛,談談自己在失去()的三分鐘里的感受。三位學生在試驗中分別失去了雙手、聽覺和光明。學生的回答可能著重于不方便、不開心、沮喪等表面層次,可作進一步引導:假如將“三分鐘”換成“三年”,甚至是“三十年”或“一生”,我們又會有何感受?我們?nèi)绾蚊鎸@個現(xiàn)實,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前途和身邊的人?如何才能不被突如其來的絕望、痛楚和悲觀所打?。? 我們衷心祝愿天下所有追求幸福的人都幸??鞓?,但有一些承受著命運苦難的人們,卻在思考當中獲得了生命的頓悟與升華,這對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有著莫大的意義。下面我們借助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來思考人生當中某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2.作者介紹導入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中初中。1969年去陜西延安插隊。21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進醫(yī)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沒站起來。他在做了7年臨時工之后,轉(zhuǎn)向?qū)懽鳌?983年他發(fā)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加入中國作協(xié)。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散文《合歡樹》《我與地壇》等。其中《務虛筆記》《我與地壇》曾入選“九十年代十大經(jīng)典作品”。他的作品一類是對知青生活的回憶和反思,另一類是對殘疾人命運的描摹?!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曾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史鐵生作為一名只有初中知識水平的殘疾人,通過個人的努力,努力讀書寫作,最后成為中國當代文壇上一位具有很大影響力的作家,這本身就體現(xiàn)了生命的奇跡,也是他對命運最酣暢淋漓的抗擊。我們今天要跟隨著他的思考,從文章中學習有關人生的一些重大命題。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寫作背景介紹 史鐵生在他人生的黃金年齡突然橫遭厄運,失去了行走能力。命運讓他走上了一條與同齡人不同的道路,但厄運也練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豐富充實了其思想靈魂之大美。史鐵生曾這樣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地去看它,不是不斷地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去向?!薄段遗c地壇》寫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3萬字,是史鐵生對自己遭受厄運后的心路歷程的深沉回顧,是個體生命置身于殘酷命運與恢宏自然背景之上的掙扎與自我救贖。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談到的是一個人,當他面對冷酷的現(xiàn)實、殘忍的命運時,如何在人生宗教的路上不息追尋靈魂燦爛與心靈寧靜的歷程。 2.基礎知識積累 (1)正音正字: 剝蝕(sh) 柏樹(bǎi) 恍惚(huǎng hū) 雋永(jun) 猝然(c) 坍圮(tān pǐ) (2)詞義: 熨帖:妥帖舒服。 灼烈:鮮明而熱烈。課文形容氣味濃烈。福祉:福氣。 亙古不變:終古,由古代到現(xiàn)在。 窸窸窣窣:形容細小的聲音。 信息篩選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由學生通讀課文的兩大部分,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課文兩部分的大意。主要的思路是圈畫作者在文章中向自己提出來的幾個問題,并將其作為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在學生閱讀議論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也可提出幾個具體的小問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如,第一部分可提問:作者緣何常到地壇?作者將主要的筆觸放在寫地壇的哪個方面?作者去地壇干什么?第二部分可直接讓學生找出困擾作者的三個問題。提問后統(tǒng)一、明確。 第一部分大意:這一部分描繪了地壇荒蕪沉寂而不失生氣的景致,交代了作者去地壇的緣由。作者在地壇中的思考涉及了“生與死”這一終極性命題。 第二部分大意:這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他的思考圍繞三個問題展開:要不要去死;為什么活;干嗎要寫作(或是“怎樣活”)。 合作探究 這篇散文的第一部分將大部分篇幅用于寫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景”和“意”這兩個角度去賞讀這些寫景的語言,把握“我”和“地壇”之間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具體方法: 1.讓學生找出寫景的片段。(第3、第5、第7段) 2.讓各小組選擇自己最欣賞的片斷,合作探究,進行品賞。可讓學生在文本中圈畫出重要的動詞、形容詞,分析咀嚼,并概括此景的特點。對于景物描寫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意”,學生未必能上升到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自然的大生命恒久不息的高度,但應能體會到,地壇雖荒蕪卻不失生機,它的滄桑引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共鳴,其寂靜、博大及凝重悠遠的歷史感讓作者的心靈獲得了寧靜和短暫的和諧,讓他暫時擺脫了冷酷命運的折磨。 3.鑒賞示例: 歷盡滄桑的地壇(第3段):曾經(jīng)輝煌的地壇如今荒廢頹敗,與橫遭苦難的作者失魂落魄的心境不謀而合?!皠兾g”“淡褪”“坍圮”等動詞準確新穎,“浮夸”“炫耀”“蒼幽”“亙古不變”等形容詞厚重洗練,景中寓情。此段景物描寫,沉靜而神秘,于頹敗中見蒼涼,為作者思考人生,審視自我心靈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生機勃勃的地壇(第5段):比喻新穎巧妙(“蜂兒如一朵小霧”),擬人化的手法(“想透”“耐煩”“祈禱”)中寓有深意。作者的遣詞用語,頗見功力。當中既有視覺描寫,也有聽覺描寫。作者用細膩新奇的筆觸,向我們放大了一個富有情調(diào)的微觀自然世界,表現(xiàn)了沉溺寧靜自然之中的他對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永恒的地壇(第7段):“坎坷”“燦爛”“落寞”“蒼涼”“蒼黑”等詞語頗具情韻,意境悲涼蒼勁,于落寞中自見自然大生命的恢宏大氣與巋然莊重,色調(diào)沉郁而不失輝煌壯氣。這一段里有不少語句隱涉“亙古永恒”之意,對基礎好的學生可加以點撥,品鑒其中透現(xiàn)的生命意識。此段后半部分著重從嗅覺的角度寫地壇的味道,從全文來看,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寫景,也是學生可以借鑒的一個方面。 4.小結(jié):地壇沉靜、生機勃勃、恢宏蒼涼,作者在此靜坐了多年,也思考了多年。地壇給予作者反思人生、審視心靈的一片靜土,給予他精神上的撫慰,是他的靈魂得以寧靜和感悟的精神家園。這點明了《我與地壇(節(jié)選)》這一題目的深意。 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有關作家及寫作背景的知識,把握了全文的大意。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品賞寫景的語言,除了領略語言的美,還要把握“我”與“地壇”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文中的寫景之語優(yōu)美自然,是我們借鑒學習的好對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其中的妙詞佳句進行積累。 下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學習第二部分,跟著史鐵生一起思考人生,望大家課后做好預習。 課外作業(yè) 1.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兩三句寫景的句子,進行仿寫。 2.完成課后習題一。 第二課時 導入設計 我們都習慣于思考一些具體的事,思考習題,思考高考,思考身邊的人和事。但是,也許并沒有太多的同學曾經(jīng)認真地面對自己,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的人生有何意義?我們不是哲學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也許顯得有點過于沉重,但老師認為,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這樣的一個問題。對于高中生來說,以他人的思想和經(jīng)驗為借鑒,好好地探索一下自我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思考隨著時日的變遷,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這種改變,有時甚至是根本性的。下面,讓我們打開《我與地壇(節(jié)選)》,一起參與到史鐵生對人生的思考過程中去。文本解讀 篩選信息 快速閱讀第二部分,篩選概括作者思考的主要問題。 明確: 作者在第二部分的第一段中交代得很清楚:其實總共只有三個問題交替著來騷擾“我”,來陪伴“我”。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么活,第三個是“我”干嗎要寫作。 第一個問題的實質(zhì)是:在生死間作何選擇?第二個問題的實質(zhì)是: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或者說,人通過做什么來獲得活下去的力量?第三個問題承接前面兩個問題而來,是作者在選擇了“生”的道路之后,對“怎樣活下去”這一核心命題的進一步追思這三個問題是在作者遭受命運打擊、失去雙腿的背景上提出來的。如果作者不是個人命運發(fā)生突變,他也許不會這么迫切、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可以說,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是作者用以對抗厄運、自我救贖的努力。這些問題的本質(zhì),歸根結(jié)底是如何面對冷酷、殘忍的命運的問題。 合作探究 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課件簡要回顧史鐵生的生平,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1.作者是在遭受命運沉重打擊的背景下提出“死或生”這個問題的。結(jié)合課文第一部分,談談作者為什么最后選擇了“生”之路。 明確:第一部分第六段中間部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钡诙糠值谌危骸澳憧创┝怂朗且患o須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便決定活下去試一試?是的,至少這是很關鍵的因素。”作者對生死有了更達觀的看法,開始直面生之苦痛,接受命運的不公與不幸。 2.從文中來看,史鐵生為什么活?或者說,史鐵生依靠什么度過了這么艱難的歲月?(投影貝多芬、海倫凱勒或張海迪等人的事例,調(diào)動學生自身經(jīng)驗進行思考) 明確:對自己身遭厄運“不甘心”,認為“腿反正是完了”“試一試不會額外再存什么損失”。因此決心以一種新的心態(tài),新的生活活下來,這就是從事寫作。 3.寫作給作者帶來了什么? 明確:帶來了作品被人肯定、贊揚的成就感和快樂;也讓他處于文思枯竭、患得患失的恐慌當中。但不管是快樂還是擔憂,都是人熱愛生命的一種表現(xiàn)。寫作讓史鐵生在殘缺的人生中找到了寄托,讓他重新煥發(fā)了對于生命的熱愛。 4.作者問自己“我干嗎要寫作”,其后又自問自答,請從文中找出作者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解答的語句。 提示: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史鐵生為什么要選擇寫作作為他生存下去的主要方式?或者說,可以理解為,史鐵生為什么要以寫作的方式活著?這又涉及了那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什么活,怎樣活? 明確:從以下句子我們可以得到作者的回答:“人為什么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薄耙驗槟氵€想得到點什么,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什么的,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感之類,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薄盎钪皇菫榱藢懽?,而寫作是為了活著?!薄爸皇且驗槲一钪?,我才不得不寫作?!? 這些語句,點出了史鐵生選擇“生”的一個根本的理由:活著是人的本能和基本欲望。而作者又是怎樣活著的呢?寫作。寫作帶給他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激情,寫作讓他的生命在本能和欲望的基礎上獲得了升華。絕望和打擊不能再讓他的生命空虛冰冷,寫作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價值感和充實感。 小結(jié): 作者對這三個問題的追思與回答,體現(xiàn)了他在冷酷命運的打壓下的選擇。他對人生已然有了新的領悟,他執(zhí)著寫作與不息拼搏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了超越苦難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升華人生的奇跡。生命與理想,激情與超然,在作者沉靜的敘述中,已然渾然一體。正如選文最后所述的:“我在這園子里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與福祉。”是的,面對殘缺的人生與悲慘的命運,坦然地面對和承受其不幸;對于厚重的生命和為人的幸福,則抱以不懈的堅持及富有激情的追求,這是最終的解答。 拓展探究 (本欄內(nèi)容可在課堂布置,讓學生課下完成。兩題任選一道,可合作完成。) 方案一:在課后閱讀《我與地壇》原文第二部分(即作者回憶母親的段落),揣摩加下畫線的句子,研究學習:作者如何寫自己的母親?他是如何把這份深摯的親情寫得動人的? 附:《我與地壇》原文第二部分: 現(xiàn)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結(jié)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是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后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痹S多年以后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xiàn)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后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痹谀嵌稳兆永铩鞘呛脦啄觊L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么,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蔽倚睦镆惑@,良久無言?;叵胱约鹤畛鯇懶≌f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經(jīng)細想,發(fā)現(xiàn)這愿望也在全部動機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并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愿望過于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蔽蚁?,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么簡單。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fā)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里是沒頭沒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么也想不通: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么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后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毙」珗@,指的也是地壇。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xiàn)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透徹。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fā)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zhuǎn)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jīng)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jīng)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jīng)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于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jīng)懂了可我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復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并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里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zhuǎn),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shù)穆淙~,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么大?!蔽曳畔聲?,想,這么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方案二、品味鑒賞以下具有哲理性的語言。 1. 我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人質(zhì)。剛剛有點像個人了卻又過了頭,像個人質(zhì),被一個什么陰謀抓了來當人質(zhì)。不定哪天被處決,不定哪天就完蛋。 2. 人為什么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3. 我在這園子里坐著,我聽見園神告訴我: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zhì)。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霉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臺太近了。 4. 我在這園子里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衤止。 板書設計 習題解答 一、命題意圖:理解作者情感,找尋作者生存的力量源泉。 參考答案:在荒蕪但并不衰敗的園子里,作者領悟到:生與死是由自然法則決定的;生命無論卑微偉大,其延續(xù)生長的自然進程就可以帶給個體和周圍世界以和諧寧靜。另一方面,古園歷久彌新的活力展現(xiàn)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的生命力,這鼓勵作者直面不幸,以頑強的抗爭和不懈的拼搏去實現(xiàn)人生的升華。 二、命題意圖:面對困惑,我們應當積極思考,努力解決。學會冷靜地分析自己,進而思考更廣闊、更深刻的問題。 參考答案:帶來了作品被人肯定、贊揚的成就感和快樂;帶來了進一步創(chuàng)作的渴望與狂熱,希望獲得更多的表揚和肯定;也讓他處于文思枯竭、患得患失的恐慌當中。 寫作帶給他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激情,寫作讓他的生命在本能和欲望的基礎上獲得了升華。作者決定坦然地對待寫作過程中的苦惱,堅持下去。絕望和打擊不能再讓他的生命空虛冰冷,寫作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價值感和充實感。對待寫作就像對待人生,面對殘缺的人生與殘暴的命運,坦然地面對和承受其不幸;對于厚重的生命和為人的幸福,則抱以不懈的堅持及富有激情的追求。 三、命題意圖: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fā)理解,不要求有統(tǒng)一答案。 答案: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示范教案第三單元 散文112 我與地壇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示范 教案 第三 單元 散文 12 節(jié)選 設計方案 粵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260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