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導學案 29.湖心亭看雪》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教版初中語文導學案 29.湖心亭看雪(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年級
八年級
課 題
《湖心亭看雪》 張岱
課 型
新授
?
教
?
學
?
目
?
標
知識
能力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過程
方法
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探究作者精神世界。
情感
態(tài)度
體會作者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之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體味白描手法,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難點
解讀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shè)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shè) 計 意 圖
一、設(shè)置情境,導入新課。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
2、,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jīng)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跟隨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lǐng)略西湖的優(yōu)美雪景。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多媒體展示)
張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過著封建大夫的風流浪漫生活,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通戲曲,明之后不為朝廷效力,避居山中,著書以終。他生于讀書禮儀之家,思想?yún)s自由散漫、淡泊功名。但他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國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憤,“披發(fā)入山”表示對清統(tǒng)治者的不滿與抗議。撫今追昔,頗有“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之感,于是他以追憶的方式記敘早年的見聞,
3、寫成《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以及記錄明代史事的《石匱書》,以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
聽
感受西湖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風姿。
學生自由朗讀多媒體展示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教師作適當解說。
用精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氛圍,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教學情境。
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為解讀作者精神世界作鋪墊。
?
9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大家下載后可以自行修改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shè) 計 意 圖
憶》,寫于明朝滅亡之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
4、作者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
三、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聽讀。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聽清字音及節(jié)奏。
2、指名讀,強調(diào)下列字音。
毳(cuì)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 強(qiǎng) 喃(nán)喃
3、齊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解文意(讀懂)。
1、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2、指名生講解并積累下列文言詞語。(多媒體展示)
一詞多義:
更: 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2小時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副詞,還
是: 是日更定:代詞,這
5、 是金陵人:動詞,表判斷
一 : 上下一白:副詞,全
湖心亭一點:數(shù)詞,表數(shù)目一
白: 上下一白:形容詞,白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名詞,酒杯
詞類活用:
客此——名詞用如動詞,客居
其它重點詞語:
湖中人鳥聲俱絕:俱,全、都;絕,消失
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聽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和節(jié)奏。
學生讀課文,師生點評。
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大聲朗讀詞語意思。
6、
默記三分鐘。
同桌間相互檢測記憶情況。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
熟悉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語感。
再次熟悉課文內(nèi)容,疏通文意。
積累文言詞語,完成教學目標1。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shè) 計 意 圖
3、概括本文內(nèi)容。
本文寫作者在大雪下了三天后獨往湖心亭年雪,在亭上遇到同樣賞雪的兩人。
五、賞雪景,品人情。
1、題目為《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
7、凇……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而已”。
2、寫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不渲染不雕飾,簡結(jié)樸素,自然,這就是白描手法。
、作者寫雪景不渲染不雕飾樸素自然,我們從這機關(guān)報雪景中隱隱約約能感受到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
——漂泊無依,無奈孤獨 寂寞、淡淡的哀愁
4、文中的舟子是如何評價作者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字概括“癡”。
5、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明確:1、是日更定——時間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聲音都
8、消失了,一片寂靜,也沒什么好看的,按理說就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他偏去賞雪,可見“癡”。3、獨往湖心亭看雪——獨自一人挑這么冷的天去賞雪,表現(xiàn)他不畏嚴寒的雅興的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說是獨往呢?
——他認為舟子不是知音,不懂他的心情,反映他文人雅士般的清高孤傲。?
?????? 舟子不懂他,那么有人懂他嗎?
——有,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說一說。
???? 其中有一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這句話答非所問,是不是作者太不高明?
——作者有意這樣寫為了強調(diào)二位是金陵人,在此客居,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之感。金陵是明朝舊都,
9、此時作者有了深深的故國之戀。
然此時作者還有一種天涯遇知音的驚喜愉悅之感,但是短暫的愉悅之后將是分別和難有的后會之期,不免又生哀傷,惆悵之間,總之那對故國的思戀和滄桑之感總是縈繞在他的心間。
課堂小結(jié):總之本文通過對西湖雪景的描寫,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記敘,表達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淡淡的哀愁,同時含蓄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
找
讀
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
對文章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
熟悉課文,便于背誦,為體會白描手法作鋪墊。
體會白描手法。
10、
體會作者情感,把握主旨。
作業(yè)設(shè)計
1、體會柳宗元的《江雪》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2、課外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
板書設(shè)計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湖
心
亭 超凡脫俗 清高孤傲
看 張
雪 岱 情感——
淡淡愁緒 思戀故國
??
相
?
?
關(guān)
?
?
鏈
?
?
接
?
?關(guān)
?
?
鏈
?
?
接
?
?
?
作者
11、簡介:
張岱不僅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于茶藝鑒賞的行家。
張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蘇、浙、魯、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jīng)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明亡后披發(fā)入山,安貧著書。
張岱的興趣廣泛,平時非常注意社會上的各種人物、動態(tài)、人民生活、風俗習慣,以至飲食、蔬果等許多方面。這些往往為舊時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卻偏有欣賞、記錄的興趣與勇氣。他寫過一篇《自為墓志銘》,非常坦率的承認自己少為“紉子弟,極愛繁華”, 稱自己為“茶淫桔虐”。
張岱品茶鑒水之精到,《陶庵夢憶》中“閔老子
12、茶”一節(jié)贏余得極為生動:余曰:“香樸烈,味甚渾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便胨笮υ唬骸坝枘昶呤p鑒者無客比?!彼於ń?。張岱不愧為辨茶識水的行家。
張岱精于品茶,還悉心改制家鄉(xiāng)的日鑄茶,創(chuàng)制出一種“蘭雪茶”?!叭砧T雪芽”在宋朝已列為貢品,有“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之譽。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寧松蘿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時,蓋過一時,美國過日鑄。張岱“遂募歙人入日鑄”,一如松蘿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進而他又探究泉水,發(fā)現(xiàn)“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服,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
13、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氣。余戲呼之蘭雪。”(《陶庵夢憶·蘭雪茶》)如此四五年后,蘭雪茶風磨茶市,紹興之飲茶者一改往日飲松蘿的習慣,反倒非蘭雪不飲。后來,連松蘿茶亦改名“蘭雪”了。蘭雪茶有此名聲,功歸張岱。
明時,紹興已開出游少茶館,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張岱對這家茶館特別喜愛,并親為其取館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還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風,瑞草雪芽,素稱越絕,特以烹煮非法,向來葛
14、灶生塵,更兼賞鑒無人,致使羽經(jīng)積蠹。邇者擇有勝地,復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zhàn)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內(nèi),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廬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塵,用暢清談,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聲名遠播,一時名重虎跑、惠泉的紹興名泉棗禊泉,一度掩沒,已不為人知了,是張岱重又發(fā)現(xiàn)的。他在《禊泉》一文中記述其經(jīng)過:
甲寅夏,過斑竹閹,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
15、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fā)。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張岱的文集中記述甚多。張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風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劇談謔笑,十三年于此“的會稽魯云谷;有每與他嗓茶“輒道白門閔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顛石,子奠竹,桑茶,東坡肉”的季弟山民和與他茗戰(zhàn)“并驅(qū)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癡”。
岱還好玩賞茶具。他弟弟山民獲得一瓷壺,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很一壺銘:“沐日浴月也其色澤,哥窯漢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飲食?!边€有一只宣窯茶碗,張岱有銘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傳靜夜?!绷碛幸话炎仙皦?,未鐫制作者印,張岱確認出于龔春之手,特作壺銘:“古來名畫,多不落款。此壺望而各為龔春也,使大彬骨認,敢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