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晝錦堂記原文原文及翻譯》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相州晝錦堂記原文原文及翻譯(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相州晝錦堂記原文原文及翻譯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
◇原文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土,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假設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后,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①;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波駭汗,慚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于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惟大丞相魏國公那么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士。海內(nèi)之士,聞下風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矣②。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幸運得志于一時,出于庸夫愚婦
2、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之也。然那么高牙大纛,缺乏為公榮;桓圭袞裳,缺乏為公貴③。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xiāng)哉?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jié),來治于相,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詩于石,以遺相人④。其言以快恩仇、矜聲譽為可?、?。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于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jié)⑥。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⑦。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
3、成,而喜為天下道也。于是乎書。
◇注釋
①駢肩累跡:肩并著肩、足跡重疊著足跡。這里形容道上觀眾密集擁擠之狀。瞻望咨嗟:謂觀者仰望而贊嘆。
②下風:風向的下方,比喻低下的地位,常用作謙詞。這里指韓琦居高位,其道義風范影響到地位低下的士人。余光:泛指對人的沾惠。
③高牙大纛(dào):大將的牙旗。亦泛指重臣的儀仗。韓琦為相三朝,地位顯赫,故稱。桓圭(guī):圭,古代朝廷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其中桓圭乃三公所執(zhí)。袞(gǔn)裳:古代帝王及上公祭祀宗廟時所穿的禮服。因上公服袞,后世因稱三公為袞。這里指韓琦上朝時所穿的官服。
④以遺相人:用以贈給相州人民。遺,舊讀wèi。
4、
⑤“其言〞句:意謂刻詩于石的內(nèi)容是:鄙薄那些以報個人恩仇為快、以夸耀個人聲譽為榮的人。
⑥夷險:這里指平坦的順境和險惡的逆境。一節(jié):一致。這句意謂不管個人處境夷險,勤勞王家之心是前后一致的。
⑦垂紳:形容臣子對皇帝恭敬肅立之態(tài)。正笏(hù):端正所執(zhí)的手板。
◇鑒賞
本文是歐陽修為韓琦擔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市)地方長官時所建的“晝錦堂〞寫的一篇“記〞。文章主旨,是贊譽韓琦身居顯位,不夸耀富貴,反引為鑒戒,志在留清名于后世、顯真人格于人間;同時,貶斥了那些追求名利富貴、以“衣錦還鄉(xiāng)〞為榮的庸俗之輩。
文章開篇緊扣題面,由“晝錦〞二字說起,道出其古今一樣。于是引史事作證,諸如季子、買臣之
5、窮達變化,與夫世俗之嘲侮、愧駭,皆是明證。但這些人不過是“一介之士〞的衣錦之榮罷了。這樣,就收束了上文,振起下意而轉(zhuǎn)入正題。中段介紹韓琦其人,突顯出韓公為國為民的生平偉志,以與古時“一介之士〞之榮相對照,展示其不同以及韓公高超之處。在交代韓公其人其志后,即轉(zhuǎn)入“晝錦堂〞本領,詳細介紹韓公治相州時筑堂的盛舉,并刻詩文于石以明其志。文章收束時,又將文意翻進一層,把韓公以“晝錦〞二字名堂并非自我為榮的本意說得更加透徹、飽滿、榮耀照人。
全篇文章,圍繞“晝錦〞二字,層層發(fā)揮,脈絡明晰;運用比照手法,抑揚褒貶,態(tài)度鮮明,從而增強了表達效果;稱頌人物,均以事實為根據(jù),無阿諛逢迎之弊;正是非韓公其人,缺乏
6、以當“邦家之光〞;非歐陽其文,缺乏以顯韓公之志。真可稱得上是兩相伉頡,成就“天下莫大之文章〞。
◇妙評
以史遷之煙波,行宋人之風格。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四十八
晝錦之說,起于“富貴不歸故土,如衣錦夜行〞二語,故以當晝而錦,指富貴歸鄉(xiāng)而言,蓋榮之也。韓魏公以相州人于至和中,請以武康節(jié)度使來守相州,在魏公榮君之思,名其堂為“晝錦〞,雖覺貼切,其實魏公為兩朝顧命,定策元勛,出入將相,功在社稷。其為榮,原不在富貴不富貴,歸鄉(xiāng)不歸鄉(xiāng)也。作記者,假設單表平昔功業(yè),又拋不下此題。是篇先就晝錦之榮翻起,倒入魏公之志,然后敘其平生功業(yè),以其榮歸之邦國。斡旋得體,文亦光明正大,與題相稱。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四
以窮厄得志者相形,見公超然出于富貴之上。因“晝錦〞二字頗近俗,故為之出脫如是。文旨淺而詞調(diào)敷腴,最為人所愛好。
——清·張伯行重訂?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