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河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三節(jié) 河流(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三節(jié) 河流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繪圖知道我國主要河流的分布,并能勾 出內外流區(qū)的界限;結合地形圖理解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 地形區(qū)和所屬氣候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會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運用生活實例探究河流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培養(yǎng)綜合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綜合的觀點去看待河流 的開發(fā)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對河流及其周圍的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
二、 教學重點:
1、 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 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較。
三、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實例,探究河流的開發(fā)與利用。
四、 課 型:新授課。
五、
2、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2、學生收集資料;
3、 多媒體課件制作。
六、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以外流河為主】
1、 情境導入:
(1) 、創(chuàng)設情境,用歌曲《長江之歌》烘托課堂氣氛,展開祖國地圖,用 生動的語言導入:“同學們,聽到這激昂的樂曲,站在祖國地圖前,看到流淌在 祖國大地上的條條動脈和一顆顆明珠,你們會想到什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 、資料導入:大屏幕展示資料,學生閱讀資料。 教師提出問題:“從資料當中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自己得出我國河湖眾多的結論,并舉例說出河流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2、 探究新課:
(1)
3、、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概念: 〔過渡〕:“我國的河流分布在哪兒呢?” 教師在教學掛圖上示范,教給學生在地圖上勾畫河流的方法。 學生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手中的空白地圖上勾畫出我國主要的外流河和
內流河,初步學會運用地圖認識我國內、外流區(qū)的主要河流。并能依據河流的流 動方向,區(qū)分內、外流河,概括出內、外流區(qū)的概念。
學生展示自己所繪地圖,互相交流,評選出繪得最好的、最科學的地圖。讓 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2) 、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教師提出問題:長江和長江流域是一回事嗎?
學生觀察課前收集到的樹葉,教師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聯(lián)系 以前所學過的生物知識,找出樹葉葉脈和流域、水系的共同
4、點,理解流域、水系 的概念。
(3)、內流區(qū)和外流區(qū)河流的水文特征: 〔過渡〕:內流區(qū)和外流區(qū)的河流各有什么特征呢?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大屏幕展示分組討論的主要內容:
① 、內、外流河的數量、長度、水量;
② 、河流的流向與地形的關系;
③ 、河流的水量與氣候的關系。
教師提供給學生相關的資料:
① 、松花江、黃河、長江、珠江四條河流長度、流經的地形區(qū)及注入的海洋;
② 、松花江、黃河、長江、珠江四條河流的流量曲線圖。 學生運用資料分組討論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當中。
學生分角色扮演內流區(qū)河流和外流區(qū)河流,分別講述內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 特征,交流討論成果。
5、
(4)、外流區(qū)內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較: 教師提供給學生資料:
① 、東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較表;
② 、、西江、黃河的流量曲線圖。 教師提出問題:觀察這兩個圖表,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地理問題,找到什么地理
規(guī)律,并分析這個規(guī)律與什么有關。
學生運用資料,通過觀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與總 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線圖,對比分析外流區(qū)內南方河流與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學生依據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點去探討這種不同可能會給生產生活帶 來的影響。
師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聞,自己展示收集到的圖片、資 料,用生活實例說明河流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正面的和負面的影
6、響。(例如: 近期重慶萬州區(qū)的洪水災害、北方河流冬、春季枯水給北方地區(qū)帶來的旱災等。
師生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這種特點,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 法。
( 6)、京杭運河:
教師展示京杭運河圖。 學生聯(lián)系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介紹京杭運河以及它對人類的貢獻。
( 7)、家鄉(xiāng)的河: 師生交流:共同欣賞淮安淮河美景,學生描述細河的變化及這種變化帶給淮 安人民生活的變化,增強學生愛我家鄉(xiāng)、保護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3、 課內小結:學生總結本節(jié)主要內容,師生共同交流學習心得。
4、 課內反饋:
智力大比拼
1 、選對朋友:
(1)、下列河流中屬于內流河是: ( )
A、塔里木河
7、B、長江 C、黃河 D、淮河
第二課時
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1、了解長江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首先應該了解長江的源流概況。
2、引導學生閱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及景觀圖片,以及中國政區(qū)圖、地形圖、氣 候圖,明確長江的發(fā)源地,上、中、下游的劃分,以及流經的省區(qū)、地形區(qū)及主 要氣候區(qū),
3、在此基礎上,分析長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 行。在分析水能資源豐富的河段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長江干流剖面圖以幫助學 生理解,同時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長江流域水系圖,分析水電站的分布與地形地勢 之間的關系。
4、了解長江水運狀況,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長江航運圖,說明哪些河段航運能 力比較強,結合地形
8、地勢、氣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運能力強的原因。結合荊 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圖,說明哪些河段航運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導 學生完成活動題
5、討論解答此題時,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給與學生討論的時間,特別 應該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設想。
6、分析長江洪澇災害頻發(fā)的原因,可以從閱讀材料、洞庭湖面積和容積變 化示意圖入手,通過學生閱讀“平垸行洪導長江”的資料和示意圖,使學生了解 導致洪澇災害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就是圍湖造田,減弱了湖泊對河流水量的調蓄能 力。對于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其他原因,
7、可以通過討論、解答活動題 2 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題時,應注意引導學 生分析氣候特征對洪澇的影響,上、中
9、游地區(qū)植被的破壞為什么容易形成洪澇災 害,長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點對洪澇災害出現(xiàn)的影響等,通過分析,應使學生 對于河流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夠初步明確其中的因果關系。“長 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較”的資料,應該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使學生對于洪澇 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觀念 和意識。
課堂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河湖眾多的國家,主要河湖及分布、長江、黃河概況,以及 對人類的作用都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內容。
鞏固練習 說出長江、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主要的水電站。
第三課時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1、引導學生閱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及景觀圖片,明確黃
10、河上、中、下游的劃 分,對應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觀圖片,了解黃河流域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 出了哪些貢獻?
2、結合活動題
使學生了解黃河的憂患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不同河段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 各是什么?
3、 在學生對黃河不同河段的問題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分不同河
段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產生環(huán)境問題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分別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含量大的特點時,
4、 引導學生閱讀黃河干流泥沙沿途變化圖,通過閱讀圖中的數據,可以使 學生對黃河中游地區(qū)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個感性認識。
5、 閱讀中國地形圖、相關的氣候類型圖、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及教材中提 供的黃土
11、高原地區(qū)地表景觀圖,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一些反映黃土高原地區(qū)的降 水、地表植被等狀況的錄像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6、 通過分析,明確造成黃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 是什么。由中游地區(qū)的泥沙含量大,聯(lián)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變化,結合教材提 供的地上河示意圖、歷史上黃河下游泛濫范圍圖,說明中游地區(qū)的環(huán)境問題對下 游地區(qū)產生什么影響?造成的隱患是什么?
7、 對于上游地區(qū)的荒漠化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這個地區(qū)的氣候類型 分布圖及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區(qū)植被破壞的錄像帶或景 觀圖片、幻燈片等,依次說明這里荒漠化嚴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
8、 解釋凌
12、汛的成因,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 向與不產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說明引起凌汛發(fā)生的自然因 素是什么?通過分析應使學生明確產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9、 在學生了解黃河不同河段的憂患后,指導學生閱讀關于“根治黃河”的 閱讀材料,完成活動題2,通過閱讀和解題,使學生明確針對不同問題應該采取 不同措施,鼓勵學生充分開展發(fā)散思維,為解決黃河的問題獻計獻策。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河流
一、 以外流河為主 1、外流區(qū)與內流區(qū)
2、 河流名稱及分布
二、 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1、 長江的概況
2、 水能資源
3、 長江的治理
三、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1、 黃河概況
2、 地上河成因
3、 黃河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