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2教案 粵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2教案 粵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2教案 粵教版必修2.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2教案 粵教版必修2 〔說明:《菱角的喜劇》是粵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哲理散文。該文寫于1957年,針對當時國家建設中的簡單化、絕對化的錯誤,用了大量鮮活生動的事例,闡述了“一切事物都有復雜性、特殊性,我們不僅要掌握一般性,還要掌握特殊性”的道理。由于該文道理淺顯好懂,而寫法對于高一學生卻極有學習借鑒價值,故教學重點放在“用事例來說理”的學習上。 本課的教學創(chuàng)意是: 1. 用“盲寫比較體驗”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周前試寫同論點的作文,課文學習時,再與課文比較,自悟、體會,升華認識,獲得一舉多得的綜合學習效益)。 2. 設計多種富有吸引力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活動?!? 師:上課。今天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智力問答活動:一個小石片,怎樣才能讓它在湖面漂起來?注意——不能借助木頭、繩子等任何依托物體。 生1:可以在石頭上打些小洞。(眾搖頭,興致勃勃) 生2:將石頭中間挖空。 師:也許可能,但可行性不強。 生3:我有辦法:用力將它甩出去……就是像打水漂那樣。師:很好,你這個辦法很巧妙。我們都知道石頭比水重,會沉下去,這是它的一般性。但是,給它足夠快的速度時,它卻可以漂在水面上。這又是它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事物特殊性,就會犯錯誤,連科學家也不例外,不信請看——(一學生讀:) 投影《飛機不能飛上天》:上一個世紀,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勒讓德,德國大發(fā)明家西門子,能量守恒原理發(fā)現者之一的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還有美國天文學家紐康等等,都紛紛出來斷言:根本不可能發(fā)明什么飛機,且從“科學”上充分地論證出比空氣重的機械絕不可能飛起來。然而,默默無聞的美國人萊特兄弟沒在意那些偉大人物的“高論”。不斷探索新知,終于在1903年把人類第一架飛機成功地送上藍天。 師:大家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嗎?某某同學你來說說對什么感興趣? 生4:這些科學家都很有名氣,沒想到他們也會犯錯誤…… 師:哦,你看到這么多知名科學家都犯了錯誤,所以你感到特別開心是吧?請坐。(眾大笑) 師:為什么科學家會犯錯誤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秦牧的哲理散文《菱角的喜劇》,他會講清這個道理。請大家開課本。 師:我們在昨天早讀讀了一遍,下面請大家再速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在文中主要闡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生5:本文通過吃菱角的的事情……(師:請簡潔點),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有復雜性、特殊性。 生6:還告訴我們不僅要掌握一般性,還要掌握特殊性。 師:大家都同意嗎?很好。將兩個同學的綜合起來就是作者的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的呢?給課文列一個提綱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我們昨天做了這項作業(yè)的。請拿出來,再看投影,將上面的“課文內容提綱列表”中的空缺填出來。 (三個學生各自回答了自己所列的提綱,只有最后一部分有爭議) 師:我看了大家的作業(yè),大部分同學都將第十一和十二合段成一部分,老師的《教參》上和大家的各種教輔資料上也是這樣的。當然,也有小部分同學是將第十二段單獨劃作一個部分。到底哪一種更有道理呢? 生7:我認為應將十二段單獨劃作一個部分。因為第十一段談的是掌握事物復雜多樣性的做法及重要性。而這一段明顯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十一段完全不同。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具體說說。 生7:第一句話“既要……又要……”就是概括全文的,而后面“要與簡單化絕對化打仗”是提出號召,從反面重申論點的,也是總結全文。 師:看來你是動了腦筋的,大家想想,這樣劃分是不是更有道理?可見,我們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有真知灼見。 師:好,下面請再來看《飛機不能飛上天》(投影),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觀點,用課文中的話來來分析幾位科學家的觀點錯在哪里?萊特兄弟的正確又表現在哪里? 生8:因為科學家只是從主觀出發(fā)…… 師:注意,要用課文中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故事。 生8:科學家只是掌握了事物的一般性,沒有把握特殊性,而在能否飛上天空這一點上,特殊性反而成了成敗的關鍵。 師:對,扣住了課文,又會靈活運用。那具體到“飛機”這件事情上,一般性、特殊性又各指什么呢?誰來說清楚? 生9:一般性是指機械比空氣重,飛不上天;特殊性是指當飛機的飛行速度到一定程度時,它卻可以飛起來,我聽說好像是時速200公里以上??茖W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考慮到這一特殊性,所以犯了錯誤。 師:說得好??磥砦覀兺耆斫饬俗髡叩挠^點。那么,請聯(lián)系結尾處的寫作時間,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要提出這一主張嗎? 生10:因為是在文革中,搞什么“趕英超美”、“大煉鋼鐵”等生產運動,都違反了客觀規(guī)律,所以作者要對這些盲干的做法敲響警鐘。 生:對,還有“放衛(wèi)星”“浮夸風”……(紛紛補充) 師:也就是說,本文是針對1957年前的“大躍進”的錯誤做法提出深刻的批評而創(chuàng)作的。不過,這是在文革前。作者的見解即使是現在看來也是振聾發(fā)聵的?,F在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11:有,有的地方盲目建開發(fā)區(qū),卻不考慮當地經濟的特殊性,結果開而不發(fā)。 生12:報紙上還說,某地方干部要農民統(tǒng)一種蘋果,后來種得太多,蘋果反而賣不出。 師:可見,秦牧提出觀點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呀。當然,我們僅僅是理解他的觀點還不夠,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將觀點闡述得這樣生動而透徹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主要是靠什么來將道理講得如此淺顯又令人折服的? 生13:文中用了很多事例來說理。 師:這叫事例論證的寫法,用事實來說話。找一下,文中分別用了那些事例來證明觀點的? 生2:證明“事物都有復雜性”時,用了小時候認識菱角的事情,還有過敏反應、牙齒多少因人而異的幾件事例。 生13:還有,在談“既要掌握一般性,又要掌握特殊性”時,用了農民識天氣、種子變劣、山洞養(yǎng)豬的事例。 師:你們看,本文的事例多不多,一共有幾個事例? 生:八個。(投影:①對菱角的認識、 ②蝗蟲、蝴蝶一類的昆蟲、③碳水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不同形態(tài)、 ⑤喝咖啡的過敏情況 ⑥牙齒的多少。⑦農民識天氣 ⑧種子的優(yōu)劣 ⑨山洞養(yǎng)豬) 師:想一想:用豐富的事例來談道理好不好,有些什么好處? 生(紛紛):可以通俗易懂,變抽象為形象;讀起來有趣,易于接受…… 師:(顯示投影,總結了幾點好處:豐富充分,生動形象易懂,使說服力更強):好,這些好處你們幾乎都說出來了。課文中的事例屬于什么事例?與老師所舉“飛機”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生14:課文中的事例多是生活常識、自然現象;老師舉的是名人事例。 師:對,前者是生活實例,后者是名人名事。大家喜歡那一類?(多答后一類) 其實,兩者各有好處,前者鮮活生動,后者經典、極具權威性。那么,課文中為什么不用名人名事,而大量用生產生活的事例呢? 生14:可能是為了吸引讀者,生動有趣,使得道理深入淺出。 生:為了使文章更形象,更具有散文的風格。 (投影――事例使用(1):因對象而異,因文、目的而異) 師:我還補充一點,此文主要是寫給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看的,故要用他們熟悉的事物。可見,用事例說理時,還要注意對象。常言道:事實勝于雄辯。用事例來講道理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下面請打開你的作文本,看看你在這次作文中用了那些有說服力的好事例?還能否增加或改換一些事例?將你的作文與課文進行對比,說說你獲得了那些有益的啟示?請相互交流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 師:好,現在先請自薦或推薦好的事例。 生15:我在作文中用了這個事例:寒潮雖然給人帶來諸多不便,但是寒潮也能帶來降雨,改善空氣質量……(念作文) 師:好,這個事例不錯。好像是你們《地理》課本上的吧?(點頭)請班上用了這個事例的同學舉手。(近半數人舉手)大家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這么多的人都用了這個例子,會出現什么問題? 生(眾答):雷同了,沒新意了…… 師:是啊,事例不僅要得體,還要盡可能新穎獨到些。 生10:我有這個事例:亞里士多德只知道物體的重量與降落速度有關,得出了重的東西先落地的錯誤結論。伽利略卻經過實踐,發(fā)現了空氣阻力、體積、密度之間的復雜關系,最終得出了科學的結論。 師:很經典,是名人名事,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他沒有像有些同學那樣大談伽利略如何實踐,而是把重點放在他發(fā)現事物的復雜性上,這扣題很緊。請大家接著說。 (學生依次介紹:殺狼護鹿,導致鹿群退化;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特殊性的認識;深圳的成功顯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特殊性……)(有的贏得了掌聲 師:太精彩了。再請大家談談對比作文與課文后所獲得的啟示。 生(依次):我學到了多樣化使用事例的方法。我的事例不太恰當,也不生動,應該用經典的事例…… 師:是的,收獲不小。讓我們來總結一下,用事例說理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總結后,投影――事例的選擇、使用(2)): 選擇上:1、事例能深刻地證明觀點。2、事例有代表性。3、事例經典,有權威性。4、事例為講道理服務。使用上:1、要簡潔概述。2、要加評議,突出論點。3、充分而適當。 師:讓我們再回到課本上,看看文中的事例是不是這樣的。請大家讀一下“農民識天氣”這一事例。(生讀完),作者是用什么樣的語言來敘述的? 生:用概述語言。 師:再來讀一下事例后面的的話。(生讀完),這幾句點評的話可否不要? 生:不行,因為這一點評就把事例和觀點聯(lián)系起來了,說服力更強。 師:看來,舉了例還要加以分析,才能畫龍點睛,避免堆砌事例。好,請看屏幕,這是兩則精彩事例,請大家試著將事例(一)放到課文中去,你認為放在哪一段最好?怎么放? (投影):好事例欣賞(與改進): 1、一天課上,先生問道:“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么濃度為好?”學生整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續(xù)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后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的濃度調得柔和些,效果才佳?!?(畢淑敏) 2、古代,滄州寺廟門前的石獅沉入河中,十幾年后寺僧就請人沿河流往下游去尋找,找了十幾里還有找到。老船工聽說這事,笑著說:“石獅入水中,河流至此被阻,必從其周旁上下而過,順勢沖擊石獅下邊的泥沙,帶走其中的一部分,時間一長,石獅迎水一面之下,必然出現一小坑,待到小坑擴大,日久,石獅又將必然落入坑中,如此下去,則石獅忙必沿河流上去?!比藗冓s到河流上游,果然找到石獅。(清.紀曉嵐 ) 生16:我認為可以將事例(一)放到課文的第7段。因為這里都是講認識出現錯誤的。 師:有無不同意見? 生17:我認為應該放到第6段。因為酒精的殺菌特點屬于自然現象,與這一段中其他自然現象是一樣的。 師:大家的意見呢? 生(多數):后一個同學的放法好些。第7段寫的都是農業(yè)生產方面的事例,放進去了有些不倫不類。 師:當然,如果單從認識規(guī)律方面講,放到第7段也不算錯;但不如放到第6段妥貼。那好,誰來試一下,放進去? 生18:(讀文中幾句后)……還比如,畢淑敏在讀書時,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幾乎一字不改搬入課文) 生2:(插話)不好! 師:呵,出現反對派了。(對生18)看來你的方法有人不同意,請坐。生2有不同看法,那你來試一試。 生2:應這樣:人們常以為酒精濃度越高,它的滅菌效果越好,但實際上濃度過高會讓細菌表皮形成保護層,結果反而殺不了細菌。 師:就這么簡潔啦?厲害!大家認為好不好?應給點掌聲吧?(熱烈鼓掌)師:看到了吧?有了好事例還要用概述的方式才得體,這是我們剛才總結強調了的一個規(guī)則,請大家一定牢記。不過,也得感謝生18,她雖然出了差錯,卻給了我們有益的提醒。 師:借助事例來講道理,的確有很多好處,我們不僅要學會用好事例,還要學會將它們放在最佳的位置上,這樣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本文的開頭就很有特點:先從自己認識菱角的親身經歷談起,從中引出論點。大家想想,這樣開頭好不好?有哪些好處? 生19:我覺得這樣開頭有真實感,自己經歷過的,令人信服。 師:對,還有嗎?為什么不先提出觀點,再寫經歷呢? 生20:先提出觀點就沒有懸念感了,先寫經歷一開始就能吸引人,生動有趣。 生3:我還有:這樣可以更通俗易懂,自然而然,讓人易于接受;而且,這個經歷本身也是一個好事例。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的思路很開闊。特別是注意到這個開頭本身是作者巧妙地寫了一個真切而發(fā)人深思的的事例。這個開頭就顯得別開生面,既生動形象,又蘊含深刻的哲理,體現了哲理散文的藝術性。 師:這種用事例開頭的寫法,就叫做“故事開頭法”,它特別適合于提出新的、人們不易接受的觀點。大家平時見過類似的作品沒有?(生回應并信口舉例),大家想不想嘗試一下這種寫法?下面我給你們兩個“驚世駭俗”的話題,你們看看能用什么好的事例來開頭?怎么寫?思考一下,可以交流。 (投影作文題:1、犯錯誤也是一種學習。2、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師:想好了沒有?誰來說說? 生12:我選第二個。用比爾蓋次的故事——比爾蓋次在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學學習,當他發(fā)現計算機的商機到來了的時候,就毅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大學文憑,投入到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中,結果賺了大錢。 師:這個開頭好吧?比爾蓋次放棄了大學文憑,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不過,不要說“賺了大錢”,就說他“獲得了事業(yè)的成功”,好不好?寫文章境界還是要高一點為好。(眾笑) 生7:我選第一個。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時,經歷了兩千多次錯誤,才找到最理想的材料…… 師:這個事例的知名度很高。但要寫生動一點。最好還要引用他那句名言“我不是失敗了兩千次,而是成功的發(fā)現了兩千種材料不適合作燈絲”。 生12:我用嬰兒學走路的事:嬰兒學走路時,總是不停地跌倒。當父母的不要一味去糾正,因為他們正是在錯誤中學習…… 師:用了生活實例,很有啟發(fā)性。生2:我說第二題。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虛竹放棄了……成了一代武林宗師。(講武俠人物故事) 師:哦,看來你是“金庸迷”。大家評價一下,怎么樣?生(紛紛):不好,小說本身是虛構的,說服力不強…… 師:是啊,你的閱讀很廣,但用武俠小說中的情節(jié)來開頭,一旦別人沒有看過這本小說,你怎么辦?豈不是“楊白勞”了嗎?(眾笑) 師:好了,大家的創(chuàng)造力真是驚人啦。雖然沒有時間讓你們暢所欲言,但是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新思考、新發(fā)現寫到作文中去:課后請大家修改或重新寫上一次的作文,力爭把今天領悟的東西運用到作文之中。我希望能看到有更好的,甚至是超越秦牧的佳作。下課。 (根據課堂錄像整理) 〔教后反思〕: 1、 語文教學要找到兩個價值的統(tǒng)一,即教材的價值——有哪些值得學習的東西,能給學生哪些豐富的學習營養(yǎng);另一個是學生需求的價值,即學生需要學習哪些東西。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語文教學才能發(fā)揮最大的績效。本教學選擇學習“用事例說理”,正是理性思維加速發(fā)展,表述能力卻欠佳的高一學生迫切需要的,學之即會的。 2、 語文教學“要走思維訓練之路”(寧鴻彬語)。本課教學發(fā)掘教材的思維價值,也有課外趣味事例引入,都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去體驗。課堂上不斷掀起高潮,學生學得很投入,極受啟發(fā),收獲很大。 3、 教學中運用“陌生化”的藝術的確能很有效的吸引學生,促進思維深度,提高學習效率。引進課外事例,卻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依據來分析,變熟悉、簡單、枯燥為陌生、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跳摘桃子”的學習欲望。實現了“充分活動中學習”“內外經驗的有效建構”的新課程理念和價值目標。 4、 本課也有不少缺陷: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準備不夠,教學上喜歡貪多求全,有些地方教學進程略快,不利于學生吸收掌握…… 【課后評課】: 李明孝(“深圳市名師”、首批帶頭人):這一節(jié)課有先進的理論為指導,遵循了新課程的理念和教學要求。實施新課程語文課該怎么教?方法很多,但對于不同的教師而言,貴在教出自己的個性。張老師擅長調動學生,教學一直是在平等的對話中,在活潑的雙向互動中進行,教學有鮮明的個人特色。語文課就應該這樣教出個性。教學也有創(chuàng)意,如用“盲寫比較體驗”的教法,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將一篇平實的課文處理得有有滋有味,讓學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整個教學流程由淡到濃,亮點頻現,卻沒有絲毫的某些新課改課堂中愛出現的“花架子”,教得活而實在,學生學得快樂而扎實。這對我們的新課程教學很有啟發(fā)性。不足之處是:還應去掉一些枝節(jié),如兩類事例的區(qū)別。研讀課文也過快,過急,學生如果沒有充分的預習,就無法真讀。部分教學目標沒有涉及,落實不夠。-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菱角的喜劇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3.10菱角的喜劇2教案 粵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3.10 菱角 喜劇 教案 粵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260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