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文學的歷史豐碑》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記文學的歷史豐碑(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傳記文學的歷史豐碑
捧在我手里的這部三十多萬字的《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是傳記文學作家郭久麟教授繼《傳記文學寫作論》和《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之后連續(xù)撰寫出版的第三部傳記文學的理論專著。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郭久麟教授一鼓作氣,連續(xù)出版三部近百萬字的有質量、有份量的傳記文學理論專著,這在當代中國傳記文學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是少見的。作為一個出版工作者、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我為郭久麟在傳記文學理論方面的杰出貢獻感到由衷的高興。
中國是傳記文學大國,從《史記》開始,兩千多年來,我們不但有二十五史中的浩如煙海的史傳作品(其
2、中不乏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佳作),而且還有被稱為雜傳的散見在各種書籍中的傳記文學精品。二十世紀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偉大世紀,傳記文學也完成了由古典向現代的巨大變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現了不少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大家,涌現出大量的傳記文學佳作。世紀初有梁啟超、章炳麟、蔡元培等,"五四";以來,出現了魯迅、郭沫若、胡適、郁達夫、林語堂、沈從文、張默生、朱東潤、謝冰瑩、沙汀、周而復、吳其昌等傳記文學作家。當代傳記文學成績更大,而且作家更多、品種更多、數量更多、影響更大。建國初期,主要是青年英雄、革命家、革命烈士的傳記,這就是《劉胡蘭》、《董承瑞》《黃繼光》、《邱少云》、《丁佑君》、《向秀麗》、《把一切獻給黨》
3、、《我的一家》、《王若飛在獄中》、《方志敏戰(zhàn)斗的一生》等;六十年代初期還出現了《雷鋒》、《焦裕祿》等傳記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發(fā)行量大,流傳甚廣,受到我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歡迎,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導師和朋友,對塑造新一代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傳記人物,至今影響不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是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和出版最活躍、最繁榮的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作家,如劉白羽、葉永烈、王朝柱、毛毛、匡亞明、鐵竹偉、權延赤、陳廷一、楊絳、王火、張紫葛、陳晉、廖靜文、陳貽焮、鄧在軍、戴煌、桑逢康、徐鑄成、胡辛、郭寶林、陳白塵、韋君宜、許淵沖、張俊彪、
4、張維、王曉明、章詒和、余德莊、郭久麟、陳祖德、劉曉慶、袁世海、新鳳霞、趙宗祥、黃昌勇等。隨著思想的解放、禁區(qū)的沖破,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的領域拓寬了,從領袖人物到黨政軍杰出人物,從革命英雄到革命烈士,從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企業(yè)家到民主人士、海外僑胞,從當代名人名星到中外歷史名人到普通百姓,從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到有爭議的人物,方方面面的人物,都有人寫了。傳主的類型,傳記的范圍、傳記的內容大大擴展;出版的品種多,數量大;傳記的寫作水平和質量更大大提高。港澳臺和海外華人的傳記文學也取得了較大成就。傳記文學逐漸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生力軍。
可是相對于傳記文學的興盛,傳記文學的研究卻相當
5、滯后。"五四";以前,中國幾乎沒有傳記文學的研究專著;直到新時期,才出現了幾部關于《史記》及中國古代傳記文學史的研究著作;傳記文學的理論研究和作品評論,更是寥寥無幾。在這種情況下,郭久麟決定總結自己多年從事傳記文學寫作的經驗和教訓、心得和體會,從事傳記文學的理論研究。他寫的第一部傳記理論著作是《傳記文學寫作論》,該書在論述傳記文學的性質、特點、作用、中國傳記文學的歷史及傳記文學作家修養(yǎng)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傳記文學寫作的規(guī)律和方法。
該書于1999年出版,是中國新時期以來較早出版的傳記文學理論專著。2003年,他又出版了《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該書對從古到今的八
6、十余篇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品進行了深入的鑒賞和評析,是第一部把傳記文學理論研討同傳記文學作品分析評價結合起來的專著。在這個基礎上,郭久麟針對二十世紀末只有中國古代傳記文學史,而沒有二十世紀及當代傳記文學史的狀況,決定撰寫一部《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如果說《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品的散點式賞析,有較大的隨意性的話;那么,《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則要求對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作歷史性的、系統性的、科學性的研究和評價,要求對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的精品作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分門別類,分類排列,然后系統地進行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并找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以利于二十一世紀傳記文
7、學的發(fā)展。這是郭久麟傳記文學研究工作的又一次飛躍,也是傳記文學史上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本書雖名為二十世紀傳記史,可是在寫作時卻擴大到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一世紀初葉,較二十世紀略有擴張,為的是更清醒地認識二十世紀傳記文學的發(fā)展和成就。
本書最大的成功是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認識來選擇作品、安排綱目,并獨立地進行評價。
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傳記文學不但數量極大,而且每部作品字數又很多(一般都是三十多萬字),并且?guī)缀鯖]有人做過評價。這就給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的寫作提出了極大的難題和挑戰(zhàn):你怎么去認識、
8、評價和選擇那浩如煙海的傳記文學作品?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是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作品?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可以進入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的入圍范疇?其中又有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可以真正地入選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對此,郭久麟就不得不閱讀大量的傳記文學作品,并在研究分析中制定了把握的標準:那就是在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有突出貢獻和顯著特色,首先要求該作品是傳記文學或者說是文學的傳記,即要用文學的立意、文學的手法、文學的語言,寫出真實的、歷史或現實的人物的經歷及其性格乃至于心靈、性格和感情。從這個標準出發(fā),凡是史傳性的傳記,作者一般不選;傳記小說,一般不選;一些評價甚高,但沒有以人物為中心或是沒有很好地寫出傳主的經歷及個性的傳記,也沒有選用。其次,則是對屬于文學傳記的作品,因數量太大,而能選入傳記史的則應是有相當水平、相當質量和相當有代表性的。因此,作者又擬定了幾個條件:首先是在中國文學史、傳記發(fā)展史上有重大成就、巨大影響、突出地位的作家作品;其次是在傳記的歷史性、真實性、科學性與文學性、藝術性結合得比較好的作品;或者在傳記寫作的某些方面有突出特色的作品:或者在傳主的選擇、傳記形式的開拓、人物的塑造、人物心靈和感情世界的開掘、藝術的手法及語言的創(chuàng)新上,或者在傳記理論研與創(chuàng)作的結合上有貢獻的??傊?,郭久麟完全按照自己的觀點和標準,確定了入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