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短新聞兩篇》2課時教學設計.doc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短新聞兩篇》2課時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短新聞兩篇》2課時教學設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短新聞兩篇》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新聞的特點。 2、品味文章語言,學習寫作特點。 3、了解史實,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1、了解特寫消息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1、兩篇新聞的表達技巧。 2、標題的新穎。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學內容及步驟:第一教時 導入課題: 香港回歸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舉國歡騰。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體的目光。為了記下這一大盛事,四位新華社記者通力合作,真實、準確地描繪了這難忘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學習四位記者通力合作所寫的一篇新聞—— 板題:別了,“不列顛尼亞” 解題: 標題是一個“主謂倒裝”的句子。作者這樣安排,更能表達情感。在寫法上,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虛,指英國結束了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實,指“不列顛尼亞”號游輪離開香港。其意義(見學法大視野第四十三頁)①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②“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歷史終告洗刷。 課文是一篇新聞。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其基本特征是:真實性、時效性、文字少、篇幅小。種類分為:動態(tài)消息、綜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評消息。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標題又分為主題(主標)、引題(印標)、副題(副標)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導語是新聞的綱領和中心所在,讀者可以從導語中得到整個新聞的總印象。一般是新聞的第一句話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簡潔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xiàn)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一般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但仍然要先寫主要的,再寫次要的。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與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托、深化主題的作用。結尾是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形式。 分析: 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見學法大視野第四十三頁“結構梳理”)導語(第1自然段):概述全文事件——香港降下英國國旗,英國撤離香港。主體(第2—10 自然段):具體描述香港回歸,英國撤離的幾個場景。結尾(第11自然段)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一去不返。 學生觀看書中圖片、快速閱讀全文,按時間順序找出英國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動并在書上作批注。 學生討論弄清: 按時間順序,英國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動是: 4時30分:末代港督降旗儀式。(第3自然段)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第5自然段)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第7自然段)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第8、9自然段)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第10自然段)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文中的主體部分寫了幾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弄清: 主體部分一共寫了三次降旗。 第一次(第3自然段):降旗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 第二次(第6自然段):降旗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平時降旗是很平常的,但這一次降旗意義卻非常大,因為這面旗幟的降下,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第三次(第8自然段):降旗是寫7月1日子夜時分的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tǒng)治的結束,也標志著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指名學生郎讀全文,其他同學找出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地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這些材料有何作用? 學生討論弄清: 現(xiàn)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綱,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依靠一些關鍵詞銜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則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銜接,使得這些材料看上去并不雜亂無章,它們靠現(xiàn)實的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另外,背景材料的引用也使得現(xiàn)實的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 文章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多次運用了對比,請看書把它們一一找出來: 學生討論弄清: 第一處(第3自然段):“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這一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者在香港統(tǒng)治的終結。 第二處(第5自然段):“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這是將“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荊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 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處(第11自然段):“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一對比,包含 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地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業(yè): 1、給下列詞語注音: 旗幟qizhi 掩映yanying 矚目zhumu 展拓zhantuo 冉冉ranran 凝重ningzhong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①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的港督府拉開緒幕的。(序) ②面色疑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凝)③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制既將告終。(即) ④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幕) 3、 語文書第四十三頁“研討與練習”一 4、 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tǒng)治,可以說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第二教時 導入課題: 有人說:過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紀。有人統(tǒng)計20世紀世界共發(fā)生十大天災。天災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災難。面對天災,不論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們只能一邊痛惜天災所帶來的傷痛和損失,一邊坦然承受。還有人禍,人禍指人為造成的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死亡人數約3千萬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戰(zhàn)死亡人數則超過5千萬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慘劇——“南京大屠殺”。當時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人達30多萬人,二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的死傷人數達到3500萬,相當于如今一個福建省的總人口數。在日本法西斯橫行中國的同時,在歐洲,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代表的德軍專門設置的人間地獄里,約有400萬猶太人被嚴刑拷打,隨意殺戮。二次大戰(zhàn)后至今,發(fā)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戰(zhàn)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不下一次大戰(zhàn)的死亡人數了。 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禍遠比天災讓人恐慌。20世紀的種種“人禍”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讓人類傷亡慘重、涂炭生靈的,更多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世紀德國法西斯造成的人禍,了解了解他們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板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解題: 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zhè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在這里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zhèn)因此聞名于世。奧斯維辛集中營,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內設哨所看臺、絞刑架、毒氣殺人浴室和焚尸爐, 由第一集中營和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組成,用于消滅歐洲的猶太人,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的執(zhí)行地,是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當年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qū)面積達40平方千米,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維辛主營、布熱金卡營、莫諾維策營。莫諾維策營又包括40個小集中營,分布在波蘭南部整個西里西亞地區(qū)。1940年到1944年,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希特勒的殺人中心,大約有40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這里經受嚴刑拷打,慘遭殺害。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犯下滔天大罪的歷史見證。 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分析: 標題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是一個否定句,意義是說:奧斯維辛沒有新聞。既然沒有新聞,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新聞,而且這篇文章還成了新聞史上的名作?請同學們看書,從文章中找出答案。 書第42頁第6自然段:“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作者懷著使命寫這篇新聞想告訴人們什么呢? 學生思考、討論弄清: 作者想告訴人們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可怕、恐怖以及德國法西斯的暴行。 揭露德國法西斯的罪行,作者是通過什么方式告訴人們的? 文章一開始(第二自然段)就通過震撼人心的議論寫出了布熱金卡這個地方充滿恐怖、陰森、慘絕人寰。接下來,作者引入一些背景材料(第四、五自然段)介紹奧斯維辛集中營可怕的歷史。主體部分(第七至十四自然段)作者隨著參觀者的腳步,把讀者帶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從毒氣室(第八自然段)、焚尸爐(第九自然段)、女牢房(第十自然段)、試驗室(第十一自然段)、紀念墻(第十三自然段)一直寫到絞刑室(第十四自然段)。對這些地方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它多么陰森恐怖,而是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以此來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 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作者成功的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和精辟的議論。請同學們看書,找出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議論的語句,并體味其含義。 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 書第42頁(第10自然段):“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原來,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一細節(jié)描寫,從側面寫出了德國法西斯對集中營中的女囚摧殘已經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書第42頁(第13自然段):“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細節(jié)描寫。在集中營長廊里那數以千計的遇難的囚徒們的照片中,竟有這樣一張充滿青春與夢想的照片,而這美好的生命已經化 為灰燼,這不正是對法西斯的有力控訴嗎? 議論的語句: 書第41頁(第1自然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 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這一段議論,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曾經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看到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這里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書第41頁(第2自然段):“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嘻笑。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里的議論,四個“不該”連用,寫出了布熱金卡這個地方充滿恐怖、陰森、慘絕人寰。有著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書第43頁(第14自然段):“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鞫\告,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奧斯維辛,作禱告的地方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禱告懺悔自己的罪行的,而無辜者卻成為劊子手刀俎上的肉,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不難看出:標題雖然說奧斯維辛沒有新聞,而作者卻寫出了奧斯維辛令人震撼的新聞。無情地控訴了德國法西斯慘殺猶太人,滅絕種族的滔天罪行。 自此,我們一起學過兩篇新聞,以前同學們也學過新聞。想一想,此篇新聞與前一篇新聞和以前學的新聞在寫法上是否相同? 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 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一種是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 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 此篇新聞不同。作者是把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容來寫,這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它之所以成為新聞史上的名作,就在于本篇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于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覺,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的感受當作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文中作者沒有一句正面控訴德國法西斯暴行,卻強烈地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作業(yè): 1、語文書第四十三頁“研討與練習”二、三、四 2、(二選一) ①.“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 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 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展開你的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 ②看了《奧斯維辛委員會集會,施羅德強調德國應負責》和《日媒體對奧斯 維辛報道獨特,輕描淡寫錯誤歷史》兩篇新聞后,請課外自己再補充材料,談談對此的看法。 教學后記: 附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周婷 楊興 導語:香港末代港督離開香港 4時30分:末代港督降旗儀式。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 主體 7時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結尾: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羅森塔爾 奧斯維辛 參觀者 毒氣室 可 怕 焚尸爐 議論 精辟 陰 森 女牢房 恐 怖 試驗室 細節(jié) 慘絕人寰 紀念墻 描寫 絞刑室 神態(tài)-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短新聞兩篇 2019 2020 年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 新聞 課時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619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