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學 (大綱版)第二冊 第三章 電離平衡 第四節(jié)酸堿中和滴定(第二課時).doc
《2019-2020年高中化學 (大綱版)第二冊 第三章 電離平衡 第四節(jié)酸堿中和滴定(第二課時).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化學 (大綱版)第二冊 第三章 電離平衡 第四節(jié)酸堿中和滴定(第二課時).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化學 (大綱版)第二冊 第三章 電離平衡 第四節(jié)酸堿中和滴定(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什么叫酸堿中和滴定? [生]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 [師]中和滴定要用到哪些儀器? [生]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滴定管夾。 [師]現(xiàn)有食鹽、NaOH、鹽酸三種無色溶液,只用酚酞試液該如何中鑒別呢? [生]取三支試管分別取三種無色溶液,再分別滴入酚酞,變紅的為NaOH溶液,然后向該試管中滴加另外兩種溶液中的一種并過量,能使紅色褪去的為鹽酸,反之為令鹽水。 [師]很好,如果剛好能使紅色褪去,此時酸堿恰好完全中和,這樣,就可以利用指示劑顏色的突變來控制酸堿中和滴定的終點。 [過渡]中和滴定,先選好了精密的儀器和合適的指示劑,而沒有準確無誤的實驗操作,同樣不會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那么應該如何操作,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問題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解決這一問題。 [板書]4.操作步驟 [師]滴定開始之前,有一些準備工作必須做好,下面請大家認真看錄像,注意滴定前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放錄像](儀器的洗滌過程) [看完錄像后學生回答]滴定前要先用水洗滌錐形瓶和滴定管并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再用水蒸餾水洗滌,最后用待裝的溶液分別潤洗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2~3次。 [問師探究]為什么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還要用所盛放的溶液潤洗呢?若盛放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甲]如果不用所盛溶液洗滌,滴定管內壁附著的水會使標準液及待測液濃度變小,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生乙]若盛放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測量結果偏大。因為標準液的濃度已知,若盛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會使標準液實際濃度減小,消耗標準液體積增大,根據(jù)c(B)=,若A為標準液,由于VA增大,會使B的濃度的測量值增大。 [師]錐形瓶蒸餾水洗后,是否需要用待測液洗?為什么? [生]不需要。因為若用待測液洗,會使量取的待測液的實際體積增大,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增大,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師]那么洗滌之后下一步操作是什么?我們繼續(xù)看錄像。 [放錄像](由裝液到開始滴定) [問]灌滿液體后下一步操作是什么? [生]排氣泡 [師]如何不排去尖嘴部分的氣泡,可能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學生討論后回答]若滴定后氣泡消失,會使測得濃度值偏大。 [師]排氣泡之后又如何操作? [生]調整液面到零刻度以下某個位置或者到零刻度,記錄液面刻度。然后把一定量的待測液放入錐形瓶,加2~3滴指示劑,進行滴定。 [師]在讀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生]視線與凹面相切。 [師]下面我們接著看滴定過程的錄像,請同學們注意在滴定時,左手和右手分別干什么?眼睛看什么?什么時候停止滴定?滴定完成后還需干什么? [放錄像](由開始滴定到滴定完成) [看錄像后指定學生回答上述問題]滴定過程中,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要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變化,至溶液無色變紅色,半分鐘內不褪色時停止滴定,并記錄液面刻度,兩次的刻度差即為消耗標準液的體積。 [講述]為確保測定的準確性,滴定操作一般要重復兩次至三次,取三次消耗標準液的平均值計算待測液的濃度。那么在滴定過程中若有以下錯誤操作,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將會使測量結果有何偏差? [投影]1.滴定前讀數(shù)仰視,滴定后讀數(shù)俯視。 2.搖動錐形瓶太劇烈,有待測液濺出。 3.用NaOH滴定HCl時,快速滴定,變紅色后立即讀數(shù)。 [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先不指出其結果正誤,和學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分析]1.滴定前讀數(shù)仰視,滴定后讀數(shù)俯視,如圖,則所求出的標準液體積比實際消耗體積小,計算出的待測液濃度也偏小。 2.若有待測液濺出,則消耗標準液體積必會減少,計算出的待測液濃度也會偏小。 3.用NaOH滴定HCl時,滴定速度太快,滴進去的標準液來不及中和待測液,引起局部酸過量,而實際上酸不足,此時停止滴定同樣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講述]根據(jù)剛才的錄像我們可以看出,用強堿滴定強酸時,若用酚酞為指示劑,則終點的判定方法是:溶液由無色變淺紅,且半分鐘內不褪色,那么用強酸滴定強堿,同樣用酚酞作指示劑,終點如何判定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9頁[實驗3-2]相關內容。 [學生閱讀后回答]加入一滴HCl時溶液立即褪為無色即為終點。 [師]我這里有三支已用蒸餾水洗凈的酸式滴定管和三支堿式滴定管,請三位同學根據(jù)剛才錄像中的操作過程,演示[實驗3-2],并把你的實驗結果填入下表,其余同學分三個組分別觀察他們的操作錯誤,并及時地提出,糾正錯誤。 實驗編號 鹽酸的濃度molL-1 實驗完成時消耗HCl體積(mL) 待測液NaOH溶液的體積(mL) 1 0.1154 25.00 2 0.1154 25.00 3 0.1154 25.00 (學生實驗完,填好上表后,要求其他學生求三次消耗HCl的平均值,并根據(jù)HCl與NaOH反應時的物質的量關系計算NaOH的濃度)。 [師]在強酸滴定強堿或強堿滴定強酸時,還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本74頁甲基橙的變色范圍,說一說強酸滴定強堿時,終點的判定方法和強堿滴定強酸時終點的判定方法。 [生]強酸滴定強堿時,加入一滴酸溶液立即由黃色變橙色即為終點,強堿滴定強酸時加入強堿至溶液變?yōu)辄S色即為終點。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驟及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節(jié)課的內容,概括出中和滴定的主要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洗滌—→檢漏—→蒸餾水洗—→溶液潤洗—→灌液—→排氣泡—→調整液面并記錄—→放出待測液—→加指示劑—→滴定—→記錄—→計算。 [布置作業(yè)]課本習題三、四、五。 ●板書設計 4.操作步驟 洗滌—→檢漏—→蒸餾水洗—→溶液潤洗—→灌液—→排氣泡—→調整液面并記錄—→放出待測液—→加指示劑—→滴定—→記錄—→計算。 ●教學說明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中和滴定的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處理,在教學中,可把教師演示改為學生先看錄像,討論錯誤操作引起的誤差,再由學生演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練習 ●備課資料 1.稱量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配成標準溶液,去滴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甲基橙作指示劑)時,下列情況會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 ) A.用含NaCl雜質的NaOH配制標準溶液來滴定鹽酸 B.用含Na2O雜質的NaOH配制標準溶液來滴定鹽酸 C.用含Na2CO3雜質的NaOH配制標準溶液來滴定鹽酸 D.用含NaHCO3雜質的NaOH配制標準溶液來滴定鹽酸 答案:B 2.實驗室為測定一新配制的稀鹽酸的準確濃度,通常純凈的Na2CO3(無水)配成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具體操作是:稱取Wg無水Na2CO3裝入錐形瓶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測鹽酸滴定。 (1)錐形瓶中應加入幾滴指示劑,由于CO2溶解在溶液中會影響溶液pH,為準確起見,滴定終點宜選擇在pH為4~5之間,在中學化學里學過的幾種指示劑中應選有 ,當?shù)味ㄖ寥芤河? 色變成 時,即表示達到終點。 (2)若滴點終點時,中和Wg Na2CO3消耗鹽酸V mL,則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 (3)若所稱取的Na2CO3不純,則測得鹽酸的濃度就不準確,現(xiàn)設鹽酸的準確濃度為 c1 molL-1,用不純的Na2CO3標定而測得的鹽酸濃度為c2 molL-1,在下述情況下,c1和c2的關系是(填>、<或=) ①當Na2CO3中含有NaHCO3時,c1 c2 ②當Na2CO3中含有NaOH時,c1 c2 ③當Na2CO3中含有部分結晶水,c1 c2 解析:Na2CO3與HCl的反應為:2HCl+ Na2CO3===CO2↑+2 NaCl+H2O NaCl使水溶液呈中性,但由于CO2溶解在溶液中會影響pH,使溶液pH明顯小于7(25℃)故應選擇變色范圍pH,小于7的酸堿指點示劑。 答案:(1)甲基橙(或甲基紅) 黃 橙色且約半分鐘內不再變色 (2) (3)在c(HCl)=中,W為常數(shù),“”因Na2CO3中雜質的不同而不同,V又因“”的不同而不同。 ①每84g NaHCO3消耗1mol HCl。當Na2CO3中混入NaHCO3時,因,故“”偏大,V偏小,偏大,即c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化學 大綱版第二冊 第三章 電離平衡 第四節(jié)酸堿中和滴定第二課時 2019 2020 年高 化學 大綱 第二 第三 電離 平衡 第四 酸堿 中和 滴定 課時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259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