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課題2 元素(第1課時)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課題2 元素(第1課時)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課題2 元素(第1課時)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難還在于在實際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學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要用“原子”。這是學生初學
2、化學時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知識的積累,他們是會豁然開朗的。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和名稱,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學生在學本單元內容之前,并沒學過多少元素,因此難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課題編寫“元素周期表簡介”,目的在于讓學生比較早地學會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他們可以從原子序數(shù)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信息,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提供方便。
課時分配:2課時
整體設計
三維目標
1.知識與
3、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lián)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所含元素含量的確定,養(yǎng)成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教學難點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教具準備
投影儀
4、
第一課時 元素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的結構 2.原子結構中的一些規(guī)律
導入新課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與化學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水中含有氫元素、氧元素;吃的蔬菜中含有鐵元素,鐵銹中也含有鐵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鈉元素、鎂元素,對綠色植物而言,鎂元素是不可缺少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元素。
推進新課
[投影] 介紹幾種原子
碳原子碳元素 氧原子氧元素
我們把質子數(shù)都是6的一類原子叫做碳元素,而質子數(shù)都是8的一類原子叫做氧元素等等。
[總結] 碳元素質子數(shù)都為6;氧元素質子數(shù)都為8,所以我們把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這類原子叫某種
5、元素。
一、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思考] 怎樣區(qū)分氫元素和氧元素?
[歸納] 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shù)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例:所有核電荷數(shù)為8的氧原子總稱為氧元素,所有核電荷數(shù)為1的氫原子總稱為氫元素等等。
[思考] 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關系?
[分析] 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shù)。
2.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分
只講種類
6、,不講個數(shù),沒有數(shù)量多少的意義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shù),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舉例
如: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聯(lián)系
元素元素原子
[推論] 1.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根本區(qū)別為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不同,但中子數(shù)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2.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過渡] 物質的種類很多,但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并不多,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元素種類僅一百多種。它們在地殼、生物細胞(包括人體中)、海水、空氣中的
7、含量分別是多少呢?
[分析] 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硅、鋁、鐵。
在生物細胞中(包括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碳、氫。可諧音記作“氧探親”。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幾種元素的順序為:氧、氫、氯、鈉。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兩種元素的順序為:氮、氧。
[圖片展示]
地殼中元素分布 海水中元素分布
人體中元素分布 空氣中元素分布
[分析] 由上圖可看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海水中含量最多
8、的元素是氧。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提問] 日常生活常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這里的氟、鈣、碘、硒、鐵指的是什么?
[回答] 都是指元素
[討論] 在發(fā)生化學反應S+O2SO2中,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結論]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組,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發(fā)生變化。
[小結]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原子種類、元素種類均不變。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質之間的關系
[提問]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哪些?
[回答] 分子和原子都能構成物質。
[分析] 從微觀的角度我們
9、可以這樣說,純凈物是由同種分子或原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說純凈物中的大量原子可按質子數(shù)分成不同的類別,即分成不同種的元素。
[小結]
[結論] 上述關系圖表明了微觀粒子與宏觀組成間的關系。
[歸納] 描述物質的幾種方法:
1.有的純凈物由分子構成,有的由原子構成。
2.純凈物都由元素組成。
3.分子是由原子構成。
[課堂練習]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很多,自擬
10、兩個分類標準,將水、氫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種物質中的三種物質包括在標準內,而另一種物質不包括在標準內。
(1)標準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
(2)標準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元素 氧元素 氮元素
2.(1)常溫下是氣態(tài)的 氫氣、氧氣、二氧化碳
(2)組成物質中含有氧元素的 水、氧氣、二氧化碳(答案合理均可)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我們知道,元素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原子、分子表示物質的微觀構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shù)。世界上形形色色
11、的物質都是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
板書設計
課題2 元素
一、元素
1.定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
3.特點:(1)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shù),即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根本區(qū)別為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不同,但中子數(shù)不一定相同
(2)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
4.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氧、硅、鋁、鐵
5.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原子種類、元素種類均不變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質之間的關系
布置作業(yè)
1.上冊課本P77習題1、2
2.自編口訣,背誦上冊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教學反思
就前幾節(jié)課來說,學生已經(jīng)知道同類原子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而不同類原子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核內所含質子數(shù)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給學生自己下一個定義。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從分析具體物質的組成出發(fā),使學生知道不同物質里可以含有同種類的原子,然后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shù)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