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2.3.1 認識原子教案 魯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2.3.1 認識原子教案 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2.3.1 認識原子教案 魯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2.3.1 認識原子教案 魯教版 ● 教學目標 1、 認識原子的組成及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 2、 了解原子、分子和離子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會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說明化學反應的發(fā)生過程。 3、 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物質的變度能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綜合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原子的組成 難點:原子、分子和離子的異同點和相互關系。 ● 教學方法 自學研究法、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 ●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系統(tǒng) ● 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原子”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原子的結構和相對原子質量,第一課時主要是原子的結構和電子的知識。小結時重點應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區(qū)別上,也就是看兩種微粒在化學反應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總結、對比、討論的方法促進理解。 在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概念,這是引導學生從分子認識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礎知識。通過物質的分解反應可以從宏觀上觀察到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他物質,再從“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眮矸治?,能推斷出分子是可分的,從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問題。 ● 教學對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學中,就目前的實驗手段來說,還難以讓人們直接看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在此化學啟蒙階段,學生又缺乏分析推斷原子結構的知識基礎,比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結構的動畫片,使學生對原子結構有一個比較形象的了解。 在節(jié)課教學之前,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關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過分析反應導出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清楚的對原子和分子加以對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異和相關之處。 在教學中,對于電子的運動,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去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tài),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例來描述原子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學生將無法建立起有關的形象,應該向學生指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與汽車在公路上奔馳、人造衛(wèi)星按一定軌道繞地旋轉是不同的,它沒有固定的線性軌道。 ● 教學流程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課題 原子的結構 提出問題,共同探究 1、為什么只有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反彈回來? 2、原子核能把轟擊它的α粒子反彈回來,說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討論交流 結合教師的講解對原子的結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提出問題,學生閱讀 對電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師總結,學生練習 檢查對本節(jié)課內容是否全面掌握 ● 教學過程 [教師]1、舉例說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質?一一舉例說明; 3、寫出水通電分解的符號表達式。 [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種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個原子跟一個乒乓球的體積之比,相當于乒乓球跟地球的體積之比。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為原子,而原子在化學反應里卻不能再分,是不是說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實心球體?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森在原子中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人類才揭開原子內部結構的秘密——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書】一、原子的結構 【講述】湯姆森的西瓜模型、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 【提出問題】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的α粒子能夠順利穿過金箔,而只有極少數(shù)被反彈回來? [學生]探究活動:對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思考和討論 [教師]點評:對盧瑟福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進一步提出問題:原子核的體積非常小,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卻能把轟擊它的α粒子反彈回來,說明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全班交流 [教師]點評 科學實驗證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徑僅為原子半徑的幾萬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電子質量非常小,與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電子在原子內很大的空間內做高速運動。 【設問】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導入】現(xiàn)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彈的爆炸,證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結合動畫指出】科學實驗證明,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而中子不帶電。因此,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shù)目等于原子核內質子的數(shù)目。 即: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 【板書】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 [學生]觀察、領悟。 [學生]閱讀教材第45頁最后一段。 【設問】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而原子為什么不帶電? 【討論】小組活動,回答: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shù) 【板書】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設問】不同種原子之間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 [教師]科學證明,不同類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同。同種原子的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都相同,同類原子的質子數(shù)相同。 解說氫、氧、碳等原子。 【動畫展示】原子結構圖(教材P46)。 【設問】在原子中,電子的體積和質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書】二、原子中的電子 [學生]閱讀教材第46頁,對電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學生]填寫下表,對分子和原子、離子進行比較。 分子 原子 離子 微觀粒子的共性 本質區(qū)別 聯(lián)系 【設問】電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據(jù)”的空間卻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圍空間中怎樣運動? [教師]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與汽車在公路上奔馳、人造衛(wèi)星按一定軌道繞地球旋轉是不同的,它沒有固定的軌道。我們無法知道它在某一時刻所處的位置,只能想像,電子在核外運動時就像一團云霧籠罩在原子核周圍,所以形象地把它稱為“電子云”。 【小結】原子的結構 [學生]記憶 [教師]布置課堂學習 [學生]練習,檢查鞏固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 (1)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獲和體會告訴你的同學。 (2) 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結構”為題,寫一篇科普學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第二單元 探索水世界2.3.1 認識原子教案 魯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第二 單元 探索 世界 2.3 認識 原子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339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