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3 植樹的牧羊人 知識與技能 1.熟讀課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關鍵詞,評價牧羊人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 價值觀 挖掘文章中的環(huán)保因素,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習慣。 教學重點 抓住作者對人物的細致描寫與景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 細心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一(文本導入):有一篇文章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個孤獨牧羊人,將內心對家人的思念轉化為了對大自然的關愛,將余生傾注在荒原上,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yè)的田園。 你想知道這篇文章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樹的牧羊人》,學后看看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導入二(情境導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風雨中奮斗搏擊。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不隨波逐流之船,不懼困難之鷹——植樹的牧羊人。 1.作者簡介 讓?喬諾(1895—1970),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多部作品獲獎,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多半以他的家鄉(xiāng)和周邊地區(qū)——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qū)為背景。 2.交流背景 《植樹的牧羊人》是法國作家讓?喬諾用23年時間為我們寫的震撼心靈的環(huán)保主題的故事,當這本書送到出版商手里時,僅僅有7頁是打字機打出來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筆一筆手寫的。畫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費了5年時間以熏瞎一只眼睛為代價來完成這部作品的繪畫。讓?喬諾于1953年應美國一本雜志專題“你曾經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約稿而寫的。編輯收到這個讓人震撼的故事后,調查得知在普羅旺斯山區(qū)的小鎮(zhèn)巴農的養(yǎng)老院沒有死過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來。第二年在美國《Vogue》雜志上發(fā)表,之后在十多個國家翻譯發(fā)表?!吨矘涞哪裂蛉恕肥亲?喬諾晚期的作品,是虛構的小說世界。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貢獻。 3.知識鏈接 人類對環(huán)境破壞的事例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yè)區(qū)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一周內有60多人死亡,數(shù)千人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汽車排放的大量尾氣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產生化學煙霧,這些煙霧使大量居民出現(xiàn)眼睛紅腫、流淚、喉痛等癥狀,死亡率大大提高。 (3)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zhèn)因煉鋅廠、鋼鐵廠、硫酸廠排放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塵造成大氣嚴重污染,使幾千居民患病,事件發(fā)生第三天有二十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煙塵和二氧化硫濃霧積聚,頭兩星期死亡4 000人,兩月內又有8 000多人死亡。 4.積累字詞 (1)注音 廢墟(xū) 干涸(h)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勞(chu) 流淌(tǎng) 水渠(q) 乍看(zh) (2)解釋詞語 ①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的地方。 ②干涸:干枯,沒有水。 ③坍塌:建筑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④溜達:散步,閑走。 ⑤刨根問底:追究底細。 ⑥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莊稼。 (一)整體感知 1.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交流點撥】牧羊人用幾十年的堅持,不斷用雙手把荒漠變成綠洲,使萬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贊美了牧羊人的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自信平和、忠厚內斂、認真細致的高貴品質。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敘事的?請按這一順序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點撥】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敘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點題,交代牧羊人是個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13—18):再見牧羊人。 第四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五部分(21):再次點題,抒發(fā)對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請分別寫出“我”前后三次見牧羊人時高原的情形。 【交流點撥】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蕪,村莊廢棄,泉眼干涸,狂風呼嘯。 再見牧羊人——樹木挺拔,重見溪水。 最后一次相見——微風飄香,樹木歌唱,泉水長流,人口增加,村莊富饒。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為下一步深層閱讀作鋪墊。 (二)深層探究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 【交流點撥】他是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人。牧羊人種橡樹,不在乎是誰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別人知道不知道,一直這樣,一個人種著樹;他還是一個認真細致、做事一絲不茍的人。從他挑選橡子、房間收拾得整齊、餐具洗得干凈等細節(jié)可以看出。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對牧羊人的描寫,小組討論,小組展示。 明確要點:學習這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在以后的寫作中應用。 第二課時 1.作者的文學常識。 2.提問詞語的解釋。 (一)深層探究 1.本文運用第幾人稱來敘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運用第一人稱敘事。采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種樹人的故事,通過“我”的耳聞目睹,所思所想,對種樹人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我”在文中僅僅是個過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目睹了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變成森林村莊。“我”作為一個見證人,使種樹人的事跡具有極強的紀實性,使種樹人的故事顯得真實可信,產生了打動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沒有和種樹人朝夕相處,對種樹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這個地方滄海桑田的巨變卻令“我”震撼,這就使得種樹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為什么要描寫荒漠的毫無生氣?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這樣寫為了與后文荒漠變成了綠洲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 3.作者最后為什么還要寫來到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點撥】通過寫居民的精神境界的變化,從側面襯托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他不僅改變了荒漠,還改變了人。 (二)品析語言 賞析下列句子。 (1)在我眼里,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交流點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我”在處境非常困難時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2)他停了下來,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后,他輕輕地往坑里放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 【交流點撥】運用動作描寫,“輕輕地放”“仔細蓋”生動傳神地寫出牧羊人對橡子的愛惜,種樹的認真,也含著“我”對“牧羊人”的敬佩。 (3)“牧羊人拿出一個袋子,從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著,一顆一顆仔細地挑選起來?!边@個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試分析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動作描寫,寫出“牧羊人”選橡子時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生怕有一顆發(fā)不了芽,與下文種橡子時的“輕輕地放”“仔細蓋”相照應,也為下文橡樹長大成林作了鋪墊。 愿我們都能做這樣的牧羊人,種植希望、播下幸福,成為“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又何止牧羊人一個呢?請你再找找身邊的“植樹的牧羊人”的事跡,和同學們交流。 (課堂教學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植樹的牧羊人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13 植樹 牧羊人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371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