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3 短評兩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3 短評兩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3.短評兩篇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回鑾 拷問 躬順 日新月異
B.懿旨 動輒 侮辱 厚古薄今
C.愚昧 導至 指目 竊竊私議
D.網(wǎng)羅 戊戍 兩碼事 情何以堪
解析:A項,“躬順”應為“恭順”;C項,“導至”應為“導致”;D項,“戊戍”應為“戊戌”。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有的大學生片面地認為,現(xiàn)在就業(yè)壓力那么大,與其坐在教室里按部就班地上課、自習,還不如出去實習,將來為自己的簡歷“添磚加瓦”。
B.事實上,網(wǎng)絡(luò)文學和傳統(tǒng)文學一直在各自的領(lǐng)域安之若素,日
2、益電子化可能是未來的閱讀趨勢,而紙質(zhì)書籍的優(yōu)良屬性也難以被取而代之。
C.石鐘山上那些錯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記載著天下興衰的石刻令人嘆為觀止。
D.“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边@句話洞察幽微,入木三分,既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對歷史問題的重視,也是對南京大屠殺否定論者的警戒。
解析:B項,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用在此句中不合語境。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宮墻里全部是果樹和莊稼,郁郁蔥蔥,整整齊齊,仿佛在暗示著失去的繁華和喧囂,讓人從樹影婆娑中隱約感受到歷史的嘈雜和一代梟雄指揮若定的風姿。
3、B.我國古代城池的北門常常被稱為玄武門,我想這可能是因為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后,歷朝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所以統(tǒng)治者有意用張牙舞爪的龜蛇狀的玄武來威懾外敵。
C.在文理分科大討論中,高中教師、學生及家長多贊成維持現(xiàn)狀,大學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則傾向于取消分科,出現(xiàn)了“當事者”贊成分科、“旁觀者”取消分科的情況。
D.只有新聞工作者走出高樓大院,跳出文山會海,走進基層的廣闊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采寫出打動人心的精品報道。
解析:A項,“感受到”與“風姿”搭配不當。C項,成分殘缺,可在“旁觀者”后加“主張”。D項,語序不當,“新聞工作者”應在“只有”前面。
答案:B
4填入下面橫線
4、處的幾句話,銜接恰當?shù)囊豁検? )
清人張潮在其《幽夢影》中曾說:“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圣賢經(jīng)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边@話確有見地,人生一世,除了親情、愛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為 。?
A.友情是一種廣度,親情是一種深度,而愛情則是一種純度
B.友情是一種純度,愛情是一種深度,而親情則是一種廣度
C.愛情是一種純度,親情是一種深度,而友情則是一種廣度
D.親情是一種深度,愛情是一種純度,而友情則是一種廣度
解析:語段中有“除了親情、愛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句,分析此句,即可推知橫線處應為
5、親情、愛情、友情的排列順序,且在語意上能把握住作者要突出“友情”這一基本傾向。
答案:D
二、閱讀鑒賞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題。
讓法律成為一種人民信念
范正偉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shè)?!睂Ψ傻男叛?是法治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而這種信仰能否生成,則取決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認真對待。
在全國大法官研討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強調(diào),要堅守司法的人民性,“本著良知和正義運用法律,拉近司法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在利益訴求多樣、價值取向多元的今天,這樣的觀念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所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窮盡其他救濟
6、手段后的最后選擇。人們之所以愿意在法院門口等幾天、幾十天,愿意到法院跑幾趟、十幾趟,從根本上來說,是基于對法院的信任、對法律的信仰。
對法律信仰的呵護,不僅關(guān)乎個案公平,更關(guān)系整個社會生態(tài)??梢韵胂?如果當事人滿懷希望尋求救濟卻被“法律”冰冷的面孔拒之門外,如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就此失守,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無所附著,那會帶來怎樣的危害?本可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的矛盾糾紛,會因渠道不暢、救濟不力,被耽擱,被累積,被激化,最終成為社會不和諧的根源。
在這個意義上,依法治國不僅是我們倡導的價值理念,更是一種重在躬行的社會實踐。它不僅要求司法部門,同時也要求權(quán)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認真對待法律,引
7、導人們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不要把企圖通過法律反映訴求的百姓,當成“法鬧”“刁民”,把維護法律渠道的律師當成對手、敵人。對依法尋求幫助、“為權(quán)利而斗爭”的人,給予合法救濟;對輸送法律、尋求公平正義的人,給予寬闊通道——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相信通過法律能夠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quán)益,使人們愿意在法律的框架下理性有序地解決問題;才能“讓當事人感受到一種法律的覺悟,讓社會流傳一種法律的文化,最終形成一種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社會大變革和矛盾凸顯期,這種信仰尤為重要。一個相信法律能輸送正義的人,一定會本分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反之,當法律的大門由于種種原因被關(guān)閉,人們無法通過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非法的手段
8、就會被選擇。
現(xiàn)實中,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一些非理性方式的表達,往往與當事人沒有合法的救濟途徑有關(guān)。當舉報、控告、申訴、起訴、上訴等法律渠道屢屢失靈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信法不如信訪,信訪不如信網(wǎng)”,“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甚至濫用私刑成為一些人解決問題的最后選擇。這值得深思。
“一旦法律喪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絕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倍傻倪@種力量,來自司法的善良和公正,來自權(quán)力的謙抑和自律,來自由此生成的社會理性和法律信仰。只有當法律成為人們尋求救濟的不二選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時,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才能指日可待,國家的長治久安
9、才有堅實基礎(chǔ)。
(有刪改)
5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堅守司法的人民性,就要本著良知和正義運用法律,拉近司法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
B.政府各部門要認真對待法律,引導人們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才能實現(xiàn)依法治國。
C.權(quán)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對法律信仰加以呵護,就是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
D.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和非理性方式的表達,都與當事人不再相信法律有關(guān)。
E.到法院打官司應當成為人們尋求救濟的唯一選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解析:D項,“都”絕對化,原文是“往往”。E項,偷換概念,向法律尋求救濟的方式包括舉報、控告、申訴、起訴、上訴等。
答
10、案:DE
6下列對“法律信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法律信仰生成于司法的善良和公正,來自權(quán)力的謙抑和自律。
B.百姓通過法律反映訴求,律師維護法律渠道,是“法律信仰”的體現(xiàn)。
C.法律信仰能否生成,取決于當事人和律師是否認真對待法律。
D.法律信仰的維護,關(guān)乎整個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解析:C項,“當事人和律師”不對,應該是“司法部門”和“權(quán)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
答案:C
7法律信仰消亡的危害是什么?請聯(lián)系本文簡述。
解析:鎖定文章第四至八段分點概括歸納信息。
答案:(1)法律形同虛設(shè),人們不再尋求司法解決;(2)社會矛盾、糾紛被累積、激化;(3)群體性事
11、件頻發(fā),非理性方式的表達增多;(4)不能實現(xiàn)社會和諧。
8你認為政府和相關(guān)部門應從哪些方面加以努力,法律才會真正被民眾信仰?
解析:文章第四至八段都在談問題和危害,針對此內(nèi)容分條找出應對措施即可。
答案:(1)政府要倡導依法治國的價值理念并在社會實踐中加以躬行;(2)權(quán)力部門要依法辦事,認真對待法律,引導人們在法律框架內(nèi)解決問題;(3)司法部門要秉公執(zhí)法,自覺、嚴格維護法律公正;(4)對民眾進行普法教育,讓社會流傳一種法律的文化,最終形成一種法律的生活方式;(5)政府建立高效、及時的法律救濟途徑并保障其暢通。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題。
語文是鹽
胡展奮
近來
12、頗聽到一些批評當下語文教育模式的言論,這原本正常。但漸漸地,有人(特別是一些作家)對語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張“干脆廢掉語文課”,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學生的時候,語文課的成績大抵都很好,未成名之時也往往以此為炫資,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揚天下后卻又常常鄙薄起語文教育來,說什么當年的語文課怎么扼殺他們的靈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來中國人文之不振也歸咎于語文教育之弊。這似乎有點過分吧,而且頗有點忘恩負義的味道。
語文是什么?語文永遠不是文學,它只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一門“傳播語言文字內(nèi)在本質(zhì)和使用規(guī)律的基礎(chǔ)學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樣,語文好,吸收其他知識的能力才能真正好。為什么
13、?因為它是“母本性”的學科,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法都要通過它來表述,如同鹽——《尚書》:“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睕]有鹽,人類整個烹調(diào)系統(tǒng)就崩潰了。
作家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傳播的能力固然很強,但是語文課的終極關(guān)懷并不是“批量地生產(chǎn)作家”,它遠遠不是專為一小部分作家服務的,它是通用性地為所有人服務的,低端的從識文斷字開始,高端的一直到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軍事家……縱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些當下看起來很“偉大”的作家喜歡說,我從來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沒有語文之前,人類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語法?甲骨文有什么語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語法?我們現(xiàn)在
14、的文章還超不過他們呢!
話,像是很雄辯的,就是有點“過河拆橋”。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類的確“用水”很多年了,但這一點也不能證明人類“從來不理會”水性,而把水當油來使。
事實上,如此“不理會”的宣言就像“偉大”的廚師宣稱“我用醬油、味精照樣燒菜,從來不用鹽”一樣,醬油和味精的“髓質(zhì)”還不是鹽嗎?你明明不自覺地在按照規(guī)則行事,怎么能睜著眼睛說“語文根本沒有規(guī)則”呢?怎么能說“都是語文惹的禍”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稱考中秀才為“入泮”),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我想你這個只能在篝火旁講述記憶文學的什么“家”恐怕連《三字經(jīng)》甚或高玉寶的書也讀不懂,更遑論唐詩宋詞或“西方現(xiàn)代文論”了吧。
語文是鹽
15、。在你立志成為什么“家”之前,還是要上上語文課的,因為人類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并不僅僅屬于作家,特別是當下一些所謂的“名家”。
他們都需要有語文的知識和功底。
9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議論文一般是有感而發(fā)的,本文就是針對一些批評語文教育模式的言論而闡述己見的。
B.行文中,作者在有理有據(jù)地論證自己觀點的同時,對某些錯誤言論進行駁斥,立論與駁論相輔相成。
C.“忘恩負義”與“過河拆橋”這兩個詞在文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D.“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是如果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這當然要首推鹽和梅了。強調(diào)了鹽和梅在烹調(diào)中的重要作用。
E.“縱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
16、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強調(diào)了語文并不是文學,它有自己的學科特點。
解析:A項,與文章意思不相符。本文是針對“有人(特別是一些作家)對語文本身鄙薄不堪”的現(xiàn)象而闡述己見的。E項,強調(diào)語文是通用地為所有人服務的,說明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語文。
答案:AE
10下列說法恰當?shù)囊豁検? )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與“語文好,吸收其他知識的能力才能真正好”進行對比,說明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沒有鹽,人類整個烹調(diào)系統(tǒng)就崩潰了”與語文是“基礎(chǔ)學科”作類比,說明鹽在人類生活中的必要性。
C.第五段采用例證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說明可以“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
D.本文主要采用
17、比喻論證、類比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解析:A項,不是對比,而是類比;B項,說明學習語文的重要性;C項,是“‘偉大’的作家”用事例去說明可以“不理會什么語法法則”,而不是作者的意圖。
答案:D
11文中“過河拆橋”是指誰說的?其表現(xiàn)怎樣?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解析:整合文章第二、五、六、七段內(nèi)容作答。
答案:一些作家(或“有些當下看起來很‘偉大’的作家”)。他們在做學生時,語文成績大抵都很好,未成名時常以此為炫資;成名后卻常鄙薄起語文教育。他們不自覺地按照規(guī)則行事,卻說“語文根本沒有規(guī)則”,“都是語文惹的禍”。
12聯(lián)系全文,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
解析:結(jié)
18、合比喻修辭的作用及文意作答。
答案:標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罢Z文是鹽”說明語文是“母本性”的學科,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法都要通過它來表述;同時,語文又是通用地為所有人服務的,因此人們都需要有語文的知識和功底。
三、表達交流
13下面新聞標題的表述有不當之處,請找出并加以改正。
(1)武進人民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無辜被醉酒患者挨打
(2)大旱之地感受大愛援手 “雪花愛心井”一周后涌出甘霖
(3)馬爾喬內(nèi):覬覦亂中取勝
解析:新聞標題除了醒目,還應注意語言簡練、用詞恰當、褒貶慎用等問題。
答案:(1)“挨打”改為“毆打”。(語義重復)
(2)“甘霖”改為“甘
19、泉”。(用詞不當)
(3)“覬覦”改為“希望”。(感情色彩不當)
14閱讀下面一則消息,簡要概括兩項政策的要點。
中青在線北京12月16日電 今天,教育部發(fā)布了《關(guān)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guān)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的意見》,預示著我國高考改革已經(jīng)全面進入了深水區(qū)。
今天出臺的政策規(guī)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shè)定的所有科目均列入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范圍。據(jù)了解,雖然所有科目都在考查范圍,但是考查的方式并不相同,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xiàn),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xiàn)。政策規(guī)定,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區(qū)、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jù)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nèi)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有一定了解后確定選考科目。
解析:主體部分共四句話,每一句話都包含一個政策要點。根據(jù)語句的側(cè)重點進行概括即可,注意語言要簡練。
答案:全科覆蓋、分類考查、擇優(yōu)選計、因人選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