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工程學練習題.doc
《機械制造工程學練習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機械制造工程學練習題.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機械制造工程學習題 1、 切削運動主要包括哪幾個運動?它們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切削運動主要包括:主運動和進給運動。 主運動在切削加工時,直接切除工件上多余金屬層,使之轉變?yōu)榍行?,以形成工件的新表面? 進給運動在切削加工時,不斷地將多余金屬層投入切削,以保證切削的連續(xù)進行。 2、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 答:切削速度v、進給量f和切削深度ap。 3、刀具的六個基本標注角度為哪幾個? 答:前角γo、后角αo、主偏角κr、刃傾角λs、副偏角κr′、副后角αo′。 4、基面、切削平面、主剖面、法剖面內各標注刀具的哪些角度? 答:在基面Pr內的標注角度: 主偏角κr:在基平面內度量的切削平面與進給平面間的夾角; 副偏角κr′:在基平面內度量的副切削刃與進給運動方向在基面上投影間的夾角; 刀尖角εr:主切削刃與副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間的夾角,且εr=180-κr-κr′; 余偏角ψr:在基平面內度量的切削平面與切深剖面間的夾角,且ψr=90-κr。 在切削平面Ps內的標注角度: 刃傾角λs:在切削平面內度量的主切削刃與基面間的夾角。 在主剖面Po內的標注角度: 前角γo:在主剖面內度量的基面與前刀面間的夾角; 后角αo:在主剖面內度量的后刀面與切削平面間的夾角; 楔角βo:在主剖面內度量的后刀面與前刀面間的夾角,且βo=90-αo-γo。 在法剖面Pn內的標注角度: 法前角γn:在法剖面內度量的前刀面與基面間的夾角; 法后角αn:在法剖面內度量的切削平面與后刀面間的夾角; 法楔角βn:在法剖面內度量的前刀面與后刀面間的夾角,且βn=90―γn―αn。 5、刀具材料應具備哪些性能?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幾種? 答:刀具材料應具備: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足夠的強度和韌性; 高的耐熱性與化學穩(wěn)定性; 良好的工藝性; 較好的經濟性。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高速鋼(普通、高性能)、硬質合金(鎢基類WC)。 6、簡要敘述前角、后角、主偏角的作用及選擇的原則。 答:前角的作用: ①、影響切屑變形程度:增大前角,可以減少切屑變形程度,從而可以減少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②、影響刀具耐用度:適當增大前角有利于降低切削溫度,提高刀具耐用度; ③、影響已加工表面質量、較大的前角可減少已加工表面的變形、加工硬化和剩余應力,并能抑制積屑瘤和鱗刺的產生,可防止切削過程中的振動; ④、影響刀具強度和受力性質:較小的前角將使切削刃和刀頭承受的彎曲應力減小,有利于避免崩刃和刀頭碎裂; ⑤、影響切削:減小前角,可使切削變形程度增大,有利于斷屑。 前角的選擇原則: ①、加工塑性材料時,取較大的前角; ②、刀具材料中,高速鋼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故其刀具前角一般比硬質合金大5~10,陶瓷刀具的前角比硬質合金還應取得更小些; ③、粗加工,斷續(xù)切削時,切削力大,易受到沖擊力作用,為保證切削刃有足夠的強度,應取較小的前角;而精加工中,對刀具強度要求較低,為較小切削變形和獲得高的表面質量,可取較大的前角; ④、工藝系統(tǒng)剛性差或機床功率不足時,應取較大前角,以減小切削力; ⑤、在數(shù)控機床、自動線、自動機床上、為增大刀具工作的可靠性防止刀具發(fā)生破損,應取較小的前角。 后角的作用: ①、增大后角可減小后刀面與工件之間的摩擦,并使刀具刃口鋒利,以利于提高已加工表面的質量; ②、在磨鈍標準VB相同的情況下,增大后角可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③、在前角一定的條件下,較小的后角可使刀具楔角增大,刀具強度提高,改善散熱條件,并可減小切削過程中的振動,另外,當NB一定時,如后角較小,刀具耐用度提高。 后角的選擇原則: ①、粗加工、強力切削及受沖擊力作用的刀具,應取較小的后角,以保證刀具有足夠的刃口強度;精加工中應取較大的后角,以減小摩擦并使刃口鋒利,有利于提高已加工表面的質量; ②、加工塑性較大的工件時,后刀面摩擦對刀具磨損及工件表面質量影響較大,宜取較大的后角;切削脆性材料時,切削力、切削熱集中在刀刃附近,為保證刀具刃部強度,應取較大的后角;另外,加工強度、硬度較高的材料,應取較小的后角; ③、工藝系統(tǒng)的剛性較差時,應取較小的后角,以增強后刀面對振動的阻尼作用,減小或避免切削過程中的振動; ④、對一些定尺寸刀具、如拉刀、鉸刀。為減小刀具重磨尺寸的變化,應取較小的后角。 主偏角的作用: ①、 主偏角減小,刀頭強度高,散熱條件好,刀具耐用度提高; ②、 主偏角減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③、 主偏角小,背向力大,斷屑效果差; ④、 如果主偏角較大,所產生的影響則與上述情況相反。 主偏角的選擇原則: ①、工藝系統(tǒng)剛性足夠時,選較小的主偏角,以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工藝系統(tǒng)剛性不足時,應選較大的主偏角,以減小背向力; ②、工件材料的強度、硬度很高時,為了提高刀具的強度和耐用度,一般取較小的主偏角,加工一般材料時,主偏角可取大一些; 副偏角的作用: 副偏角小,刀具與工件已加工表面的擠壓和摩擦增加,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有減小作用,但刀具磨損增加,降低了刀具耐用度;若加大此角度,又使刀具強度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加。 副偏角的選擇原則: 通常在加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取較小的副偏角。 刃傾角的作用: ①影響排屑方向; ②影響切削刃強度; ③影響切削刃的銳利性。 刃傾角的選擇原則: 根據(jù)刀具強度、流屑方向和加工條件而定。 7、切削用量的選擇原則。 答:切削用量的選擇,首先選擇一個盡量大的切削深度ap,其次選擇一個大的進給量f,最后根據(jù)已確定的aP和f,并在刀具耐用度和機床功率允許條件下選擇一個合理的切削速度v。 8、何謂影響砂輪特性的五因素? 答:磨料、粒度、結合劑、硬度、組織。 9、常用的砂輪磨料及其應用范圍。 答:①剛玉類:棕剛玉,適用磨削碳鋼、合金鋼、鑄鐵、硬青銅; 白剛玉,適用磨削淬硬鋼、高速鋼、高碳鋼; 鉻剛玉,適用磨削淬硬鋼、高速鋼、高碳鋼。 ②碳化硅類:黑碳化硅,適用磨削鑄鐵、黃銅、鋁、非金屬材料; 綠碳化硅,適用磨削硬質合金、寶石、陶瓷、玻璃; ③人造金剛石:適用磨削硬質合金、寶石、光學玻璃、半導體,切割石材和地質轉頭。 ④立方氮化硼:適用磨削高溫合金、高速鋼、不銹鋼。 10、什么是機床的外聯(lián)系傳動鏈和內聯(lián)系傳動鏈? 答:外聯(lián)系傳動鏈是聯(lián)系動力源與執(zhí)行件之間的傳動鏈,使執(zhí)行件獲得一定的速度和動力,但不要求動力源和執(zhí)行件之間有嚴格的傳動比關系。它只影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質量和生產率,但不影響被加工零件表面形狀的性質。 內聯(lián)系傳動鏈是聯(lián)系構成復合運動的各個分運動執(zhí)行件的傳動鏈,傳動鏈所聯(lián)系的執(zhí)行件之間的相對運動有嚴格的要求,構成了軌道聯(lián)系。它影響被加工零件表面形狀的性質。 11、根據(jù)機床的傳動系統(tǒng)圖,寫出主運動的傳動路線表達式,計算主軸的最高轉速及最低轉速。 解:主運動傳動表達式: 電動機→→Ⅰ→→Ⅱ→→Ⅲ→→Ⅳ→主軸。 最高轉速:nmax=1440=1417 r/min 最低轉速:nmin=1400=31.5 r/min。 12、試分析下列幾種車螺紋時的傳動原理圖各有什么優(yōu)點? 答案:1、方案a 主運動傳動鏈和車螺紋傳動鏈平衡式: n主 = n電機uvuf ; S = 1(主軸)uf tJ 2、方案b 主運動傳動和車螺紋傳動鏈鏈平衡式: n主 = n電機uv ; S = 1(主軸)uvuf tJ 3、方案c 主運動傳動和車螺紋傳動鏈鏈平衡式: n主 = n電機uv ; S = 1(主軸)uf tJ 從上式可以看出,方案a的n主中含有uf 換置器;而方案b的S中含有uv 換置器;只有方案c中n主和S只有一個換置器,在主軸變速和車不同螺紋時互不影響,所以該方案為最佳。 13、根據(jù)Y3150滾齒機的傳動原理圖,按要求分別寫出主運動、展成運動、垂直進給運動和差動運動的: A、確定兩末端件; B、計算位移; C、傳動鏈; D、確定其屬于“外聯(lián)系傳動鏈”還是“內聯(lián)系傳動鏈”? 解: 主運動:兩末端件分別為電動機與滾刀; 傳動鏈:電動機→1→2→uv→3→4→滾刀,屬于外聯(lián)系傳動鏈; 位移計算:n刀=1000v/πD; 展成運動:兩末端件分別為滾刀與工件; 傳動鏈:滾刀→4→5→合成→6→7→ux→8→9→工件,屬于內聯(lián)系傳動鏈; 位移計算:1/K轉(滾刀)→1/Z轉(工件),其中K為滾刀頭數(shù),Z為工件齒數(shù); 垂直進給運動:兩末端件分別為工件與刀架升降絲桿; 傳動鏈:工件→9→10→uf→11→12→刀架升降絲桿,屬于外聯(lián)系傳動鏈; 位移計算:1轉(工件)→fmm(滾刀垂直進給量); 差動運動:兩末端件分別為刀架與工件; 傳動鏈:刀架→12→13→uy→14→15→合成→6→7→ux→8→9→工件,屬于內聯(lián)系傳動鏈; 位移計算:刀具移動一個導程T→工件轉一轉。 14、機械制造所用的毛坯有哪幾種?如何表示毛坯圖? 答:①、鑄件; ②、鍛件; ③、焊接件; ④、型材:各種線材、管料、棒料、板料、異型斷面型材等。 毛坯圖的表示方法: ①、用雙點畫線表示經切削加工的表面,在剖面圖上用交叉十字線表示加工余量; ②、毛坯圖上尺寸包括加工余量,方便起見,可標出成品尺寸,但需要加括號; ③、在毛坯圖上可用符號表示初次機械加工工序的基準面; ④、在毛坯圖上注有材料的規(guī)格及其必要的技術條件; ⑤、在毛坯圖上注有檢驗的主要尺寸及其公差,一些次要尺寸可不標注。 15、獲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哪幾種?試切法和調整法加工主要用于何種情況? 答:獲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①、試切法——先試切出很小的一段加工表面,測量試切所得的尺寸,再試切,再測量,如此經過兩三次試切和測量,達到圖紙要求的尺寸,再切削整個待加工表面。 用于單件、小批量的生產。 ②、調整法——利用機床上的行程裝置、夾具、對刀裝置或樣件預先調整好刀架,使刀具相對于機床或夾具達到一定的精度要求,然后直接加工一批工件。 用于大批量生產中。 ③、定尺寸刀具法——刀具尺寸一定,如在孔加工中,鉆頭,鉸刀等是有一定尺寸精度的,故加工出來的孔的尺寸也是一定的。 ④、自動控制法——使用一定的裝置,在工件達到要求的尺寸時,自動停止加工。具體方法有兩種:自動測量和數(shù)字控制。 16、在磨床上加工銷軸,要求外徑d = ,抽樣后測得,mm σ=0.005mm,其尺寸分布符合正態(tài)分布(見圖),試分析該工序的加工質量。 解: ① 工藝能力系數(shù)Cp<1,工藝能力不足,可能生產少量不合格產品。 ②測得工件最小尺寸: dmin=mm>Amin=11.957mm 故不會產生不可修復的廢品。 ③測得工件最大尺寸: dman=mm>Aman=11.984mm 故要產生可修復的廢品。 ④可修復的廢品率 其中:ZB = 查表6-3,當ZB=2時, Q = 0.5 - 0.4774 = 0.0226 = 2.26% 17、設在無心磨床上磨削小軸工藝過程是穩(wěn)定的,要求保證小軸,試磨一批后, 測得, σ=0.005, 試計算工藝能力系數(shù),并判斷該工序會否產生廢品? 是否需要作進一步的調整?(單位是mm) 解: 從圖可知,會產生一小部分廢品,故需作進一步調整,從理論上講,只要試切尺寸調大0.0075,使分布曲線與公差帶中心重合即可。(0.0075=11.9825 – 11.975 ) 18、鏜一批零件的內孔,其圖樣規(guī)定尺寸為,根據(jù)測量結果此工序的尺寸分布曲線是按正態(tài)分布,其σ=0.026mm, 曲線的頂峰位置和公差的中心點相差0.023mm,公差的中心點偏于左端, 試求其合格率和廢品率。 解:設圖為該零件的尺寸分布曲線,合格率可由A及B兩部分面積來計算: 由表6-3查出:ZA=2.8;ZB=1.00時, Ф(ZA)=0.4974;Ф(ZB)=0.3413 合格率=(0.4974 + 0.3413)100% = 83.87% 廢品率=(0.5-0.3413)100% =15.87% 從分布可知,這時所出廢品,尺寸均大于零件圖的上限尺寸,不可修復。 19、什么是基準、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其中工藝基準又分為哪幾種? 答:基準就是零件上的一個點、一條線或一個表面,根據(jù)這些點、線和面來確定零件上其他點、線、面的位置,前者稱為后者的基準。 設計基準是在零件設計圖紙上用以確定其他點、線、面位置的基準。即零件圖紙上標準尺寸的起點。 工藝基準是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采用的基準。根據(jù)用途不同工藝基準可分為: 工序基準:在工序圖紙上,用以標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點、線或面; 定位基準:加工時確定零件在機床或夾具中位置所依據(jù)的那些點、線或面; 裝配基準:在裝配時,確定零件位置的點、線、面; 測量基準:在測量時,確定零件位置或零件上被測的點、線、面。 20、簡述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答:選擇粗基準時,考慮的重點是如何保證各加工表面有足夠的余量,不加工表面的尺寸,位置符合圖紙要求,故其選擇原則是: ①、相互位置要求原則:為保證不加工與加工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要求,一般選擇不加工的表面為粗基準; ②、余量均勻原則:具有較多加工表面的零件,粗基準的選擇應合理地分配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對重要表面,盡量使加工余量均勻; ③、余量足夠原則:具有較多加工表面的零件,粗基準的選擇應保證各加工表面有足夠的加工余量; ④、切除總余量最少原則:具有較多加工表面的零件,粗基準的選擇應保證各加工表面總的金屬切除量最少,故選擇加工面積大,形狀復雜的表面為粗基準; ⑤、粗基準不重復使用原則:粗基準本身精度低、粗糙度數(shù)值大,故不宜重復使用。 21、簡述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答:①、基準重合原則:選擇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且不存在基準不重合誤差; ②、基準統(tǒng)一原則:選用統(tǒng)一的基準加工各表面,以保證各表面間的位置精度; ③、自為基準原則: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勻時,選擇加工面本身為精基準,該加工面與其他加工面之間的位置精度由事先工序保證; ④、互為基準原則:需要獲得均勻的加工余量或較高的位置精度時選用。 22、一般零件加工質量較高時,常將工藝階段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答:零件加工質量要求較高時常將工藝階段劃分為: ①、粗加工階段:切除大部分的加工余量,故主要問題是如何獲得高的生產率,并為半精加工提供余量; ②、半精加工階段:使表面消除粗加工留下的誤差,同時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為精加工作好準備,一般在最終熱處理之前進行; ③、精加工階段:保證各主要表面達到圖紙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 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階段:降低表面粗糙度數(shù)值和獲得較高的精度以及提高表面層的物理力學性能,但一般不能糾正位置錯誤。 23、簡要回答什么是工序集中與分散? 答:工序集中是將零件加工集中在少數(shù)幾道工序,而每道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內容卻很多。其特點是: a、減少了工件的安裝次數(shù),縮短了輔助時間; b、減少了工序數(shù)目,縮短了工藝路線; c、減少了設備、操作工人和生產面積; d、有利于高效專用機床和工藝裝備,提高生產率; f、專用設備和工藝裝備較復雜,生產準備工作和投資都較大,轉換產品比較困難。 工藝分散是將零件加工分得很細,工序多,工藝路線長,而每道工序包含的加工內容卻很少。其特點是: a、 可用通用機床和工藝裝備,生產準備工作量少,容易實現(xiàn)產品品種的變換; b、 調整工作容易,對工人技術水平要求不高; c、 有利于選擇合理的切削用量; d、 機床設備數(shù)量多,占地面積大,工人數(shù)量也多。 24、簡述機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則,熱處理工序安排的原則。 答:機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則是: a、 先基面后其他:先把精基準加工出來,以便為后續(xù)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準; b、 先主后次:是因為次要表面的加工工作量一般都較小,而且它們和主要表面往往有相互的位置要求; c、 先粗后精: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精密加工及超精密加工。 d、 先面后孔:對平面輪廓尺寸較大的零件,用平面定位比較穩(wěn)定可靠,故選擇平面作為定位基準,從而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熱處理工序安排的原則是: a、 預備熱處理: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作好準備; b、 最終熱處理: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強度。 25、簡述確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三種? 答:a、計算法:根據(jù)影響加工余量的因素逐項分析計算。精確但耗時。 b、 經驗估算法: c、 查表修正法:以生產實際情況和試驗研究積累的關于加工余量的資料數(shù)據(jù)查取。 26、用查表法,確定主軸箱主軸孔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圖紙規(guī)定孔徑尺寸為,Ra0.8μm,毛坯是鑄造件,工藝過程為:粗鏜孔→半精鏜孔→精鏜孔→浮動鏜孔。 解:根據(jù)查手冊和計算,結果如下表: 工序名稱 工序余量 精度等級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及偏差 浮動鏜孔 0.7mm H7(+0.035) φ100mm φ100+0.035mm 精鏜孔 1.3mm H8(+0.054) φ99.3mm φ99.3+0.054mm 半精鏜孔 2.5mm H10(+0.14) φ98mm φ98+0.14mm 粗鏜孔 4.0mm H11(+0.22) φ95.5mm φ95.5+0.22mm 鑄造孔 8.5mm φ91.5mm φ91.5mm 27、如圖所示的零件圖,其部分高度方向設計尺寸為mm及mm。有關的表面加工順序是:銑底面1;以底面為基準銑表面3,保持工序尺寸mm;再銑表面2。在表面1和3加工以后對表面2加工時,設計尺寸mm的設計基準是表面3,但此表面不宜作定位基準。在成批、大量生產用調整法加工的情況下,為了便于調整銑刀的位置等,以表面1為定位基準,工序尺寸標注為A2的形式。試求工序尺寸A2的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 解:從尺寸鏈圖中分析得知:; ; ①計算基本尺寸:由 得: A2 = A1―A0 = 50―20 = 30 ②計算上偏差:由EIA0=EIA1-ESA2得: ESA2=EIA1-EIA0=-0.1-0=-0.1 ③計算下偏差:由ESA0=ESA1-EIA2得: EIA2=ESA1-ESA0=0-0.25=-0.25 ∴工序尺寸 28、如圖所示的軸承碗,其部分設計尺寸為mm,和mm,這些尺寸的公差應予保證。設計尺寸mm的設計基準是B面,但在單件、小批生產中選用B面為測量基準測量不方便,故選A面作為測量基準,而標注為容易測量的工序尺寸A1。試求工序尺寸A1的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 解:從尺寸鏈圖中分析得知: ; ; 由于設計尺寸(組成環(huán))mm的公差太大,應小于封閉環(huán)A0的公差, 取 ①計算基本尺寸:由 得: A1 = A0 + A2 = 50+10 = 60 ②計算上偏差:由ESA0=ESA1-EIA2得: ESA1=ESA0+EIA2=0+(-0.05)=-0.05 ③計算下偏差:由EIA0=EIA1-ESA2得: EIA1=EIA0+ESA2=-0.1+0=-0.1 ∴工序尺寸 由此可見,為了間接保證設計尺寸mm的要求,需要對工序尺寸A1和A2的公差規(guī)定很?。ㄔO計尺寸mm的公差較大),影響生產率。在大批、大量生產中,仍可使用測量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標注工序尺寸mm,以免影響生產率的提高。為了方便量度,需要有一套專用量具。 29、機床夾具由哪幾部分組成?每個組成部分起何作用? 答:a、定位元件:確定工件在夾具中的位置; b、 夾緊裝置:用來夾緊工件; c、 對刀和引導元件:用來確定刀具位置或引導刀具方向; d、 連接元件:用來確定夾具和機床之間的正確位置; e、 其他元件或裝置: f、 夾具體:將夾具的各組成元件和裝置連接成整體。 30、試分析使用夾具加工零件時,產生加工誤差的因素有哪些?在設計時,其相關尺寸和位置精度取零件相應公差的多少? 答:使用夾具產生的加工誤差有:定位誤差、夾緊誤差、夾具在機床上的安裝誤差、夾具制造誤差和刀具調整誤差等。 其相關尺寸和位置精度取零件相應公差的 (~)。 31、試分析連桿工件在夾具中的平面及V形塊上定位,如圖所示。限制了哪幾個自由度?是否屬于重復定位或欠定位?若定位不合理又應該如何改正? 答:平面限制: V1形塊限制: V2形塊限制: 因此:在上是過定位,可以將其中的一個V形塊限制做成沿X軸浮動的形式,即可消除方向的過定位,符合六點定位原理。 32、三爪卡盤與頂尖定位,如圖所示。限制了哪幾個自由度?是否屬于重復定位或欠定位?若定位不合理又應該如何改正? 答:①將工件夾得過長時限制: ②單頂尖限制: ; 不符合六點定位原理,在 過定位。 解決的辦法如圖b:①三爪卡盤將工件夾得短一些,限制: ②單頂尖限制: ;符合六點定位原理,為不完全定位。 33、軸類工件安裝在兩頂尖上定位(如圖)。 答:工件安裝在兩頂尖上定位,限制: 和 。滿足加工外原圓要求,屬于不完全定位。 34、套類零件在剛性心軸上定位,如圖所示。 答:①心軸端面限制: ②剛性心軸限制: 屬于不完全定位,符合六點定位原理。 35、工件定位如圖所示,試分析計算能否滿足圖紙要求?若達不到要求應如何改進? 解: ∵ 工件的偏差為負值,中心下移,使8增大,不能滿足80-0.2,改進的辦法: 將工件尺寸改為Φ80+0.20 36、如圖所示定位方案銑工件的臺階面,要求保證尺寸(200.15)mm,試分析和計算定位誤差,并判斷該定位方案的可行性。 解:① ②工序基準為A面,定位基準為B面,產生基準不重合誤差,即 εB = T(40)=0.28=εD ③本工序加工尺寸LK=(200.15)mm,允差為 T(L)= 0.3mm,留給其他因素引起的加工誤差允許值為: T(L)–εD = 0.30 – 0.28 = 0.02 (mm) 該值太小,極易超差而產生廢品,本定位方案不宜采用,改用方案(b), εD =0。 37、如圖所示的工件定位方案,加工A面要求保持上平面長度尺寸為1000.01mm,試計算其定位誤差。 解:① ②εW=2(60-45)tan10′ =300.0029 =0.087>0.02/3=0.0067 不允許。 38、使用夾具加工一批零件時,為保證這批零件的加工精度需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試舉例說明。 答:使用夾具加工一批零件時,通常按調整法進行加工,即刀具的位置相對于夾具上的定位元件調整好以后,再進行加工。 需要解決的問題: a、夾具在機床上的安裝找正; b、加工完畢一個零件后,須把夾具上的切屑清掃干凈; c、正確安裝和夾緊工件; d、對刀位置要正確,且大批量生產中,加工一段時間后要檢查刀具是否磨損。 1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機械制造 工程學 練習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312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