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
《寧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寧夏石嘴山市2015-2016學年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解析.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5-2016學年寧夏石嘴山市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式子有意義的條件是( ) A.x≥3 B.x>3 C.x≥﹣3 D.x>﹣3 2.以下列各線段為邊,能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5,8 B.1,1,2 C.4,6,8 D.3,4,5 3.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32cm,△ABC的周長為20cm,則AC=( ?。? A.8cm B.4cm C.3cm D.2cm 4.在△ABC中,BC:AC:AB=1:1:,則△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5.用兩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拼成的四邊形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6.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經(jīng)過第一、三、四象限,則(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7.一組數(shù)據(jù):6,0,4,6.這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中位數(shù)、平均數(shù)分別是( ?。? A.6,6,4 B.4,2,4 C.6,4,2 D.6,5,4 8.四個班各選10名同學參加學校1500米長跑比賽,各班選手平均用時及方差如下表: 班 A班 B班 C班 D班 平均用時(分鐘) 5 5 5 5 方差 0.15 0.16 0.17 0.14 各班選手用時波動性最小的是( ?。? A.A班 B.B班 C.C班 D.D班 二、填空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9. =1﹣2x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是 ?。? 10.若點(3,a)在一次函數(shù)y=2x﹣1上,則a= . 11.已知a、b為兩個連續(xù)的整數(shù),且a<﹣3<b,則= ?。? 12.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130°,在AD上取DE=DC,則∠ECB的度數(shù)是 度. 13.若一次函數(shù)y=(3a﹣2)x+6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則a的取值范圍是 ?。? 14.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大樹在距地面1m處折斷,樹尖恰好碰到地面,距樹的底部2m,則這棵樹高 . 15.如圖,已知菱形ABCD,其頂點A,B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4和1,則BC= . 16.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90°,若添加一個條件即可判定該四邊形是正方形,那么這個條件可以是 ?。? 三、解答題(共52分) 17.計算 (1)9+7﹣5+2 (2)(﹣1)(+1)﹣(1﹣2)2. 18.已知: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經(jīng)過M(0,2),N(1,3)兩點. (1)求k、b的值; (2)若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與x軸交點為A(a,0),求a的值. 19.如圖所示,直線L1的解析表達式為y=﹣3x+3,且L1與x軸交于點D.直線L2經(jīng)過點A,B,直線L1,L2交于點C. (1)求直線L2的解析表達式; (2)求△ADC的面積; (3)在直線L2上存在異于點C的另一點P,使得△ADP與△ADC的面積相等,請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 20.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點E 在BA 的延長線上,且BE=AD,點F在AD上,AF=AB, 求證:△AEF≌△DFC. 21.如圖,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紙片.把紙片ABCD折疊,使點B恰好落在CD邊上,折痕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證:平行四邊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長; (3)求折痕AF長. 22.某中學八年級(8)班同學全部參加課外活動情況統(tǒng)計如圖: (1)請你根據(jù)以上統(tǒng)計中的信息,填寫下表: 該班人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中位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平均數(shù) (2)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 (3)若該學校八年級共有600名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圖結果估計八年級參加排球活動項目的學生共有 名. 23.如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點P、Q分別是AB、AC上的一動點,且滿足BP=AQ,D是BC的中點. (1)求證:△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當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四邊形APDQ是正方形,并說明理由. 2015-2016學年寧夏石嘴山市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式子有意義的條件是( ?。? A.x≥3 B.x>3 C.x≥﹣3 D.x>﹣3 【考點】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 【分析】根據(jù)二次根式中的被開方數(shù)必須是非負數(shù)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題意得,x+3≥0, 解得,x≥﹣3, 故選:C. 2.以下列各線段為邊,能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5,8 B.1,1,2 C.4,6,8 D.3,4,5 【考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先根據(jù)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判斷能否組成三角形,再根據(j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斷能否組成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選項. 【解答】解:A、∵2+5<8, ∴以2、5、8為邊不能組成三角形,更不能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B、∵1+1=2, ∴以1、1、2為邊不能組成三角形,更不能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C、∵42+62≠82, ∴以4、6、8為邊不能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D、∵32+42=52, ∴以3、4、5為邊能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3.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32cm,△ABC的周長為20cm,則AC=( ?。? A.8cm B.4cm C.3cm D.2cm 【考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分析】首先由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32cm,求得AB+BC=16cm,又由△ABC的周長為20cm,即可求得AC的長. 【解答】解:∵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AD=BC, ∵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32cm, 即AB+BC+CD+AD=2AB+2BC=32cm, ∴AB+BC=16cm, ∵△ABC的周長為20cm, 即AB+AC+BC=20cm, ∴AC=4cm. 故選B. 4.在△ABC中,BC:AC:AB=1:1:,則△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考點】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據(jù)題意設出三邊分別為k、k、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又有BC、AC邊相等,所以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設BC、AC、AB分別為k,k, k, ∵k2+k2=(k)2, ∴BC2+AC2=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 又BC=A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選D. 5.用兩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拼成的四邊形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考點】菱形的判定. 【分析】由題可知,得到的四邊形的四條邊也相等,得到的圖形是菱形. 【解答】解:由于兩個等邊三角形的邊長都相等,則得到的四邊形的四條邊也相等, 即是菱形. 故選:C. 6.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經(jīng)過第一、三、四象限,則(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考點】一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 【分析】根據(jù)圖象在坐標平面內(nèi)的位置關系確定k,b的取值范圍,從而求解. 【解答】解:由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經(jīng)過第一、三、四象限, 又由k>0時,直線必經(jīng)過一、三象限,故知k>0. 再由圖象過三、四象限,即直線與y軸負半軸相交,所以b<0. 故選B. 7.一組數(shù)據(jù):6,0,4,6.這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中位數(shù)、平均數(shù)分別是( ?。? A.6,6,4 B.4,2,4 C.6,4,2 D.6,5,4 【考點】眾數(shù);算術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 【分析】眾數(shù)是一組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數(shù)據(jù),注意眾數(shù)可以不止一個;找中位數(shù)要把數(shù)據(jù)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位于最中間的一個數(shù)(或兩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為中位數(shù);平均數(shù)是指在一組數(shù)據(jù)中所有數(shù)據(jù)之和再除以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 【解答】解:在這一組數(shù)據(jù)中6是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故眾數(shù)是6; 而將這組數(shù)據(jù)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0,4,6,6),處于中間位置的兩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那么由中位數(shù)的定義可知,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是5; 平均數(shù)是. 故選D. 8.四個班各選10名同學參加學校1500米長跑比賽,各班選手平均用時及方差如下表: 班 A班 B班 C班 D班 平均用時(分鐘) 5 5 5 5 方差 0.15 0.16 0.17 0.14 各班選手用時波動性最小的是( ) A.A班 B.B班 C.C班 D.D班 【考點】方差. 【分析】根據(jù)方差的意義:反映了一組數(shù)據(jù)的波動大小,方差越大,波動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解答】解:由于S2D<S2A<S2B<S2C,故D班的方差小,波動小, 故選D. 二、填空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9. =1﹣2x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是 x≤ . 【考點】二次根式的性質(zhì)與化簡.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質(zhì)得出1﹣2x的取值范圍,進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1﹣2x, ∴1﹣2x≥0, 解得:x≤. 故答案為:x≤. 10.若點(3,a)在一次函數(shù)y=2x﹣1上,則a= 5?。? 【考點】一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特征代入函數(shù)關系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點(3,a)在一次函數(shù)y=2x﹣1上, ∴a=2×3﹣1=5. 則a=5. 故答案為:5. 11.已知a、b為兩個連續(xù)的整數(shù),且a<﹣3<b,則= ?。? 【考點】估算無理數(shù)的大小. 【分析】先估算出的大小,從而可得到a、b的值,然后再化簡即可. 【解答】解:∵25<28<36, ∴5<<6. ∴5﹣3<﹣3<36﹣3,即2<﹣3<3. ∴a=2,b=3. ∴==. 故答案為:. 12.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130°,在AD上取DE=DC,則∠ECB的度數(shù)是 65 度. 【考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分析】利用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和鄰角互補先求出∠BCD和∠D,再利用等邊對等角的性質(zhì)解答. 【解答】解: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130°, ∴∠BCD=∠A=130°,∠D=180°﹣130°=50°, ∵DE=DC, ∴∠ECD==65°, ∴∠ECB=130°﹣65°=65°. 故答案為65°. 13.若一次函數(shù)y=(3a﹣2)x+6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則a的取值范圍是 a>?。? 【考點】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 【分析】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得3a﹣2>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得3a﹣2>0,解得a>. 故答案為a>. 14.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大樹在距地面1m處折斷,樹尖恰好碰到地面,距樹的底部2m,則這棵樹高?。?+)m . 【考點】勾股定理的應用. 【分析】根據(jù)題意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長,進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題意得:在直角△ABC中, ∵AC2+AB2=BC2, 則12+22=BC2, ∴BC=, 則樹高為:(1+)m. 故答案為:(1+)m. 15.如圖,已知菱形ABCD,其頂點A,B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4和1,則BC= 5?。? 【考點】菱形的性質(zhì);數(shù)軸. 【分析】根據(jù)數(shù)軸上A,B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4和1,得出AB的長度,再根據(jù)BC=AB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菱形ABCD,其頂點A,B在數(shù)軸上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4和1,則AB=1﹣(﹣4)=5, ∴AB=BC=5. 故答案為:5. 16.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90°,若添加一個條件即可判定該四邊形是正方形,那么這個條件可以是 AB=AD或AC⊥BD等 . 【考點】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分析】由已知可得四邊形ABCD是矩形,則可根據(jù)有一組鄰邊相等或?qū)蔷€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添加條件. 【解答】解:由∠A=∠B=∠C=90°可知四邊形ABCD是矩形,根據(jù)根據(jù)有一組鄰邊相等或?qū)蔷€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得到應該添加的條件為:AB=AD或AC⊥BD等. 故答案為:AB=AD或AC⊥BD等. 三、解答題(共52分) 17.計算 (1)9+7﹣5+2 (2)(﹣1)(+1)﹣(1﹣2)2. 【考點】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1)首先化簡二次根式,進而合并同類二次根式求出答案; (2)直接利用乘法公式化簡,進而求出答案. 【解答】解:(1)9+7﹣5+2 =9+14﹣20+ =; (2)(﹣1)(+1)﹣(1﹣2)2 =3﹣1﹣(1+12﹣4) =2﹣13+4 =﹣11+4. 18.已知: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經(jīng)過M(0,2),N(1,3)兩點. (1)求k、b的值; (2)若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與x軸交點為A(a,0),求a的值. 【考點】待定系數(shù)法求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一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 【分析】(1)根據(jù)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即可; (2)根據(jù)圖象與函數(shù)坐標軸交點坐標求法得出a的值. 【解答】解:(1)由題意得, 解得. ∴k,b的值分別是1和2; (2)將k=1,b=2代入y=kx+b中得y=x+2. ∵點A(a,0)在 y=x+2的圖象上, ∴0=a+2, 即a=﹣2. 19.如圖所示,直線L1的解析表達式為y=﹣3x+3,且L1與x軸交于點D.直線L2經(jīng)過點A,B,直線L1,L2交于點C. (1)求直線L2的解析表達式; (2)求△ADC的面積; (3)在直線L2上存在異于點C的另一點P,使得△ADP與△ADC的面積相等,請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 【考點】兩條直線相交或平行問題.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直線L2的解析表達式; (2)先解方程組確定C(2,﹣3),再利用x軸上點的坐標特征確定D點坐標,然后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求解; (3)由于△ADP與△ADC的面積相等,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得到點P與點C到AD的距離相等,則P點的縱坐標為3,對于函數(shù)y=x﹣6,計算出函數(shù)值為3所對應的自變量的值即可得到P點坐標. 【解答】解:(1)設直線L2的解析表達式為y=kx+b, 把A(4,0)、B(3,﹣)代入得,解得, 所以直線L2的解析表達式為y=x﹣6; (2)解方程組得,則C(2,﹣3); 當y=0時,﹣3x+3=0,解得x=1,則D(1,0), 所以△ADC的面積=×(4﹣1)×3=; (3)因為點P與點C到AD的距離相等, 所以P點的縱坐標為3, 當y=3時, x﹣6=3,解得x=6, 所以P點坐標為(6,3). 20.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點E 在BA 的延長線上,且BE=AD,點F在AD上,AF=AB, 求證:△AEF≌△DFC. 【考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結合題目條件可得出AE=DF及∠EAF=∠D,AF=CD,利用SAS即可證明兩三角形的全等. 【解答】證明:∵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且AB∥CD, ∴AF=CD,∠EAF=∠ADC, 又∵AF=AB, ∴AF=CD,AE=DF, 在△AEF和△DFC中, ∴△AEF≌△DFC. 21.如圖,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紙片.把紙片ABCD折疊,使點B恰好落在CD邊上,折痕為AF.且AB=10cm、AD=8cm、DE=6cm. (1)求證:平行四邊形ABCD是矩形; (2)求BF的長; (3)求折痕AF長. 【考點】矩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翻折變換(折疊問題). 【分析】(1)根據(jù)翻折變換的對稱性可知AE=AB,在△ADE中,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證明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再根據(jù)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證明即可; (2)設BF為x,分別表示出EF、EC、FC,然后在△EF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進行計算即可; (3)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1)證明:∵把紙片ABCD折疊,使點B恰好落在CD邊上, ∴AE=AB=10,AE2=102=100, 又∵AD2+DE2=82+62=100, ∴AD2+DE2=AE2, ∴△ADE是直角三角形,且∠D=90°, 又∵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ABCD是矩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解:設BF=x,則EF=BF=x,EC=CD﹣DE=10﹣6=4cm,F(xiàn)C=BC﹣BF=8﹣x, 在Rt△EFC中,EC2+FC2=EF2, 即42+(8﹣x)2=x2, 解得x=5, 故BF=5cm; (3)解: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F2=AF2, ∵AB=10cm,BF=5cm, ∴AF==5cm. 22.某中學八年級(8)班同學全部參加課外活動情況統(tǒng)計如圖: (1)請你根據(jù)以上統(tǒng)計中的信息,填寫下表: 該班人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中位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平均數(shù) 50 9 10 (2)補全條形統(tǒng)計圖; (3)若該學校八年級共有600名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圖結果估計八年級參加排球活動項目的學生共有 168 名. 【考點】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加權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 【分析】(1)根據(jù)足球16人占總體的32%,可以求得該班人數(shù),結合條形統(tǒng)計圖進一步求得排球人數(shù),從而根據(jù)中位數(shù)的概念和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進行求解; (2)根據(jù)(1)中求得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補全即可; (3)先求出樣本中參加排球活動項目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600即可. 【解答】解:(1)該班人數(shù):16÷32%=50人; 排球人數(shù):50﹣9﹣16﹣7﹣4=14人; 五個數(shù)據(jù)從小到大排列,即4,7,9,14,16,則中位數(shù)為9; 平均數(shù)=50÷5=10; 該班人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中位數(shù) 這五個活動項目人數(shù)的平均數(shù) 50 9 10 (2)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如下: (3)600×=168(名). 故答案為50,9,10;168. 23.如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點P、Q分別是AB、AC上的一動點,且滿足BP=AQ,D是BC的中點. (1)求證:△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當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四邊形APDQ是正方形,并說明理由. 【考點】正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1)連接AD,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得AD=BD=DC,從而證明△BPD≌△AQD,得到PD=QD,∠ADQ=∠BDP,則△PDQ是等腰三角形;由∠BDP+∠ADP=90°,得出∠ADP+∠ADQ=90°,得到△PDQ是直角三角形,從而證出△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四邊形APDQ是正方形,則DP⊥AP,得到P點是AB的中點. 【解答】(1)證明:連接AD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BC的中點 ∴AD⊥BC,AD=BD=DC,∠DAQ=∠B, 在△BPD和△AQD中, , ∴△BPD≌△AQD(SAS), ∴PD=QD,∠ADQ=∠BDP, ∵∠BDP+∠ADP=90° ∴∠ADP+∠ADQ=90°,即∠PDQ=90°, ∴△PDQ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當P點運動到AB的中點時,四邊形APDQ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BAC=90°,AB=AC,D為BC中點, ∴AD⊥BC,AD=BD=DC,∠B=∠C=45°,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當P為AB的中點時,DP⊥AB,即∠APD=90°, 又∵∠A=90°,∠PDQ=90°, ∴四邊形APDQ為矩形, 又∵DP=AP=AB, ∴矩形APDQ為正方形(鄰邊相等的矩形為正方形). 2016年8月27日 第15頁(共15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寧夏 石嘴山市 2015 2016 學年 年級 期末 數(shù)學試卷 答案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70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