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化學 主題4 物質(zhì)的制備 4.1 實驗室制備日用化學品課件 魯科版選修6.ppt
《2018年秋高中化學 主題4 物質(zhì)的制備 4.1 實驗室制備日用化學品課件 魯科版選修6.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秋高中化學 主題4 物質(zhì)的制備 4.1 實驗室制備日用化學品課件 魯科版選修6.ppt(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題1實驗室制備日用化學品,學習目標1.了解肥皂的制備原理及實驗操作。2.熟悉純堿的制備方案和實驗實施過程。3.了解肥皂、純堿等去污原理。,一、肥皂的制備肥皂制備的活動原理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鈉,可由動物脂肪或植物油與NaOH溶液發(fā)生皂化反應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課前自主學案,自主學習,反應完成后,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形成了混合物。為了將高級脂肪酸鈉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需要向其中加入飽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高級脂肪酸鈉的溶解度,使其從混合物中析出,浮到液面上。這個過程叫做_______。最后,將分離出的高級脂肪酸鈉與_________(如松香、硅酸鈉等)混合,再_______、_______,便可制得肥皂成品。,高級脂肪酸鈉,甘油,食鹽水(或食鹽細粒),鹽析,填充劑,成型,干燥,思考感悟1.簡述肥皂去污原理?!咎崾尽吭谙礈爝^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與肥皂接觸后,高級脂肪酸根離子的烴基插入油污內(nèi),而易溶于水的羧基部分伸在油污外面插入水中,這樣油污就被包圍起來,再經(jīng)摩擦、振動,大的油污便分散成小油珠,最后脫離纖維織品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濁液,從而達到洗滌的目的。,二、純堿的制備1.純堿的制備活動原理(1)碳酸鈉俗稱______、______,是一種常用的日用化學品。碳酸鈉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去掉做面食時發(fā)酵產(chǎn)生的酸味,也可用它洗滌餐具及沾有油污的衣物等。此外,碳酸鈉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石油精煉等工業(yè)生產(chǎn)。(2)工業(yè)上將二氧化碳和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制得___________,再煅燒___________使其轉(zhuǎn)化為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純堿,蘇打,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碳酸氫鈉,2.制備步驟(1)配制含氨的飽和食鹽水在100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mL______(體積比為1∶1),再加入8g______,塞緊橡膠塞,振蕩幾分鐘,過濾除去不溶物,得到含氨的飽和食鹽水。(2)制備碳酸氫鈉按下圖組裝實驗裝置,先檢查裝置的________,再向各儀器中加入相應試劑,打開啟普發(fā)生器的活塞,開始制備碳酸氫鈉。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浴溫度(30~35℃)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現(xiàn)能數(shù)得清的連續(xù)氣泡為宜)。,氨水,食鹽,氣密性,反應結(jié)束后,把錐形瓶浸在_______中,使較多的碳酸氫鈉晶體析出,過濾,洗滌。,冷水,(3)制備碳酸鈉將制得的碳酸氫鈉轉(zhuǎn)移至________中,加熱至沒有水蒸氣逸出為止。(4)稱量產(chǎn)品質(zhì)量。,蒸發(fā)皿,思考感悟2.純堿去污(油脂)的反應原理如何?,自主體驗,1.利用廚房用過的廢食用油,加入強堿共煮后可制得下列物質(zhì)中的()A.蠟燭B.機油C.肥皂D.面霜解析:選C。油脂的堿性水解反應叫做皂化反應,可以用于制造肥皂。,2.關于肥皂與合成洗滌劑的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雙選)()A.肥皂可以在硬水中使用,而合成洗滌劑不行B.合成洗滌劑去污能力比肥皂強,適合洗衣機使用C.制造合成洗滌劑的原料便宜D.制造肥皂的原料便宜,解析:選BC。肥皂的有效成分為硬脂酸鈉,而C17H35COO-能與硬水中的Ca2+、Mg2+結(jié)合形成沉淀,而使C17H35COO-失去除污能力,降低了洗滌效果;合成洗滌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其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劑擁有更強的親水和親油基團,去污能力更強;合成洗滌劑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化工的副產(chǎn)品,比較便宜,而肥皂的原料為油脂,成本相對高一些。,3.在制小蘇打(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的操作中,應在飽和食鹽水中()A.先通入CO2,達到飽和后再通入NH3B.先通入NH3,達到飽和后再通入CO2C.CO2和NH3同時通入D.以上三種方法都行解析:選B。CO2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先通NH3后溶液呈堿性,能溶解大量的CO2,生成大量的HCO,從而析出大量的NaHCO3晶體。,課堂互動講練,1.在制備肥皂的實驗中為什么要加入乙醇?答:在制備肥皂時加入乙醇,是因為酒精既能溶解堿,又能溶解油脂,是油脂和NaOH的共同溶劑,能使反應物融為均一的液體,使皂化反應在均勻的系統(tǒng)中進行并且速率加快。,2.在制備肥皂的實驗步驟1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答:油脂在適量堿溶液中水解即生成高級脂肪酸鈉(肥皂)和甘油。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就是使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以制取肥皂。,3.在制備肥皂的實驗步驟1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什么?答:加入飽和NaCl溶液的作用,使高級脂肪酸鈉(肥皂)發(fā)生凝聚而從混合液中析出,并浮在表面,而皂化反應的另一副產(chǎn)物甘油、未作用的堿和酒精能在NaCl溶液中溶解,得到質(zhì)地較好的肥皂。,4.如何檢驗皂化是否完全?答:可以用玻璃棒蘸取幾滴樣品放在試管中,加入4~5mL水,將試管浸在熱水中或在火焰上加熱,并不斷振蕩。若混合物完全溶解,無油滴出現(xiàn),表示皂化完全,否則說明皂化不完全。,5.如何鑒別礦物油和植物油?答:(1)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取兩種液體少許,然后向這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少許溴水,能使溴水退色的是植物油;不能使溴水退色,且分層的是礦物油。(2)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取兩種液體少許,然后加入NaOH溶液,共熱,如逐漸溶解且不分層的是植物油;如仍分為兩層的是礦物油。,可以判斷油脂皂化反應基本完成的現(xiàn)象是()A.反應液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B.反應液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C.反應后靜置,反應液分為兩層D.反應后靜置,反應液不分層,【解析】由于油脂在發(fā)生皂化反應時,向油脂中加入了NaOH溶液,反應液始終呈堿性,所以A不能說明油脂是否水解完全;B是錯誤的;反應完全后,生成物為高級脂肪酸鈉、甘油、水的混合物,三者互溶為一體,不分層,故D正確。【答案】D,【誤區(qū)警示】油脂是不溶于水的,反應前油脂和NaOH溶液是分層的,反應完成后,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鈉、甘油和水形成了混合物。加入食鹽鹽析后,才分層。,變式訓練1(2011年泰安高二檢測)油脂完全皂化后得到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鈉的混合溶液,若要使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分離,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滲析B.分液C.蒸餾D.鹽析解析:選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食鹽粒,攪拌、靜置,高級脂肪酸鈉就會從混合物中以固體形式析出,浮在液面。,1.在實驗室中,你將如何獲得二氧化碳?請確定所需要的試劑和儀器。答:獲得二氧化碳:利用化學反應:CaCO3+2HCl===CaCl2+CO2↑+H2O。所需試劑為:大理石、稀鹽酸;所需儀器為啟普發(fā)生器或其簡易裝置。,2.在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哪些雜質(zhì)?應該怎樣除去?答: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使氣體通過水或飽和NaHCO3溶液,除去氯化氫。3.在實驗過程中是否需要對尾氣進行吸收?如需要,請你選擇合適的試劑并設計尾氣吸收裝置。答:需要對尾氣進行吸收,因為逸出的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用稀硫酸吸收尾氣,為防止氨氣因溶解而倒吸,吸收裝置需使用倒扣的漏斗。,4.在加熱碳酸氫鈉制備碳酸鈉時,你將如何判斷分解反應是否進行完全?答:將加熱碳酸氫鈉裝置中的出氣導管置于石灰水中,導管口不再產(chǎn)生氣泡,則證明分解反應進行完全。,5.在制備碳酸氫鈉時,有的同學提供了下列三種實驗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好?說明理由。方案1:分別將二氧化碳和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方案2:將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NaCl飽和溶液中;方案3:將氨氣通入含二氧化碳的NaCl飽和溶液中。,6.如何分離出碳酸氫鈉母液中含有的氯化銨和食鹽?答:可以向其中再加些食鹽,然后升溫蒸發(fā)水,再降溫,利用氯化銨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特性,同時并用結(jié)晶和鹽析兩種方法,達到析出氯化銨而氯化鈉留在溶液中的目的,使兩者分離。,某課外興趣小組同學,按照“侯氏制堿法”原理,設計了如下一套實驗裝置:,實驗室可供選用的藥品有:濃氨水、純堿、大理石、稀鹽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銨、氯化鈉。(1)A、D中最合適的試劑(填名稱)為:A____________;D__________。(2)本實驗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先通________氣體,再通________氣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該裝置中的錯誤(至少兩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改進裝置后,該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所用的飽和NaCl溶液中含溶質(zhì)58.5g,實驗最后得到無水碳酸鈉26.0g,則其產(chǎn)率為________;該同學針對其實驗結(jié)果,認真分析了造成損失的原因,發(fā)現(xiàn)其操作步驟并沒有錯誤,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侯氏制堿法”工業(yè)生產(chǎn)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請問本實驗中哪些物質(zhì)可重復利用?______________。,【思路點撥】解答本題應注意以下兩點:①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②裝置的連接和實驗基本操作?!窘馕觥勘绢}借助侯氏制堿法,考查化學實驗的一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藥品的選用、操作過程分析、實驗裝置評價等。由于CO2在水中溶解度小,所以實驗中先制得NH3(左邊裝置)通入飽和食鹽水,右側(cè)再制得CO2通入被氨和食鹽飽和的水溶液中,可得碳酸氫鈉晶體,析出的碳酸氫鈉晶體加熱分解可得到純堿。,【答案】(1)氯化銨和熟石灰稀鹽酸(2)NH3CO2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NH3至飽和,有利于NaHCO3析出(3)B、C之間缺少止水夾;B裝置應與大氣相通,不能為密閉裝置;通NH3的導管不應伸入液面以下(任填兩種即可)(4)49.0%NaHCO3在水中有較大的溶解度,未能全部沉淀出來(5)CO2、NaCl,變式訓練2閱讀下列短文: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濃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種鹽,然后在此鹽溶液中加入細的食鹽粉末,由于碳酸氫鈉在該狀態(tài)下溶解度很小,呈晶體析出。同時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鹽不穩(wěn)定,加熱后容易轉(zhuǎn)變?yōu)檎}、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將析出的碳酸氫鈉加熱分解即可制得純堿。根據(jù)以上敘述,簡要地回答下列問題。,(1)用上述方法進行時,所用的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質(zhì)?它們的化學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2)最終產(chǎn)品是哪些物質(zhì)?它們的化學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認為侯氏制堿法的優(yōu)點有四:①生產(chǎn)過程中部分產(chǎn)品可作為起始原料使用;②副產(chǎn)品是一種可利用的氮肥;③反應不需要加熱,可以節(jié)約能源;④副產(chǎn)品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解析:此題中主要給出三個信息:(1)第二個反應產(chǎn)物是碳酸氫鈉;(2)在此狀態(tài)下碳酸氫鈉溶解度很小,可以以晶體形式析出;(3)碳酸氫鈉加熱時不穩(wěn)定,易分解。該題的解題難點:一是二氧化碳既是原料又是產(chǎn)品;二是根據(jù)第二個反應產(chǎn)物是碳酸氫鈉,推斷第一個反應的產(chǎn)物是碳酸氫銨;三是碳酸氫銨與食鹽可以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如何利用信息處理問題?難點①答題時只要前后聯(lián)想,則不易造成失誤;難點②掌握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其實質(zhì)是互換成分,依信息則可推出反應物之一是碳酸氫銨;難點③學生一般認為鈉鹽易溶于水,難將碳酸氫鈉可以以晶體形式析出聯(lián)系在一起。答案:(1)NH3、H2O、CO2、NaCl(2)Na2CO3、NH4Cl(3)①②④,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綠色化學的含義:綠色化學又稱環(huán)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是從源頭上防止污染產(chǎn)生或把化學過程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學。2.綠色化學的要求:①原料和產(chǎn)品無害;②在化學過程中不產(chǎn)生“三廢”或使“三廢”降低到最低程度。,探究整合應用,3.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五條途徑(1)開發(fā)綠色實驗。如實驗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實現(xiàn)了原料和反應過程的綠色化。(2)防止實驗過程中尾氣、廢物等對環(huán)境的污染,實驗中有危害性氣體產(chǎn)生時要加強尾氣吸收,對實驗產(chǎn)物盡可能再利用等。(3)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的用量,使實驗小型化、微型化。,(4)對于危險或反應條件苛刻,污染嚴重或儀器、試劑價格昂貴的實驗,可采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或觀看實驗錄像等辦法。(5)妥善處置實驗產(chǎn)生的廢物,防止污染環(huán)境。4.原子經(jīng)濟性:最理想的“原子經(jīng)濟”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zhuǎn)化到期望的最終目標產(chǎn)物中,達到原子利用率為100%。5.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化學反應:化合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年秋高中化學 主題4 物質(zhì)的制備 4.1 實驗室制備日用化學品課件 魯科版選修6 2018 高中化學 主題 物質(zhì) 制備 實驗室 日用 化學品 課件 魯科版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270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