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考第8章磁場第3講單元測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高中物理必考第8章磁場第3講單元測試(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薦???????????????????
第八章 第 3 講
一、選擇題 ( 本題共 8 小題, 1~ 5 題為單選, 6~ 8 題為多選 )
1.(2017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次質(zhì)
量檢測 ) 物理學家霍爾于 1879 年在實驗
中發(fā)現(xiàn)。當電流垂直于磁場通過導體或
半導體材料左右兩個端面時,在材料的
上下兩個端面之間產(chǎn)生電勢差。這一現(xiàn)
象被稱為霍爾效應,產(chǎn)生這種效應的元
件叫霍爾元件,在現(xiàn)代技術中被廣泛應
用。如圖為霍爾元件的原理示意圖,其
2、
IB
霍爾電壓 U與電流 I 和磁感應強度
B 的關系可用公式
UH= kH d 表示,其中 kH 叫該元件的霍爾
系數(shù)。根據(jù)你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霍爾元件上表面電勢一定高于下表面電勢
B.公式中的 d 指元件上下表面間的距離
C.霍爾系數(shù) kH是一個沒有單位的常數(shù)
3
- 1
- 1
D.霍爾系數(shù) kH的單位是 ms
A
[ 解析 ]
3、 若霍爾元件為電子導體,應用左手定則可知電子向上偏,上表面電勢低,
A 錯
U
H
誤;電荷勻速通過材料,有
q L =qvB,其中 L 為上下兩表面間距,又
I = neSv= ne( Ld) v,
其中 d 為前后表面間距,聯(lián)立可得
H
BI
1 BI
U
= ned= ne d ,其中 d
為前后表面之間的距離,
n 為材料單位體積內(nèi)的電荷數(shù),
e
1
為電荷的電荷量,則
4、
B 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
kH=ne,可
3
- 1
- 1
,C 錯誤 ,D正確。
知 kH 單位為 ms
A
2.(2016 山西晉城期末 ) 如圖所示, 水平方向的勻強
電場和勻強磁場互相垂直,豎直的絕緣桿上套一帶負電荷
小環(huán),小環(huán)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過程中, 所受摩擦力 ( D )
1
???????????????????????名校名 推薦???????????????????
A.始終不變 B.不斷增大后
5、來不變
C.不斷減小最后為零 D.先減小后增大,最后不變
[ 解析 ] 水平方向有 Eq=qvB+ N,豎直方向有 mg- f = ma,f =μ N,隨著速度 v 的增大,
E
彈力 N逐漸減小,摩擦力減小,加速度增大;當 Eq= qvB, v= B時,彈力 N=0,摩擦力減為
零,此時加速度最大, am= g;然后彈力反向,水平方向有 Eq+N= qvB,豎直方向有 mg- f
=ma,f = μ N,隨著速度的增大, 彈力增大, 摩擦力增大, 加速度減小, 最終加速度減為零,
速度達到最大。所以摩擦力的變化是先減小后增大,最后不變, D 正確。
6、
3.(2016 河南洛陽期末統(tǒng)考 ) 如圖所示,一個靜止的質(zhì)量為 m、帶電荷量為 q 的粒子 ( 不
計重力 ) ,經(jīng)電壓 U加速后垂直進入磁感應強度為 B 的勻強磁場,粒子在磁場中轉(zhuǎn)半個圓周
后打在 P 點,設 OP= x,能夠正確反映 x 與 U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B )
[ 解析 ] 在電場中
=
1 2
=
2Uq
=
2mv
2m
2Uq
8mU
7、,解得
m
,
=
qB
=
2
,所以能夠
Uq
2mv
v
x
qB
m
qB
正確反映 x 與 U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B 圖。
4.如圖所示,某種帶電粒子由靜止開始經(jīng)電壓為 U1 的電場加速后,射入兩水平放置、
電勢差為 U2 的兩導體板間的勻強電場中,帶電粒子沿平行于兩板的方向從兩板正中間射入,
穿過兩板后又垂直于磁場方向射入邊界線豎直的勻強磁場中, 則粒子射入磁場和射出磁場的
M、 N兩點間的距離 d 隨著 U1 和 U2 的變化情況為 ( 不計重力,不考慮邊緣效
8、應 ) ( A )
A. d 隨 U1 變化, d 與 U2 無關 B. d 與 U1 無關, d 隨 U2 變化
C. d 隨 U1 變化, d 隨 U2 變化 D. d 與 U1 無關, d 與 U2 無關
2
???????????????????????名校名 推薦???????????????????
[ 解析 ] 設帶電粒子剛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為
v,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θ。粒子在磁場中運
v
2
mv
2
cosθ
2 0
mv
mv
動過
9、程, qvB= mR, R=qB, M、 N兩點間距離
d= 2Rcos θ=
qB
= qB 。對粒子在加速
電場中運動過程:
=
1
2
d
隨
1 變化,與
2 無關。
0,聯(lián)立可看出
qU
2mv
U
U
5.(2016 山西康杰中學、臨汾一中、忻州一中、長治二中四校第二次聯(lián)考 ) 如圖所示,
有一金屬塊放在垂直于表面 C的勻強磁場中, 當有穩(wěn)恒電流沿平行平面 C的方向通過時, 下
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金屬塊上表面 M的電勢高于下表面 N的電勢
B.電流增大時
10、, M、 N兩表面間的電壓 U增大
C.磁感應強度增大時,、
兩表面間的電壓
U
減小
M N
D.金屬塊中單位體積內(nèi)的自由電子數(shù)越少,
M、 N兩表面間的電壓
U越小
[ 解析 ] 根據(jù)左手定則,電子所受的洛倫茲力向上,
M板帶負電, N 板帶正電, M板的
電勢低于 N板的電勢, A 錯誤;設金屬塊與電流垂直的橫截面的寬為
d,高為 h,設最后的
穩(wěn)定電壓為 U,由 Eq= qvB,解得 E=Bv,U= Eh= Bvh,由 I =neSv 得 v= nedhI,聯(lián)立解得 U
BI
=ned
11、,所以電流增大時, M、N兩表面間的電壓 U增大, B 正確;磁感應強度增大時, M、 N
兩表面間的電壓增大, C錯誤;金屬塊中單位體積內(nèi)的自由電子數(shù)越少, M、N兩表面間的電
壓越大, D錯誤。
6.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半圓形光滑絕緣軌道分別豎直放置在勻強電場 E 和勻強磁場
B 中,軌道兩端在同一高度上,兩個相同的帶正電小球 a、 b 同時從軌道左端最高點由靜止
釋放,且在運動過程中始終能通過各自軌道的最低點 M、 N,則 ( AD )
A.兩小球某次到達軌道最低點時的速度不可能有 vN= vM
B.兩小球都能到達軌道的最右端
12、C.小球 b 第一次到達 N點的時刻與小球 a 第一次到達 M點的時刻相同
D.小球 a 受到的電場力一定不大于 a 的重力,小球 b 受到的最大洛倫茲力可能大于 b
的重力
[ 解析 ] 由于洛倫茲力不做功, 電場力對帶電小球一定做負功, 所以兩小球某次到達軌
道最低點時的速度不可能有 vN=vM,選項 A 正確;由機械能守恒知小球 b 可以到達軌道的最
右端。 電場力對小球 a 做負功, 故小球 a 不能到達軌道的最右端, 選項 B 錯誤;由于兩個小
球受力情況不同,運動情況不同,故小球 b 第一次到達 N 點的時刻與小球 a 第一次到達 M
13、
點的時刻不相同,選項 C 錯誤;由于小球能到達最低點,對小球 a 有 mgR- qER≥0,所以有
3
???????????????????????名校名 推薦???????????????????
mg≥ qE,由于洛倫茲力不做功, 且洛倫茲力沿半徑向外, 則小球 b 受到的洛倫茲力沒有條件
限制,選項 D 正確。
7.(2016 河南周口期末考試 ) 如圖甲,一帶電物塊無初速度地放上傳送帶底端,傳送
帶以恒定大小的速率順時針傳動,該裝置處于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物塊由底端 E
運動至傳送帶頂端 F 的過程中,其
14、 v- t 圖象如圖乙所示,物塊全程運動的時間為
4.5s ,關
于帶電物塊及運動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BD )
A.該物塊可能帶負電
B.皮帶輪的傳動速度大小可能為 2m/s
C.若已知傳送帶的長度,可求出該過程中物塊與傳送帶發(fā)生的相對位移
D.在 2~ 4.5s 內(nèi),物塊與傳送帶仍可能有相對運動
[ 解析 ] 開始時小物塊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 則物塊所受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物塊
對皮帶的正壓力逐漸減小,說明洛倫茲力垂直于皮帶向上,由左手定則可知,物塊帶正電,
故 A 錯誤; 物塊向上運動的過程中, 洛倫茲力越來越大, 則
15、受到的支持力越來越小,摩擦力
越來越小,物塊的加速度也越來越小, 當加速度等于 0 時,物塊達到最大速度, 此時有 mgsin θ
=μ ( mgcos θ - qvB) ,由此式可知,只要傳送帶的速度大于或等于 1m/s,則物塊達到最大
速度的條件與傳送帶的速度無關,所以傳送帶的速度可能是 1m/s,也有可能大于 1m/s,物
塊可能相對于傳送帶靜止,也可能相對于傳送帶運動,故 B、 D 正確;由以上分析可知,傳
送帶的速度不能確定, 所以若已知傳送帶的長度也不能求出該過程中物塊與傳送帶發(fā)生的相
對位移, C錯誤。
8.(2017 安徽江南十校聯(lián)考
16、 ) 如圖所示,半徑為 R 的圓形區(qū)域內(nèi)有
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 B。 M為磁場邊界上一點,有無
數(shù)個帶電荷量為 q、質(zhì)量為 m的相同粒子 ( 不計重力 ) 在紙面內(nèi)向各個方向
以相同的速率通過 M點進入磁場, 這些粒子射出邊界的位置均處于邊界的
1
某一段圓弧上,這段圓弧的弧長是圓周長的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4
( BD )
BqR
A.粒子從 M點進入磁場時的速率為 v=
m
2BqR
B.粒子從 M點進入磁場時的速率為 v=
2m
2
C.若將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增加到 2B,則粒子射出邊界的圓弧長度變?yōu)樵瓉淼?
17、
2
2
D.若將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增加到 2B,則粒子射出邊界的圓弧長度變?yōu)樵瓉淼?
3
4
???????????????????????名校名 推薦???????????????????
[ 解析 ] 邊界上有粒子射出的范圍是偏轉(zhuǎn)圓直徑為弦所對應的邊界圓弧長, 即偏轉(zhuǎn)圓半
徑 r =
2R
mv
2BqR
2倍,直
=
,得 v=
2m
,所以 B 正確, A 錯誤;磁感應強度增加到原來的
2
Bq
R,有粒子射出的邊界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為
2
18、
徑對應的弦長為
60, 所以弧長變?yōu)樵瓉淼?
3,D
正確, C 錯誤。
二、非選擇題
9.(2017 山西大同聯(lián)考 ) 如圖所示,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 第一象限的等腰三角形 MNP 區(qū)域內(nèi)存在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 y<0 的區(qū)域內(nèi)存在著沿 y 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
一質(zhì)量為 m、帶電荷量為 q 的帶電粒子從電場中 Q( - 2h,- h) 點以速度 v0 水平向右射出,
經(jīng)坐標原點 O射入第一象限,最后以垂直于 PN的方向射出磁場。已知 MN平行于 x 軸, N點
的坐標為 (2 h, 2h) ,不計粒子的重力,求:
19、
(1) 電場強度的大??;
(2) 磁感應強度的大??;
(3) 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
2
mv0
π h
mv0
[ 答案 ]
(1)
2qh
(2) qh
(3) 4v0
[ 解析 ]
(1)
由幾何關系可知粒子的水平位移為
2h,豎直位移為
h,
1
2
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得
2h= v0t , h= 2at
,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Eq=ma,
2
mv0
聯(lián)立解得 E=2qh。
(2
20、) 粒子到達 O點,沿+ y 方向的分速度
Eq 2h
vy= at = m v0 = v0,
vy
則速度與 x 正方向的夾角 α 滿足 tan α = vx =45,
粒子從 MP的中點垂直于 MP進入磁場,垂直于 NP射出磁場,粒子在磁場中的速度 v= 2
v0
軌道半徑 R= 2h,
v2
又 Bqv= mR,
mv0
解得 B= qh。
5
???????????????????????名校名 推薦???????????????????
1
2π m
1
(3) 由
21、題意得,帶電粒子在磁場中轉(zhuǎn)過的角度為
45,故運動時間 t =8T=
Bq
8=
πh
。
4v0
10.(2015 福建理綜 ) 如圖,絕緣粗糙的豎直平面
MN左側(cè)同時存在相互垂直的勻強電
場和勻強磁場,電場方向水平向右,電場強度大小為
,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磁感應強
E
度大小為 B。一質(zhì)量為 m、電荷量為 q 的帶正電的小滑塊從 A點由靜止開始沿 MN下滑,到達C點時離開 MN做曲線運動。 A、 C兩點間距離為 h,重力加速度為 g。
(1) 求小滑塊運動到
22、 C點時的速度大小 vC;
(2) 求小滑塊從 A 點運動到 C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
(3) 若 D點為小滑塊在電場力、洛倫茲力及重力作用下運動過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當
小滑塊運動到
D點時撤去磁場,此后小滑塊繼續(xù)運動到水平地面上的
P 點。已知小滑塊在
D
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vD,從 D點運動到 P點的時間為 t ,求小滑塊運動到
P 點時速度的大小
vP。
E
2
mE
[ 答案 ]
(1)
B (2)
mgh-2B2
(3)
mg
2
23、
qE 2
2
2
2
t
+vD
m
[ 解析 ]
(1)
由題意知,根據(jù)左手定則可判斷,滑塊在下滑的過程中受水平向左的洛倫
茲力,當洛倫茲力等于電場力 qE時滑塊離開 MN開始做曲線運動,即 Bqv= qE,
解得: v= E/ B。
1
(2) 從 A 到 C根據(jù)動能定理: mgh-Wf= 2mv2- 0,
1 E2
解得: Wf= mgh- m 2。
2 B
(3) 設重力與電場力的合力為
,由圖意知,在
D
點速度
v
的方向與
F
的方向
24、垂直,從
F
D
1
2
D到 P做類平拋運動, 在 F 方向做勻加速運動, a= F/ m,t 時間內(nèi)在 F 方向的位移為
x= 2at
,
1
2
1
2
2
2
從 D到 P,根據(jù)動能定理:
Fx= 2mvP- 2mvD,其中
F=
mg
qE
,
mg 2
qE
2
2
2
聯(lián)立解得: vP=
2
t + vD 。
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