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七上 第三章 海洋與陸地復(fù)習(xí)課件 (新版)商務(wù)星球版.ppt
《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七上 第三章 海洋與陸地復(fù)習(xí)課件 (新版)商務(wù)星球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七上 第三章 海洋與陸地復(fù)習(xí)課件 (新版)商務(wù)星球版.ppt(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部分教材知識梳理 七年級上冊 第三章海洋與陸地 考點一海陸分布考點二海陸變遷 考點全梳理 考點全梳理 考點一海陸分布一 七分陸地三分海洋1 構(gòu)成 地球表層由海洋和陸地構(gòu)成 海洋面積占 陸地面積占29 簡略地說 地球表層是 71 七分海洋 三分陸地 海陸面積比例示意圖 2 海陸分布特點 1 海洋彼此相連 陸地被海洋分割 2 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無論怎么劃分 地球上任何面積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 3 北極周圍是以海洋為主 南極周圍以 為主 北半球 大于 陸地 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1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七大洲四大洋記憶簡圖 2 七大洲 1 基本概念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包圍著 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稱為 面積較小的稱為島嶼 大陸與其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作 大陸 大洲 七大洲的輪廓及面積 2 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3 大洲分界線 4 分布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地表十分陸占三 亞歐非洋兩美南 亞歐兩洲本一體 烏拉高加分兩邊 亞非原本相結(jié)連 蘇伊運河來割斷 亞洲北美隔水望 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 巴拿運河又阻攔 數(shù)大洋洲面積小 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 南北美占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 冰層覆蓋稱高原 3 四大洋 1 基本概念地球上廣大的水域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個大洋 海是洋的邊緣部分 與洋相比 海的面積較小 平均水深較淺 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 通常也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海峽 2 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馬里亞納海溝 二 三角形 大洋和大洲的位置洋以洲為界 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 位于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 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 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積最小 亞歐北美三洲環(huán) 1 在陸半球中 陸地分布最集中 因此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解析 地球上任何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 無論怎么劃分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 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解析 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3 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解析 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4 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和盆地五種 而海洋中則不具有以上5種 解析 海洋和陸地一樣也具有類似陸地上的起伏跌宕的地形 5 山地的海拔不一定比高原的海拔低 解析 山地和高原的海拔均在500米以上 山地具有聳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而高原則面積較大 外圍陡峭 內(nèi)部起伏較為和緩 但山地的海拔不一定比高原海拔高 6 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中 顏色相同的區(qū)域 表示的內(nèi)容相同 解析 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中 顏色相同 代表的內(nèi)容相同 考點二海陸變遷一 海陸變遷1 原因 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也能引起海陸的變化 2 例證 1 我國科學(xué)家在喜馬拉雅山脈考察時 發(fā)現(xiàn)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2 荷蘭圍海造田使之成為 低地國 人類活動 地殼運動 二 大陸漂移1 依據(jù) 大西洋兩岸 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 輪廓十分相似 2 提出者 德國科學(xué)家 3 學(xué)說 大約在2億年前 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 大陸周圍是一片大洋 后來 大陸分裂成數(shù)塊 并緩慢地漂移分離 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 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4 論據(jù) 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相同 拼合大陸的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魏格納 三 板塊運動1 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 1 內(nèi)容 由堅硬巖石組成的巖石圈并不是整體一塊 而是由七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 各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 當(dāng)板塊運動時 分屬不同板塊的大陸便出現(xiàn)漂移現(xiàn)象 一般來說 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 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的地殼比較活躍 2 運動方式 板塊運動導(dǎo)致地球表層有張裂 擠壓 張裂的地方形成裂谷或海洋 擠壓的地方往往出現(xiàn)高山 島鏈或海溝等 3 著名山系 一條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的阿爾卑斯 喜馬拉雅山系 另一條是由落基山脈 安第斯山脈等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2 七大板塊的名稱 世界板塊分布圖 1 名稱 全球大致劃分為七大板塊 分別是 板塊 北美板塊 南美板塊 板塊 印度洋板塊 板塊 非洲板塊 歐亞 太平洋 南極洲 2 主要范圍 4 主要的火山地震帶 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 1 形成原因 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 板塊內(nèi)部相對穩(wěn)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2 分布 全球90 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沿岸和 地帶 地中海 喜馬拉雅 1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張裂而形成的 解析 張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擠壓的地方往往出現(xiàn)高山 島鏈或海溝等 2 太平洋全部在太平洋板塊內(nèi) 解析 太平洋板塊主要為太平洋的大部分 3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 因此德國科學(xué)家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解析 德國科學(xué)家魏格納根據(jù)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 猜測大陸漂移 并提出了大陸漂移學(xué)說 4 世界上只有七大板塊 名稱分別為歐亞板塊 北美板塊 南美板塊 印度洋板塊 非洲板塊 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解析 世界上除了歐亞板塊 印度洋板塊 北美板塊 南美板塊 太平洋板塊 非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七個大的板塊之外還有很多小的板塊 重難點突破 一 七大洲瀕臨的海洋 半球位置 重點 二 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半球位置 重點 典例1 14紹興 四大洋中不與南極洲瀕臨的是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 D 考查點 南極洲周圍的大洋 解題思路 南極洲瀕臨太平洋 大西洋和印度洋 只有北冰洋在北極地區(qū) 不與南極洲相鄰 變式1 14麗水 右圖是南半球大洋分布示意圖 最外面的圈是赤道 圖中甲所示的大洋是 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 C 解析 由圖可知 甲大洋所在圖示區(qū)域位于南極洲 南美洲和大洋洲之間 是太平洋的南半部分 三 板塊運動與海陸變遷示意圖及應(yīng)用 重點 1 板塊運動與海陸變遷示意圖 2 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的應(yīng)用 典例2 15昆明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fā)生里氏8 1級地震 據(jù)下圖回答此次地震處于 A 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擠壓處B 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張裂處C 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處D 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處 C 考查點 板塊運動與地震發(fā)生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解題思路 讀圖可知 發(fā)生地震的尼泊爾國家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 地中海 喜馬拉雅地震帶上 在世界板塊分布圖中 尼泊爾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上 由板塊相向運動的箭頭可知 位于兩個板塊的擠壓處 故選C 變式2 15大理模擬 讀下圖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因為 A 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B 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C 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D 歐亞板塊與北美板塊碰撞擠壓 C 解析 喜馬拉雅山脈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七上 第三章 海洋與陸地復(fù)習(xí)課件 新版商務(wù)星球版 中考 地理 第一 部分 教材 知識 梳理 第三 海洋 陸地 復(fù)習(xí) 課件 新版 商務(wù) 星球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674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