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講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講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講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7·福建廈門模擬)周人經(jīng)過克殷之戰(zhàn)和周公三年東征,消滅了許多地方勢力,造成了廣大地區(qū)的權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國”。這說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權力重構為前提
B.從西周時期開始實行
C.確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則
D.穩(wěn)定西周的統(tǒng)治范圍
解析 根據(jù)材料,廣大地區(qū)權力出現(xiàn)真空,通過分封制實現(xiàn)權力重構,故A項錯誤;材料講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但并不能表明是分封制的開始,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則,應是以血緣為紐帶,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故C
2、項錯誤;根據(jù)材料,通過分封制有效填補了廣大地區(qū)的權力真空,鞏固了西周的統(tǒng)治,故D項正確。
答案 D
2.(2016·甘肅調(diào)研)楊寧一曾說:“總體看來,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控制力有限,各諸侯國實際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這表明西周作為一代王朝的最本質特征是( )
A.統(tǒng)一性與集權性 B.分散性與松散性
C.統(tǒng)一性與制衡性 D.獨立性與落后性
解析 題干中“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控制力有限,各諸侯國實際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說明西周時期不具備統(tǒng)一和集權的特性,故A項錯誤;題干中“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控制力有限,各諸侯國實際
3、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說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項正確;題干“周天子雖表面上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控制力有限,各諸侯國實際上都是有很大獨立性的政治實體”說明其不具備統(tǒng)一性,故C項錯誤;西周分封制在當時的時代來說是一種先進的政治制度,故D項錯誤。
答案 B
3.(2016·湖北武漢調(diào)研)《周禮》載:“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媺宮室,二曰族墳墓……”;對“族墳墓”,鄭玄注:“族猶類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辈牧现械摹白鍓災埂? )
A.維護了貴族間血緣宗法關系
B.實現(xiàn)了周朝王權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體現(xiàn)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解析 “族墳墓”意為
4、同宗族的人死后,活著的族人會讓其歸葬本族墓地,有利于凝聚宗族,維護貴族間血緣宗法關系,故A項正確;周朝尚未實現(xiàn)統(tǒng)治權力的高度集中,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D項錯誤。
答案 A
4.(2017·四川自貢模擬)宗法制度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chǎn)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對后世產(chǎn)生深刻影響。這表現(xiàn)在( )
A.一夫多妻習俗長期延續(xù)
B.皇位繼承“立嫡以長”
C.諸子平等的財產(chǎn)繼承權
D.婚姻中的“門當戶對”
解析 一夫多妻習俗是由于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觀念影響形成的,故A項錯誤;宗法制度的
5、核心內(nèi)容是嫡長子繼承制,故B項正確;宗法制度中并未實行諸子平等的財產(chǎn)繼承權,故C項錯誤;宗法制中并未涉及對婚姻觀念的影響,故D項錯誤。
答案 B
5.(2017·河北衡水中學質檢)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賢,以家長的面目“作民父母,以為王天下”,對國家進行專制統(tǒng)治。這反映了當時( )
A.國家結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B.人倫秩序鞏固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
C.宗法政治與倫理政治相結合
D.分封制實現(xiàn)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解析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賢,以家長的面目……對國家進行專制統(tǒng)治”體現(xiàn)國家結構不是直接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故A項錯誤;商周時期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B項與史
6、實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以家長的面目‘作民父母,以為王天下’,對國家進行專制統(tǒng)治”體現(xiàn)宗法政治與倫理政治相結合,故C項正確;分封制是一種地方分權政治,且材料也未涉及實現(xiàn)了對地方有效管理,故D項錯誤。
答案 C
6.(2016·云南檢測)出身于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后天常常會出現(xiàn)階層間的流動。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種“社會流動”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農(nóng)經(jīng)濟形成 B.分封制逐漸瓦解
C.宗法制的破壞 D.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
解析 根據(jù)題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時期,封建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開始出現(xiàn),并未形成,故A項錯誤;西周統(tǒng)治階層賴以存在的分封制瓦解,使得周王室衰微,諸
7、侯叛亂,即階層間的流動,故B項正確;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共同構成了西周的等級制度,但宗法制主要解決貴族在財產(chǎn)、權力和地位方面的利益分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與階層流動聯(lián)系不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錯誤;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階層流動、諸侯爭霸在思想上的表現(xiàn),不是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答案 B
7.(2016·湖南郴州三模)中國衣冠服飾制度夏商時期已見端倪,到周代漸趨完善并成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戰(zhàn)國時期則出現(xiàn)了“七國異族,諸侯制法,各殊習俗”的現(xiàn)象。這表明先秦時期( )
A.服飾多元成為主流
B.等級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領域百家爭鳴
D.宗法禮樂制逐漸崩潰
解
8、析 戰(zhàn)國時期服飾多元僅僅是種現(xiàn)象,服飾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顯示的是宗法等級的崩潰,故A項錯誤;材料衣冠服飾的變化并不是等級政治走向消亡的反映,根據(jù)所學知識等級政治也沒有走向消亡,故B項錯誤;材料與思想領域百家爭鳴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顯示的是宗法禮樂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步走向崩潰,故D項正確。
答案 D
8.(2016·河南鄭州考前模擬)據(jù)《中國史綱》,春秋時人主的最高尊號是王,天神的最高尊號是帝。戰(zhàn)國中期后,諸侯稱王,人主的尊號只好為帝,原為光大之義的“皇”字稱天神。到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全國后,他自稱為“始皇帝”。人主尊號的這些變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強統(tǒng)治
B
9、.人主權力不斷加強
C.地方勢力左右人主尊號
D.人主尊號的變化與社會轉型相適應
解析 由材料內(nèi)容可知,春秋戰(zhàn)國至秦朝時期的統(tǒng)治者用對神的稱呼來作為自己的稱呼,這是借助于天來加強統(tǒng)治的一種體現(xiàn),故A項正確;材料僅僅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自身稱謂的一種變化,沒有體現(xiàn)權力不斷加強,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到地方勢力,故C項錯誤;人主尊號的變化和社會轉型相適應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
答案 A
9.(2017·四川樂山調(diào)研)春秋初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縣—郡制度,“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戰(zhàn)國時邊地繁榮,始于郡下設縣,形成郡—縣兩級制。以上歷史現(xiàn)象根源于( )
A.諸侯爭霸的推動
10、 B.鐵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潰 D.法家思想的推廣
解析 春秋時期的采邑制發(fā)展到戰(zhàn)國的郡—縣兩級制,反映了中央對地方管轄的加強,根源于生產(chǎn)力的提高(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鐵犁牛耕的使用),選擇B項符合題意。諸侯爭霸和分封制崩潰均是表象,郡縣制的形成是法家思想推廣的結果,但不是根源,排除A、C、D項。
答案 B
10.(2016·東北師大附中模擬)史學家錢穆認為:“秦滅六國……此乃古代貴族封建勢力之逐漸崩潰……直至漢興,始為中國史上平民政權之初創(chuàng)?!贝偈狗饨▌萘Ρ罎⒌狡矫裾鄤?chuàng)立轉變的關鍵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縣制的推行 D.科舉
11、制的確立
解析 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不能體現(xiàn)“封建勢力崩潰”,故A項錯誤;刺史制是監(jiān)察制度,不符合題意,故B項錯誤;“封建勢力崩潰”即分封制崩潰,貴族政治走向崩潰,平民政權創(chuàng)立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據(jù)血緣,而是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因此“封建勢力崩潰到平民政權創(chuàng)立”即由貴族政治轉變?yōu)楣倭耪?,郡縣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故C項正確;科舉制起源于隋朝,不符合題干時間限定,故D項錯誤。
答案 C
11.(2017·重慶診斷)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西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對材料中“現(xiàn)代化”
12、的內(nèi)涵理解準確的是( )
A.郡縣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現(xiàn)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D.由君主專制到君民共治
解析 “郡縣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都實行人治,故B項錯誤;秦朝時期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這是中國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志,故C項正確;西周時代并不是君主專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項錯誤。
答案 C
12.(2016·江西南昌模擬)“考秦之制,……蓋內(nèi)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丞相與守掌民事,太尉與尉掌軍事,而御史與監(jiān),則糾察此治民治軍之官者也?!边@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A.開創(chuàng)了
13、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體制
B.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傳統(tǒng)貴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現(xiàn)機構臃腫的趨向
解析 由材料“考秦之制,……蓋內(nèi)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得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從中央到地方行政體制,故A項錯誤;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監(jiān)御史隸屬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從而實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項正確;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標志是郡縣制的建立,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diào)動,不得世襲,此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故C項錯誤;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監(jiān)等機構官員,不能體現(xiàn)機構臃腫,故D項錯誤。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13
14、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
13.(2017·海南??谀M)(25分)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家政統(tǒng)于家長”的中國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惡之首。家長對子女不僅有主婚權,而且《大清律例》有關懲治“子孫違反教令”罪的條例中,已把處死權賦予封建家長了。直到解放前,還有家族對“不貞”女子執(zhí)行死刑的情況。家庭又把向國家交納田稅賦稅以及服差役當作重要的責任,宗法制家庭成為維護封建國家的有力因素。隨著一體化結構的強化,封建統(tǒng)治者也有意識地加強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組織同構作用強化到這種地步,以至于在結構形態(tài)上也和國家社會組織一樣由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
——摘
15、編自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一
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
材料二 直到晚清時期,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同一個微型王國一樣,家長擁有君主之權威,他有權實施家法并操縱家庭成員的生死大權。政府承認家庭的這種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內(nèi)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但是,隨著外國學說和政治哲學的傳入,許多研究西學的學者開始推行這樣一些基本觀念:家長的權利邏輯上隸屬于國家,個人擁有不可剝奪的、不受家長控制的權利;男女作為國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這些觀點,動搖著家庭關系的根基,在年輕人中間廣為流行。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國家族制呈現(xiàn)出的基本特點。(9分)
16、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家庭中家長地位受到?jīng)_擊的原因。(16分)
解析 第(1)問,依據(jù)材料一,由“在‘家政統(tǒng)于家長’的中國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為依托;由“已把處死權賦予封建家長了”“還有家族對‘不貞’女子執(zhí)行死刑的情況”可知,與封建等級制、倫理道德觀緊密聯(lián)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組織同構作用強化到這種地步”可知,宋明時期空前強化。第(2)問,從內(nèi)、外兩方面分析,“外部”根據(jù)材料二“隨著外國學說和政治哲學的傳入”概括;“內(nèi)部”從自然經(jīng)濟逐步解體、政治改革的推動、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點:以宗法制為依托;與封建等級制、倫理道德觀緊密聯(lián)
17、系;宋明時期空前強化。
(2)原因:近代中國國門洞開,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傳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興起與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遭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政治變革的推動;自給自足自然經(jīng)濟的逐步解體。
14.(2017·山西康杰中學模擬)(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很多現(xiàn)代中國的作者,稱之為“封建社會”,并且以此將它與歐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擬,其結果總是尷尬。歐洲之feudal system被稱為feudalism起源于法國大革命之后,當日作者以此名詞綜合敘述中世紀一般政治及社會特征,并未賦予歷史上的意義……征之中國傳統(tǒng)文獻,“封建”也與“郡縣”相對,所以將漢唐宋明
18、清的大帝國、中央集權、文人執(zhí)政、土地可以買賣、社會流動性大的郡縣制度稱為封建,更比擬為歐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寫歷史的大前提弄錯了。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
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觀點,并對該觀點進行簡要論證。(12分)(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
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很多現(xiàn)代中國的作者,稱之為‘封建社會’……結果總是尷尬……把寫歷史的大前提弄錯了”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作者對“先前時期封建社會劃分觀點持不同意見”;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西歐封建社會的含義以及中國分封制下中央權力與秦朝中央集權制的比較的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做到論從史出,有理有據(jù)。
答案 觀點:稱秦漢以來的中國社會為“封建社會”是不恰當?shù)摹?
論證:封建社會是對歐洲中世紀社會形態(tài)的一種概括。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更類似于實行分封制的西周時期,即:沒有形成君主專制制度,君主沒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地方政府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故“分封制”通常也被表述為“封建制”。秦漢以來,隨著三公九卿、郡縣制等一系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實行,君權日益得到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也逐漸加強。
7