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吳林街道中學七年級數學下冊 41 用表格表示的變量間關系教案 (新版)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吳林街道中學七年級數學下冊 41 用表格表示的變量間關系教案 (新版)北師大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4.1用表格表示的變量間關系教案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具體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過程,獲得探索變量之間關系的體驗,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什么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并能舉出反映變量之間關系的例子。
3.學會用表格整理試驗得出的數據,能從表格中獲得變量之間關系的信息,并根據表格中的資料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變量之間的關系;找問題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
難點:尋找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教法及學法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上,本節(jié)的教學及學習
2、任務是鼓勵學生用表格整理數據并充分地從表格中獲取信息,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與同伴進行交流,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學生實踐、探索、小組討論,練習。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老師舉一個生活實例: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到廚房燒上了一壺水,10分鐘后,水燒開了.在這一過程中,誰知道,什么在發(fā)生變化?
生:時間在發(fā)生變化.水的溫度也在發(fā)生變化.
師:很好!你能從生活中找到一些發(fā)生變化的例子嗎?
(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性很高)
師利用課件演示
地殼隨時間推移而運動(如圖)
隨年齡的增長,身高發(fā)生了變化(如圖)
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變化的世界中.從今
3、天開始,我們就從數學的角度研究這些變化的過程,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我們這個世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用表格表示的變量間關系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感受事物的變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讓學生觀察圖片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入通過舉例,希望學生體會身邊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變化,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二、分組實驗,合作探究
利用實驗器材——小車、木板、秒表、調節(jié)高度的裝置,讓學生參與到“小車下滑的時間”的實驗中,并一起完成表格。
我們把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利用同一塊木板,測量小車從不同高度下滑的時間.然后將得到的數據填入下表:
支撐物高度/厘米
10
20
30
40
4、
50
60
70
80
90
100
小車下滑時間/秒
學生分組實驗. 在此過程中,老師針對不同的組給以適當的指導,關注一下是否每個學生都積極地進行活動,并很好地與同學合作.
師:現在,我們每一組都得到了一組數據,并且我注意到大部分組分工合理,團結合作,使實驗順利地完成.
下面是學習一組得到的數據
支撐物高度/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車下滑時間/秒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
5、5
根據上表來試著回答下列問題串:(出示課件)
(1)支撐物高度為70厘米時,小車下滑時間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撐物高度,t表示小車下滑時間,隨著h逐漸變大,t變化趨勢如何?
(3)h每增加10厘米,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h=110厘米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5)隨著支撐物高度h的變化,還有哪些量發(fā)生變化?哪些量始終不發(fā)生變化?
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思考過程及理由.
生1:讀表可知:當支撐物高度為70厘米時,小車下滑的時間是1.59秒.
生2:從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行是支撐物高度h的值,從左往右逐漸增大;第二行是小車下滑的時間
6、t的值,從左往右逐漸減小.由此可知,支撐物h越高,小車下滑時間t越短.
師:從表格中我們得出上述結論,根據我們做的實驗和經驗,誰來解釋為什么會有支撐物h越高,小車下滑時間t越短呢?這兒我給大家提供演示課件.
生:從演示課件不難發(fā)現:小車是從同一塊木板上滑下的,也就是說,小車滑行的長度就是木板的長度.當木板支撐得越高,它形成的坡度越陡,下滑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自然就會隨著坡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小.
師:很好.我們接著來分析表格中的數量關系.通過觀察和計算,h每增加10厘米,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1.35
1.41
1.50
1.59
1.71
1.89
2.13
2.45
7、
3.00
4.23
小車下滑時間/s t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支撐物高度/cm h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99
0.09
0.06
生:不相同.當支撐物高度從10厘米變化到20厘米,小車下滑的時間縮短了4.23-3.00=1.23秒;當支撐物高度從20厘米變化到30厘米時,小車下滑的時間縮短了3.00-2.45=0.55秒;……當支撐的高度從90厘米變化到100厘米時,小車下滑的時間縮短了1.41-1.35=0.06秒.
師:
8、看第(4)個問題,根據(3)你能估計當h=110厘米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如何估計的.
生:由(3)可知,h從10厘米開始增加時,所用的時間t變化較快;當h從60厘米開始增加時,每增加10厘米,所用時間t每次減少約0.09秒、0.09秒、0.06秒.因此當h=110厘米時,t的值可以是1.35秒到1.29秒中任意一個值.
師:由以上問題串可知,h和t是兩個變化的數量,而h的每一次變化,都會引起t的變化,下滑時間和支撐物高度之間存在著相依關系.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生活中的一個變化關系(出示課件)
議一議
我國從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統(tǒng)計數據如下(精確到0.01億):
時間/年
9、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數量/億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1)如果用x表示時間,y表示我國人口總數,那么隨著x的變化,y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2)從1949年起,時間每向后推移10年,我國人口是怎樣變化的?
生1:從表格的數據可知:隨著x的增加,y也增加.
生2:從1949年起,1949~1959年,我國人口增加1.30億;1959~1969年,我國人口增加1.35億;1969~1979年,我國人口增加1.68億;;1979~1989年,我國人口增加1.
10、32億;1989~1999年,我國人口增加1.52億.
生3:也可以說,從1949年起,時間每向后推移10年,我國人口增加1.5億左右.
在前一個問題中,支撐物高度h和小車下滑的
時間t都在變化,它們都是變量.
其中t隨h的變化而變化,h是自變量
支撐物高度t是因變量.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小車下滑的距離(木板的長度)一直沒有變化.像這種在變化過程中數值始終不變的量叫做常量.
在第二個問題中,我國人口總數y隨時間x 的變化而變化,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在此處,變量用字母表示,更顯示了數學符號的簡捷.
借助表格,我們可以表示因變量隨
11、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在表格里,通常把自變量放在上(或左)面,把因變量放在下(或右)面。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例子,理解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常量這些概念,同時體會表格對于數據的整理和呈現起到的作用。對于解決日常生活中變化的事物很有幫助。學生在自己設計表格呈現變量之間關系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困難。以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三、應用新知,練習提高
活動一:
你能從生活中舉出發(fā)生變化的例子嗎?
師:生活中有哪些例子也反映了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指出哪一個是自變量?哪一個是因變量?
生1: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的過程中,時間是自變量,氣溫是因變量.
生
12、2:脈搏隨運動強度的變化過程中,運動強度是自變量,脈搏是因變量.
生3:燃燒的蠟燭,高度隨燃燒時間而變化,其中燃燒時間是自變量,蠟燭的高度是因變量.
生4:剛開始老師提出的問題中,時間是自變量,水的溫度是因變量.
……
師:同學們要舉的例子很多很多,說給你的同伴聽聽.(讓學生充分交流,教師深入到學生中,盡可能多地啟發(fā)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變量之間關系的例子.)
活動二:
兒童從出生到10歲的體重變化情況.
嬰兒在6個月、1周歲、2周歲時體重分別大約是出生時的2倍、3倍、4倍,6周歲、10周歲時體重分別約是1周歲時的2倍、3倍。
(1)上述的哪些量在發(fā)生變化?
(2)某嬰兒在出生時
13、的體重是3.5千克,請把他在發(fā)育過程中的體重情況填入下表:
年齡
剛出生
6個月
1周歲
2周歲
6周歲
10周歲
體重/千克
(3)根據表中的數據,說一說兒童從出生到10周歲之間體重是怎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
活動三:
研究表明,當鉀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時,土豆的產量與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關系:
氮肥施用量/(千克/公頃)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產量/(噸/公頃)
15.18
21.36
25.72
32.29
34.03
39.45
43.15
4
14、3.46
40.83
30.75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當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頃時,土豆的產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你認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時比較適宜?說說你的理由。
(4)粗略說一說氮肥的施用量對土豆產量的影響。
活動四:
某電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設置:
排數
1
2
3
4
座位數
60
64
68
72
(1)上述哪些量在變化?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么?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個座位?
(3)第n排有多少個座位?請說明你的理由
15、。
設計意圖: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
四、系統(tǒng)小結,反思提升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何收獲和體會.
生1:今天的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從數學的角度用表格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且能從表格中獲得變量之間的信息,并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生2: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并能反映變量之間關系的例子.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本節(jié)課的實踐體驗,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并與大家交流。鍛煉學生組織語言及表達能力,經歷與同伴分
16、享成果的快樂過程,達到不斷提升自我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五、達標檢測,評價矯正
1、明明從廣州給遠在上海的爺爺打電話,電話費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因變量是( )
A、明明 B、電話費 C、時間 D、爺爺
2、據世界人口組織公布,地球上的人口從1600年到1999年一直呈遞增趨勢,即隨時間的變化,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在逐漸地增加,如果用t表示時間,y表示人口數量, 是自變量, 是因變量。
3、下表中的數據是根據某地區(qū)入學兒童人數編制的: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
17、002
入學兒童人數
2930
2720
2520
2330
2140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隨著自變量的變化,因變量變化的趨勢是什么?
(3)你認為入學兒童的人數會變成零嗎?
4、下表是某同學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
時間(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溫度(℃)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0
100
100
100
(1)時間為8分鐘時,水的溫度是多少?
(2)上表反應了哪
18、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3)水的溫度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
(4)根據表格,你認為13分鐘、14分鐘時水的溫度是多少?
(5)為了節(jié)約能源,在燒開水時,你認為應在幾分鐘左右關閉煤氣?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從而達到理解、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落實目標
必做題:課本97頁 習題4.1 第1、4、5
選做題:
板書設計
4.1.用表格表示的變量間關系
引例
變量
自變量
因變量
常量
學生板演區(qū)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節(jié)課從現實生活入手,數據來自于學生可以參與的試驗過程,來自于現實生活關注的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
19、,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試驗精神,而且始終貫穿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意識到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事物發(fā)展的一定規(guī)律的,是可以幫我們找出影響事物發(fā)展的一些因素的。只有致力于這樣的研究,才能改善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首先要關心周圍世界發(fā)生的變化,變量之間的聯系,并且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不足之處:
1.由于時間的限制,讓學生們一一實驗時間顯得有些緊,沒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表現;
2.由于實驗用的時間不容易把握,可能導致后面學習、討論的時間較為緊張,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適當的調整,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以后改進:
多加注意學生思維,有延伸,有些學生對表格的分析還不到位,讓學生了解到它的本質,讓學生有法可依先整體再局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