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個月復習數(shù)學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8練
《【高考前三個月復習數(shù)學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8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前三個月復習數(shù)學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8練(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8練 “空間角”攻略 [題型分析高考展望] 空間角包括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以及二面角,在高考中頻繁出現(xiàn),也是高考立體幾何題目中的難點所在.掌握好本節(jié)內容:首先要理解這些角的概念,其次要弄清這些角的范圍,最后再求解這些角.在未來的高考中,空間角將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借助向量求空間角,將是解決這類題目的主要方法. ??碱}型精析 題型一 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例1 在棱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求異面直線BA1與AC所成的角. 點評 (1)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范圍是(0,].求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過平行移動直線,把異面問題轉化為共面問題來解決. 具體步驟如下: ①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擇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2)如果題目條件易建立空間坐標系,可以借助空間向量來求異面直線所成角:設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分別為m1,m2,則l1與l2所成的角θ滿足cos θ=|cos〈m1,m2〉|. 變式訓練1 (2014課標全國Ⅱ)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別是A1B1,A1C1的中點,BC=CA=CC1,則BM與AN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題型二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例2 (2015課標全國Ⅱ)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點E,F(xiàn)分別在A1B1,D1C1上,A1E=D1F=4.過點E,F(xiàn)的平面α與此長方體的面相交,交線圍成一個正方形. (1)在圖中畫出這個正方形(不必說明畫法和理由); (2)求直線AF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點評 (1)求直線l與平面α所成的角,先確定l在α上的射影,在l上取點作α的垂線,或觀察原圖中是否存在這樣的線,或是否存在過l上一點與α垂直的面. (2)找到線面角、作出說明,并通過解三角形求之. (3)利用向量求線面角:設直線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別為m,n,則直線l與平面α所成角θ滿足sin θ=|cos〈m,n〉|,θ∈. 變式訓練2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為H,PH是四棱錐的高,E為AD的中點. (1)證明:PE⊥BC; (2)若∠APB=∠ADB=60,求直線PA與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題型三 二面角 例3 (2015山東)如圖,在三棱臺DEF—ABC中,AB=2DE,G,H分別為AC,BC的中點. (1)求證:BD∥平面FGH; (2)若CF⊥平面ABC,AB⊥BC,CF=DE, ∠BAC=45,求平面FGH與平面ACFD所成的角(銳角)的大小. 點評 (1)二面角的范圍是(0,π],解題時要注意圖形的位置和題目的要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種方法. ①棱上一點雙垂線法:在棱上任取一點,過這點在兩個平面內分別引棱的垂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②面上一點三垂線法:自二面角的一個面上一點向另一個面引垂線,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線得到棱上的點(即斜足),斜足與面上一點連線和斜足與垂足連線所夾的角,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空間一點垂面法:自空間一點作與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①如圖(1),AB、CD是二面角α—l—β的兩個面內與棱l垂直的直線,則二面角的大小θ=〈,〉. (2)如圖(2)(3),n1,n2分別是二面角α—l—β的兩個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則二面角的大小θ滿足cos θ=cos〈n1,n2〉或-cos〈n1,n2〉. 變式訓練3 (2015安徽)如圖所示,在多面體A1B1D1ABCD,四邊形AA1B1B,ADD1A1,ABCD均為正方形,E為B1D1的中點,過A1,D,E的平面交CD1于F. (1)證明:EF∥B1C. (2)求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 高考題型精練 1.(2015浙江)如圖,已知△ABC,D是AB的中點,沿直線CD將△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為α,則( ) A.∠A′DB≤α B.∠A′DB≥α C.∠A′CB≤α D.∠A′CB≥α 2.(2015北京朝陽區(qū)模擬)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為BB1的中點,則平面A1ED與平面ABCD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3.(2014大綱全國)已知二面角α-l-β為60,AB?α,AB⊥l,A為垂足,CD?β,C∈l,∠ACD=135,則異面直線AB與C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4.(2014四川)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O為線段BD的中點.設點P在線段CC1上,直線OP與平面A1BD所成的角為α,則sin α的取值范圍是( ) A.[,1] B.[,1] C.[,] D.[,1] 5.如圖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ABC=90,點E、F分別是棱AB、BB1的中點,則直線EF和BC1所成的角是________. 6.正四棱錐S-ABCD中,O為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P為側棱SD的中點,且SO=OD,則直線BC與平面PAC所成的角是________. 7.(2014四川)三棱錐A-BCD及其側(左)視圖、俯視圖如圖所示.設M,N分別為線段AD,AB的中點,P為線段BC上的點,且MN⊥NP. (1)證明:P是線段BC的中點; (2)求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 8.(2015課標全國Ⅰ)如圖,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120,E,F(xiàn)是平面ABCD同一側的兩點,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1)證明: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 9.(2015江蘇)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ABC=∠BAD=,PA=AD=2,AB=BC=1. (1)求平面PAB與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2)點Q是線段BP上的動點,當直線CQ與DP所成的角最小時,求線段BQ的長. 10.(2015北京)如圖,在四棱錐A-EFCB中,△AEF為等邊三角形,平面AEF⊥平面EFCB,EF∥BC,BC=4,EF=2a,∠EBC=∠FCB=60,O為EF的中點. (1)求證:AO⊥BE; (2)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 (3)若BE⊥平面AOC,求a的值. 答案精析 第28練 “空間角”攻略 ??碱}型精析 例1 解 方法一 因為=+,=+, 所以=(+)(+) =+++. 因為AB⊥BC,BB1⊥AB,BB1⊥BC, 所以=0,=0, =0,=-a2. 所以=-a2. 又=||||cos〈,〉, cos〈,〉==-. 所以〈,〉=120. 所以異面直線BA1與AC所成的角為60. 方法二 連接A1C1,BC1,則由條件可知A1C1∥AC, 從而BA1與AC所成的角即為BA1與A1C1所成的角, 由于該幾何體為邊長為a的正方體,于是△A1BC1為正三角形,∠BA1C1=60, 從而所求異面直線BA1與AC所成的角為60. 方法三 由于該幾何體為正方體, 所以DA,DC,DD1兩兩垂直且長度均為a, 于是以D為坐標原點,,,分別為x,y,z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于是有A(a,0,0),C(0,a,0),A1(a,0,a),B(a,a,0), 從而=(-a,a,0),=(0,-a,a), 且||=||=a,=-a2, ∴cos〈,〉==-, 即〈,〉=120, 所以所求異面直線BA1與AC所成角為60. 變式訓練1 C [由于∠BCA=90,三棱柱為直三棱柱,且BC=CA=CC1, 可將三棱柱補成正方體. 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正方體棱長為2,則可得A(0,0,0),B(2,2,0),M(1,1,2),N(0,1,2), ∴=(1,1,2)-(2,2,0)=(-1,-1,2),=(0,1,2). ∴cos〈,〉= == =.] 例2 解 (1)交線圍成的正方形EHGF如圖: (2)作EM⊥AB,垂足為M,則AM=A1E=4,EM=AA1=8. 因為EHGF為正方形,所以EH=EF=BC=10.于是MH==6,所以AH=10. 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10,0,0),H(10,10,0),E(10,4,8),F(xiàn)(0,4,8),=(10,0,0),=(0,-6,8).設n=(x,y,z)是平面EHGF的法向量,則即 所以可取n=(0,4,3).又=(-10,4,8),故|cos〈n,〉|==. 所以AF與平面EHG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變式訓練2 (1)證明 以H為原點,HA,HB,HP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線段HA的長為單位長度,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則A(1,0,0),B(0,1,0). 設C(m,0,0),P(0,0,n) (m<0,n>0), 則D(0,m,0),E. 可得=,=(m,-1,0). 因為=-+0=0,所以PE⊥BC. (2)解 由已知條件可得m=-,n=1, 故C,D,E, P(0,0,1). 設n=(x,y,z)為平面PEH的法向量, 則即 因此可以取n=(1,,0).又=(1,0,-1), 所以|cos〈,n〉|=. 所以直線PA與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例3 (1)證明 如圖,連接DG,CD,設CD∩GF=O,連接OH,在三棱臺DEFABC中,AB=2DE,G為AC的中點,可得DF∥GC,DF=GC,所以四邊形DFCG為平行四邊形. 則O為CD的中點,又H為BC的中點, 所以OH∥BD,又OH?平面FGH,BD?平面FGH, 所以BD∥平面FGH. (2)解 方法一 設AB=2,則CF=DE=1.在三棱臺DEFABC中,G為AC的中點,由DF=AC=GC,可得四邊形DGCF為平行四邊形,因此DG∥FC, 又FC⊥平面ABC, 所以DG⊥平面ABC. 在△ABC中,由AB⊥BC,∠BAC=45,G是AC中點. 所以AB=BC,GB⊥GC,因此GB,GC,GD兩兩垂直. 以G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所以G(0,0,0),B(,0,0),C(0,,0),D(0,0,1). 可得H,F(xiàn)(0,,1), 故=,=(0,,1). 設n=(x,y,z)是平面FGH的一個法向量, 則由可得 可得平面FGH的一個法向量n=(1,-1,). 因為是平面ACFD的一個法向量,=(,0,0). 所以cos〈,n〉===. 所以平面FGH與平面ACFD所成角(銳角)的大小為60. 方法二 作HM⊥AC于點M,作MN⊥GF于點N,連接NH.設AB=2. 由FC⊥平面ABC,得HM⊥FC, 又FC∩AC=C, 所以HM⊥平面ACFD. 因此GF⊥NH,所以∠MNH即為所求的角. 在△BGC中,MH∥BG,MH=BG=, 由△GNM∽△GCF,可得=, 從而MN=. 由HM⊥平面ACFD,MN?平面ACFD, 得HM⊥MN,因此tan∠MNH==, 所以∠MNH=60, 所以平面FGH與平面ACFD所成角(銳角)的大小為60. 變式訓練3 (1)證明 由正方形的性質可知A1B1∥AB∥DC,且A1B1=AB=DC,所以四邊形A1B1CD為平行四邊形,從而B1C∥A1D,又A1D?面A1DE,B1C?面A1DE,于是B1C∥面A1DE.又B1C?面B1CD1,面A1DE∩面B1CD1=EF,所以EF∥B1C. (2)解 因為四邊形AA1B1B,ADD1A1,ABCD均為正方形,所以AA1⊥AB,AA1⊥AD,AB⊥AD且AA1=AB=AD.以A為原點,分別以,,為x軸,y軸和z軸單位正向量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可得點的坐標A(0,0,0),B(1,0,0),D(0,1,0),A1(0,0,1),B1(1,0,1),D1(0,1,1),而E點為B1D1的中點, 所以E點的坐標為. 設面A1DE的法向量n1=(r1,s1,t1),而該面上向量=,=(0,1,-1),由n1⊥. n1⊥得r1,s1,t1應滿足的方程組 (-1,1,1)為其一組解,所以可取n1=(-1,1,1). 設面A1B1CD的法向量n2=(r2,s2,t2),而該面上向量=(1,0,0),=(0,1,-1),由此同理可得n2=(0,1,1). 所以結合圖形知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為==. 高考題型精練 1.B [極限思想:若α=π,則∠A′CB<π,排除D;若α=0,如圖, 則∠A′DB,∠A′CB都可以大于0,排除A,C.故選B.] 2.B [以A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棱長為1, 則A1(0,0,1),E,D(0,1,0), ∴=(0,1,-1), =, 設平面A1ED的一個法向量為n1=(1,y,z), 則 ∴ ∴n1=(1,2,2).∵平面ABCD的一個法向量為n2=(0,0,1),∴cos〈n1,n2〉==. 即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3.B [方法一 如圖(1),平移CD至AF,則∠BAF為所求.作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BAE=60, 又∠EAF=45,由cos∠BAF=cos∠BAEcos∠EAF得cos∠BAF==. 方法二 如圖(2),設AB=2a,過點B作BB1⊥β,垂足為B1,作AD1∥CD,則∠BAD1即為所求. 過點B1作B1D1⊥AD1于D1,連接AB1,BD1, 則易知∠BAB1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BAB1=60, 從而BB1=2asin 60=a, ∠B1AD1=45,AB1=a,AD1=B1D1=a. 在Rt△BB1D1中, BD1===a. 在△BAD1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BAD1==, 即異面直線AB與C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4.B [根據(jù)題意可知平面A1BD⊥平面A1ACC1且兩平面的交線是A1O, 所以過點P作交線A1O的垂線PE, 則PE⊥平面A1BD, 所以∠A1OP或其補角就是直線OP與平面A1BD所成的角α. 設正方體的邊長為2, 則根據(jù)圖形可知直線OP與平面A1BD可以垂直. 當點P與點C1重合時可得A1O=OP=,A1C1=2, 所以sin α=22, 所以sin α=; 當點P與點C重合時,可得sin α==. 根據(jù)選項可知B正確.] 5.60 解析 以BC為x軸,BA為y軸,BB1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AB=BC=AA1=2, 則C1(2,0,2),E(0,1,0),F(xiàn)(0,0,1), 則=(0,-1,1),=(2,0,2), ∴=2, ∴cos〈,〉==, ∴EF和BC1所成的角為60. 6.30 解析 如圖所示,以O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OD=SO=OA=OB=OC=a, 則A(a,0,0),B(0,a,0),C(-a,0,0),P(0,-,), 則=(2a,0,0),=(-a,-,),=(a,a,0). 設平面PAC的法向量為n,可求得n=(0,1,1), 則cos〈,n〉===. ∴〈,n〉=60, ∴直線BC與平面PAC所成的角為90-60=30. 7.(1)證明 如圖(1),取BD的中點O,連接AO,CO. 圖(1) 由側視圖及俯視圖知,△ABD,△BCD均為正三角形, 因此AO⊥BD,OC⊥BD. 因為AO,OC?平面AOC,且AO∩OC=O, 所以BD⊥平面AOC. 又因為AC?平面AOC,所以BD⊥AC. 取BO的中點H,連接NH,PH. 又M,N分別為線段AD,AB的中點, 所以NH∥AO,MN∥BD. 因為AO⊥BD,所以NH⊥BD. 因為MN⊥NP,所以BD⊥NP. 因為NH,NP?平面NHP,且NH∩NP=N, 所以BD⊥平面NHP. 又因為HP?平面NHP,所以BD⊥HP. 又OC⊥BD,HP?平面BCD,OC?平面BCD, 所以HP∥OC. 因為H為BO中點,故P為BC中點. (2)解 方法一 如圖(2),作NQ⊥AC于Q,連接MQ. 圖(2) 由(1)知,NP∥AC,所以NQ⊥NP. 因為MN⊥NP,所以∠MNQ為二面角A-NP-M的一個平面角. 由(1)知,△ABD,△BCD為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 所以AO=OC=. 由俯視圖可知,AO⊥平面BCD. 因為OC?平面BCD,所以AO⊥OC, 因此在等腰Rt△AOC中,AC=. 作BR⊥AC于R,在△ABC中,AB=BC, 所以BR= =. 因為在平面ABC內,NQ⊥AC,BR⊥AC, 所以NQ∥BR. 又因為N為AB的中點,所以Q為AR的中點, 因此NQ==.同理,可得MQ=. 所以在等腰△MNQ中,cos∠MNQ===.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為. 圖(3) 方法二 由俯視圖及(1)可知,AO⊥BCD. 因為OC,OB?平面BCD, 所以AO⊥OC,AO⊥OB. 又OC⊥OB, 所以直線OA,OB,OC兩兩垂直. 如圖(3),以O為坐標原點,以,,的方向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A(0,0,),B(1,0,0),C(0,,0),D(-1,0,0). 因為M,N分別為線段AD,AB的中點, 又由(1)知,P為線段BC的中點, 所以M(-,0,),N(,0,),P(,,0). 于是=(1,0,-),=(-1,,0),=(1,0,0),=(0,,-). 設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n1=(x1,y1,z1), 則即 有 從而 取z1=1,則x1=,y1=1,所以n1=(,1,1). 設平面MNP的一個法向量n2=(x2,y2,z2), 則即 有 從而 取z2=1,所以n2=(0,1,1). 設二面角A-NP-M的大小為θ, 則cos θ= ==.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是. 8.(1)證明 連接BD,設BD∩AC=G,連接EG,F(xiàn)G,EF. 在菱形ABCD中,不妨設GB=1. 由∠ABC=120,可得AG=GC=. 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 又AE⊥EC,所以EG=,且EG⊥AC. 在Rt △EBG中,可得BE=,故DF=. 在Rt △FDG中,可得FG=.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 從而EG2+FG2=EF2,所以EG⊥FG. 又AC∩FG=G,可得EG⊥平面AFC. 因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 (2)解 如圖,以G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由(1)可得A(0,-,0),E(1,0,),F(xiàn), C(0,,0),所以=(1,,),=. 故|cos〈,〉|===. 所以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9.解 以{,,}為正交基底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各點的坐標為A(0,0,0),B(1,0,0),C(1,1,0),D(0,2,0),P(0,0,2). (1)因為AD⊥平面PAB,所以是平面PAB的一個法向量,=(0,2,0). 因為=(1,1,-2),=(0,2,-2). 設平面PCD的法向量為m=(x,y,z), 則m=0,m=0, 即令y=1,解得z=1,x=1. 所以m=(1,1,1)是平面PCD的一個法向量. 從而cos〈,m〉==, 所以平面PAB與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因為=(-1,0,2),設=λ=(-λ,0,2λ)(0≤λ≤1), 又=(0,-1,0),則=+=(-λ,-1,2λ), 又=(0,-2,2), 從而cos〈,〉==. 設1+2λ=t,t∈[1,3], 則cos2〈,〉==≤. 當且僅當t=,即λ=時,|cos〈,〉|的最大值為. 因為y=cos x在上是減函數(shù),此時直線CQ與DP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為BP==,所以BQ=BP=. 10.(1)證明 因為△AEF是等邊三角形,O為EF的中點, 所以AO⊥EF. 又因為平面AEF⊥平面EFCB,平面AEF∩平面EFCB=EF,AO?平面AEF,所以AO⊥平面EFCB. 又BE?平面EFCB,所以AO⊥BE. (2)解 取BC中點G,連接OG. 由題設知EFCB是等腰梯形, 所以OG⊥EF. 由(1)知AO⊥平面EFCB. 又OG?平面EFCB, 所以OA⊥OG.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E(a,0,0),A(0,0,a), B(2,(2-a),0),=(-a,0,a), =(a-2,(a-2),0). 設平面AEB的法向量為n=(x,y,z), 則 即 令z=1,則x=,y=-1,于是n=(,-1,1). 平面AEF的一個法向量為p=(0,1,0). 所以cos〈n,p〉==-. 由題知二面角FAEB為鈍角,所以它的余弦值為-. (3)解 因為BE⊥平面AOC,所以BE⊥OC,即=0, 因為=(a-2,(a-2),0),=(-2,(2-a),0), 所以=-2(a-2)-3(a-2)2. 由=0及0-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前三個月復習數(shù)學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 【高考前三個月復習數(shù)學理科 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專題6 第28練 考前 三個月 復習 數(shù)學 理科 立體幾何 空間 向量 專題 28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zhongcaozhi.com.cn/p-1114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