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一《春夏秋冬》說課稿新人教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屆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一《春夏秋冬》說課稿新人教版.docx(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春夏秋冬說課稿一、說教材這是一節(jié)識字課,主要通過字詞的學習和插圖形象的再現(xiàn),使同學們了解一年當中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jié)。通過了解這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進一步感受到季節(jié)變換的美,激發(fā)同學們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2、 說目標1會認讀本課的八個會認字,能按正確的筆順寫出本課的七個會寫字,認識兩個新偏旁。 2能夠正確流利地熟讀本課的詞語。 3使學生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難點是通過字詞的學習和插畫形象的再現(xiàn)以及教師課件春夏秋冬圖片的展示,使同學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三、說教法怎樣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
2、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在識字教學實踐中,注意結(jié)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如:加減法識字,編字謎識字,編兒歌識字等等。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發(fā)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4、 說過程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1通過課件優(yōu)美的圖片分別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請同學回答看到圖片想到的是哪個季節(jié),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春夏秋冬。讀題。 3.學習會寫字。理解“春”“冬”
3、是四季中的兩個季節(jié),并指導寫這兩個字。(二)檢查預習,引導初讀1自由讀課文中的詞語,圈劃生字,讀準字音。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會寫字的巧記方法。(三)重點品讀,理解感悟1.感悟春夏秋冬四季。(1)教師領讀詞語“春風吹、下雨落、秋霜降、冬雪飄”。教師課件展示四季美景。(2)學生感悟四季之美。(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春、夏、秋、冬還能分別聯(lián)想哪些景物和現(xiàn)象。(4)學生自己組織句子,用通順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和美景。 2.感悟草、花、魚、鳥之美。(1) 教師領讀詞語“青草池草青,紅花山花紅,游魚魚出水,飛鳥鳥入林”。教師課件展示草、花、魚、鳥美景。(2)學生感悟草、花、魚、鳥之美。(3)教師引導學生
4、想象草、花在四季分別是什么樣子的。(4)學生自己組織句子,描述草、花在四季分別的狀態(tài)。(5)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草、花、魚、鳥分別生長在哪些地方。(6)學生描述。 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習字詞的同時,注重學生句子的組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能力。不管是老師帶讀還是學生感悟,都是精心設計,使學生通過字詞的學習感受大自然之美,并讓學生自己組織句子充分表達出來。(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7個生字。2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筆順,書空,記住筆順。3怎樣寫才好看?學生交流寫字的要領。4師范寫,生練寫,再投影作品展評。5.引導學生巧計生字,比如加減法記憶:艸+化=花,比較記憶法:人和入比較。在寫字教學時,發(fā)揮教師的示范性作用
5、。通過展示平臺,教師一筆一畫的來教學生書寫。雖然,這樣的書寫速度很慢,但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五)課后鞏固,布置作業(yè)1.熟記會認字,掌握會寫字。 2.去生活中尋找四季之美,尋找草、花、魚、鳥之美。用你喜歡的方式把美景記錄下來。如記日記、照相、畫畫等。5、 說板書教師設計循環(huán)板書,把“春、夏、秋、冬”形成一個圓形循環(huán),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四季關(guān)系,板書的藝術(shù)化是低年級教學的有力促進。六、說效果一年級是打基礎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字詞不感興趣,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一堂課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設情境尤為關(guān)鍵。在教學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學會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而使整堂課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