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11726908 上傳時間:2022-06-21 格式:DOC 頁數:12 大?。?93.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_第1頁
第1頁 / 共12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_第2頁
第2頁 / 共12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_第3頁
第3頁 / 共1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學案 語文版選修《論語選讀》(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十五課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十分注重人之內在精神世界的拓展。他明確強調人性之尊貴性,在注重“知天命”亦為天所知的過程中,與天達成和諧一體的同時,也鮮明地認定了人所具有的“人能弘道”,為天地立心的特質。由此,孔子開拓出了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終極關懷價值系統。正是立足于這一價值系統,孔子對于傳統以來的對待鬼神的宗教性態(tài)度作了調適。 概括而言,孔子對待鬼神的態(tài)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這就是說,一方面要把心思集中于人道之宜,另一方面對于鬼神要既嚴肅、虔敬而又不為之所惑。 在一定的意義上,孔子對于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世界的開拓,以及“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的態(tài)度,可以

2、看做是中國文化早期發(fā)展中“宗教人文化”趨向的一個結穴處。周初以來,中國先民希望從“殷人尚鬼”的歷史陰影中擺脫出來的愿望,終于較為完備地得到了實現。隨著人文世界的不斷開拓與鬼神世界的不斷收縮,遠鬼神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徹底擺脫了鬼神對于人世的主宰,才能充分發(fā)揚“人能弘道”的尊貴性。 1.字音字形 (1)狎(xiá)   (2)公伯寮(liáo)   (3)愬(sù) 2.重要詞語 (1)敢問死:表敬副詞,冒昧 (2)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致力于 (3)仁者先難而后獲:不易,困難,引申為努力 (4)吾不與祭,如不祭:yù,參與 (5)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狎,親昵而不莊重;

3、侮,輕慢 (6)夫子固有惑志:疑惑之心 (7)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肆,殺人后陳尸示眾;諸,之于 (8)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奧,室內西南角,最為幽靜,是尊者休息的地方。古代認為那里有神,為一室之主。灶,灶神 (9)君子敬而無失:嚴肅認真 (10)何患乎無兄弟也:擔心,憂慮 3.通假字 (1)樊遲問知:通“智”,聰明 (2)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通“訴”,這里指進讒言,到某人的上級或尊長面前說他的壞話 (3)人皆有兄弟,我獨亡:通“無”,沒有 (4)道之將廢也與:通“歟”,疑問語氣詞 4.詞類活用 (1)季路問事鬼神:名詞用作動詞,侍奉,服事 (2)敬鬼神而遠之:形容詞用作

4、動詞,遠離 (3)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形容詞用作動詞,認真對待;形容詞用作名詞,遠代的祖先 5.特殊句式 (1)道之將行也與,命也:判斷句 (2)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介詞短語后置句 (3)公伯寮其如命何:如……何,對……怎么辦 (4)“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賓語前置句 (5)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判斷句 6.成語積累 (1)慎終追遠:終,死亡;遠,遠代的祖先。謹慎地對待喪禮,恭敬地追思遠代的祖先。 (2)敬而遠之:表面上尊敬,但不愿接近,保持一定的距離。 (3)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死生有命運主宰,富貴由上天安排。 (4)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全國各地,引申為全

5、世界各地。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好兄弟。 7.名句積累 (1)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語段賞析 1.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痹唬骸拔粗?,焉知死?” 賞析 子路問怎樣事奉鬼神??鬃诱f:“活人還不能事奉,又怎么能事奉鬼神呢?” 子路又說:“我冒昧地請問死是怎么回事?!笨鬃诱f:“活著的道理還沒有弄明白,又怎么能明白死呢?” 孔子是個實事求是的人,所以不會用自己不懂的東西去蒙騙別人。他對鬼神和死亡都缺乏了解,因此就坦然承認,這正是“不知為不知”的具體體現。這與其同時代

6、的一些人以宗教虛假謊言來欺騙人是不同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依然有鬼神的記錄,而比較統一的習慣,是把自己去世的親人都當成鬼神來祭拜,希望他們能保佑自己,同時通過對他們祭拜的形式,表達對先人的紀念和尊重。生和死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生也就沒有死,有了生就必然有死。生和死都只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也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在生的時候,應該把重心放在怎樣好好活著上面,而沒有必要過多地去考慮死的問題?;蛘哌@也是孔子為什么說“未知生,焉知死”的道理所在。 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賞析 樊遲問什么是聰明??鬃诱f:“致力

7、于百姓之所宜,嚴肅地對待鬼神但遠離他們,這就可以說是聰明了?!? 又問什么是仁??鬃诱f:“仁人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后有所收獲,這就可以說是具備仁了?!? 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明確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觀點是非常值得稱贊的。這種不肯定、不否定,甚至不去詢問、懷疑和思考的態(tài)度,是中國的典型智慧。因為任何詢求、懷疑和思考,都需要運用理性的思辨,而用理性的思辨是不可能證實上帝鬼神的存在的。這至今仍屬真理。既然如此,面對現實,以回答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為核心,才是智,才是仁。 3.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賞析 祭祀祖先的時候,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的時候,好像神真的

8、在那里??鬃诱f:“我不親身參加祭祀,祭了就好像沒有祭祀一樣?!? 孔子不信鬼神,信人力。“五十而知天命?!碧烀?,就是人力??鬃硬幌嘈庞猩耢`能拯救于民,只有人身體力行,才能改變社會現狀,改變自己的人生。故孔子不是坐家祈禱,而是周游列國傳道??鬃蛹雷?,但不祭神。祭祖,是培養(yǎng)孝心;祭神,是驅災免禍,行僥幸心理。 4.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賞析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喪禮,恭敬地追思遠代的祖先,百姓的道德就能趨于仁厚了?!? 孔子并不迷信鬼神,卻十分重視喪祭之禮,在孔子的觀念中,祭祀已經被異化,不只是祭祀亡靈,而是把祭祀之禮看做一個人孝道的繼續(xù)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寄托和培養(yǎng)個人

9、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儒家重視孝的道德,是因為孝是忠的基礎,一個不能對父母盡孝的人,他是不可能為國盡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體現。只有做到忠與孝,社會與家庭才可以得到安定。 曾子在強調完“慎終,追遠”之后,又接著說“民德歸厚”。他說話的對象,好像不是老百姓。在春秋時期,政局不穩(wěn),社會動蕩,統治者忙于各種政治斗爭,疏于自身及所屬人民在德化方面的引導和教育,以致整個禮教衰微、形同虛設。受統治者的影響,老百姓對自己親人的感情也趨于淡化。在這種情況下,曾子對當時的統治者提出,如果你們能夠修宗廟,按時祭祀你們的祖先,那老百姓也就會上行下效,民德自然歸于淳厚了。 重點研讀 1.《論語》里說的天,有

10、時指上帝、天神,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有時指自然界,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19.25章)。說說課文所涉及的“天”主要指哪一種意義。 答案 《論語》中提到的“天”有多次,包含三個意義。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7.19);二是指義理之“天”,文中僅出現一次:“獲罪于天,無所禱也?!?3.13);三是主宰或命運之“天”(即課文中指的上帝、天神),出現得較多。 但是,孔子講“上帝、命運”之“天”的背景一是發(fā)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6.28);二是處于困境或險境時的自慰鼓勁:“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

11、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三是發(fā)怒時的指責或自我表白:“吾誰欺,欺天乎!”(9.12指責子路),“知我者,其天乎!”(14.35)。 孔子懷疑鬼神存在,“不語怪、力、亂、神”(7.21);“祭如在,祭神如神在”(3.12);孔子病危,拒絕子路祈禱(7.35);楚昭王病重,拒絕祭神,孔子贊他“知大道”(《左傳哀公六年》)。 課文中“天”的含義:5.13中“夫子之言性與天道”(自然之天);16.8中“畏天命”(自然之天);3.13中“獲罪于天”(義理之天);12.5中“富貴在天”(上帝、天神,主宰命運之天)。 2.天人之辨是中國古代哲學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荀子主張明于天人之分(f

12、èn),董仲舒則主張?zhí)烊烁袘?。閱讀下面材料,簡要談談你對各自觀點的理解。你認為孔子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是怎樣的?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 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兇。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荀子·天論》) 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

13、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強勉而已矣。(《漢書·董仲舒?zhèn)鳌? 答案 荀子對“天”(自然)的認識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認為“天”的運行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不受世人影響。一個國君應該引導百姓順應、認識、掌握、利用“天”的規(guī)律,“制天命而用之”,做好一切準備,應對“天”帶來的災異變化,才能使國富民強。反之,則使國家滅亡,百姓遭殃。 董仲舒生活的年代,正值漢武帝“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統一國人,因此,將儒家思想按統治者要求來解說,將“天”(自然)與“人”(人世、人君)對應,認為國君乃“天”

14、之代表,大自然的一切顯現都代表了“天”對人世的意志。此所謂“天人感應”,用此來為封建統治者作為“合法”統治的理論,欺騙百姓。 孔子對“天”的認識,有三種意義(見上題),他既敬畏、順應“天命”,而又不完全盲從、服從“天命”,比較實際,重視現實,重視國家百姓。 3.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罕言“性與天道”,說明他的關注重點在哪里?這種觀念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答案 說明孔子關注的重點在現實,在國家民生,實現他的“禮”“德”“仁”的理想。這種觀念影響后世的儒家和文人重視、關心現實、國家、百姓,例如中國古代詩人、詩歌,就是如此。也影響了后世文人少理想、幻想色彩,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不多,即使有,也很

15、重視民生實際(如李白)。我國古代少神話傳說,也與此有關。古代“小說”被認為是“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類的東西,因此“小說”便成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遣性讀物。清代袁枚的筆記小說集就取名《子不語》,是孔子所不說的東西(“子不語怪、力、亂、神”)。 合作探究 孟子是孔丘孫子子思學生的學生,以孔丘思想的繼承人自居。孟子發(fā)展和改造了孔丘的“禮治”和“德政”的理論,提出了“仁政”的學說。另外,還主張“以德服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持“先驗論”觀點,認為“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意思是說求知識、才能,只要把他失掉的本性找回來就行了,也就是說,不

16、用到現實中去實踐。在人性善惡問題上,孟子系統地闡述了“人性”問題,提出“性善”理論。請以“走近孔孟”為主題進行一次探究活動。 提示 孟子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理論,孔孟之道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居于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年之多。在封建社會中,孔子被尊稱為“圣人”,孟子被尊稱為“亞圣”,可是細細比較,二者的思想還是有著細微不同的。前人對此已經有了相關的研究,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資料,為我們今天的活動提供了方便。 探究 第一步,購買或借助網絡等工具搜集《孟子》以及有關孔孟比較研究的相關資料。 第二步,重新研讀《論語》《孟子》,從不同的方面概括孔子的思想以及孟子的思想內容,然后對二者進行比較。做

17、好筆記,然后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第三步,研讀相關的研究資料,深入理解二者的不同,在此基礎上思考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發(fā)展。 第四步,研讀孔孟生活時代的有關歷史資料,比較其生活時代的不同,體會孟子思想發(fā)展變化的社會動因。 第五步,寫一篇1 500字左右的論文,總結自己的探究所得。 考點一 文言翻譯 【命題規(guī)律】 本考點設題采用主觀題形式,設置2~4道小題,以3道小題居多。對要求翻譯的句子的選擇,充分考慮下列因素:一是成為理解句子關鍵或難點的若干常用實詞,以一詞多義為主;二是句中有詞類活用的現象;三是句式與現代漢語有異;四是句子的語氣有特點;五是前后分句的層次關系要有恰當體現。 【例題

18、解析】 將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迍t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司馬光《訓儉示康》) 試解: 解析 本題的關鍵點除了幾個常見實詞外,還有一個特殊句式,兩個活用詞語?!安灰塾谖铩睘楸粍泳洌瑧g為“不被物役”,“遠”“豐”都為形容詞活用為使動,“使……遠離”“使……豐?!?。 答案 (因為如果)節(jié)儉就少貪欲:

19、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欲,就不受外物的牽累,可以走正直的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欲,就能約束自己,節(jié)約用度,避免犯罪,豐裕家室。所以說:“節(jié)儉(是各種好)品德之共(有特點)?!? 點撥 實詞翻譯要準確。“準確”的第一層意思是選擇恰到好處的詞,比如把“則能謹身節(jié)用”的“謹”譯為“謹慎”,應該不錯,但還不是很恰當,它就不如“約束”更符合句意的“神”。“準確”的第二層意思是,如果直譯較生硬,就可變通的用意譯。如“遠罪豐家”直譯為“使犯罪遠離自己,使家庭豐裕起來”,也沒有什么不可,但不如把它譯為“避免犯罪,豐裕家室”來得簡潔順暢。 【考點總結】 文言文考查中文言語句翻譯所占比重很大。如何讀懂文

20、言語句,翻譯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探討這些問題有助于提高翻譯水平。要想理解文言語句,就要留心句中關鍵詞語、句式特征、上下文句意。翻譯時要做到忠實原文、表述規(guī)范、流利暢達。具體方法有:1.對換,用現代漢語雙音詞置換句中單音詞,用本字置換通假字。2.保留,像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可保留不譯。3.刪略,有些虛詞可以不譯,互文可以合并譯出。4.添補,補出文中省略的詞語。5.實在無法直譯的句子可以靈活處置。6.按照現代漢語習慣調整文言特殊句式。 考點二 文言斷句 【命題規(guī)律】 近兩年,句讀題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比例增大。北京、廣東、湖南、重慶等均考查了斷句。斷句材料有的出自文言文閱讀題,

21、有的另選文段。 【例題解析】 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 試解: 解析 這段文字中的“也”“矣”是斷句的一個重要線索,這兩個字,常作句末語氣詞。 答案 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 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 點撥 文言虛詞斷句的一般規(guī)律是:“曰”后往往加冒號;“蓋”“夫

22、”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間;“耶”“乎”經常表疑問;“矣”“耳”后面加句號;“哉”字后面跟感嘆號;“也”“者”表停頓,或句或逗看情況。 【考點總結】 文言句讀知識 什么是句讀呢?“句”指句末停頓,“讀”指句中語氣的停頓。古人很重視句讀訓練,因為句讀是讀懂古書的起點。怎樣才能做到句讀正確呢? 1.理解詞義,疏通文理 例:(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段倪x》將其斷成“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這是錯誤的。原因就是斷句者沒能理解“鋒”“鏑”“鑄”三個字的意思。 (2)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左傳宣公二年》)《春秋左傳讀本》

23、將其斷成“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這也是錯誤的。原因就是斷句者沒有注意到后面的“與之”,這樣就造成了語意的重復。 2.熟知典故和文化知識 例: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會注考證》的斷句者沒有細心考察中國古代的記日制度,將其斷成“十六日,夏太后死”,這是錯誤的,因為在《史記》中是用干支記日的,數字和日連用總是說多少天。 3.遵守語法規(guī)范 例:(1)且夫天者,氣邪?體也?(《論衡·談天篇》)有人將其斷成:“且夫天者,氣邪?體也?!本淠┐蚓涮柺清e的。因為文言中常將“邪”“也”兩字呼應來表示選擇問句,標點者不懂這個規(guī)則,點錯了。(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

24、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古文觀止》將其斷成“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文言中“所”指代“聞”的對象,即漁人聞知的情況,它不可能指代“聞”這一行為的主動者。如果要表示村中人的話,應該說“聞者”。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文章: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指所寫的文章 B.慎終追遠 遠:遠代的祖先 C.侮圣人之言 侮:輕慢 D.樊遲問知 知:通“智”,聰明 解析 文章:文獻典籍。 2.對下面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25、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連詞,表順接。②連詞,表原因。③動詞,參與。④連詞,表并列。 3.下列句子中,無詞類活用現象的一句是( D ) A.焉能事鬼 B.慎終,追遠 C.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D.子不語怪、力、亂、神 解析 A項中“事”:名詞用作動詞。B項中“遠”:形容詞用作名詞。C項中“肆”:使動用法。 4.下列句子不屬于古漢語固定句式的一句是( D ) A.公伯寮其如命何 B.師與商也孰賢 C.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D.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解析 A項中“

26、如……何”:“把……怎么樣”。B項中“與……孰”:“與……比,哪一個更”。C項中“無從”:“沒有用來……的辦法”。 5.名句填空。 (1)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3)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二、閱讀鑒賞 (一)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

27、市朝?!?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毁F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季路問事鬼神       事:服事 B.夫子固有惑志 惑志:困惑 C.道之將廢也與 廢:廢止 D.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 愬:進讒言 解析 惑志:懷疑之心。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 B. C. D. 解析 C項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

28、句子獨立性。A項于:介詞,向、對/介詞,表被動。B項以:介詞,把/介詞,因。D項而:表遞進,并且/表因果,因而。 8.下面有關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禮治”等道德觀念,從來不相信世間有鬼神,也反對別人信奉鬼神。他的這種思想屬于樸素唯物主義,在當時具有著積極的進步意義。 B.孔子說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樣,借以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虔誠的情感。這樣看來,孔子主張進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C.孔子認為“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為,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D.子夏認為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禮”

29、,那就會贏得天下人的稱贊,就會和天下人相處和悅而融洽,那時雖無兄弟也如同有了兄弟。 解析 “從來不相信世間有鬼神”錯,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只是“不語”。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譯文:對公伯寮,我的力量還能夠讓他陳尸街頭。 (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君子做事嚴肅而沒有過失,待人莊重而合乎禮儀,那么普天下的人就都是自己的好兄弟。 (二)高考·模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題。 (1)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標準,指做人處事守正不偏,無過不及??鬃訉χ杏箻O為推崇,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但

30、也有人認為孔子所說的中庸就是無原則的折中主義。 (2)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13.24) (3)一鄉(xiāng)之人,宜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也。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茍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朱熹《四書集注》) (4)正義曰:言鄉(xiāng)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鄉(xiāng)人皆惡之,是惡惡不著。若鄉(xiāng)人之善者善之,惡者惡之,則是善善分明,惡惡顯著也。(何晏《論語集解》、邢昺《論語注疏》) 10.請根據論述(1),作出你的判斷,請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則。 答案 孔

31、子的中庸之道不是無原則的折中主義。孔子是有愛憎、講是非的人,而愛憎是非的原則(標準)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離仁德,即社會公正。 11.閱讀選文(2)和名家評點(3)(4),請結合選文(2),自選角度寫出你的閱讀感受。(80字以內) 答案 正確評價一個人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個原則,即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而應以善惡為標準。聽取眾人意見是判斷一個人優(yōu)劣的依據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依據。 論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態(tài)度 相信并主張敬鬼神,這是孔子對于傳統宗教觀念的繼承方面,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孔子對傳統鬼神觀念的改造與發(fā)展。總的來說,孔子有著一種非宗教的思想傾向,在對鬼神問題上

32、,他雖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主張敬鬼神,但孔子又認為:“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雍也》)而且據他的學生記載,孔子也很少談論鬼神問題,“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如何理解孔子這種對鬼神的“敬而遠之”態(tài)度呢?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孔子主張敬鬼神,不只是因為他相信鬼神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敬鬼神有著重要的宗教政治學和宗教倫理學意義。在孔子之前,有一些思想家對于宗教的政治功能有著十分明確的認識,如《國語·楚語下》:“祀所以昭孝息民,撫國家,定百姓也,不可以已。”孔子的學生宰我曾對做“社”之所以用“栗木”作過直截了當的詮釋,即“使民戰(zhàn)栗”,孔子雖批評宰我“成事不說

33、,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倫語·八佾》),但也只是批評宰我不應該道出這一宗教的政治學秘密而已,并未否認神道設教的事實。不過從這一批評中也可以看出,孔子更重視祭祀的道德文化功能,認為祭祀祖先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孝道,可以化成民俗,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從而有助于整個社會信賴體系的構建及社會秩序的穩(wěn)固。這是孔子主張敬鬼神的主要原因。 第二,正是從神道設教的考慮出發(fā),孔子主張對鬼神之敬與祭祀必須按照一定“規(guī)矩”或禮儀形式來進行。這是因為,在春秋時期,整個社會的宗教文化實際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運作體系,一是為周禮所規(guī)定的“祭法”系統,它把祭祀作為一種權利按社會的等級不同來予以分配,另一種是民間的原始巫術系統。

34、事實上,從孔子關于鬼神的論述來看,原始的巫術迷信風氣在當時是十分盛行的。毫無疑問,民間的這種多神教信仰傾向是國家宗教的一種離心力,它不利于等級制度的維護。所以,它為孔子所反對,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所謂“非其鬼”,就是指與自己沒有關系的鬼神,在孔子,主要是指那些在國家“祭法”系統之外的鬼神,其中特別是指與自己無血統聯系的鬼神,也就 是孔子所“不語”的“怪、力、亂、神”之類。與“奧神”相比,它們屬于“小鬼”一類,各有專職,分工明確,因此它們似乎比“閻王”更能適應不同崇拜者的不同的實際而具體的需要,更受下層民眾的歡迎,以至于時人有所謂“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論語·

35、八佾》)的說法。對此,孔子明確表示反對,他說:“獲罪于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當他的弟子求神以替他治病時,孔子說:“丘之禱久矣。”(《論語·述而》)對于“小鬼”的功能表示懷疑。由此可見,孔子雖非無神論者,但他反對泛神論,他的鬼神觀實際上是他的政治觀的折射反映,他所謂“敬鬼神而遠之”的“遠之”,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對鬼神過分地迷信,不要把鬼神的功能作泛化的夸大,不要把自我的拯救完全寄托于鬼神身上。很顯然,孔子的這一思想是理性主義的。 第三,孔子相信鬼神存在,而鬼神是人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所以,人與鬼神的關系也可以表述為一種生與死的關系。他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未能事

36、人,焉能事鬼?”(《論語·先進》)為什么呢?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觀點,是強調“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在祭祀中,生者應體悟到對死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并因此在死者的影響下產生敬畏之心。君父活著,盡忠盡孝,不談鬼神;君父死后,虔誠在心!從而從個體到社會都能做到“慎終,追遠”,社會民風自然就淳厚了! 這就是說,“遠之”的意義乃是指一種客觀的認知態(tài)度,同時也是要求主體不要迷失于信仰之中,要意識到自己作為獨立主體的人格價值與意義。當然,“遠之”也離不開“敬”,沒有“敬”,“遠之”就會走向絕對,人的主體性就會產生一種膨脹性的張揚。可以說,孔子“敬鬼神而遠之”的“知”乃是一種中庸之智。在孔子那里,通過化宗教意義上的鬼神為人文意義上的鬼神,鬼神之內涵與功效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它已經不徒有宗教迷信色彩和世俗功利意圖,而主要成為孔子實踐其政治主張和理想的手段。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