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教科版科學四下4.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word教案.doc
《2019春教科版科學四下4.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教科版科學四下4.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word教案.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春教科版科學四下4.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word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初步認識花崗巖、砂巖、石灰?guī)r、頁巖、大理巖、礫巖等幾種常見巖石的顯著特征。 2、不同種類的巖石在結構和構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記錄、描述幾種常見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 2、根據(jù)巖石的顯著特征對照有關資料識別巖石。 3、根據(jù)巖石的顆粒特征對巖石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觀察、比較、記錄、描述的重要性。 2、通過在活動區(qū)自由組成小組對巖石進行觀察、記錄和在討論區(qū)與指定組員之間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意識。 3、激發(fā)繼續(xù)研究周圍巖石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記錄、描述幾種巖石的特征。 難點:根據(jù)巖石的特征對照資料識別巖石。 【教學準備】 1號:花崗巖、2號:砂巖、3號:石灰?guī)r、4號:頁巖、5號:大理巖、6號:礫巖、鑷子、滴管、滴瓶、稀鹽酸、放大鏡、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實驗:在巖石上滴稀鹽酸錄像、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猜出他是我們班里的哪位同學。教師敘述學生外貌,學生猜測。你是根據(jù)我的那幾點提示猜出來的?說出他的特征。為什么這幾點提示特別有用呢?這是他的特征。再做一次,這一次要說明是根據(jù)哪幾點特征猜測的? 最后來猜猜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對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處都可以找到它,它們嚴嚴實實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堅硬外殼。學生猜測 沒錯,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圍繞“巖石”進行觀察(出示課題)上課,師生問好。 一、復習 1、大家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到巖石的哪些方面呢?條紋、一層層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學生回答,教師跟著出示圖片) 層理:有的巖石有著像書本一樣一層一層疊加起來,這就叫巖石的層理。如果巖石在開采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這可以稱為層理嗎? 生物痕跡:古時候的生物遺體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爛的部分與周圍沙土一起石化成巖石。 斑點:PPT人為形成的破損不可以稱為斑點 同學們上節(jié)課觀察到的層理、氣孔、花斑等特征都屬于巖石的構造,巖石的構造是巖石的一種偶然現(xiàn)象還是同一種巖石共有的特征呢?待會你可要仔細觀察。 顆粒:你所說的一粒粒的是這樣的嗎?巖石都是由顆粒組成的,組成它顆粒有大有小,有的巖石中可以看到小石子或卵石,有的巖石顆粒比較粗,還有的顆粒比面粉大一些,像沙子般大小,但我們還是可以憑肉眼分辨出來,就說它們是促或中等,還有的巖石顆粒比面粉還有細,用肉眼幾乎不能分辨,我們就稱它細微顆粒。顆粒是巖石的基本結構,是巖石自身形成的,我們看這一塊加工過的巖石,大家認為觀察顆粒時要在切割面還是斷面呢?斷面 二、觀察巖石,比照資料,識別種類 今天,我們雖然還是觀察巖石,課任務卻比上節(jié)課艱巨得多,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一)、解讀記錄表 1、我給大家準備了戰(zhàn)斗裝備,一只放大鏡,當你肉眼無法清楚觀察的時候,可以用到它,還有一份記錄表,請仔細看,有不明白的舉手。 學生提問,先請同伴解釋,教師PPT輔助解釋。 滴稀鹽酸的觀察方法: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實驗時,每張實驗桌上都由一個托盤,里面的巖石是用來做滴稀鹽酸實驗的。由于稀鹽酸有腐蝕性,請同學在實驗時其他同學千萬不要擁擠,以免弄到皮膚和眼睛里,滴稀鹽酸的巖石是可以反復使用的,請不要隨意更換,因為后面的同學還要用手拿著巖石觀察。一個同學滴鹽酸時,其他同組的同學也可以一起觀察,這樣我們就能節(jié)約寶貴的時間,爭取觀察每一塊巖石了。 判斷顆粒松散、緊密的方法 用指甲刮一刮,顆粒容易散落的我們就說顆粒松散,顆粒不容易散落的就說顆粒緊密。 填記錄表時請注意,除了顆粒顏色一欄要寫文字外,其它項打鉤就行。巖石有以上某種構造的就在相應的位置打鉤,如果以上構造都沒有,都空著,也是做好了記錄,觀察時間是15分鐘,觀察時記錄表的最后一欄先不要填寫,如果15分鐘內,你提前完成了觀察任務,就可以到老師這兒領取巖石這幾種巖石的資料,通過比對,判斷這6塊巖石的種類,并寫在最后一欄中??炊嗌偃丝梢栽诘谝粓稣J識巖石的戰(zhàn)役中打一場大勝仗,開始。 (三)觀察巖石,比對資料,識別巖石種類 (四)匯報交流 做得的確很漂亮,誰想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觀察記錄,說說你是根據(jù)哪些特征判斷巖石種類的?(讀記錄表巖石特征,說我根據(jù)哪些特征判斷它是XX巖) 1號:花崗巖。有花斑,顆粒顏色黑、白、肉紅,顆粒大小粗或中等,緊密,遇鹽酸不冒泡。 2號:砂巖。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 3號:石灰?guī)r。顆粒顏色青灰,顆粒大小微細,緊密,遇鹽酸冒泡 4號:頁巖。有層理,顆粒顏色青灰,顆粒大小微細,緊密,遇鹽酸不冒泡 5號:大理巖。顆粒顏色純白色,顆粒大小粗或中等,緊密,遇鹽酸冒泡。 6號:礫巖。顆粒顏色棕色,顆粒大小碎石或卵石,緊密,遇鹽酸不冒泡。 六、按顆粒特點鑒別巖石 1、剛才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用來鑒別巖石種類的特征大多和顆粒有關。的確,巖石學家也常常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觀察巖石薄片的顆粒組成,對巖石種類做出判斷。那么今天,我們可以按顆粒的粗細將今天觀察的巖石分分類嗎?分類時可以借助記錄表。 指名學生分類。 小石或卵石:礫巖 顆粒粗或中等:砂巖、花崗巖、大理巖 細微顆粒:頁巖、石灰?guī)r 2、砂巖、花崗巖、大理巖這三塊巖石還可以按照顆粒的什么來分類呢? 顆粒松散和緊密 顆粒松散:砂巖 顆粒緊密:花崗巖、大理巖 3、顆粒大小、緊密程度都類似的花崗巖和大理巖也都是各有特點的,誰能用它們的特征來區(qū)分一下它們。 花崗巖顆粒有不同顏色,大理巖大多是純色的。 4、區(qū)分石灰?guī)r和頁巖 石灰?guī)r遇鹽酸會冒泡,頁巖不會;頁巖有層理,石灰?guī)r沒有。 七、巖石的成因(機動) 1、經(jīng)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了解了哪些新知識? 2、你有什么問題產(chǎn)生呢? 巖石為什么會有不同?為什么會冒泡? 同學們提的有些問題我們在本單元后續(xù)的學習中會有繼續(xù)探究,有些問題可以在書本81頁找到答案,而且浮石是怎樣形成的里面也有說到哦,大家課后一定記得要去讀一讀。 課后反思: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是教科版科學四下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的第二課。這是一堂比較難上的課。首先,該課內容較多,而且有很多是學生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內容,如,層理、生物痕跡、滴稀鹽酸等;其次,對四年級學生來說一堂課要觀察、記錄、描述7種巖石,并根據(jù)巖石的特征對照有關資料識別巖石是有極大難度的。如果在觀察前沒做有效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會無目的無頭緒的,最終探究不出什么結果。再次,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很難用文字準確的描述。比如巖石的顆粒大小,教師用書上將巖石的顆粒分為粗粒(大于2毫米)、中粒(2毫米~0. 0 5毫米)和細粒(0. 05毫米~0. 005毫米)三種。但這樣的判別顆粒的標準太難掌握;還有,學生學具袋中的巖石和儀器室?guī)r石實驗盒中的巖石太小,有一些根本不能體現(xiàn)出巖石本身的特征,如礫巖的特征是有小石子或卵石,可標本那么小,本身就是一塊“小石子”了,又怎樣在其中找其它的小石子呢?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對《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教學做了以下安排: 1、用學生身邊的巖石作為觀察對象 在教科書中提到的7種巖石中,有四種巖石:石灰?guī)r、砂巖、礫巖、頁巖,在我們建德市都很容易找到,大理巖、花崗巖在石料加工廠門口也很容易撿到。于是,我將這6塊巖石作為觀察對象,刪去了不容易找到的板巖。同時,由于巖石是教師自己到野外采來的,可以稍大塊一些,使巖石的結構特征更明顯一些。不僅如此,學生研究身邊的巖石積極性更高,在課內沒有完成的觀察任務,在課外還可以繼續(xù)探究。 2、將活動區(qū)和探討區(qū)進行分開設置 因為教師采的巖石相對比較大,所以在四人小組的桌上擺上幾塊大大的巖石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于是我將活動區(qū)和探討區(qū)進行分開設置。在活動區(qū)設6個小組,每組桌上放2、3塊巖石(同一個種類)學生流動觀察。這樣即解決了巖石的取放問題,又避免了器材對交流匯報的干擾,同時便于觀察同一種巖石的同學進行討論。 3、將記錄表進行改進 巖石觀察記錄觀察員:觀察時間:年月日 巖石編號 巖石的顯著特征 新的觀察方法 巖石種類 巖石構造 巖石顆粒的形態(tài) 滴稀鹽酸的反應 層理 花斑 條紋 生物痕跡 顆粒顏色 顆粒粗細 顆粒結構 小石或卵石 顆粒粗或中等 微細顆粒 松散 緊密 冒泡 不冒泡 打“√” 打“√” 我適當修改了實驗表格設計,降低了難度:主體采用了打勾的方式;由于教學時沒有對板巖觀察,就索性去掉了因為材料關系聽聲音不明顯的一欄;整合了巖石顏色和顆粒顏色,突出顆粒研究;將顆粒大小分解為小石或卵石、顆粒粗或中等(肉眼能分辨的)細微顆粒(肉眼不能分辨的。 4、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 滴稀鹽酸是一個新的操作實驗。我將實驗演示制作成視頻,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觀看和學習。 以上的幾點安排使《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的課堂教學緊湊而有效,學生較好地把握住了該課的知識點,不過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疑惑: 1、整堂課仍然有較濃的“灌輸”味道 什么叫巖石的層理?判斷顆粒粗細的標準是什么?如何判斷巖石顆粒的緊密程度?要想順利進行對巖石的觀察,這些知識都必須在觀察前講解清楚、明白。由不得一點模棱兩可。可是將清楚明白又必須教師講授,不得不“灌輸”。 2、活動區(qū)和探討區(qū)分設帶來的問題 學生在活動區(qū)是可以自由走得的,這就勢必引得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觀察巖石時“走馬觀花”, “穿梭”在各類巖石之間,不能做到靜下心來觀察。同時,這種安排強調了同質:“同一種巖石的共同點”的對比,卻削弱了異質:“不同巖石的區(qū)別”的對比。還有,在探討區(qū)學生對照巖石資料判斷巖石種類時,有時會覺得記錄可能存在問題,卻不能及時與巖石進行對比,影響了判斷的準確性。 3、對教材還要進行再處理 從幾次課堂看來,《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只是一塊內容,不能理解為一節(jié)課,對這塊內容進行拆分,分幾課時學習,可能會更好一些。 附送: 2019春教科版科學四下4.3《巖石的組成》word教案 姓名:朱亮亮 單位:浙江省東陽市江北第二小學 郵編:322100 聯(lián)系電話:15888987947 郵箱:786016827@qq 一、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指導,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綜合上述觀點,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是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對原有認知結構重新建構的過程。基于這一理念指導,本課將采取“探索——建構——發(fā)散”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上,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認知,從而建構起科學知識的框架。 二、地球與宇宙領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梳理 1.教學內容 《巖石的組成》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單元的第3課。《巖石和礦物》單元隸屬于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其科學知識內容來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很有特色的行星”這一主要概念中的“不同的巖石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的一分解概念。本單元教學也是小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對于激起孩子的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本課中,教材安排了兩個內容“美麗的花崗巖”和“常見的巖石”。通過觀察花崗巖,認識到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教科書選擇花崗巖是因為花崗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巖漿巖,礦物顆粒比較粗,主要礦物成分長石、石英、云母顏色、形態(tài)不一樣,容易區(qū)分。所以花崗巖是指導學生理解巖石是礦物集合而成的典型材料。從而將關注點從巖石引到礦物上。通過課文資料閱讀初步了解不同礦物在形態(tài)、性質方面有著差異,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巖石的組成——礦物的關注。為下面兩節(jié)觀察礦物特性的教學做準備。 2.教學方法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結合本課特點,采取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全班交流等教學方法。給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猜想、設計、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收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在探究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組內探究、組間交流形成合理的設計方案,組內再進行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操作,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科學協(xié)作精神。同時,本課還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閱讀資料庫中的礦物特征卡。一方面了解礦物的特征和用途,另一方面了解人們怎樣描述礦物的特征,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知識方面,在前一課《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中,學生已經(jīng)獲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對花崗巖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它是由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而且不少學生可能也聽說過或者接觸過礦物,對礦物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方面,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半的科學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如觀察、假設、簡單實驗、合作、記錄等。能夠初步對巖石的形態(tài)進行觀察、比較、分類。興趣方面,小學生對于身邊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對科學實驗充滿了興趣。他們樂于探究,在探究中能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喜悅。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 2、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3、礦物是組成地殼巖石的重要物質。 4、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結構,以及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的形態(tài)特征,并比較它們的特征。 2、閱讀資料了解一些礦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用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培養(yǎng)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 2、 認識到礦物和巖石是組成地殼的重要物質,與人類關系密切。 3、 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花崗巖,認識到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2、教學難點:觀察花崗巖中三種礦物的形態(tài),并把它們和這三種單獨的礦物晶體進行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六、教學準備 1、學具:花崗巖、石英、長石、云母、放大鏡、刻刀、記錄紙。 2、教具:多媒體體課件和花崗巖。 3、關于學具有以下幾點說明: (1) 教師對收集的花崗巖進行選擇。顆粒不明顯的花崗巖不能要,在實驗時不容易區(qū)分石英、長石、云母。在數(shù)量的準備上,以一人一塊為準。保證每個人都能進行實驗觀察。 (2)放大鏡的倍數(shù)在十倍左右,能更有利的觀察花崗巖中的三種礦物。 七、教學過程設計 觀察花崗巖這個實驗,看似簡單,實際上真正要觀察清楚是很難的。要區(qū)分三種礦物的形態(tài)。書本上設計用放大鏡直接觀察,為了使實驗觀察的更加清楚,我在觀察時加進去了小刀,用小刀進行區(qū)分。單調的觀察,有了工具后,學生們就更加得心應手了,觀察的也會更加認真了。本課的實驗重點是觀察美麗的花崗巖。通過學生的觀察總結出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質組成的。實驗到了這里并沒有停止,而是深入的進一步觀察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的特點。將學生們的視角從巖石的層次引導更細一層——礦物。第二部分常見的礦物則是引導學生們認識更多了礦物以及他們的特點和作用。為下面的觀察、描述礦物做鋪墊。 本課的教學模式是:情境導入——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得出結論——深入研究——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上一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幾種巖石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巖石。(板書:巖石)昨天朱老師在校園里拍了幾張巖石的照片,仔細觀察猜猜它究竟是哪一種巖石? 【設計意圖:通過校園里常見的花崗巖引入,讓學生覺得學習科學知識并不是那么的難,其實科學就是在我們身邊。同時也能讓學生產(chǎn)生思考,為什么人們要用這些花崗巖?】 (師多媒體出示校園中的巖石圖片,學生觀看。) 2、這種巖石就是花崗巖(板書:花崗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花崗巖,它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越來越重要。 那為什么人們要這么重視花崗巖,我們?yōu)槭裁匆盟兀? 3、第一個理由:花崗巖很美,人們喜歡它。人們喜歡它還有第二個理由:花崗巖非常堅固,你看(多媒體出示金字塔照片),這是一張4500年前古埃及法老胡夫最大的金字塔照片,金字塔塔頂是用9塊花崗巖砌成的,每塊重達50噸;塔身是用普通石頭砌成的,風吹雨淋都風化了,而塔頂花崗巖卻完好如常。大家說它結實不結實! 4、面對這么美麗、結實的花崗巖,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探究一下花崗巖這種巖石的組成。(補充板書:的組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猜測嘗試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學生的親身參與使他們更加的迫切想知道花崗巖為什么這么多用途。同時也再一次引發(fā)思考:花崗巖還有什么可以研究的。為接下來礦物的研究做好了鋪墊,也為下述的科學探究學生主動參做好準備。】 (二)美麗的花崗巖 1、現(xiàn)在老師要給你一塊花崗巖,你打算如何觀察和探究花崗巖?思考一下,誰來說說。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師為大家更好地研究花崗巖的組成,準備了一些花崗巖,你想不想研究一下?(分發(fā)材料)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觀察:你觀察的花崗巖里主要有幾種顏色的顆粒組成?每種顆粒有什么特點?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觀察,并填寫觀察記錄表。 提示:可以用小刻刀或釘子刻劃一下,體驗花崗巖的硬度??虅潟r小心刻劃,注意安全。 【設計意圖:將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做為一個引導者。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讓興趣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讓問題驅使學生去研究觀察??茖W探究是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科學的思維過程。更是學生經(jīng)歷、體驗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整個過程的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和生活習慣。】 3、交流反饋花崗巖的信息 學生匯報觀察情況。 出示學生所觀察使用的不同顏色花崗巖的斷面,使之形成共識:雖然花崗巖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但是,它們主要都是由三種物質組成的。 這三種物質分別是石英、長石和云母,它們都屬于礦物。(板書:長石、云母、石英) 學生再次描述花崗巖的組成。師生共同認識云母、長石、石英。 4、可是老師告訴大家:自然界中礦物很少單獨存在,你想近距離的觀察一下這難得一見的三種礦物嗎? 學生領取石英、長石、云母礦物標本,小組進行觀察,并填寫實驗記錄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們往更深一層次研究??茖W的研究很多時候需要進一步的探索。撥開巖石的外衣,探索里面礦物的組成。培養(yǎng)學生們樂于探究,和刨根問底的習慣?!? 5、小組匯報交流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的特點,教師引導歸納總結。 6、再次認識花崗巖中的云母、長石、石英,驗證它們在花崗巖中的存在。 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各有各的特點,你們還能在花崗巖中找到它們嗎?再找找! 學生再次觀察花崗巖,找出它們的存在并形成共識: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的。 7、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墒牵V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們進行思想集會的地方。通過前面的觀察實驗,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成果。用實驗的結論構建新的知識。這也是科學探究的結論階段。對于實驗觀察中幾種礦物不同的發(fā)現(xiàn)教師沒有忽視,而是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關注、分析實驗的數(shù)據(jù)。】 (三)常見的礦物 世界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礦物有近4000種。礦物是組成地殼巖石的重要物質。生活中除了石英、長石、云母這三種礦物以外,還有其它一些常見的礦物。閱讀單元資料庫82至83頁“礦物特征卡”,在那里可以了解到常見礦物的詳細特征,并了解人們是怎樣描述礦物的。 學生閱讀書“礦物特征卡”并思考問題:人們是從哪些方面來觀察、描述礦物的? 交流匯報: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描述礦物?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將學過的科學用到生活中。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同時學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資料,讓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讓課堂生態(tài)化。學會閱讀查找資料,在閱讀查找中,知道怎樣描述礦物。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應用拓展 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要想了解更多的巖石、礦物知識請登錄:中國礦物晶體網(wǎng)http://www.kwjtw.com/、中國礦物網(wǎng)http://www.qqhuashi.com/portal.php或從“百度”直接搜索相關巖石和礦物資料。 【設計意圖:學無止境。作為教師教授給學生的東西畢竟很少,很多的時候學要學生自己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往往這些發(fā)現(xiàn)比課堂上教師灌輸給它們的更加有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八、教學評價設計 科學課程評價的宗旨是由科學課程的性質決定的,《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因此,科學教學評價應通過各種評價工具,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改善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xiàn)課程宗旨——提高每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設計本課的教學評價,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觀察與課后訪談評價。課堂觀察是過程性評價中搜集情況和表現(xiàn)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這里的觀察不是指日常所說的“教師用眼睛來看”,而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關注評價對象的表現(xiàn),搜集各種有關信息的過程。在觀察時,有比較明確的觀察目的,即針對評價要求,圍繞評價指標,設計好觀察要點。觀察記錄形式要既有利于記錄的方便,又有利于觀察結果的統(tǒng)計和分析。 2、作業(yè)、作品設計與分析評價??茖W課教師通過提供布置作業(yè)任務,從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表現(xiàn)與完成作業(yè)或作品的質量,來評價其有關水平與能力。用這種方法既可以展示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整體質量,又可以從學生作業(yè)或作品的立意、設計、實施、結論,資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綜合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科學方法與研究能力的運用水平。 3、測驗與考試評價。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訓練,測驗與考試仍然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法,關鍵在于如何正確認識和恰當把握傳統(tǒng)的測驗與考試方式。測驗與考試在小學科學課程的評價中有兩種用法:一是在學習開始前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進行摸底,二是在學習告一段落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通過測驗與考試能反映整個教學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從而對科學教學做出調整與改進。通過測驗應反映出學生個體的進步與變化,以利于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評價,而不是單純通過考試來對學生進行互相比較。 九、設計特色簡述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點特色: 1、課前布置學生閱讀單元資料庫《巖石的成因和分類》,了解在地球運動運動變化中不同類別巖石的形成原因。給了學生一次自己去查閱資料的機會。在查找中認識到巖石的成因以及巖石的分類。為礦物組成巖石這一概念做鋪墊。 2、在實驗設計時,先讓學生提出研究問題,再進行研究。通過圖片認識花崗巖,在認識花崗巖時,我先讓學生用肉眼觀察花崗巖,對花崗巖的顏色形態(tài)有個初步了解。再借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花崗巖, 從而知道花崗巖里有三種不同的顆粒物且特征各異。之后再引入對云母、石英、長石的觀察。在學生觀察完后,讓學生把這三種物質同花崗巖里的物質進行對比,從而認識到花崗巖是由這三種物質組成的。這時再告訴學生什么是礦物,并由對花崗巖的認識中類推出巖石是有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 3、精選工具,增強實驗效果。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本課在設計上對于花崗巖的觀察精選了十倍左右的放大鏡、和小刻刀。對于花崗巖的觀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生本化的教育模式。貫穿整堂課教師的作用就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從實驗前認識花崗巖,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提供給學生材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提問去研究問題。在研究中,教師適當?shù)奶嵝?,讓學生的研究更加的完整。研究完以后,讓學生自己發(fā)表想法,自己來更正,自己來得出結論。教師的作用就是一把尺子,當學生線路走彎的時候,更正一下。 5、層層深入的研究問題。研究一個問題往往要知道這個知識的前因后果。本課教學的安排便是如此。課前先讓學生們閱讀單元資料庫《巖石的成因和分類》,了解在地球運動變化中不同類別巖石形成的原因。然后研究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花崗巖。通過花崗巖的研究建構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知識體系。并再一次研究花崗巖中三種礦物質的組成。讓學生認識礦物的重要性,并且為下面描述礦物做好鋪墊。 6、資料卡閱讀,學會自學查找的方法。資料卡的閱讀對于學生認識礦物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就像一粒粒知識的小芝麻,需要學生慢慢的拾取。在拾取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7、知識拓展,課無止境。課堂的學習已經(jīng)結束,但是生活的課堂卻剛剛開始。生活中的課堂才是學生掌握真知的課堂。教師提供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去尋找。 8、本課的教學設計真正體現(xiàn)了“在科學探究中建構新知”的理念。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探究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他們的獨立思考和交流中不斷產(chǎn)生認知沖突,概念由模糊到清晰,最終用學生們交流出的實驗結論說明觀點,建構新知。 十、板書設計及學生實驗記錄表 巖石的組成 石英 花崗巖 長石 云母 礦物 巖石 【設計意圖:采用了動態(tài)的板書,即根據(jù)學生所說選擇性的板書相關內容。板書清晰,從巖石到礦物,層層深入。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花崗巖觀察表格如下: 我發(fā)現(xiàn)花崗巖主要由 種顆粒組成 這種顆粒的特點 第一種顆粒 第二種顆粒 第三種顆粒 …… 我還發(fā)現(xiàn) 提示:可以用小刻刀刻劃一下,體驗花崗巖的硬度??虅潟r小心刻劃,注意安全。 2、三種礦物觀察表格如下: 礦物名稱 這種礦物的特點 石英 長石 云母 提示:標本盒中1號礦物是石英,2號礦物是長石,4號礦物是白云母。 注意刻劃力度不要過大,以免劃傷自己。-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2019 春教科版 科學 四下 4.2 認識 常見 巖石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572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