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復習導學案含答案.doc
《《馬說》復習導學案含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馬說》復習導學案含答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馬說》復習導學案 兩課時 一、目標導學 1、認識作者2、識記文言詞語3、翻譯句子4、背默全文5、掌握內(nèi)容 6、分析寫法 二、自主復習 組長檢查 (一)認識作者: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柳歐曾王三蘇),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學過:《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二)識記文言詞語 1、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yǎng)。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3)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 2、古今異義 (1)是 古義:這樣的.今義:判斷詞 例: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2)安 古義:怎么.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等 古義:同樣.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數(shù)或列舉. 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或 古義:有時,有的人. 今義:或者 例:一食或盡粟一石 (5)然后 古義:副詞,表示一種情況出現(xiàn)以后,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條件 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后。 例:然后有千里馬。 (6)食 古義:通“飼”喂養(yǎng) 今義:吃。 例:食之不能盡其材。 3、一詞多義 (1)之 雖有千里之能: 的 馬之千里者:賓語后置標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音節(jié)助詞,不譯 (2)能 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 執(zhí)策而臨之: 馬鞭 策勛十二轉(zhuǎn): 動詞,記載《木蘭詩》 (4)而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轉(zhuǎn)折,但是 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5)食 一食盡粟一石: 吃,動詞 食不飽,力不足: 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 通“飼” 喂養(yǎng),動詞 (6)雖 故雖有名馬: 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 雖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其材:它的 其真無馬邪: 難道,反問,加強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 表推測,“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8)以 不以千里稱也: 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9)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確的方法 道不通: 道路 4、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辱:受屈辱。 一食或盡粟一石。 盡:吃盡。 (2)、名詞用作動詞: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馬鞭,這里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里是驅(qū)使的意思。 (3)、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日行千里。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食之不能盡其材 盡:使……盡,竭盡。 5、馬的成語:一馬當先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千軍萬馬 招兵買馬 天馬行空 6、馬的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三)、翻譯(組長檢查每人翻譯一段) (四)、背誦默寫: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中心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語句。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 2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昝?,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yōu)橹z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 懷才不遇的人??畤@的兩句話是。 3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4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5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明食馬者無知的句子。6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7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 9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 10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五)、掌握內(nèi)容、 1、全文圍繞“不知馬”這一中心,首段點明:伯樂對于千里馬的決定作用。中間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尾段:總結(jié)全文,諷刺食馬者的愚妄。 2、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嘆,我們在讀時該帶著怎樣的語氣呢? 語速較緩,語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3、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 ①伯樂不常有。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③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你覺得罪魁禍首是誰? 4、是什么促使韓愈寫《馬說》呢?是目睹了千里馬的遭遇有感而發(fā)還是另有所指呢?聯(lián)系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 寫作背景 :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5、韓愈將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對食馬者的憤慨在文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么他將馬盡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誰的身上呢?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認為千里馬的有無關鍵在于有無伯樂。 6《馬說》中伯樂、千里馬和常馬分別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 千里馬——人才,伯樂——賞識人才的人,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 7.《馬說》抨擊當時“食馬者”“不只馬”的錯誤行為。但韓愈沒有從正面闡明應該怎么做。參照第三段,你認為他主張怎么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主張封建統(tǒng)治者應當善于識別人才,尊之以高位,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才干。 用成語答:知人善任。 8.〈〈馬說〉〉的標點符號,是現(xiàn)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馬也”,應該用問句(?)結(jié)束。請你細讀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同意用句號,問而后答,一錘定音。也可同意用問號,即把最后兩句理解為:到底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呢?發(fā)人深思,余味無窮。 9.如果想成為“千里馬”,你認為最需要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各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談談看法。 主觀條件:把握機遇,自強不息;客觀條件:適合成長的環(huán)境,識才愛才用才的伯樂。 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1分) ②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 (六)、分析寫法:“說”的語言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三、典例示范(一)(11分)資陽市2010 【甲】馬說 【乙】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①死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③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谑遣荒芷谀辎?,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⑤欲致士⑥,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⑦,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棄 ③ 之:指死馬 ④期年:滿一年 ⑤誠:真心 ⑥致士:納賢士 ⑦見事:被侍奉) 【譯文】 郭隗先生說道:“我聽說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侍胸有成竹地對君主說:‘買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到手了。如果現(xiàn)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了嗎?”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買 ) (3)買其首五百金( 它的 ) (4)鳴之不能(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 2.結(jié)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說說甲乙兩文中“千里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表面看是指馬,其實是喻指人才。 3.甲文借伯樂相馬的故事,發(fā)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表達的主題是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乙文借“古之君王”費盡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購得已死千里馬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應該重視人才,用誠心吸納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 4.翻譯。(4分)⑴嗚呼!…真不知馬也。⑵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⑴唉!是真的沒有好馬嗎?這是不識好馬呀。⑵我要買的是活馬,為了一匹死馬而丟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二)2010年朝陽市(15分)[甲]馬說[乙]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注釋】①比:副詞,接連地。 ②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 ③朝:早晨。 ④一旦: 一天。 【譯文】 有賣千里馬的人,連續(xù)三天站在集市上賣馬,人們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馬。這個人就去拜見伯樂,說:“我有駿馬想要賣,連續(xù)三天站在集市上,人們不跟我交談。希望您環(huán)繞著馬看它,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它,我愿意奉送給你一天的價值?!辈畼肪铜h(huán)繞著馬看它,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它,一會兒馬價漲了十倍。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2)執(zhí)策而臨之。 面對 (3)愿子還而視之。你 (4)去而顧之。 顧,回頭看 2.翻譯。(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馬的標準喂養(yǎng)它。 連續(xù)三天在集市上賣馬,沒有一個識馬的。 3.[甲]文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對封建統(tǒng)治著埋沒人才的強烈不滿。 4.當今社會,商家請名人作廣告已成時尚。請結(jié)合甲、乙二文相關內(nèi)容,簡要談談“名人效應”的利或弊。(5分) 四堂清檢測 (一)2010年蕪湖市(15分)[甲]馬說[乙]七年,入見,帝①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②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shù)升,而秣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節(jié)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帝:宋高宗趙構(gòu),此次談話后就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褫(chǐ):脫去,卸下。④秣:喂食。 【譯文】紹興七年,岳飛面君,趙構(gòu)從容地問道:“卿有沒有好馬?”岳飛道:“臣原有二匹馬,每天各吃數(shù)斗芻豆,各飲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質(zhì)不凈,它們就不會食用。二馬披著戰(zhàn)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變的迅速,自午時到酋時,可以跑上二百多里。卸下鞍甲,毫無喘息,且沒有汗水,跟無事一樣。這二匹馬可謂負重但無怨言,體力充沛但不逞能,是善長遠馳的良馬啊。不幸二馬后來相繼死去。如今臣所騎的馬,每天食用不過數(shù)升,所喂草料從不挑選,所飲之水從不在意,轡頭尚未裝好,就想躍躍狂奔,剛跑出百來里地,馬兒就力盡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這馬可謂食少就能飽肚,克意逞能體力才下降迅速,實在是笨馬一匹啊?!壁w構(gòu)道聲好,說道:“你今日所說很有意義?!? 1.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驅(qū)使 ) (2)不能通其意( 通曉 ) (3)比行百里始奮迅 ( 等到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喘息 ) 2.翻譯。(4分)(1)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2)然非精潔則不受 3.兩文都談馬,韓愈筆下的千里馬本應“一食或盡粟一石 ”才能展現(xiàn)“千里之能”;被岳飛稱為“致遠之材”的良馬具有“受大而不茍取”“ 力裕而不求逞”的特點。 4.韓愈和岳飛都是借論馬來表達對人才的看法,韓愈先從正面提出問題,然后從反面展開議論,岳飛則通過正反對比闡述,他們都希望 優(yōu)秀人才能得到識別和重用(4分)5.用斜線(/)標出兩處停頓。(2分) 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6.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談你對這個道理的認識。(3分) 告訴人們要善于識別人才、選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視人才(不要不識人才)的道理。/第二問可以從正面答善于識別人才和正確使用人才的好處,也可以從反面答不善于識別和使用人才的壞處,可以談如何選拔人才,也可以談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結(jié)合具體事例(人物或事件)來談。 7在乙段文字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8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衣裳披在癱倒在地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請你展開想像,寫出老馬臨死前想對相馬人說的話。(能從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譴責趕車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開合理想像均可。) (二)云南省(共12分)[甲]馬說[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釋] ①璞:蘊藏有玉的石頭,未經(jīng)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古代一種酷刑,斷足。 ③奚:何,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結(jié)合文意,解釋下列加粗的詞。(2分) (1)故雖有名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馬。(若解釋為有名的馬,不給分)) (2)厲王使玉人相之。 相:(鑒別 ) 2、通過“識馬”、“相玉”,兩文表達的共同意思是什么?《馬說》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普遍現(xiàn)實,《卞和泣玉》通過和氏璞兩度被指斥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論述的都是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英才志士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現(xiàn)實。 3.《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為和氏獻璞的結(jié)局,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何不同?《馬說》中,面對“天下無馬”這種壓制人才的謬論,文章只能發(fā)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雖然兩度被斥為普通的石頭,但終遇文王,經(jīng)雕刻加工顯示出天下至寶的本色?!恶R說》更多地是讓人感到憤懣不平與無奈,而《卞和泣玉》卻能讓人看到一些希望。 4.翻譯(4分)(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1)想要與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能夠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參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寶石被斥為(普通的)石頭,誠實正直的人被誣蔑為騙子。或:我是為(真正的)的寶石被斥為(普通的)的石頭,誠實正直的人被誣蔑為騙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對即可) 【譯文】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從楚山得到一塊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鑒別。玉匠一看就說:“這只是一塊石頭?!眳柾醮笈J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塊璞石獻給了武王。武王又讓玉匠鑒別,玉匠又說:“ 這只是一塊石頭?!蔽渫跻舱J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 而后,武王駕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著那塊璞石,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淚流盡,血也哭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調(diào)查原因,那人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并非因為失去雙腳而感到悲傷,而是痛心世人將寶玉看作石頭,把忠誠的人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感到悲傷的原因啊!”文王聽到回報,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塊璞石,果然從那塊璞石中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于是命名這塊美玉為“和氏璧”。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馬說 復習 導學案含 答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902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