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獄中題壁》詩之“兩昆侖”新解(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譚嗣同《獄中題壁》詩之“兩昆侖”新解(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譚嗣同《獄中題壁》詩之“兩昆侖”新解(1)
摘要: 譚嗣同《獄中題壁》詩中的“兩昆侖”所指為何,歷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梳理前人諸說的基礎上,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入手,結(jié)合詩中的用典和譚嗣同輕生任俠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認為“兩昆侖”系指兩個維新志士群,即以梁啟超為代表的逃亡志士群和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留守志士群。 關(guān)鍵詞: 譚嗣同;獄中題壁;兩昆侖;解析 1898年震驚中外的戊戌政變發(fā)生后,譚嗣同拒絕離京出走,被捕入獄。他視死如歸,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寫了一首氣壯山河激動人心的題壁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
2、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關(guān)于此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尤其是詩中“兩昆侖”所指為何問題,學界的解讀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本文擬在梳理前人諸說的基礎上就“兩昆侖”的釋義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 “兩昆侖”之爭由來已久,粗略統(tǒng)計不下十余種,舉其要者有: 1、康有為和大刀王五。梁啟超《飲冰室詩話》稱:“所謂兩昆侖者,其一指南海,其—乃俠客大刀王五……瀏陽少年嘗從之受劍術(shù),以道義相期許。戊戌之變,瀏陽與謀奪門迎辟,事未就而瀏陽被逮,王五懷此志不衰?!盵1]此為有關(guān)“兩昆侖”的最早解釋。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運動的親身經(jīng)歷者,又是譚嗣同肝膽相照的朋友和同
3、志,故他的解釋影響很大,此后有關(guān)“兩昆侖”的解釋大多遵從此說。 2、唐才常和大刀王五。唐才質(zhì)《戊戌聞見錄》云:“復生七丈雖役其身于清廷,從事維新,而其心實未嘗須臾忘革命。其北上也,伯兄(指唐才常)為餞行。酒酣,復生七丈口占一絕,有云:‘三戶亡秦緣敵愾,勛成犁掃兩昆侖’。蓋勉伯兄結(jié)納哥老會,而已復于京師倚重王五,助其謀大舉也?!盵2]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蔡寄鷗在其所著《鄂州血史》一書中亦認為,譚詩中的“兩昆侖”一個是唐才常,一個是大刀王五[3]。 3、羅升與胡理臣。譚氏后人譚訓聰《清譚復生先生嗣同年譜》、《譚嗣同獄中遺札注》云:“時公獨居京師,僅二仆相從——羅升,胡理臣。”“去留肝膽兩昆侖,
4、指兩仆,蓋昆侖奴之稱也。”[4]何澤翰《譚嗣同〈獄中題壁〉詩新解》一文亦稱:“‘去留肝膽兩昆侖’何所指呢?原來譚氏奉詔后,孑身入京,跟隨服侍他的只有兩個家人。譚在獄中有致家仆胡理臣、羅升的信,所謂‘去留’的意思,據(jù)羅章龍《亢齋汗漫游詩話》中說:‘(宋)天放云……詩中‘昆侖’原訓奴仆,一為羅升,已脫身出京,另又一隨身之仆,親殮主尸,護送返里。’由此可見,‘去留’是指一去一留的兩個仆人?!盵5] 4、王五與胡七。陶菊隱《袁世凱演義》稱:“一九一七年,北京教育部高級職員易克臬(解放后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跌斷了手骨,請京師警察廳教拳的胡致廷替他接骨,往來日久,胡才講出他就是譚嗣同身邊的胡七,時年六
5、十二歲……據(jù)胡七所述,他和王五二人所練武功均屬昆侖派,因此‘兩昆侖’應指胡王二人。梁在瀏陽館見過王五,但未見過胡七,所以《譚嗣同傳》中只提到王五,而又誤‘單刀’為‘大刀’”[6]。臺灣清史專家肖一山亦稱:“蓋指大刀王五及通臂猿胡七,二人系武林之昆侖派也。任公曰‘蓋念南海也’,恐非是。”[7]持此說者認為,梁啟超只知道王五為譚的好友,而不認識胡七,或者雖知胡七而故意不言,代之以康有為,以期提高康有為的形象。 5、康有為與唐才常。鄧潭州《譚嗣同傳論》注引曹典球云:“要理解這一首詩,必須弄懂開頭兩句,‘思張儉’,乃思念逃亡之康有為,‘待杜根’則喻等待唐才常之來京助譚除西太后?!盵8] 6、康
6、有為與梁啟超。賈亦斌《有關(guān)譚嗣同烈士的兩個問題》云:“在戊戌變法運動中,康梁二人始終扛起了大旗,成為兩個類似昆侖那樣高大的人物。譚嗣同烈士在致康的絕筆書中說:‘受衣帶詔者六人,我四人必受戮;彼首鼠兩端者不足與語,千鈞一發(fā),惟先生一人而已。天若未絕中國,先生必不死。’對康有為是多么崇敬,期望多么殷切!所以梁任公一再說‘兩昆侖’者,‘蓋念南海也’,是有充分根據(jù)的……兩昆侖另一指意,是梁啟超。譚先烈被捕前,曾去日使館見梁任公,勸其東游,并攜所著書及詩文詞稿本數(shù)冊一笈相交,并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后啟。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xiāng),吾與足下分任之?!煜啾纯薅鴦e?!顿浟荷彎鞠壬颉分羞€說:‘啟超尤有隆隆聲于支那’,足見他們生離死別之情和對梁推崇之至了?!惫手^“兩昆侖系指康有為、梁任公二人?!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