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歷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三 新課標 人民版 必修2 3.doc
《2019-2020年高一歷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三 新課標 人民版 必修2 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歷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三 新課標 人民版 必修2 3.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歷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三 新課標 人民版 必修2 3 課程標準: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介的發(fā)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報刊、影視發(fā)展的基本史實;了解互聯網的發(fā)展概況,嘗試通過短短的十幾年的迅速發(fā)展來了解今天中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或互聯網發(fā)展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報刊發(fā)展的狀況,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輿論環(huán)境逐漸改善,推動了中國社會健康有序地發(fā)展。今天中國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面對網絡的誘惑。 教學重點:報刊、影視發(fā)展的狀況 教學難點:中國社會飛速發(fā)展對互聯網的影響 教學導入:(略)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板書課題) 一、大眾報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報紙的國家之一,公元887年唐代《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 1、大眾報業(yè)發(fā)展的原因和特征: (1)內因:單一的官方報紙與落后的辦報方式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迫切呼喚著適合普通民眾閱讀的大眾報業(yè)的產生。 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與發(fā)展,為報業(yè)提供了物質條件;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前后,人們渴望對動蕩社會信息的需求,這促使了各種報刊不斷涌現。 外因:西方報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和文化擴張的影響。 (2)特征:以新聞和言論為主要內容,鉛字印刷等排版形式為重要特征。 2、各種報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1)傳播洋教西學為主的報紙: 出現的原因——促進西方科學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表現:19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在華的傳教士興起了一股辦報的熱潮。他們先后在中國創(chuàng)辦了近170種中外文報刊,約占同時期中國報刊總數的95%。 (2)國人辦報的狀況: 時間、標志: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chuàng)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高潮: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形成高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外紀聞》、《強學報》、《事務報》等 大眾化辦報:民國年間,通俗性報刊更加活躍,并根據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按戲曲、電影、體育、生活、文藝、娛樂等類別實現了專門分工,讀者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購買相應的報紙。 二、廣播影視的普及 近代廣播事業(yè)產生于何時?(20世紀20年代初) 1、廣播的發(fā)展狀況: (1)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臺——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報商創(chuàng)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臺”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國境內第一批廣播電臺均由外人開辦)。 播放內容: 除新聞和宗教節(jié)目之外,多為西洋音樂; 服務對象:在華外國人和歸國華僑 (2)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1926年6月1日,在東北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正式開播 中國第一座私營廣播電臺——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開辦了中國第一座私營廣播電臺。 播放內容:除新聞外,還非常重視文藝節(jié)目和廣告的播放。 中國第一座全國性的廣播電臺——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籌備的中央廣播電臺在南京開播,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座全國性的廣播電臺。 隨后,地方性廣播電臺與民辦廣播電臺紛紛出現。 播放內容:由商情、新聞、文藝等方面向著教育、娛樂、社會乃至宗教等多方面擴展。 總之, 無線電廣播電臺日益成為民眾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2、電影的發(fā)展狀況: (1) 發(fā)展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外國片到國產片的發(fā)展階段。 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歡迎,電影開始在城市中流行。 (2)國產電影的發(fā)展: 民國時期:國產電影獲得 了快速發(fā)展,并產生了許多知名的導演與明星。如鄭正秋、張石川、周劍云、黎民偉、歐陽予倩、田漢等是當時聞名全國的電影導演。男演員有趙丹、朱飛等,女演員有胡蝶、欒玲玉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優(yōu)秀電影作品有《孤兒救祖記》、《火燒紅蓮寺》、《姊妹花》、《漁光曲》等; 抗戰(zhàn)結束后的電影作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等 新中國成立后, 革命題材的文藝作品反映到電影上; 改革開放后的狀況:由哪些國產影片獲得過獎項? 3、電視的發(fā)展狀況: 電視何時問世? 20世紀30年代問世以來,已極大地改變了民眾的日常生活。 中國第一座電視臺的出現——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 之后,各省的地方電視臺紛紛宣告成立,到1978年,各?。ㄗ灾螀^(qū))、直轄市都有了自己的電視臺。 目前 :以建成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內到對外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tài)的廣播傳播網絡,電視節(jié)目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民眾的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思考題:電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答案提示:電視造成了個人和團體的社會身份(或角色),與電視提供的物理場合的組合,弱化了社會身份和電視提供的物理場合之間的距離,打破了社會身份與物理空間的傳統(tǒng)關系,創(chuàng)造了新的場景。電視更趨向于將不同印刷媒介閱讀圈子的人放進同一個公共領域。他是一個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圍的同時獲取信息的渠道。電視使得原來屬于各個社會層面內部的場景推到了前臺,從而整合了信息系統(tǒng)。電視通過展示而使許多地點或方面失去神秘感,從考古到科學的發(fā)現,也進一步促進了接觸新觀念和促進新的地點的開放。 三、互聯網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1、互聯網出現的原因:當今世界正在經歷著由工業(yè)時代向信息時代的巨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2、互聯網發(fā)展的現狀:xx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用戶數達到6800萬戶,居世界第二位。 3、互聯網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1)互聯網已分布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從新聞出版、文化教育到工商、司法,幾乎沒有哪個部門能脫離互聯網而單獨存在。 (2)互聯網在改變單調的政治生活的同時,也在構筑新型的家庭經濟生活,網上購物就是互聯網興起之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網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也日趨廣泛。通過網絡接受遠程教育。電子信箱、電子報刊、網絡游戲等,都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總之,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與交往方式,同時也催生著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新觀念和新模式。 小結:(略) 自我測評: 1、聯系報業(yè)、影視業(yè)、互聯網的歷史與現狀,比較傳統(tǒng)媒介與現代媒介的異同。 答案提示:從傳統(tǒng)媒介出現之時開始,人們就可以從報紙、影視作品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學習上的,現代媒體也不例外。 而現代媒介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第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動性、廣泛性和及時性。通過現代媒介,可以及時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資訊,可以就某一問題在現代媒體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2、互聯網技術在方便民眾生活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網民對網絡生活的過分沉迷。 請談談你對這方面的感想。 答案提示:互聯網技術也的確造成了對網絡的過分依賴,不愿意走出家門,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絡世界當做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古都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癥狀。 材料閱讀與思考: 答案提示:上述材料放映出整個社會處于復雜混亂的政黨政治的政治環(huán)境,輿論環(huán)境確實相當自由開放,但是實際上缺乏正確的輿論導向,相當混亂。 新聞輿論是對政府行為有效監(jiān)督的一個手段,也是保持社會正義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要言論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權力強制推行,確保多元的自由爭辯,不但不會威脅和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反而會推動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成熟, 有效地推動社會進步。但這不意味著社會輿論可以完全沒有約束,他必須有著正確的價值取向來引導民眾,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離開這一點,就會造成社會輿論的無政府主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歷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三 新課標 人民版 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大眾 傳播媒介 更新 教案 新課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98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