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說課稿1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化學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說課稿1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上《6 碳和碳的氧化物》說課稿1新人教版
一、本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教材內(nèi)容和地位
在引導學生《走進化學世界》,從化學角度認識了《身邊的物質(zhì)》,初步了解了《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并學習了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化學技能之后,本單元開始深入、細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單元包括三個課題:課題1 主要介紹碳的幾種單質(zhì):金剛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課題2是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所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課題3是通過實驗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質(zhì)。
2.本單元的教材特點和作用
從課題的選材和設計來看,本單元教材內(nèi)容有如下特點:
(1)反映了化學學科的最新發(fā)展
與舊教材比
2、,教材除介紹了碳的兩種同素異形體:金剛石和石墨外,而且還重點介紹了過去作為閱讀材料的C60分子。新教材這樣的處理,我認為,教材再不是約束學生的條條框框,編者把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留給了教師和學生,給他們無限的拓展空間,例如新教材不僅要求介紹另世人矚目的C60,而且也介紹了人們非常熟悉的碳的單質(zhì)——金剛石應用的新發(fā)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金剛石的應用方面突破了一貫認為金剛石是堅硬無比的固體的概念,科學家把金剛石制成了薄膜,使得金剛石在高新科技領(lǐng)域的應用遠遠超出了人們所熟悉的范圍。這些新的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地反映到了教材內(nèi)容當中。教材是死的,教學內(nèi)容是活的,教學的設計是根據(jù)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業(yè)務水平和
3、教學能力并考慮教學的對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完成的。
(2)體現(xiàn)了學習主體和學習方式變革的方向
新教材要求教學中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要聯(lián)系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在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guān)注物質(zhì)的性質(zhì)、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從生活中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并最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單元中,課題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就是采用學生自
4、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完成的。
(Ⅰ) 探究重在過程,以及思路和方法。
課題2主要是讓學生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在探究過程中了解實驗室中確定制取氣體的裝置(包括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如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所要制取的氣體的性質(zhì),等等。因此,探究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設計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過程,以及了解實驗室中確定制取氣體裝置的思路和方法。
(Ⅱ) 探究要體現(xiàn)開放性。
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學生通過討論(甚至辯論)、合作來組裝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列的儀器上),然后在教師指導下,組與組之間互相討論裝置的優(yōu)缺點。另外,教材中列出了二種制取二氧
5、化碳的裝置,目的是保證制取裝置學習的落實,教學時切不可將它作為唯一的、標準的裝置,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利用代用品來設計裝置。
(3)突出了物質(zhì)的多樣性的學科思想
使學生認識物質(zhì)的組成具有多樣性,是初中化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認識物質(zhì)組成具有多樣性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知道目前已知的3 000多萬種化合物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類、不同數(shù)量元素的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互相組合就組成了不同的物質(zhì);第二層含義,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zhì),還要使學生認識到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zhì)。在初中化學階段,碳的三種單質(zhì)——金剛石、石墨和C60是同一種元素組成不同物質(zhì)非常好的例子。
6、介紹碳的三種單質(zhì)對學生初步建立化學元素觀、認識元素在化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有幫助的,這就是本單元安排課題1的原因。
3.預期教學目標
(1)了解金剛石、石墨和三種碳單質(zhì);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以及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2)通過讓 學生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鍛煉學生的基本化學實驗技能
(3)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guān)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4)保持和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4.
7、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質(zhì)。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3)形成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zhì)。
(4)形成關(guān)注社會和環(huán)境的責任感。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二、教學過程例舉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課題的引入
投影片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過程設計
課題引出:展示食品包裝袋,說明里面充有CO2,那么CO2是怎么制出來的?實驗室能制嗎?今天我們就一塊來探究。
分解子課題:(詳細過程見“學案”和“報告”)
(一)、制取原理的探究
1.假設:(利用所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回答通
8、過哪些反應或過程能生產(chǎn)或產(chǎn)生二氧化碳?教師提供素材或?qū)W生收集素材)
2.探究:(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去探究,教師進行干預)
3.評價:(說明各方法的優(yōu)缺點)
4.結(jié)論:(說明選擇的理由)
(二)、實驗裝置的探究
1.氣體發(fā)生裝置的選擇
2.氣體收集裝置的選擇
(三)、實驗操作方法的探究
(四)、家庭實驗的布置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實驗的改進
1.“CO2的溶解性實驗”的改進
教材使用塑料瓶做實驗,可以引導學生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探究(可以在課外活動小組進行):(1)容器的選擇(如使用試管或塑料瓶)(2)容器體積大小對實驗結(jié)果有沒有影響(3)塑料瓶的材質(zhì)(4)塑料瓶的密封性(5)實驗操作方法等
2.“CO還原CuO”實驗的改進
三、我們的教學思路(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預測
(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