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選擇題專練5(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選擇題專練5(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選擇題專練(五)
(時間:20分鐘 分值:44分)
(對應學生用書第169頁)
選擇題(本大題共11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8·廣東六校聯考)硯為文房四寶之一,歷史上甘肅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并稱為“中國三大名硯”。進入現代,洮硯的知名度遠不及端硯、歙硯。洮硯石材主產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東岸喇嘛崖巖石峭壁夾層中,開采后以手工雕琢為主,造型多樣、玲瓏剔透、極具藝術欣賞性。鋼筆、電腦等工具的出現使得洮硯傳承面臨嚴重危機。據此完成1~3題。
1.最適合開采洮河老坑喇嘛崖巖層中石料的季節(jié)可能是( )
A.春季
2、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現代以來,相比端硯、歙硯,洮硯知名度更低,與之相關性最小的是( )
A.取材艱難,產量低
B.經濟落后,開發(fā)粗放
C.文化產業(yè)規(guī)模小
D.技術失傳,品質下降
3.為傳承技藝,保護洮硯品牌,下列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
A.加大石材開采量,提高產量
B.建立硯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
C.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D.開發(fā)多層次產品滿足市場
1.D 2.A 3.B [第1題,結合材料可知,洮硯的老坑石料主要來源于洮河東岸的喇嘛崖峭壁夾層中,山崖險峻、道路崎嶇,三面環(huán)水,水流湍急,開采難度巨大。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夏秋多暴
3、雨,洮河水源主要來自夏秋季節(jié)的雨水和春季積雪融水,徑流季節(jié)變化大,部分巖層被水淹沒,不利于石料的開采和運輸。冬季,懸崖處的礦洞受雨水和冰雪融水影響較小,便于石料的開采,且河流處于枯水期,巖層出露,水流速度慢,便于開采和運輸石料。第2題,硯的知名度主要與石料的質量及雕琢工藝有關,越是取材艱難、產量低越有利于提升知名度,A項正確。第3題,建立硯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洮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洮硯人才,開拓洮硯市場,提升洮硯文化價值。]
太陽輻射強度受緯度高低、大氣透明度、地形地勢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圖示意我國某地某日的太陽輻射強度日變化。讀圖,完成4~6題。
北京時間(h)
4、
4.該地可能位于( )
A.陰山山區(qū) B.長白山區(qū)
C.橫斷山區(qū) D.天山山區(qū)
5.當天的日期和天氣狀況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4月1日、晴天
C.9月14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6.當地日落時刻的太陽輻射強度,理論和實測數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氣候 D.緯度
4.D 5.C 6.A [第4題,各地太陽輻射強度在當地地方時12點時最強,該地在北京時間14點時,太陽輻射最強,故經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區(qū)。陰山山區(qū)、長白山區(qū)、橫斷山區(qū)的經度在100°E以東。第5題,該日的太陽輻射實測數值小于理論
5、數值,天氣狀況可能是多云,云塊削弱了太陽輻射。根據日出、日落時間,當天的晝長約11.5小時,即接近晝夜平分,說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第6題,當地日落時刻的太陽輻射強度,理論和實測數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響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區(qū),此時未日落。同一地區(qū)的同一日期,土壤、氣候、緯度不變,不是日出、日落時太陽輻射差異的原因。]
我國農業(yè)部正式發(fā)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yè)開發(fā)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yè)化開發(fā)。馬鈴薯是喜冷涼的作物,下圖示意我國西南地區(qū)馬鈴薯周年生產周期。讀圖,回答7~9題。
7.西南地區(qū)每個季節(jié)都有時鮮馬鈴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復雜
6、,氣候類型多樣
B.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充足
C.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量大
D.技術成熟,種植經驗豐富
8.西南地區(qū)( )
A.冬作馬鈴薯比小春馬鈴薯種植區(qū)的海拔高
B.早春馬鈴薯種植區(qū)主要分布在低熱河谷
C.早春馬鈴薯比大春馬鈴薯種植區(qū)的海拔低
D.秋作馬鈴薯所在種植區(qū)只能一年一熟
9.與圖中大春馬鈴薯種植條件最接近的是( )
A.松嫩平原 B.成都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7.A 8.C 9.A [第7題,西南地區(qū)地勢復雜、海拔高度變化很大,無霜期長,雨量充分,特別適合馬鈴薯生長,該區(qū)一年四季均可種植,馬鈴薯是喜冷涼的作物,我國西南地區(qū)緯度低,水熱條件充足
7、,所以西南的平原地區(qū)不適合種植;西南地區(qū)以水稻種植業(yè)為主,飲食偏好大米,種植馬鈴薯歷史較短,種植經驗欠缺,時鮮馬鈴薯四季能生產與政策關系不大。第8題,海拔低的地區(qū)相對海拔高的地區(qū)氣溫高些,據此結合馬鈴薯的習性可知,冬作馬鈴薯比小春馬鈴薯種植區(qū)的海拔低;該地緯度低,早春馬鈴薯種植區(qū)主要分布在半山坡;早春馬鈴薯比大春馬鈴薯種植區(qū)的海拔低;秋作馬鈴薯生長期短,所在種植區(qū)能一年四熟。第9題,根據圖示信息,大春馬鈴薯種植條件春種秋收,生長期較長。東北地區(qū)所處緯度高、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土壤為黑土,適于馬鈴薯生長,該區(qū)馬鈴薯種植為一年一熟,一般春季4月或5月初播種,9月收獲,與圖中西南地區(qū)大春馬鈴薯最接
8、近。]
黃土高原河流的徑流和泥沙主要來源于幾次大的暴雨過程。延河流域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都發(fā)生了極端降水事件,但兩次降水的洪水過程及水沙特征表現差異較大。讀表和圖回答10~11題。
延河流域兩個年份7月相關時段降雨量統計表
1977年7月
2013年7月
最大6小時降雨量
最大12小時降雨量
最大24小時降雨量
最大6小時降雨量
最大12小時降雨量
最大24小時降雨量
48.8 mm
66.1 mm
83.7 mm
69.8 mm
85.2 mm
97.2 mm
延河流域1977年和2013年顆粒徑級累計頻率曲線圖
10.關于延河流域泥沙特
9、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顆粒較大,泥沙顆粒越大數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徑泥沙比重明顯增加,泥沙顆粒明顯變小
C.2013年流域泥沙顆粒較小,粒徑0.01 mm以下泥沙最重
D.與1977年相比,2013年各粒徑泥沙數量均有明顯增加
11.延河流域泥沙粒徑變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降雨量減少,河流徑流量減少,侵蝕作用減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緩慢,沉積作用強
C.大量修筑淤地壩起到顯著的攔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壞坡面,水土流失加劇
10.B 11.C [第10題,讀圖分析可知,2013年小粒徑泥沙重量占總重量的百分比明顯增加,說明泥沙顆粒
10、明顯變小,B對;1977年流域泥沙顆粒較大,泥沙顆粒越大所占的沙重百分比越大,但數量不一定越多,A錯;2013年流域泥沙顆粒較小,但是粒徑0.01 mm以下泥沙重量占總重量的百分比較小,C錯;與1977年相比,2013年粒徑在1 mm左右的泥沙數量沒有明顯增加,D錯。第11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與1977年相比,2013年延河流域泥沙粒徑變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壩起到顯著的攔沙效果,粒徑較大的泥沙在上游沉積,下游泥沙顆粒減小,C對;從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侵蝕作用應更強,A錯;延河位于黃土高原,流域內地形崎嶇,B錯;修建梯田會改變坡面形態(tài),減少水土流失,D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