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硯臺工巧如神:歙硯文化探訪之旅黨課講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歙縣硯臺工巧如神:歙硯文化探訪之旅黨課講稿(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歙縣硯臺工巧如神:歙硯文化探訪之旅黨課講稿
追琢他山石,方圓一勺深。歙硯作為全國四大名硯之一,承載著中國千年的精神:宋人之高古、元人之瀟灑、明人之嚴謹?shù)榷急蝗谌氲搅顺幍袼囆g中。此次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我有幸參加了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品歙雕、傳匠心”實踐調研團隊,與隊員們在驕陽似火的夏天里,一起體驗深厚的歙硯雕刻文化。
勝日尋硯徽園內(nèi)
徽園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絕”,融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精髓,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請@的四周聳立著黑白相間的馬頭墻,一座座廊橋勾連著已有千年的徽派建筑。烈日下,我與隊員們的身影在徽園的青石街道上不斷挪動,只為尋覓
2、一位歙硯雕刻的大家。偶然間,徽園內(nèi)一堵墻上印刻的一個氣勢磅礴的“硯”字立即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再向這間房屋望去,“柯家祖硯”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讓我們似乎感覺到了其內(nèi)在的那種豪邁大氣的精神。而室內(nèi)的長桌上擺放著各種造型奇特、構思新穎的硯臺,走近細細看著這些美輪美奐的圖案與紋路,無不讓人感嘆人類的巧奪天工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順其自然而為之
店主柯小華老師作為一名歙硯雕刻家,他在采訪過程中,向我們提到對于硯石的雕刻需要因材施藝。而因材施藝即是工藝品藝術創(chuàng)作的側重法則。硯的制作本身是就地取材,在硯雕刻中善于利用硯材石料的天然性(包括材質、形狀、色澤、紋理、石眼等)使其廢料變寶,顯瑜掩瑕,突
3、出硯材的本身美感,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對于歙硯雕刻最重要的便是遵循自然,同時加入人的巧思。在眾多歙硯的中間,有一塊特別引人注目,它整體上是溝壑縱橫的,而柯小華老師則是順著它的溝壑雕刻了一只梅花。這便是順其自然,而其中表達出來的意境卻十分深遠。我想柯小華老師在這方硯臺上所寄寓的便是毛澤東在《卜算子詠梅》中所寫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背幣_上的梅花就如同詩人筆下的梅花充滿著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
從柯小華老師對于歙硯石料的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中,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我們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在面對困難險阻時,更應該順其自然,而這種順其自然是在“盡人事”的執(zhí)著后“聽
4、天命”的豁達;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現(xiàn)在,之后的成敗得失皆不論,那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與豁達。
一支毛穎成其功名
同時作為一名書法家的他也提到了書法藝術對于歙硯雕刻的重要性。他認為書畫是同源的,唯有書畫功底好,雕刻的線條才能優(yōu)美,因此他說他自己每天都會練兩個小時的毛筆字,已經(jīng)堅持了三十幾年了。我想柯家硯臺之所以能夠流傳多年并且在各地都赫赫有名,是因為柯家歙硯的傳承人都有專研的精神,他們甘坐幾十年冷板凳,只為使自己的基本功更踏實。這群歙硯傳承人都有著自己的初心,以及想要將歙硯做大做強的目標,并且有著生生世世都守護歙硯文化的志向。而實現(xiàn)初心,需要的便是堅持。那或許意味著相當長一段時間細致的尋索、枯燥的反復、涓滴的積累,又或許意味著屢次面對壓力時攻堅的勇氣、淡泊的心境、孤貞的氣節(jié)。成功成仁的圓滿從來沒有捷徑,也不可復制,只能隨著晨鐘暮鼓,靠每個人擇善執(zhí)著、有始有終地堅持去成全。
一方小小的硯臺灌注的是雕刻家無數(shù)的心血,探尋歙硯文化就是為了學習那硯臺背后凝聚著的工匠精神,以此來激勵著當代的青年們奮勇前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