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反應(yīng),與稀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yīng);與鹽溶液的反應(yīng)。
(2) 掌握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并學會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舊知的回憶、家庭小實驗及錄像 發(fā)生猜想(金屬活動性順序)
設(shè)計實驗 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存在和用途1 猜想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用途2 設(shè)計實驗 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用途2
(2)通過對
2、金屬與氧氣、稀硫酸(稀鹽酸)、鹽溶液反應(yīng)的三步實驗探究,逐步完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使學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家庭小實驗,引導(dǎo)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對金屬活動性研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通過實驗和游戲,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布置家庭小實驗(見下)
學生準備:把鎂條、鋁片、鐵片、銅片(先用砂紙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黃金飾品(自備)掛在家中(干燥的空氣中)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到下表中。
提示:重點觀察各金屬表面的金屬光澤是否有變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Mg
3、
Al
Fe
Cu
Au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引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金屬的用途不僅與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有關(guān),而且還與他們的化學性質(zhì)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今天我們來重點研究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
[投影]家庭小實驗表格。每小組匯報交流。
通過家庭小實驗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化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錄象回顧] Fe、Cu、Au在氧氣中加熱的實驗
[交流與討論]
[話題1] 金屬為什么會失去光澤?
[話題2] 為什么在相同條件下,不同金屬失去光澤的
4、順序有差異?
[ 猜想 ] 結(jié)合上述實驗,請你對五種金屬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jié)與歸納]
根據(jù)Mg、Fe、Cu、Au與氧氣反應(yīng)的難易程度我們看出,鎂、鋁比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真金不怕火煉)
[過渡] 鎂與鋅,鐵與銅到底誰更活潑些呢?
我們能否設(shè)計一個實驗,來解決上述問題呢?
[啟發(fā)]資料(圖片資料鋅與酸反應(yīng))
小組討論:
①設(shè)計實驗方案; ②匯報交流
③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探討推薦學生設(shè)計方案;
[活動與探究](見表一)
一、 三組用稀鹽酸,二、四組用稀硫酸。
[匯報交流]
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
5、生反應(yīng)的金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反應(yīng)的金屬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反應(yīng)發(fā)生的劇烈程度,將以上金屬按活潑性排序: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___的金屬活動性比_____強,它能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 的金屬活動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
關(guān)于金屬與酸溶液反應(yīng),你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
Mg > Zn > Fe
6、> (H) > Cu
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演示](補充實驗 ) 銅和稀硫酸
銀和稀硫酸
[問題]怎么確定銅和銀哪個更活潑?
[資料]鐵和硫酸銅反應(yīng)
討論猜想規(guī)律;
[活動與探究](見表二)
結(jié)論:
通過上述實驗,你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
關(guān)于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yīng),你得出的結(jié)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回顧舊知感悟金屬的活動性,進行猜想。
使
7、學生學會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熟悉實驗探究的步驟,讓學生形成:進行實驗——分析現(xiàn)象——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jié)論的實驗思路。
回顧舊知,猜想和運用已學規(guī)律
介紹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總結(jié)]
經(jīng)過許多類似的實驗探究,我們歸納出常見金屬在水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
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Cu > Hg > Ag >Pt >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減弱
[記憶]比一比,賽一賽
[交流與小結(jié)]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通過對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
8、氣反應(yīng),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yīng);與鹽溶液的反應(yīng)的探究,歸納出金屬活動性順序。
使學生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把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的零亂知識形成體系。
課堂練習:
1、金屬活動性大于鐵,小于鋁的是 ( )
A.Zn B.K C.Cu D.Mg
2、某同學為判斷A、B、C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設(shè)計了下列四個實驗:
(1)將金屬B放入C的鹽溶液中,看能否置換出C
(2)將金屬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換出酸中的氫
(3)將金屬A放入B的鹽溶液,看能否置換出B
(4)將金屬C放入A的鹽溶液中,看能否置換出A
你認為上述可以
9、不做的實驗是( )
A、(1) B、(2) C、(3) D、(4)
3、《教與學》P21 12
(2改成B是常見的金屬,請寫出它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常說的“真金不怕火煉”的原因是 ( )
A.金的熔點高 B.金的硬度大
C. 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潑,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yīng)
5《教與學》P20 1、2
表一
活動與探究一:
一、三組用稀鹽酸,二、四組用稀硫酸。
稀鹽酸
稀硫酸
情況記錄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或解釋
10、
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
情況記錄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或解釋
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
表二
活動與探究二:
活動內(nèi)容
及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預(yù)測
情況記錄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或解釋
(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
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把另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
第二課時
師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
11、小游戲】分別發(fā)給8個學生八種金屬K、Na、Al、Fe、Pb、Cu、Ag、Au的卡片,請8位同學按金屬活動性大小排序,規(guī)定左邊的金屬活動性最強。完成以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其他的金屬。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做些什么。
[演示]鋅與稀硫酸反應(yīng),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
[提問]除了生成氫氣外,是否還生成其他物質(zhì)呢?
學生猜想,
請2位學生上臺操作:分別加熱試管中硫酸鋅溶液和蒸餾水,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匯報。
師講述。
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
通過游戲的形式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鞏固金屬活動性順序。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對比實驗初步了解溶液。
12、
[投影]教材P11卡通圖,鐵與硫酸、鎂與硫酸反應(yīng)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 1、略
2、略
3、銅不與稀硫酸反應(yīng)。
[投影]上面的三個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為什么鋅、鐵、鎂能與稀硫酸反應(yīng),而銅不能?
小結(jié):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用途2
[提問]對于以上反應(yīng),從反應(yīng)物和生成物的物質(zhì)類別(單質(zhì),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yīng)有何特點?
小組討論匯報
單質(zhì)+化合物 另一單質(zhì)+另一化合物
[歸納小結(jié)]置換反應(yīng) :教材P11
[過渡]我們知道 Zn、Fe、Mg也能
13、與鹽酸(HCl)反應(yīng),它們也能置換出鹽酸中氫
[投影]文字表達式:
鐵+鹽酸 氯化亞鐵+氫氣
鎂+鹽酸 氯化鎂+氫氣
鋅+鹽酸 氯化鋅+氫氣
學生寫化學方程式并討論現(xiàn)象
[演示]P11鋁和硫酸銅
銅和硝酸銀
銅和硫酸鋁
學生觀察現(xiàn)象,能反應(yīng)的寫出其化學方程式,并寫出反應(yīng)基本類型。
(提示):
鋁+硫酸銅 銅+硫酸鋁
銅+硝酸銀 銀+硝酸銅
銅和硫酸鋁不反應(yīng)
學生討論:
為什么鋁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而銅不能置換出硫酸鋁中的鋁?
小結(jié):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用途。
1、 歸納:常見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應(yīng)用1、2、3
[本節(jié)小結(jié)]
1、 置換反應(yīng)
2、 學習書寫兩類置換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并鞏固對這兩類置換反應(yīng)能否發(fā)生的判斷依據(jù)。
以文字表達式為鋪墊幫助學生完成化學方程式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置換反應(yīng)的特點,進一步理解其概念
課堂練習:
《教與學》P21 7、6、5、4、8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