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專題九(下)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時1 美蘇爭鋒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1
《高中歷史 專題九(下)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時1 美蘇爭鋒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專題九(下)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時1 美蘇爭鋒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創(chuàng)新設計】(浙江專用)2016-2017高中歷史 專題九(下)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時1 美蘇爭鋒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1 一、選擇題 1.二戰(zhàn)后,美蘇戰(zhàn)時同盟關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 B.國家利益的沖突 C.社會制度的不同 D.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解析 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都是國家利益,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是次要的,D項是直接原因,故選B。 答案 B 2.(2014年1月浙江學考)“從波羅的海邊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鼻鸺獱柕倪@一演說實際上揭開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序幕 B.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序幕 C.美蘇冷戰(zhàn)的序幕 D.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序幕 解析 題干內容反映了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實際上揭開了美國對蘇聯(lián)實施冷戰(zhàn)的序幕。故答案為C項。 答案 C 3.二戰(zhàn)后,美蘇“冷戰(zhàn)”導致兩大陣營的對峙,引起國際關系領域的一系列矛盾和沖突。“冷戰(zhàn)”正式開始的標志是( ) A.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北約的建立 D.華約的建立 解析 杜魯門主義的指導思想是遏制共產主義,它的出臺是美蘇“冷戰(zhàn)”正式開始的標志。 答案 B 4.(2013浙江學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蘇為兩極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B.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C.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解析 結合教材知識可以直接選出答案為B項。 答案 B 5.(2010浙江會考)冷戰(zhàn)是指二戰(zhàn)后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意識形態(tài)諸方面除訴諸戰(zhàn)爭之外的緊張對峙和對抗。下列各項中,屬于美蘇冷戰(zhàn)具體表現(xiàn)的是( ) ①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②馬歇爾計劃的實施?、郾奔s的建立 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解析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是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重要體現(xiàn),④不符合題干要求。故答案為B項。 答案 B 6.(加試題)如圖是成千上萬的兩德民眾得到柏林墻即將開放的消息后涌向柏林墻,沖破了這堵割裂東西柏林土地28年的水泥墻,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的情景。柏林墻的修建不能說明( ) A.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感情 B.完全是大國對峙的產物 C.標志著“冷戰(zhàn)”的開始 D.違背了民意,違背了潮流 解析 “冷戰(zhàn)”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答案 C 7.(加試題)二戰(zhàn)后,德國和朝鮮形成下圖所示的局面,造成圖中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國內沖突 B.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演變 C.美蘇對抗 D.馬歇爾計劃的推行 解析 德國形成東西柏林和朝鮮半島的分裂,都是由于美蘇對抗,并非由于國內沖突,排除A。多極化趨勢在當時并未出現(xiàn),排除B。D與題意無關。 答案 C 8.(加試題)肯尼迪曾對某一事件這樣評價:“蘇聯(lián)人就像一只冒險超出自己的領地,但一旦被發(fā)現(xiàn)又緊張地、還帶點負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貓?!边@一事件是( ) A.柏林事件 B.朝鮮戰(zhàn)爭 C.古巴導彈危機 D.越南戰(zhàn)爭 解析 古巴導彈危機是1962年美蘇爭霸時期在美國、蘇聯(lián)與古巴之間爆發(fā)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蘇聯(lián)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zhàn)的頂峰和轉折點。而事件的結局是蘇聯(lián)被迫從古巴撤走導彈,從而說明當時在美蘇爭霸中,美國占據優(yōu)勢。 答案 C 9.(加試題)歷史地圖是展現(xiàn)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下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 ) A.冷戰(zhàn)風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 B.柏林被分區(qū)占領,局部熱戰(zhàn)出現(xiàn) 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 D.德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西歐走向聯(lián)合 解析 從地圖中找出關鍵信息:時間是1945~1949;地點是歐洲德國被占領。戰(zhàn)后形成美蘇“冷戰(zhàn)”格局,在歐洲主要是冷戰(zhàn),沒有熱戰(zhàn);1955年華約成立,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國在該時期被分區(qū)占領,最終導致德國分裂,而其統(tǒng)一是在東歐劇變時期,故B、C、D項表述錯誤。因此正確答案選A。 答案 A 10.(加試題)在奧威爾《1984年》描寫的世界中,大國之間總是處于緊張、臨戰(zhàn)的狀態(tài),沒有實際戰(zhàn)爭(核戰(zhàn)爭)的爆發(fā),有的只是在邊境地帶偶爾的沖突。小說的這一描寫真實地反映了二戰(zhàn)后( ) A.極權主義政治的盛行 B.美蘇冷戰(zhàn)對峙的狀況 C.局部戰(zhàn)爭不斷的現(xiàn)實 D.和平主義思潮的盛行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題干中的信息。從題干中的“沒有實際戰(zhàn)爭(核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可知該小說描述的是以戰(zhàn)爭做后盾但又不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一種手段,與冷戰(zhàn)的含義一致。C、D兩項與描述不符,A項極權主義指國家權力無處不在,是相對于人民來講的。而小說講的是國家之間的關系。 答案 B 11.(加試題)1963年,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設立了專門熱線,以確保危急時刻兩個超級大國的首腦能夠迅速溝通,同年,兩國同意禁止在大氣層中進行核試驗。以下對美蘇這些做法的影響分析正確的是( ) ①促成了古巴導彈危機的和平解決?、诰徍土嗣捞K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 ③動搖了美蘇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芡苿恿瞬唤Y盟運動的正式誕生 A.②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古巴導彈危機發(fā)生在1962年,時間在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設立專門熱線之前,故①錯誤;據材料中“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設立了專門熱線,以確保危急時刻兩個超級大國的首腦能夠迅速溝通”和“同年,兩國同意禁止在大氣層中進行核試驗”并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做法緩和了美蘇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故②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動搖了美蘇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故③錯誤;不結盟運動誕生于1961年,與題目時間不符,故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 答案 A 12.(加試題)威廉蘭格在《世界史編年手冊》中記載了發(fā)生于1957年的三則信息:3月25日,簽訂《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11月14日到16日,十三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在莫斯科開會;12月19日,北約組織在巴黎召開最高級會議,決定在歐洲設置導彈基地,美國對此項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權。這表明,當時的世界整體局勢是( ) A.美蘇兩國完全控制了世界 B.仍處在冷戰(zhàn)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經孕育 C.北約和華約已經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 D.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對峙局面出現(xiàn) 解析 本題考查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演變。A項表述錯誤,不符合史實;C項表述錯誤;在1957年前已經出現(xiàn)了兩大陣營的對峙局面,故排除D項。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圖一 這是美國的海報。圖上的文字為“團結,我們就能獲勝”。 圖二 蘇聯(lián)“冷戰(zhàn)”宣傳漫畫——華盛頓的“和平鴿”。 材料二 有人認為,盡管冷戰(zhàn)期間,美蘇進行著激烈的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但是,冷戰(zhàn)也包含著強大的穩(wěn)定因素。整個冷戰(zhàn)時期,也就是20世紀最長的一段和平時期。 請回答: (1)從圖二中,你能得到哪些歷史信息? (2)根據材料一判斷美蘇關系的變化。 (3)聯(lián)系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你認為應怎樣處理不同意識形態(tài)國家之間的關系。 (4)依據材料二全面分析冷戰(zhàn)的影響。 解析 第(1)問,說明美國打著和平旗號進行冷戰(zhàn)。第(2)問,結合教材知識回答。第(3)問,指的是“求同存異”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4)問,從積極、消極兩方面分析。 答案 (1)美蘇冷戰(zhàn);美國打著和平旗號,推行全球霸權政策。 (2)美蘇同盟關系破裂。 (3)應遵守“求同存異”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絕不能把意識形態(tài)異同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原則。 (4)影響:①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lián);美蘇兩國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核戰(zhàn)爭的威脅之下;②美蘇兩國為爭奪勢力范圍,甚至不惜大舉用兵,出現(xiàn)了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的局部“熱戰(zhàn)”,破壞了世界和平;③美蘇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fā)新的世界大戰(zhàn)。 14.(加試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維護蘇聯(lián)安全是蘇聯(lián)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確定有利的蘇聯(lián)邊界、建立蘇聯(lián)勢力范圍和確保蘇聯(lián)在歐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優(yōu)勢地位,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也是蘇聯(lián)考慮戰(zhàn)后安排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 ——《蘇聯(lián)有關戰(zhàn)后安排的設想和規(guī)劃》 材料二 杜魯門認為:“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它現(xiàn)在宣布,不論什么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經參眾兩院通過,杜魯門簽署成為法律。 材料三 冷戰(zhàn)時期的批評家曾經指責一些軍事聯(lián)盟……推動了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qū)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冷戰(zhàn)結束后,贊揚這些軍事聯(lián)盟具有控制沖突升級的能力卻成為時尚。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蘇聯(lián)的“優(yōu)勢地位”在戰(zhàn)后是否確立了?戰(zhàn)后世界格局是什么?美國針對此情況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美國的什么政策?這對當時國際關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美國對外政策對中美關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說明。 (4)依據材料三的觀點,你認為應如何評價美蘇“冷戰(zhàn)”。 解析 第(1)問,先判斷,然后結合“冷戰(zhàn)”回答。第(2)問,主要提取材料中的“杜魯門”“援助希、土法案”等信息回答。第(3)問,中美關系回答出敵對到緩和即可。第(4)問,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回答。 答案 (1)沒有;雅爾塔體制;“冷戰(zhàn)”政策。 (2)政策:杜魯門主義。影響:是美蘇冷戰(zhàn)全面開始的標志;給當時國際關系帶來緊張不安因素。 (3)“冷戰(zhàn)”政策導致中美兩國的敵對狀態(tài),我國實行“一邊倒”外交方針;20世紀70年代,兩國關系緩和,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4)應采用辯證(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評價。一方面美蘇冷戰(zhàn)使雙方展開了高昂的軍備競賽,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激烈,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國際局勢緊張;另一方面又應看到在近半個世紀中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專題九下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時1 美蘇爭鋒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1 專題 當今世界 政治 格局 多極化 趨勢 課時 美蘇 爭鋒 作業(yè)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307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