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課 第一節(jié) 看我“七十二變”--多義詞課件1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課 第一節(jié) 看我“七十二變”--多義詞課件1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ppt(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節(jié) 看我“七十二變” ——多義詞,金陵懷古 王 硅 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shù)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 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賞析】 作者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這首詩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中間兩聯(lián)著力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四句中,一寫別渚孤島,一寫數(shù)帆歸舟,一寫晚風勁吹、紅葉凋零,一寫寒云陰沉、樓閣昏暗。一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屏,物象雖不同,卻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應了秋光的蕭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聯(lián)歸結(jié)全詩,為金陵秋景圖點睛?!肮蕠鄾觥睉敖菨M目秋”,“誰與問”
2、應“獨上”。“人心無復更風流”,由以上種種風物,水到渠成地誘發(fā)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深深的憂思。,【思考】 尾聯(lián)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提示】 畫線部分為思考答案。,課堂互動探究,[文脈探究] 1.什么叫詞匯?什么叫詞義? 【提示】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材料。漢語的詞匯是指漢語里全部詞和所有相當于詞的用法的固定結(jié)構(熟語)的總和?!霸~”是構成詞匯的最主要的成分。,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獨立使用的語言單位。一個詞一定有聲音,聲音是詞的形式;一個詞也一定有意義,意義是詞的內(nèi)容。詞義就是指詞所表示的意義。,2.什么是多義詞的借代引申義?舉例說明。 【提示】 多義詞的“借代引申”是指
3、甲、乙兩類對象之間有某種相關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稱甲類對象的詞語去指稱乙類對象。整體與部分、物品與使用者、行為與行為發(fā)出者、工具與活動、材料與產(chǎn)品、產(chǎn)地與產(chǎn)品等都有著穩(wěn)定而明顯的關聯(lián),因而都可以在人們意識中建立起某種聯(lián)想關系,從而使詞語產(chǎn)生新的意義。比如“口”原指“人的一個器官”,后又用作指“人”的量詞,這是用部分指稱整體。,“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裝”,后又用來指“穿著便衣執(zhí)行任務的軍人、警察等”,這是用物品指稱使用者。“編輯”原指“對資料或現(xiàn)成的作品進行整 理、加工”,后又用來指“做編輯工作的人”,這是用行為指稱行為發(fā)出者。“兵”后來產(chǎn)生出“軍事、戰(zhàn)爭”(如“紙上談兵”里的“兵”)和“兵
4、士” (如“強將手下無弱兵”里的“兵”)的意義,也是一種借代引申義。,3.什么是多義詞的比喻引申義? 【提示】多義詞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兩類對象之間有某種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稱甲類對象的詞語去指稱乙類對象,從而使詞語產(chǎn)生新的意義。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來的包兒”,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負重感,于是人們便用“包袱”來指稱“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使“包袱”產(chǎn),生出新的意義?!懊造F”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義項,一是“濃厚的霧”,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這個詞的比喻引申義。比喻義和修辭中的比喻不同:比喻義已成為詞的一個穩(wěn)定的義項,在詞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則是臨時的修辭手
5、段,詞典里沒有這個義項。,4.舉例說明詞語演變中“詞義擴大”和“詞義縮小”的特點? 【提示】詞義的“擴大”是指詞的今義所表示的范圍大于古義,而古義包括在今義中。比如“江、河”,古義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則泛指一切河流。 “菜”在古代專指蔬菜,現(xiàn)泛指菜肴?!霸姟痹瓉韺V浮对娊?jīng)》,后來則泛指一切詩歌類的文學作品。一般說來,詞義的擴大總是具有從個別到一般,從部分到全體的特點。,詞義的“縮小”是指詞的今義所表示的范圍小于古義。如“禽”在古代指“鳥”和“獸”,后來專指鳥類(包括飛禽和家禽)?!白印痹x包括“兒子”和“女兒”,現(xiàn)在卻只能指“兒子”?!皩m”原是房屋居室的通稱,秦漢開始專指帝王的住所。,5.舉例
6、分析什么是詞的“科學意義”和“通俗意義”。 【提示】詞義是人們對一定對象的概括反映,但這種反映在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程度上有深有淺。對同一個對象,普通人和有專門知識的人認識就可能大不相同。,比如“人”這個詞,在一般人看來指的就是用兩條腿走路、會說話、像你我一樣的生物,而知道是 “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的也不會很多。這些事實說明,詞的意義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異而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人們對事物所具有的非本質(zhì)特征的反映,可以稱之為“通俗意 義”,如上面提到的“人”的前一種意義;另一種,是人們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的反映,可以稱之為“科學意義”,如上面提到的“人”的后一種意義。盡管通俗意義并不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但一組非本質(zhì)特征的總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互相區(qū)別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了詞語的通俗意義,就足以使人們正確地使用詞來指稱不同的事物??茖W意義通常只用于特定的學科領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都是按通俗意義來理解和使用詞語的,甚至一般的語文詞典對詞義的解釋往往也是詞的通俗意義。,[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