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2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單元檢測卷 新人教版選修4.doc
《(浙江專用)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2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單元檢測卷 新人教版選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2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單元檢測卷 新人教版選修4.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 單元檢測卷(二)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孔子在55歲時開始周游列國,主要是為了( ) A.傳播其學術思想 B.了解各個諸侯國的國情 C.實現(xiàn)其政治抱負 D.抒發(fā)對魯國的不滿情緒 解析 魯定公、季孫氏態(tài)度的變化,使孔子認識到他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xiàn),于是他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游說各國君主實施他的政治主張,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答案 C 2.孔子一生以傳承禮樂文化為己任,其活動表現(xiàn)有( ) ①期待出仕為官?、诰転樯脵嗟募页妓谩、壑苡瘟袊? ④整理文化典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依據(jù)所學基礎知識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孔子的活動,其目的都是為了傳承禮樂文化。 答案 A 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下列能體現(xiàn)“仁”的思想的是( ) ①“仁者愛人” ②貴賤有“序”?、邸凹核挥鹗┯谌恕? ④“有教無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孔子思想核心“仁”的認識。②屬于孔子“禮”的思想范疇,④屬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這些都不是孔子的道德觀和倫理觀。 答案 B 4.下列各項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克己復禮為仁?!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C.“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D.“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訛檎?,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xiàn)歷史問題的能力。A項反映的是“仁”,B項反映的是“視”,D項是孔子的政治主張。 答案 C 5.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時期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 A.滿足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 B.抑制統(tǒng)治者的暴政 C.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jù) D.奠定“非攻”主張的思想基礎 解析 本題實際考查“仁”在先秦時的歷史地位。作為孔子思想體系核心的“仁”,其主要主張是以愛人之心調(diào)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這對抑制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 答案 B 6.中華法系的特征是“以禮入法”,這里的“禮”主要是指( ) A.等級 B.教化 C.習俗 D.祭祀 解析 孔子所講的“禮”是周朝的“禮”,是周朝為了體現(xiàn)貴賤尊卑制定的制度。 答案 A 7.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肮吲d地說:“對呀,要不這樣,即使有很多糧食,我還能吃得著嗎?”這說明孔子提倡( ) A.仁者愛人,理解和體貼他人 B.克己復禮,人們應貴賤有序 C.政在愛民,國君要嚴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際關系要和諧 解析 孔子的言語體現(xiàn)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他想按照周禮要求恢復社會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禮的有關內(nèi)容。 答案 B 8.下列反映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是( ) ①“過猶不及”?、凇熬?、臣臣、父父、子子”?、邸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堋胺嵌Y勿言,非禮勿動”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②體現(xiàn)了孔子的等級尊卑的思想,④體現(xiàn)了孔子“禮”的思想,故排除。 答案 C 9.“孔子聚徒講學,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辈牧戏从沉丝鬃拥慕逃鲝埵? )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不恥下問 D.當仁不讓 解析 把握題干關鍵信息“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說明孔子的教育主張是有教無類。 答案 B 10.孔子的學生冉有膽小怕事,遇事畏縮,孔子就教導他凡事要抓緊,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為,但做事魯莽,孔子就教導他凡事要冷靜,請教父兄后再去做。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張( ) A.啟發(fā)誘導 B.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有教無類 答案 C 11.“孔子獎”是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主要獎勵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下圖說明孔子的教學理念是( ) A.有教無類 B.啟發(fā)式教學 C.溫故而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 解析 結(jié)合圖片孔子在教學中提倡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答案 B 12.在某學校組織的研究性學習課上,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與老師展開激烈的辯論。這體現(xiàn)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B.“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 C.“當仁不讓于師”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析 A項體現(xiàn)的是“有教無類”,B項體現(xiàn)的是“因材施教”,D項體現(xiàn)的是學習上的誠實守信。學生與老師展開激烈辯論,對老師的觀點進行質(zhì)疑,體現(xiàn)的是“當仁不讓于師”的主張。 答案 C 13.山東某地有一楹聯(lián):“仲尼若不刪訂六經(jīng),何處覓中華民族文化?杏壇(注:學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間有東亞炎黃子孫?!痹撀?lián)褒揚的是( ) A.黃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馬遷 解析 本題是材料式選擇題,根據(jù)材料中的關鍵詞“仲尼”“杏壇”即可得出結(jié)論。故選B。 答案 B 14.錢穆在《孔子傳》中說:“在孔子以前,中國歷史文化當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積累,而孔子集其大成。”錢穆的依據(jù)應是孔子( ) A.編定“六經(jīng)” B.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 C.提倡“仁”的思想 D.開創(chuàng)私學 解析 材料中錢穆稱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認為孔子對先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對先秦文化的貢獻在于歸納整理了六經(jīng),傳承了中國上古文化,所以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都是孔子的貢獻和影響,但不符合題意要求。 答案 A 1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長期占據(jù)中國古代統(tǒng)治思想地位,主要是因為( )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最進步、最穩(wěn)定的思想 B.儒家思想適應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經(jīng)過了歷代學者的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 D.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緊密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 解析 從漢武帝開始,隨著封建地主所有的經(jīng)濟制度逐步確立之后,儒家提倡的倫常規(guī)范能夠把農(nóng)民和封建地主的關系加以“正?;?,對這種依附、隸屬的關系進行約束和規(guī)范,使其在統(tǒng)治階級許可的社會秩序范圍內(nèi),這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所以B項正確。 答案 B 16.日本學者兒島獻吉郎在《諸子百家考》中說:“孔子之道,遠傳于四域之處,東經(jīng)朝鮮,波及日本,南則風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歐美?!鄙鲜霾牧现饕f明( )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為世界各國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產(chǎn)生了世界性影響 D.儒家文化成為世界各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 解析 從材料中的“遠傳于四域之外”“風靡安南”和“流行于歐美”等關鍵詞可以得出正確答案應為C項。 答案 C 17.關于亞里士多德的從教生涯,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曾教授于馬其頓帝國的建立者亞歷山大 B.在馬其頓創(chuàng)立了呂克昂學園 C.教學方法別具一格,被稱為“逍遙學派”的教育家 D.教授學生自然科學和倫理學 解析 亞里士多德是在雅典創(chuàng)立了呂克昂學園,而不是馬其頓。 答案 B 18.古希臘哲學文化的集大成者說過的名言是( ) 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當仁不讓于師 C.認識你自己 D.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 解析 首先明確古希臘哲學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亞里士多德,他的名言自然是D項。 答案 D 19.亞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學貢獻是( ) A.創(chuàng)立邏輯學 B.建立理念論 C.提出“認識你自己”這一命題 D.使哲學成為真正研究人的學問 解析 準確掌握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貢獻。 答案 A 20.關于亞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論述,正確的是( ) ①任何事物都有過度、不及、中間三種狀態(tài) ②過度與不及產(chǎn)生失誤?、壑虚g能獲得成功和贊賞?、苤杏怪朗且环N明智的態(tài)度和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21.“任何人都是一種二足動物。柏拉圖是人,所以柏拉圖是一種二足動物?!边@種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三部分構(gòu)成的簡單演繹法最初是由誰提出的 (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孔子 解析 這種簡單演繹法即三段論,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貢獻。 答案 C 22.大前提: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是東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亞里士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結(jié)論:孔子也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上述推斷( ) A.大前提、小前提、結(jié)論都正確 B.大前提、小前提正確,結(jié)論錯誤 C.大前提、小前提、結(jié)論都錯誤 D.大前提正確,小前提、結(jié)論錯誤 解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和東方社會2000多年,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堪稱東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領域雖然廣泛,但并未涉及自然科學,他主要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答案 B 23.亞里士多德也犯過無知的錯誤,據(jù)說他認為男人的牙齒要比女人的多。他對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去數(shù)牙齒。因此,他一生都未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從哲學上講是因為( ) A.他沒有用實踐去檢驗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 B.他忽視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C.他沒有認識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亞里士多德犯了自以為是的錯誤,沒有親自實踐,這不是方法問題,故B、C兩項不正確;也非能力達不到,故D項錯誤。 答案 A 24.亞里士多德宣稱:“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則天生是奴隸?!边@句話的本意是( ) A.奴隸歸奴隸主私人占有 B.奴隸制度是永遠不能改變的 C.把社會上的人分成三個等級 D.奴隸是會說話的工具 解析 本題容易誤選A項。主要是因為沒有弄清“本意”是指這句話的本質(zhì)含義。A項僅是表面含義,不能反映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亞里士多德作為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家,認為奴隸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C、D兩項都沒在題目中體現(xiàn)出來。 答案 B 25.論文的關鍵詞對內(nèi)容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一篇評價某歷史人物的論文,關鍵詞有“哲學家”“中庸之道”“邏輯學”等,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羅泰格拉 D.亞里士多德 解析 孔子與題干中的“邏輯學”無關,可排除A;墨子與題干中的“中庸之道”無關,可排除B;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與題干中的“中庸之道”“邏輯學”無關,可排除C。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26題14分,27題16分,28題20分,共50分) 26.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請根據(jù)下面兩張孔子的紀念郵票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游列國(郵票)。 材料二 杏壇講學(郵票)。 (1)結(jié)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孔子周游列國宣揚的主要思想及結(jié)果,并簡要說明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這一思想有什么積極作用?(4分) (3)結(jié)合材料和所學知識,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紀念孔子?請舉例說明正確對待儒家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4分) 解析 本題利用新材料設置新情境,考查學生對孔子思想的識記理解能力。第(1)問,結(jié)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注意是“教育思想”及其積極作用。第(3)問,用正確觀點來說明怎樣紀念孔子,舉例則要結(jié)合孔子思想來說明。 答案 (1)孔子主要宣揚仁的思想,主張以德治民。未被統(tǒng)治階級認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以愛人之心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超越了當時時代的需求,不能滿足統(tǒng)治者爭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作用:改變了以往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為教育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機會,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fā)展。 (3)積極開展國學教育,對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我們應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進行批判繼承,弘揚其精華部分,剔除其糟粕。舉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賢、尊師等思想主張,我們今天應大力提倡。②孔子提倡的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對我們今天的學習也頗有借鑒意義。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行必果,要求遵守社會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當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極因素。(答出一例即可) 27.閱讀下列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克己復禮為仁?!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薄疤煜掠械?,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薄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論語》 材料二 孔子在兩晉時被奉為“先師”;南北朝時被稱為“文圣尼父”;唐玄宗則將其追謚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稱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 材料三 “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謙謹是無恥與羞怯之間的中庸”。 ——亞里士多德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觀點是什么?(4分) (2)結(jié)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封建統(tǒng)治者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4分)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倫理學方面與孔子有何相似的觀點?(8分)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第(1)問,解題時可以先歸納材料一的主要內(nèi)容,由材料中的“仁”(德)、“禮”(道)等幾個方面歸納即可。第(2)問,解答本問需要結(jié)合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作用的角度來回答。第(3)問,考查閱讀材料獲取信息歸納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求知”、“更愛真理”、“中庸”等關鍵詞概括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然后比較孔子的主張找出其相似點——“中庸”。 答案 (1)主要政治觀點:主張維護周“禮”,即貴賤有序的等級觀念;提倡“仁”,主張以德治國。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緩和矛盾、維護統(tǒng)一。 (3)思想追求:渴求知識;追求美德(中庸);尊敬老師,并不盲從。 相似觀點:兩人都提出以“中庸”為道德的最高標準。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論語》 材料二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之所賴以立,天柱之所賴以尊……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 ——《曾文正公全集》家訓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義為原則。由正義衍生的禮法,可憑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恰是樹立社會秩序的基礎。要使事物合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法治應該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良好的法律。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為建立社會秩序的主張有哪些?這一主張到后來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8分) (2)依據(jù)材料三,說明亞里士多德認為該如何建立有序的社會?綜合上述材料與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12分) 解析 第(1)問,緊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聯(lián)系所學知識回答。如結(jié)合材料“……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歸納回答孔子主張。聯(lián)系儒學在我國封建社會的地位及變化回答影響。第(2)問,第一小問,結(jié)合材料“城邦以正義為原則。……要使事物合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法治應該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良好的法律”回答;第二小問,結(jié)合材料的中心含義回答,主要有法治和道德兩個方面。 答案 (1)主張:按照君臣名分之禮、以德治國。 影響:后來形成的三綱五常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束縛了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2)通過實現(xiàn)正義、法治、中道來建立社會秩序。 通過法治實現(xiàn)正義是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基礎;加強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專用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2單元 東西方的先哲單元檢測卷 新人教版選修4 浙江 專用 2017 2018 學年 高中歷史 單元 東西方 先哲 檢測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633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