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5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15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4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作者背景】劉長卿(約709約786),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少居嵩山讀書,后移家鄱陽。開元二十一年(733)進士。劉長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的詩內容廣泛,各體皆備,詩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亂的社會狀況及民生疾苦在詩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寫遭讒貶謫、胸懷不平之意,以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閑逸的情懷,缺乏雄深蒼勁之作。 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第一次遷謫在唐肅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
2、為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縣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773)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jié)令恰相符合。【主旨感悟】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寫詩人自己在貶謫途中,經(jīng)過長沙,憑吊賈誼故居,通過悲傷賈誼的侘傺失意(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雖被召回京,但不得大用,終抑郁而死),傷今懷古,感慨自己遭受遷謫的悲苦命運?!舅囆g鑒賞】1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扒锊莳殞と巳ズ?,寒林空見日斜時”,“秋草”“寒林”“人去”“日斜”這些景象,渲染出賈誼故宅一片蕭條
3、冷落的景色;“寒林”“日斜”,不僅是寫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空見”更是把回天乏術、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惆,刻畫得入木三分?!跋嫠疅o情吊豈知”,湘水滔滔流去,時光一去不返,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懷。 “寂寂江山搖落處”,劉長卿在賈誼故宅徘徊,暮色漸濃,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一幅荒村日暮圖,更渲染了詩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2以古寫今,含蓄蘊藉。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我”在,但這些寫得不是那么明顯,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
4、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2010年高考浙江卷)(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題。(18分)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世有冠冕,為西夏著姓。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xiāng)國,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鮮有屈焉。學不師受,友人勸之,叟曰:“先圣之言,精義入神者,其唯易乎?猶謂可思而過半。末世腐儒,粗別剛柔之位,寧有探賾未兆者哉?就道之義,非在今矣?!蹦伺x群籍,再閱于目,皆誦于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以姚政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隱匿名行,懼人見知。時京兆韋祖思,少閱典墳,多蔑時輩,知叟至,召而見之。祖思習常,待叟不足。叟聊與敘溫涼,拂衣而出
5、。祖思固留之,曰:“當與君論天人之際,何遽而反乎?”叟對曰:“論天人者其亡久矣,與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彼觳蛔?。至主人家,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節(jié)選自魏書胡叟傳) 注探賾:探索深奧的道理。鄙黷:輕賤侮慢。【解析】A項中“屈”應譯為“使信服”或“折服”?!敬鸢浮緼 1識記文章中的文言基礎知識。 2通過翻譯文章中重點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觀點。重點學習第2、3、4、7則選文。 3把握孔子張揚的“義”的價值取向,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6特殊句式判斷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省略句子路問成人賓語前置句君子義以為上德
6、之不修,學之不講狀語后置句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文之以禮樂1怎樣理解“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句話?孔子在這里提到富貴與道的關系問題。他認為,只要合乎道,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此處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發(fā)財,但必須符合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2如何理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貴的具體原則,即須合乎“義”與“仁道”,違此而獲,則被視如浮云之不足取。同時亦表明其對清貧生涯甘之如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與襟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認為,在
7、艱苦的環(huán)境下,要體會到樂趣就要安于清貧的生活,但是對用不義的手段去獲得權力和財富,要看得像浮云一樣??鬃拥倪@個思想與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定意志是同義的,給后代追求理想的人們以巨大的鼓舞。“富貴于我如浮云”也成為后世知識分子追求理想境界而蔑視榮華富貴的一種宣言。3文中孔子論述了怎樣的義利觀?人有謀取富貴財利或者說物質利益的欲望,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墒侨绻斡蛇@種欲望發(fā)展下去,社會就會陷入弱肉強食、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無所不為、紛亂無序的可怕境地。本文所選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義利觀。義主要是指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規(guī)范,比如合乎道、合乎仁、合乎禮等??鬃訌娬{,“君子憂道不
8、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實行比謀取富貴財利更重要;無論何時何地,君子會把奉行仁義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貴之上??鬃訌娬{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們省察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義。4“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視一聽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這樣對不對?如果事事這樣,那么不是活得太累了嗎?從理論上說,這九種思慮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當你真正面對現(xiàn)實,尤其是紛繁復雜、變幻莫測的現(xiàn)代生活時,就會感到要真正履行起來是相當困難的。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實行起來很困難就完全否定它們或者置之腦后不予理睬,九種不能實行,就是實行其中一二種也是有
9、好處的??!比如說“忿思難”,當你發(fā)怒時想想后果;又比如說“見得思義”,當你有可得時想想是不是不義之財。起碼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適用的告誡吧。君不見,街頭巷尾打架斗毆而釀成嚴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嗎?結果就造成孔子在論語顏淵篇里指出的那種情況,“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不僅害了自己,而且也連累到家人。這豈不是很糊涂嗎?再說“見得思義”的問題,那眾多斷送前程或晚節(jié)不保的貪污受賄者,不就正因為在有利可得時沒有想一想是不是不義之財,是不是不應該得,不應該拿嗎? 總而言之,凡事還是多想一想,思慮思慮為好。5孔子提出的“九思”,對于他的“富”“貴”的觀點有何作用?文章所選文段大多是
10、孔子對富貴的態(tài)度和人生觀點,而第六則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來與財富無關系,其實,那最后一思“見得思義”,就是對義利觀的進一步闡述,即見到財利,就要考慮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說,取得富貴的標準底線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這種標準和道德的底線。6在第9節(jié)中,孔子為什么感嘆“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因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亂??鬃涌畤@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lián)系,因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
11、“不善”,只有這樣,修養(yǎng)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7本課所選內容,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語句參差變化,自由灑脫。從本課所選的內容,來體會孔子言語的自由、灑脫、有趣。“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一段,開頭兩句仿佛兩扇門一樣,多么齊整;到了“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就出現(xiàn)了變化;而結尾處“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又非常齊整。“君子有九思”一段話,前面八思為三字句,非常齊整,最后一思則是四字句。這些都是整齊中含有變化。“富而可求也”“飯疏食飲水”兩段,語句參差不齊,可是內容上都含有一種相反相成的關系。這是參差中蘊涵整齊。這種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使意思表達得更完整,情味更悠長?!敬鸢浮緾(A.諂:chn,B
12、.辟:b,D.誨:hu)【答案】A(而:如果)【答案】C(A.表假設的連詞;B.表順承的連詞;C.表轉折的連詞;D.表并列的連詞,可以不譯出來;而例句中的“而”是表轉折的連詞。)4下列倒裝句式的性質與例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不相同的一項是()A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B仁以為己任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其何以行之哉【答案】C(題干和ABD都是賓語前置,C是定語后置)5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B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去?/p>
13、受。)C子路問成人。(子路問一個成年人。)D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答案】C(成人:完美無缺的人)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答案】A(A中的“之”并不是指代“富”,而是指代“執(zhí)鞭之士”。)7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君子去仁,惡乎成名B造次必于是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文之以禮樂【答案】C(要,通“約”) 8翻譯下面句子。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_ _ (2)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_ _【答案】(1)發(fā)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都想要的;不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它,君子不能接受。(2)君子沒有一頓飯的工夫能離開仁德,在急迫倉促中一定這樣(按照仁的要求做),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這樣(按照仁的要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