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課后練習.doc
《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課后練習.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課后練習.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四十六講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 題一: A~H是初中常見物質(zhì),下圖為這些物質(zhì)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圖,其中E為黑色固體,H為藍色沉淀且受熱易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問題: ⑴E為___________。 ⑵DF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波爾多液是一種農(nóng)業(yè)上常用的殺菌劑,它由硫酸銅、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配制過程如下:步驟Ⅰ.向生石灰中加水配成石灰乳,將其溫度降至室溫;步驟Ⅱ.將硫酸銅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邊倒入邊用木棒攪拌,即配成波爾多液。 ①寫出上述配制波爾多液過程中步驟Ⅰ和Ⅱ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步驟Ⅰ中石灰乳溫度未降至室溫,會造成波爾多液變質(zh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二: A~J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其中A是一種常見的化肥,不能與堿性物質(zhì)混合使用;H和D的組成元素相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①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④的實際應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三: 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鉀、碳酸鈣、硝酸鈣、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取少量該固體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蕩,得到白色沉淀,向該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且有氣體放出。請你回答: (1)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四: 有三種白色粉末,分別是碳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把這三種粉末區(qū)分開來。敘述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 實驗操作 預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題五: 某白色粉末狀固體甲,可能含有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氯化鈉;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鋇、氯化鈉。為探究它們的成分,某化學小組開展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溶液A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堿性”)。步驟Ⅱ中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 ⑵固體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濾液C中除了指示劑外還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________。 ⑶根據(jù)步驟Ⅳ不能確定固體甲中某物質(zhì)一定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要證明甲中該物質(zhì)的存在,需補充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現(xiàn)象。 題六: 實驗室有一杯無色透明的廢液,廢液中的溶質(zhì)為NaOH、H2SO4、Na2SO4、HCl、Cu(NO3)2五種物質(zhì)中的兩種,為了確定其溶質(zhì)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假設每步均恰好完全反應)。 請回答: ⑴白色沉淀A是___________,白色沉淀B是___________。 ⑵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___。 ⑶廢液中一定沒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 ⑷寫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只要求寫一個)。 ⑸廢液中溶質(zhì)的組成可能有___________種情況,寫出其中的一種組成情況:___________。 題七: 有A、B、C、D、E、F六種物質(zhì)的稀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種溶液。圖為常溫時上述溶液兩兩混合的部分實驗現(xiàn)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氣體,“-”表示無明顯現(xiàn)象或生成微溶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的空格內(nèi)用“↓”“↑”“-”表示出對應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 (2)F是___________。 題八: 已知A—E是初中化學的常見物質(zhì)。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C是一種鈉鹽。它們相互間轉(zhuǎn)化或發(fā)生反應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表示兩種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 請回答: (1)B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 (2)C→E發(fā)生的反應,屬于_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九: 為了測定蠟燭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先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Ⅱ、裝置Ⅲ的質(zhì)量。按圖示連接好儀器裝置,點燃蠟燭,同時從a導管口抽氣。一段時間后熄滅蠟燭,再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Ⅱ、裝置Ⅲ的質(zhì)量。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蠟燭 裝置Ⅱ 裝置Ⅲ 反應前質(zhì)量/g 15.8 182.3 212.2 反應后質(zhì)量/g 14.4 184.1 216.6 ⑴該實驗中測得水的質(zhì)量___________g,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g。 ⑵由該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蠟燭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為___________。 ⑶裝置Ⅱ和裝置Ⅲ的順序能否顛倒?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⑷理論上,裝置Ⅱ和裝置Ⅲ增加的總質(zhì)量大于蠟燭失去的質(zhì)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該實驗能否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十: 根據(jù)氣體的性質(zhì)不同,可以對混合氣體的成分進行判斷。 (1)水煤氣是將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焦炭而生成的氣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氫氣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某課題組同學為驗證水煤氣的成分,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請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你認為驗證水煤氣中各成分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裝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裝置E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實驗中兩次用到裝置A,其目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請你設計一種尾氣處理方案: (2)某無色氣體X可能含有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取一定量該氣體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假設每步都充分反應或吸收),結(jié)果裝置①中無明顯變化,裝置③增重1.8g,裝置④增重2.2g。 下列關(guān)于氣體X成分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沒有二氧化碳 B.可能只有甲烷 C.可能含有甲烷和氫氣 D.可能含有氫氣和一氧化碳 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 題十一: 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且由H、C、O、S、Cl、Na、Ca等7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guān)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均已略去)。 (1)若A~D均含一種相同元素,且A、B、D均為氧化物,C是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D均為化合物,且D、B、A、C相對分子質(zhì)量依次增大,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滅火,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均由三種元素組成,且有如圖2所示的實驗,C、D含有相同的金屬元素.若關(guān)閉K2打開K1,將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觀察到產(chǎn)生大量氣泡,B中溶液變渾濁;此時關(guān)閉K1、打開K2,可觀察到廣口瓶中液體進入C中,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xiàn)象.則D為___________,B→C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十二: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10種物質(zhì)是由H、C、O、Ca、Cl、Fe中的幾種元素組成,它們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題中“→”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guān)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圈Ⅰ中的轉(zhuǎn)化均是分解反應,圈Ⅱ中的轉(zhuǎn)化均是化合反應。 (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Y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 (2)N和F是常見的非金屬單質(zhì).化合物A和B的元素種類相同,化合物D和E的元素種類也相同,請寫出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E+N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上述物質(zhì)中任選物質(zhì),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當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請分別寫出符合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 現(xiàn)象 序號 a處液面降低 b處液面降低 ① ②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 題一: (1)CuO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I:CaO+H2O=Ca(OH)2;II: Ca(OH)2+CuSO4=CaSO4+Cu(OH)2↓ ②氧氧化銅受熱分解 解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特性與轉(zhuǎn)化關(guān)系抓住突破口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H為藍色沉淀且受熱易分解,由此可知,H是氫氧化銅,要得到氫氧化銅需要可溶性的銅鹽和一種可溶性的堿反應,根據(jù)G由E和稀硫酸反應得到可知,G一定是硫酸銅,根據(jù)E是一種黑色物質(zhì)且既能與硫酸反應也能與一氧化碳反應可知,E是氧化銅,C是銅或二氧化碳,綜合以上信息可知F是氫氧化鈉,D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可知,D是氫氧化鈣,根據(jù)B能與水反應制取D可推知B是氧化鈣,結(jié)合A通過煅燒生成B(氧化鈣)和C可知,A是碳酸鈣,C是二氧化碳。 題二: ⑴分解反應 ⑵NH3 ⑶2C+O22CO ⑷冶煉金屬 解析:已知A是一種不能和堿性物質(zhì)混合使用且受熱易分解生成三種物質(zhì)的化肥,說明A是一種受熱易分解的銨態(tài)氮肥,則可確定A是NH4HCO3(銨態(tài)氮肥易與堿性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氨氣,NH4HCO3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由C發(fā)生分解反應的條件是“通電”可確定C是水,水分解生成的兩種物質(zhì)分別是氧氣和氫氣,根據(jù)反應③的條件是“點燃”,可以確定E是氧氣、則F是氫氣,則反應③生成的H是一種氧化物,已知H和D的組成元素相同,可以確定D也是一種氧化物,可以推斷出D是二氧化碳、則B就是氨氣(NH3),也可以得出H就是一氧化碳;由反應④的條件為高溫,且反應能夠生成D可以確定G是碳,則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2CO;則I是一種金屬氧化物,反應④為一氧化碳還原金屬氧化物制得金屬,該反應的實際應用是冶煉金屬。 題三: (1)硫酸鉀、碳酸鈣、氯化鋇 (2)①K2SO4+BaCl2=BaSO4↓+2KCl ②CaCO3+2HNO3=Ca(NO3)2+CO2↑+H2O 解析:根據(jù)題中“取少量該固體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蕩,得到白色沉淀,向該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只有部分溶解”說明得到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硫酸鋇或氯化銀等),同時也一定含有能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如碳酸鹽或不溶性堿等);分析題目提供的條件可以判斷出: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鉀、碳酸鈣、氯化鋇;可能含有硝酸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K2SO4+BaCl2=BaSO4↓+2KCl;CaCO3+2HNO3=Ca(NO3)2+CO2↑+H2O。 題四: 如下表所示。 實驗操作 預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1、分別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振蕩。 固體不溶解的是碳酸鈣。 固體溶解的是氯化鈉和碳酸鈉。 2、分別向上述溶解了固體樣品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 有氣泡產(chǎn)生的是碳酸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鑒別的原則是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同加以區(qū)分,利用碳酸鈣難溶于水,而碳酸鈉、氯化鈉易溶于水,可將碳酸鈣與碳酸鈉、氯化鈉區(qū)分開來;再利用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而氯化鈉不能,可將碳酸鈉與氯化鈉區(qū)分開來。實驗方案一般包括實驗操作、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題五: (1)堿性;過濾 (2)硫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硝酸鋇、硝酸鈉、氯化鈉 (3)溶液乙中可能含有氯化鈉;取少量甲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鋇溶液,過濾,取濾液滴加硝酸銀溶液 解析: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所以溶液A顯堿性, 步驟Ⅱ是把不溶于水的固體與液體分開,是采用了過濾法;由于A溶液顯紅色,所以甲中一定存在氫氧化鈉,當向A中加入過量乙溶液時,產(chǎn)生了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說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鈉,一定不存在碳酸鈉,由于濾液C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會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C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鈉,至于氯化鈉是來自于甲乙哪種物質(zhì)無法確定。 題六: ⑴BaSO4;AgCl ⑵過濾 ⑶NaOH和Cu(NO3)2;H+ ⑷HCl+AgNO3=AgCl↓+HNO3(或NaCl+AgNO3=AgCl↓+NaNO3) ⑸3;H2SO4和Na2SO4(或HCl和H2SO4;或Na2SO4和HCl) 解析:由“溶液呈無色透明”及“濾液Y的pH=2”可以推斷出廢液中一定沒有Cu(NO3)2與NaOH,一定含有H2SO4 與HCl中的至少一種溶質(zhì);由“向廢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斷出廢液中一定含有H2SO4 與Na2SO4中的至少一種溶質(zhì),沉淀A是BaSO4,操作Ⅰ是過濾;由于BaCl2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因此無法確定廢液中是否含有HCl,得到的沉淀B是AgCl,AgCl可能是由NaCl+AgNO3=AgCl↓+NaNO3或HCl+AgNO3=AgCl↓+HNO3反應產(chǎn)生;廢液的組成可能是H2SO4、HCl或H2SO4、Na2SO4也可能是HCl、Na2SO4。 題七: (1)如圖所示 (2)硝酸鈣[或Ca(NO3)2] 解析:由圖可以看出:B、C混合有氣體產(chǎn)生,可推知B、C是碳酸鉀與硫酸中的一種;再由B與A混合產(chǎn)生沉淀、B與D、E、F混合均無明顯現(xiàn)象可推知B為硫酸,則C為碳酸鉀;進一步可推知A為氯化鋇;再由A、D混合產(chǎn)生沉淀可推知D為硝酸銀;C、E混合無現(xiàn)象可推知E為氯化鈉,則F為硝酸鈣。依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可以推知物質(zhì)間能否發(fā)生反應及反應時的現(xiàn)象。 題八: (1)HCl Na2CO3 (2)復分解 (3)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A和D是兩種常見的堿,可以推斷出A和D分別為Ca(OH)2和NaOH中的一種;B是一種常見的酸,且只含有兩種元素,則B是HCl;C是一種鈉鹽且能與HCl反應,則C可能為Na2CO3;又因為A能生成C(Na2CO3),所以A為NaOH、D為Ca(OH)2;A、D都能與B(HCl)反應,E可以由Na2CO3和HCl反應生成,又能與兩種堿反應,故E為CO2;鹽和酸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a(OH)2和Na2CO3能夠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鈣的沉淀和氫氧化鈉。 題九: ⑴1.8g;4.4g ⑵6:1 ⑶不能 ⑷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有一定量的氧氣參加了反應⑸不能;該燃燒裝置不密封有二氧化碳和水損失 解析:裝置Ⅱ中是濃硫酸,是吸收水蒸氣的,裝置Ⅲ是堿石灰,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所以水的質(zhì)量就是裝置Ⅱ反應前后質(zhì)量差,而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就是裝置Ⅲ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差,依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氧兩元素的質(zhì)量比即為蠟燭中碳、氧兩元素的質(zhì)量比。即(4.4g):(1.8g)=6:1;裝置Ⅲ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所以裝置Ⅱ和裝置Ⅲ不能顛倒,由該實驗裝置不密封,所以不能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 題十: ⑴①H2O、CO2、H2、CO ②吸收二氧化碳氣體;除去水蒸氣 ③反應物由黑色變成紅色 ④驗證水煤氣含有水蒸氣;通過驗證生成物中有水蒸氣來證明水煤氣中含有氫氣 ⑤將玻璃管改成尖嘴點燃或用氣球收集 ⑵ABD 解析:(1)①白色硫酸銅遇水能夠變藍,先通過無水硫酸銅是為了檢驗是否含有水蒸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先斷出水蒸氣,通過石灰水是為了檢驗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除去水煤氣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濃硫酸是為了除去水蒸氣,通過氧化銅是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還原性氣體,再通過無水硫酸銅,是為了檢驗水煤氣通過氧化銅后是否有水生成,目的是為了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氫氣(氫氣能夠在加熱條件下還原氧化銅并生成銅和水);最后通過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目的是為了檢驗水煤氣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加熱條件下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②由于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裝置C可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則裝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氣;③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則裝置E內(nèi)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黑色粉末變成紅色;④實驗中兩次用到裝置A,其目的分別是驗證水煤氣含有水蒸氣,通過驗證生成物中有水蒸氣來證明水煤氣中含有氫氣;⑤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可將玻璃管改成尖嘴點燃或用氣球收集;(2)由題意可知:氣體X通過澄清石灰水時無明顯變化,說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該氣體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為裝置③增重1.8 g,說明生成了1.8g水;因為裝置④增重2.2g,說明有2.2g二氧化碳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比為11:9;由CH4和H2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2H2+O22H2O)中相關(guān)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可以看出,如果是純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比為恰好為11:9,但是一旦加入了只生成水的氫氣,那么最終一定會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比一定不會是11:9,故不可能是甲烷和氫氣的混合物;如果加入了只生成二氧化碳的CO,那么最終一定會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比一定不會是11:9,故也不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一氧化碳燃燒只生成CO2,H2燃燒只生成H2O,如果反應物比例適當也會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zhì)量比恰好為11:9;故X的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氫氣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時含有甲烷、氫氣和一氧化碳,本題應選ABD。 題十一: ⑴H2O或H2O2;2CO+O22CO2⑵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⑶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1)C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結(jié)合所給的7種元素,所以C就是氧氣,所以A、B、D中都含有氧元素,B會轉(zhuǎn)化成氧氣,所以B是水或雙氧水,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A和C會反應,所以A是一氧化碳,經(jīng)過驗證,各物質(zhì)都滿足,一氧化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2)B和D在生活中常用于滅火,所以B和D是二氧化碳和水,D、B、A、C相對分子質(zhì)量依次增大,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水,二氧化碳會轉(zhuǎn)化成C,C會轉(zhuǎn)換成水,A和C會反應,所以A是硫酸,C是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硫酸會反應,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水;(3)A~D均由三種元素組成,關(guān)閉K2打開K1,將D中溶液滴入A中,可觀察到產(chǎn)生大量氣泡,D含有金屬元素,所以D就是碳酸鈉,A就是硫酸,B中溶液變渾濁,所以B是氫氧化鈣,此時關(guān)閉K1、打開K2,可觀察到廣口瓶中液體進入C中,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xiàn)象,所以C是氫氧化鈉,經(jīng)過驗證,各種物質(zhì)都滿足要求,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 題十二: (1)CaCO3 (2)2H2O22H2O+O2↑;2CO+O22CO2 (3)如下表所示。 現(xiàn)象 序號 a處液面降低 b處液面降低 ① HCl Fe CO2 H2O ② CaCO3 HCl CO2 Ca(OH)2 解析:(1)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Y就是碳酸鈣;(2)物質(zhì)是由H、C、O、Ca、Cl、Fe中的幾種元素組成,化合物A和B的元素種類相同,A和B都會轉(zhuǎn)化成非金屬單質(zhì)N,所以A就是過氧化氫,B就是水,N就是氧氣,氧氣和F會生成E、D,化合物D和E的元素種類也相同,E和氧氣反應會生成D,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D就是二氧化碳,所以X就是氫氧化鈣,Z是鹽酸,M就是金屬氧化物,經(jīng)過驗證各物質(zhì)都滿足轉(zhuǎn)換關(guān)系,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3)b處液面降低,說明瓶內(nèi)的壓強減小,可以采用氣體和液體反應使壓強減小,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二氧化碳和水都滿足要求,a處液面降低,說明瓶內(nèi)的壓強增大,可以采用固體和酸反應生成氣體的方法使氣壓增大,碳酸鈣和鹽酸反應,鐵和鹽酸反應,也可以是過氧化氫分解,此時可以用氧化鐵催化。-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考化學第二輪專題復習 第46講 物質(zhì)的鑒別和推斷經(jīng)典精講課后練習 中考 化學 二輪 專題 復習 46 物質(zhì) 鑒別 推斷 經(jīng)典 課后 練習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371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